钮美芳
摘 要:中国丝绸文化伴随着蚕丝业的发展而发展,至今已有5000年的历史。这不仅是一部文化史,更是一部精神史,因为丝绸人身上勤劳刻苦、团结合作、诚实守信、精益求精、开拓进取、甘于奉献等美好精神品质,是创造丝绸文化这一世界瑰宝的重要保证。将丝绸文化融入学科教学,既可以传承与发展丝绸文化,又可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关键词:丝绸文化;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216(2020)01C-0028-03
我国学生核心素养,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这六大方面。本文主要阐述如何以学科教学为载体,传承丝绸文化,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提升教育质量,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育人目标。
一、追源溯古回望丝路,厚实人文底蕴
中国丝绸的起源可以追溯到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回望丝绸发展的历史,让人不禁为之惊叹,每个中国人都应该去了解它、传承它、发展它。学校教育更应该擔起这一重任,将它融入到平时的教学中,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受丝绸文化的独特韵味,提升人文底蕴,激发爱国情怀。
(一)学习名篇巨著,与丝绸文化完美融合
语文课本中,有很多名篇佳作,认真研究会发现:有些文章和丝绸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教学中我们要精心设计,将丝绸文化有机渗透其中,实现两者的完美融合。
例如:在教学 《司马迁发愤写史记》 时,可以介绍《史记·五帝本经》中在远古时期发明了养蚕的嫘祖的传奇故事,并让学生互相讲一讲和嫘祖有关的故事。在学习与交流中,学生知道由嫘祖开创的中国丝绸产业和丝绸文化在世界上独领风骚了几千年,她在中华和世界文明史上,写下了极其光辉灿烂的篇章。
在教学《郑和下西洋》时,让学生知道是郑和七次下西洋,创造了海上丝路的传奇。在教学《红楼春趣》 时,不仅要让学生知道曹雪芹写出了极具思想性、艺术性的伟大文学巨著《红楼梦》,还要让学生知道,著作中有很多笔墨生动翔实地展现了清代中后期的丝绸发展状况。教师可组织学生品读《红楼梦》中描写丝绸织锦之美的词句、片段,并让学生进行读书交流,在体会作品独特的表达风格、精妙的遣词造句、卓异的人物风姿的同时,感受丝绸文化的无穷魅力,可谓是一举多得。
(二) 寻访古蕴今风,与丝绸文化热情拥抱
任何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最终都必须深入到人的现实生活中,才能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因此,我们不仅要向学生传授丝绸文化知识,还要创设情境让学生和丝绸文化热情拥抱,在厚实学生人文底蕴的同时,激发其内心的美好情感,提升他们的学习能力。
例如:在教学部编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14课《家乡物产养育我》时,笔者设计了三个教学环节。
1.说一说家乡物产——丝绸。
让学生课前准备好3件家乡的物产,并用几句话介绍它们。课上,大部分学生准备的物产中都有丝绸,而且品种、花样应有尽有!笔者问学生:“盛泽的物产其实有很多,为什么你们都准备了丝绸呢?”学生七嘴八舌地说:“盛泽丝绸全世界都很有名呀!”“丝绸拿着很轻柔!”“我喜欢穿漂亮衣服!”“我爸爸是做丝绸生意的”笔者总结:“大家说得都有道理,丝绸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它是中国人的自豪,也是盛泽人的骄傲。它造福于世界人民的同时,也养育了盛泽的一方百姓。”通过交流,激发学生对家乡物产的喜爱之情。
2.比一比古今“丝绸之路”。
让学生看看中国古代丝绸之路地图和总书记提出的“一带一路”新丝绸之路地图,通过对比,感受中国丝绸文化发展的巨大变化,以及其在整个世界上的重要价值和地位。通过看一看、比一比,感受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和伟大祖国的富饶强盛,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家乡人民的努力和付出,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感。
3.论一论你我丝绸之缘。
将丝绸文化具体化、生活化,更有利于学生的认识和理解。于是笔者当堂做了个小调查:在你的家人、亲戚和朋友中,有多少人从事和丝绸行业有关的工作?结果发现全班的学生都能说出好几个人,有些甚至整个家族都是。笔者继续提问:“如果有一天,纺织企业都倒闭了,这些人没有了工作,会怎么样?”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讨论得十分热烈。学生大多想到了爸爸妈妈没收入了,不能带自己去游乐场玩,不能吃各种各样好东西,不能穿漂亮的新衣服,不能住新房子等等,尽管想法大多很稚嫩,但对学生来说,失去这些是多么可怕的事呀!从而让他们明白家乡物产——丝绸,和我们每一个人都有着一种深厚而珍贵的情缘;明白中国丝绸文化从古至今不断传承、发展,其中不但有逝去久远的先辈们的功劳,也有活在眼前的爸爸妈妈、亲戚朋友们的功劳;明白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去传承和发展它。从而激励学生要好好学习,掌握本领,勇担责任,将来为我们的子孙后代造福,为家乡、为祖国建功立业,创造新的辉煌!
二、走近丝绸创业精英,继承宝贵品质
在中国丝绸源远流长的发展过程中,涌现了无数的丝绸创业精英,他们都具有科学精神和勇于担当、敢于实践创新的宝贵品质,而这些也正是学生需要发展的核心素养。
(一)寻找丝业精英
利用信息技术课组织学生利用网络、查阅相关书籍等方式,寻找在丝绸发展过程中,取得巨大成就的人物及与他们相关的事,并根据古代、近代、现代这三个阶段进行归纳整理,再组织骨干教师对这些材料进行修改、深化、拓展,编成校本教材。例如: 古代有精通治蚕之道的管仲、闭关研究蚕丝织造的吴越王、清朝织造世家曹氏家族、重启丝路的班超、海上丝路女神妈祖等;近代有开机械缫丝先河的陈启沅、江南茧丝大王薛南溟、复兴丝业的杨文震、绸业大亨汪鞠如、开创蚕学教育的郑辟疆等;现代有享誉世界的盛虹集团董事长缪汉根、恒力集团董事长吴建华、华佳控股集团董事长王春花、“慈云”蚕丝被的领路人沈福珍等等。让学生在找寻这些人物的过程中,了解丝绸文化的发展,初步感受这些人物身上的宝贵品质。
(二)认识丝业精英
网上搜来的人物介绍和故事大多是针对成人而写的,用词较为生僻,语句表达十分专业、严谨,对小学生而言较难理解。因此,在语文课上,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网上获得的信息,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改写,以儿童化的视角和语言去写一写这些丝路精英的故事,既能够提高学生搜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又能够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然后利用班队活动课,组织学生开展一次“我心中的丝业精英”讲故事比赛,让更多的学生认识丝业精英,同时提高其口头表达能力。还可以在美术课上让学生画一画心中的这些优秀人物,并配上几句诗或赞扬的话,抒发对他们的喜爱和崇敬之情。
(三)学习丝业精英
教育的目的不仅在于让学生懂得道理,感受到这些丝路精英身上的精神品质,更在于引导学生用实际行动去繼承这些品质,并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体现出来。例如:在教学作文时,要让学生学会精益求精地去修改每一篇习作;在遇到数学难题时,要让学生做到不怕困难、知难而上,解答一个又一个的难题;在完成综合实践活动集体任务时,要让学生主动与他人团结合作,学会学习、共同成长;在创作美术作品时,要让学生勇于创新,画出一番独特的天地;在科学课上要让学生敢于质疑、实践和探究,积极进行科学实验、乐于创新,完成科学小发明等。教无定法,只要得法,教师只要用心去教,每个学科、每个教学环节都可以将丝绸文化与精神融入其中,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让学生成长为有责任担当、建设祖国、造福人类的栋梁之才。
三、探究丝绸地域文化, 引导学生健康生活
健康生活是学生核心素养的内容之一,学校引导学生健康生活的渠道和方式有很多。利用学生的生活地域特色去引导学生健康生活,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教育方式。丝绸文化对于生活在吴江盛泽的人来说,是最应该去学习、探究的。1960年在吴江县梅堰袁家埭出土的蚕纹陶罐,经考证认为吴江蚕桑生产起源于新石器时代,自钱王统领苏浙、专修农桑后,吴越之地已成为全国丝织业最发达的地区,被称为“中国‘丝绸之府”。因此,我们除了用丝绸文化去厚实学生的文化底蕴、培育学生的美好品质外,还要引导学生去探究家乡丝绸文化,丰富自己的生活,让学生的生活更健康、更幸福。
(一)做一做养蚕达人,体验劳动生活
养蚕既是生命教育的内容,也是自然教育的内容。在科学课上有专门讲养蚕的篇章。根据盛泽地域特色,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种一种桑树,了解桑叶的特点;组织学生去盛泽丝博园里采摘桑果,并上网了解桑果的功效与作用;教会学生如何在家养春蚕,感受春蚕短暂、神奇的一生。在劳动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尊重生命,了解自然,开阔视野,增长知识,体验劳动的艰辛与快乐,增加童年生活的无穷乐趣,这是非常有意义的事。
(二)游一游丝绸胜地,拓宽社交生活
盛泽,它既有“日出万匹,衣被天下”的盛市,又有“中国丝绸第一镇”的美誉,还有“丝韵水乡”“绸都盛泽”的美称。这就是丰富而宝贵的教育资源。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去参观盛泽的先蚕祠、丝博园和身边各类知名企业,在活动中教给学生与他人交谈的礼节,教育学生在活动时要团结互助,利用班会课或综合实践活动课等,交流自己的参观见闻、所思所想。这一系列的活动给学生提供了很好的与他人学习、交流的机会,拓宽了学生的社交生活,锻炼了学生的社交能力,同时也陶冶了学生的情操、丰富了学生的知识。
(三)露一露缤纷才艺,丰富业余生活
现在大部分学生回到家,除了完成作业,就是玩游戏、看电视、到处补课等,业余生活十分枯燥乏味。一些学生从小学了很多才艺,但能在同学面前展示的机会并不多。因此,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些活动,既可以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又可以一展他们的风采,发展学生的多种能力。例如:利用班队课、美术课、综合实践活动课等,教一教学生基本的刺绣方法、画一画丝绸物品上的美丽图案、设计一下简单有创意的服装式样、学一学丝巾的多种系法、背一背与丝绸相关的诗词、做一做丝绸沙袋等等,然后让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好好练习,巩固技艺,再组织学生开展这些方面的比赛活动,为学生搭建平台,展示自己的风采。学生在学一学、做一做、赛一赛的过程中,将学习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不断提升各方面的能力,为自身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吕文利.丝路记忆,一带一路历史人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2]罗永平.江苏丝绸史[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5.
[3]李奕仁.神州丝路行[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