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洋
摘要:每个初中生在语文学习中存在个体的差异,这就凸显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实施因材施教策略的重要性,这一原则强调因人而异,通过日常教学观察对学生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包括正确认知因材施教的原则,明确这一原则应用的意义。结合课程教学内容,分成多个板块分别践行。在教学设计环节注重关注个体差异,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差异引导,课后构建多元化评价,促进中学生个性化发展,以达到最大化提高语文学习成绩。
关键词:初中语文;因材施教;教学策略
因材施教最早是由孔子提出的教育理论。同时它也是在中学阶段语文教学过程中所需遵守的重要原则。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实际在讲授过程里了解每位中学生在语文学科的实际学习状态,不仅是成绩上的差异,综合考量的前提下对所授班级内进行分组分层。基于此来开展带有明确目的性的教学环节,从而最大程度化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最大程度的提高学生们的语文成绩。
一、正确认知何为因材施教,践行适合理念
正确认知因材施教是研究的根本。这项理论提倡平等的前提下重点在于正确把握对于中学生个体差异的考量,在初中语文基础知识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能够在尊重学生成长与发展的同时中肯看待学生在语文学科各板块成绩上的差异,采取相对来说行之有效的方法,以达到促进学生更好发展,提高语文教师教学的科学性。真正做到对学生语文学习的实际情况了解,而不是局限于成绩和数字上。更多的是学习兴趣与态度、智力差异与学习习惯上的特点,基于此才能真正意义上的了解学生,评估学生在语文学科各个板块优劣强弱。践行适合理念建立在遵循客观公平的原则前提下,给已知的不同层次的学生(这里指已经划分好的优等生,次优生,学困生),分别给他们在作业板块根据差异酌情分层布置。根据学生的个体特点,适当帮助学生调整学习方法,更多的引导鼓励学生重视归纳总结环节,善用纠错本,以便在复习过程中随时查缺补漏,巩固知新。
二、何为对学生的科学分层,因材施教的关键
何为对学生的科学分层,是因材施教这一理论实践成功与否的关键。所有教法和理论的践行都有一个前提即保证目标学生的身心更好发展。而因材施教的根本即明确材如果分为前文中提到的三类,有哪些孩子分别隶属于各类中,笔者在实践探索中暂且将中学语文学科分为阅读写作基础知识识记三大类。而想要明确教学目标可行,想要确定教学方法的科學有效性。这一切都必须基于保证对学生进行科学而准确的分层。依然要依托于日常细致入微的观察和对语文学科知识技能进行定期测试,横向了解学生学习能力与态度,纵向结合学生语文学科认知差异和自身智力差异。纵横结合从而得出更为科学可供参考的分层。
三、教学目标的分层是因材施教实施的试金石
中学阶段语文学科教材近两年一直在改革。现在统一为人教版语文统编教材。教材的调整带动教学内容发生根本性变化。教学目标也不再是传统的识记,更多的强调运用多元化教辅方式引领学生全方面技能的多层次提高。而教学目标的分层要基于对学生的科学分层。一般来说语文教师可以在设置教学目标是根据时限做长短期简单设置。中学生由于年龄心理状态的特殊性,每一学年心理状态与对语文学科学习状态都会发生明显的变化。如中学一年级的孩子刚结束小学无忧无虑轻松自在的识记阶段,直接设置高强压备战中考高压高效的教学目标是不科学也是不可行的。那么可以先对第一层次语文学科较擅长的学生设计量稍大些的具体阅读计划,对第二层次第三层次的学生逐次降低任务量。在教学目标有序实践一段后加入短时教学目标,即一节课或者一天内对于学科内任务理解运用方面的要求。长短期教学目标在设置时根据不同学年,不同课程标准调整,搭配使用可以提高学生在语文学科学习中体会到乐趣,教学目标的不断细化过程也是教师与学生了解的过程。
四、教学过程中小组化互助是因材施教助推力
语文学科与其他理化学科不同,对于中学生人生观世界观的构建都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语文学科强调素质教育强调因材施教,更多的是在语文课堂具体教学过程的呈现。对此小组化互助也是因材施教的助推力。教师再科学的设计与讲解都没有学生间的互助和启发来的有意义和见成效。当然小组化互助的设计以及具体教学环节的设计都离不开教师对于因材施教理论的坚持。
五、评价激励策略
(一)用真情评价语言回应学生心灵
教学即对话,在对话中建构知识,提升认识。批阅中学生作文版块对学生心里认知会更深刻。珍惜每一次作文练习,认真做好批注。“老师欣喜于在你的文章字里行间读出你的真实情感”“你是个孝顺的孩子,是老师的骄傲”“真有创意”“坚持下去,你会有更多的收获”等。
(二)以赏析美文佳句策略点燃学生写话热情
中学生语言虽然不够老练,但也因此常常会读出惊喜,感动于他们一点一滴的进步。一段话一段情感的回馈。佳词美句不是指辞藻必须如何华美,只要情感真实,用心体悟即使文字是平实的依然可以打动人,而这些是我作为中学语文教师更看重的。
无论所处何学段,作为一位合格的语文教师都应该更为科学化与时俱进的更新自己的教法,在初中语文阶段坚持实施因材施教教学策略是必要也是必须的。
参考文献:
[1]朱智贤.心理学大辞典[Z].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
[2]顾明远.教育大辞典(简编本)[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