在中学历史课堂巧妙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阐释

2020-05-10 02:44周桂珍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2020年4期
关键词:心理素质人性中学

周桂珍

新课标要求初中历史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初中阶段对于学生来说非常重要。初中生普遍存在逆反心理,同时又缺乏理智,容易冲动,因此,在历史课堂引入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必要的。教师可以通过历史人物的事迹完善学生的心理发展。笔者在本文主要论述了如何在中学历史课堂巧妙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一、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素材

教师可以将中学历史教材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载体,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等,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需要挖掘历史教材中的心理教育素材,确定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点,使学生在接受知识教育的过程中产生情感共鸣,逐渐提升心理素质。

在历史学习当中,心理健康问题涉及非常广泛的内容。例如,一些学生因为考试成绩不好从而失去对历史的学习兴趣,这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属于归因错误。考试失败,学生归咎于各种客观因素,认为学习环境不好、自己运气不好等,这些都是借口。也有的学生寻找主观原因,认为自己不上进,不够努力。发现学生出现这些问题后,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述历史上的各种革命。例如,在学习中学历史统编教材八年级上册中的《辛亥革命》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革命成败的原因,让学生可以明确一件事情的成败往往和单一的原因没有很大的关系,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教师要帮助学生正确地归因,正确对待自己学习和生活当中的成败。

二、借助历史人物

新课标要求中学历史教学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人文素养,因此,中学历史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中巧妙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借助课外史料补充课堂教学内容,不仅要帮助学生获得较好成绩,还要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例如,在教学《革命先行者孙中山》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的历史背景,同时向学生讲述孙中山为维护共和斗争屡次失败的情况。通过引入这些史料,可以培养学生的抗挫意识和抗挫能力,引导学生比较自己的得失和孙中山的遭遇,可以使学生心灵受到触动。这就说明借助历史人物,有利于对中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使中学历史课堂更具生命意义。

三、丰富历史课外活动

利用丰富的课外活动可以延续和补充历史课堂教学,利用丰富的课外活动可以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并且逐渐迁移到心理素质和人格品质等方面。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建立历史学习兴趣小组,或者组建历史剧表演小组等,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舞台展示自己,帮助学生挖掘自身的潜能。教师要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个性和特长,这样,不仅可以让他们获得自信心,也可以提高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建立和谐的社会心理氛围,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此外,学校还可以举办历史名著阅读成果展览会或历史专题讲座等,利用各种活动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精神,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学生可以在各种竞争活动中获得成长,不断提高心理素质。

四、加强拓展探究

要想使学生在历史课堂中吸收更多的心理健康人文养料,历史教师就要具备开阔的教学视野,带领学生“看”历史。通过延伸教学内容促進初中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在问题研究过程中逐渐纯化学生的品性,为学生创设充满正能量的发展环境。

例如,在教学统编历史九年级上册中的《文艺复兴运动》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探究莎士比亚对于人的赞美、薄伽丘对于人性的肯定,让学生明白:薄伽丘虽然对于人性进行讴歌,但是只是在人性本能方面集中赞美;莎士比亚作品注重体现人性的高雅,人类应该具备更高的追求。历史教师可以由此引导学生充分认识人性的本能,明确哪些人性本能需要克制,让学生明确哪些属于人性的高雅,引导学生特别追求人性的高雅。通过这种延伸,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艺复兴的内涵,同时,也巧妙地渗透了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获得心灵的滋润,通过学习历史知识逐渐提升自身素质。

综上所述,中学历史教师需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在中学历史课堂巧妙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突出历史学科在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作用,引导学生健康全面地发展,为以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心理素质人性中学
逼近人性
在多解中学创新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激发学习兴趣,培育心理素质
论新闻记者的心理素质与写作思维
开展“解烦恼”活动提高青少年心理素质
学习毛泽东的作战指导心理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