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新事/叔平

2020-05-10 05:32
上海质量 2020年4期
关键词:瑞幸啤酒新冠

东京奥运推迟,品牌受损几何

东京奥运会,推迟到2021年7月23日至8月8日举行,已经铁板钉钉。这下,押宝东京奥运会的品牌焦虑了,要知道,东京奥运会拿到本土商业赞助31亿美元,约3倍于伦敦和北京奥运会,还不包括“TOP”计划中的企业赞助。

东京奥运会的赞助商体系分为4级。1级有全球TOP合作伙伴可口可乐、爱彼迎、阿里巴巴、源讯、普利司通、陶氏、通用电气、英特尔、欧米茄、松下、宝洁、三星、丰田、维萨等14家,2级有金牌合作伙伴佳能、富士、三井等15家,此外还有3级官方合作伙伴若干、4级官方支持商若干,共63家。若算上与赞助商合作的品牌,以及奥运相关产业链环节,借势奥运营销的品牌无数。

东京奥运会延迟举办,对押宝奥运的品牌们是重大打击。因为筹办东京奥运会已有7年,布局奥运“高光时刻”的品牌营销早已开始,人力物力已大量投入。如顶级赞助商之一的阿里巴巴,已砸下50亿元;与可口可乐签“联合全球合作伙伴协议”的蒙牛,合同涉及金额据说高达30亿美元;成为国际奥委会官方体育服装供应商的安踏,也早已为2020年东京奥运会准备了一整套营销计划……

其实,在有保险的情况下,金钱损失是微不足道的。对于品牌们而言,正在紧密锣鼓进行的奥运营销活动按下暂定键,损失才是更大的。如阿里巴巴,不仅原计划被迫停止,品牌全球国际化的进程推迟,淘宝直播等市场格局争夺重陷迷局,甚至“阿里巴巴成为奥运数字新大脑”的愿景也暂时难以实现了。当然,那些与阿里有深度营销合作计划的品牌,也大受牵连。

但是,包括阿里巴巴在内,很多国内品牌表示,要以积极的态度应对疫情下发生的变数。说不定,重新计划、重新启航,更能切合疫情下的品牌营销转型,从而带来新的商机。

无论如何,对举办地、相关保险商而言,损失惨重已成定局。据预测,东京奥运会推迟举办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为60亿美元。从安倍“我想让奥运会成为扫除通货紧缩和经济衰退的触发器”的愿望,以及延迟举办对日本国民信心的打击来看,损失怕是难以估量的。

好在,即便延迟到2021年举办,“东京2020年奥运会和残奥会”这个名称不变。最大的IP品牌,算是保住了。

瑞幸咖啡,造假堪比安然

在本刊第2期的“品牌新事”中,笔者曾经提到,有人在做空瑞幸咖啡——那是与胡润并称“双煞”的美国人卡森•布洛克创办的“浑水”,它动用了92名全职、1418名兼职人员,对瑞幸约四分之一门店进行点对点的现场监控,收录了2584份客户收据,出具了89页的专业调查报告,称“瑞幸数据造假”。当时,瑞幸断然否认。

然而就在北京时间4月2日晚,瑞幸发布公告,自曝其财务数据造假:在其29亿当期销售总收入中,虚构金额达22亿元。这造假程度,与当年轰然倒下的安然有得一拼。此消息一出,其股价在开市后即狂跌84%……

成立于2017年的瑞幸,2019年5月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这个突然冒出的、要挑战百年老牌星巴克的咖啡品牌,在短短2年时间里,就拥有了4500家门店。而星巴克拥有2000家店,用了足足17年。在上海,瑞幸的门店也不少,无人不知其品牌,争相尝鲜小蓝杯,蔚然成风。

这几年,突然窜红的网红品牌不少,其中不少就突然砸锅了。那么,怎么来判断这种品牌的含金量呢?有人提示了几条,不妨拿来参考。其一,频繁更换首席财务官及其他高管。瑞幸就在上市前换上了新首席财务官等。其二,高管抛售自家股票。瑞幸的管理层,通过股票质押兑现了49%的股票。其三,把品牌故事说得天花乱坠。瑞幸就讲好了一个“中国的星巴克”的故事。

在笔者看来,一个品牌要做好,最重要的是质量和诚信。

一杯咖啡的质量,包含对生豆的品控,对咖啡豆的加工、拼配,以及对机器的调试。瑞幸咖啡的“光速”开店,注定匹配不了相应数量的成熟咖啡师。星巴克的手冲咖啡师,会改变研磨度、更换滤纸、调节水温等,满足顾客的个性化要求。瑞幸则更热衷于烧钱赢顾客,“第一杯免费”、优惠、打折等层出不穷,以至于有过“9个月亏损8亿”的记录。这次业绩造假丑闻一出,瑞幸门店消费者大排长龙,都怕手中的打折券变为废纸。

瑞幸很有“先打趴一个行业,再圈地圈客”的互联网公司玩法。与传统的“真正把消费者放在心上,埋头做好质量,慢慢把顾客沉淀下来”,有着本质的区别。

在疫情期间碰上造假丑闻,瑞幸扛得住吗?反正不用我们“吃瓜群众”担心,瑞幸董事长就说:“今天(4月3日)更要元气满满!”当然,舆论哗然后又作了道歉。可是,道歉有用吗?!

明明面临各种调查、集体诉讼等,可还是喊出“元气满满”。说实在的,实业时代过来的我们,是看不懂的!有人指出,瑞幸上市招股书中披露,公司购买了“董事及高管责任险”,所以有恃无恐。

这年头,原来什么都可以保险呀,不知道“诚信”是否打包在内。反正,这事不会轻易过去,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保持距离,大牌们不惜疏离Logo

Logo,是品牌的标志物,如眼珠般宝贵,一举一动,牵涉着企业的形象和价值。然而,就在疫情其间,一些大品牌纷纷“恶搞”起自己的Logo来。

德国奥迪,正常的Logo是四个环环相扣的圆圈。可现在,四个圈“各自为政”了。还好,“各自为政”放在左边,右边仍保留了原来的Logo。人们一看,就明白了它的用意——保持距离。

无独有偶,德国大众Volkswagen的Logo也疏离了开来,变成了一上一下、一天一地的隔空相望,上面还写着“感谢保持距离”。大众公司发言人表示,新Logo是为应对新冠疫情而特别设计的,将标志中的“V”和“W”距离拉开,以象征人们在疫情期间保持距离。

德国主流媒体《南德意志报》(Süddeutsche Zeitung),也在社交媒体上用上了新Logo,原来的“SZ”字母,中间插了一个在用力推开字母距离的小人儿,煞是可爱。

不仅仅是德国的大品牌,美国麦当劳也将“M”字母隔离开来“金拱门”变成了两扇小门。可口可乐也不甘落后,在纽约时代广场上推出了疏离感特强的“可 口 可 乐”广告牌,并写上了“保持距离是最好的团结方式”的宣传语。

据悉,疫情初期,德国民众感觉一些规定过于严厉,比如在公共场合不允许二人以上的接触,所以批评、反对声一浪高过一浪,要求政府放宽措施。默克尔不得不再次“请求德国民众要有耐心”,自己也身体力行,包括14天隔离等。在政府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下,伴随着疫情的发展,3月23日德国推出的社交隔离政策,已经得到了7成民众的赞成,约一半的德国人已自愿安装一款智能手机应用程序,用于追踪新冠病毒传播。

美国在防疫和隐私上,过去有自己的习惯做法。但随着其确诊人数不断上升,现在隔离措施力度不断升级。而美国大品牌不惜动用Logo来倡导社交距离的做法,为美国上下一心、以正确的姿态共同抗疫,起到了作用。

科罗娜品牌,撞上了“新冠”

有时候,突然飞出的“黑天鹅”忽然就砸中了自己,新冠牌啤酒就是。当年起名“新冠”,是因为寓意“皇冠”。没想到95年后,撞上了新冠疫情……60天,赔了60亿!这叫作“啤”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

新冠牌啤酒中译“科罗娜(Corona)”,是举世闻名的墨西哥啤酒,为百威旗下的畅销品牌。因其加入了柠檬的独特口味,蝉联全球销量第一。中美进口的啤酒中,它的销量均排第一。在过去的2个月内,由于这场疫情,科罗娜从时尚青年的标配,成了人人避之不及的“新冠病毒”,名誉扫地,销量一落千丈,股价跌底……

对此,科罗娜品牌方不止一次强调——喝科罗娜不会感染新冠病毒,但都无法阻止民众对科罗娜(Corona)和新冠病毒(Corona Virus)的捆绑联想。为此,美国KRON和CNN特意采访了737人,展开了一项专项调查——疫情下会不会购买科罗娜啤酒。调查显示:有38%的美国受访者,表示绝对不会买这个牌子的啤酒;16%表示“不确定”;14%表示以前经常买,但现在他们在人多的地方不会点科罗娜;还有4%的科罗娜粉丝,表示自己再也不会喝科罗娜了……

心理学上有个名词,叫“关联谬误”,指把本不相关的事,赋予某种荒唐的关联。新冠啤酒这次遭遇,就是这种心理的体现。事实上,这种非理性的表现,生活中屡见不鲜。这次疫情中,日本大阪的科罗娜酒店(Corona Hotel),同样受损。这家营业了50多年的老牌酒店,一时间被Twitter网友说成“一听‘科罗娜酒店’的名字,就觉得好可怕”,甚至还有人担心酒店里会有新冠病毒。令人啼笑皆非的是,为了让住客感觉到“安全”,连酒店里的小猪都戴上了口罩!

品牌如何避免这种“关联谬误”的发生?基本没有办法,因为这是“天数”。但是,碰到这种情况进行恰当的危机公关,却可以“人为”——我们有专门的危机管理方法,应对得当,或许可以因祸得福呢。

猜你喜欢
瑞幸啤酒新冠
新冠疫苗怎么打?
瑞幸咖啡提升品牌忠诚度的策略探析——以成都地区为例
您想知道的新冠疫苗那些事
瑞幸事件,启动“长臂管辖”有多难?
聚焦新冠肺炎
“新冠牌”啤酒真倒霉:60天赔了20个亿
珍爱生命,远离“新冠”
农化电商可否复制瑞幸模式
瑞幸唯一的对手,是用户?
《啤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