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学数学是一门应用性非常强的学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最终目的是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做到由此及彼、学以致用。而小学生的好奇心、好动性比较强,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在一件事物之上,数学知识对于他们来讲是枯燥、复杂的,教师可以在数学课堂中生活化教学,选取小学生比较感兴趣、熟悉的生活化数学素材,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自主性与积极性,师生之间共同构建高效、和谐的数学课堂。本文针对引入生活化教学、构建趣味数学课堂展开分析,望提供一定的借鉴。
關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问题;方法
在当前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依然存在很多问题,部分教师还是习惯于采用“灌输式”“题海战术”的模式来对待学生,导致学生对于学习数学知识存在一定的抵触、厌学心理,针对以上问题,教师需要转变教学模式与理念,把学生作为数学课堂的主体对象,结合生活化数学素材,引导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数学知识,同时也能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充分意识到学习数学知识的趣味性、实用性,从而能够全身心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去。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引入生活化教学,还能够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解决问题、分析能力,为日后的数学学习与运用奠定稳固的基础。
一、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引入生活化教学的必要性
因为小学数学知识相较于其他学科知识来讲较为抽象、复杂,而小学生的思考能力、探究能力比较差,往往难以理解与接受,在遇到一些难度比较大的数学问题的时候,很容易产生退缩心理,非常不利于学生未来的数学学习之路发展。而在生活化数学教学模式下,教师可以把一些学生较为常见的生活现象引入到数学课堂中来,把这些生活化数学素材和数学知识联系起来,这样学生更容易理解与接受,从中感受到学习数学知识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从而能够全身心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去。同时,小学数学是一名工具性非常强的学科,引入生活化教学能够提升学生的数学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独立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最后,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为了追赶教学进度,仅仅关注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而忽略了数学教学过程,学生只能够通过死记硬背的形式来学习数学知识,这样根本无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在生活化教学模式下,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数学知识探究中去,拥有清晰、完整的学习思路,这样的数学过程才是完整的、理想的。
二、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引入生活化教学的方法
(一)创设数学生活化教学情境
小学生的学习能力、理解能力比较差,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要善于为学生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以此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首先,教师需要联系实际生活情境以及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来设定数学情境,同时也要重视数学情境的趣味性、真实性,拓展性,让小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获得数学知识,积极引导学生去猜想与提问,让学生掌握着数学课堂的主导权,无形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比如,在讲授“比例的性质与基本意义”相关数学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如下的生活化数学情境:“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比例现象,学生可以从身体中找到和比例现象相关的吗?”这样的生活化情境创设既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与好奇心,同时也能够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这时候学生就能够在身体上发现很多比例现象,最后教师对这些比例现象展开总结,其中身高与脚长之间的比例为7∶1、脚长和拳头翻滚一周长度的比例为1∶1等,当学生了解了这些有趣的身体比例现象之后,就能够在买袜子或者鞋子的时候,量一下拳头周长来判断袜子和鞋子是否为合适的,在此过程中能够锻炼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为日后的数学运用奠定稳固的基础。在学习“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候,因为这部分内容相较于之前的数学知识来讲难度有所提升,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分苹果”的教学情境:教师手中拿了5个苹果,需要分给3个学生,这该怎么分呢?这个情境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需要让学生自己动脑思考,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体验生活,增加小学生的生活常识。
(二)教师要不断强化生活化教学理念
教师要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改变以往“灌输式”“题海战术”的教学模式,而是要不断强化生活化教学理念,引导学生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中收获学习的快乐。首先,教师需要结合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教育理念来充实自己,引入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把生活化教学理念落实到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去。比如,在讲解“认识长度单位”的时候,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会直接把课本中的长度单位展现给学生,为了让学生深入理解长度单位,会利用直尺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知,虽然这种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对长度单位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在学生的脑海中长度单位成了应付考试的数学工具,学习长度单位仅仅是为了换算数学单位,这样错误的学习认知非常不利于学生未来的数学学习,针对以上问题,教师可以导入生活化教学模式,结合古人把身体部位当做长度单位的故事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在听故事过程中了解长度测量单位相关的演变过程,从中加深理解与记忆,感受到数学文化的博大精深,为之后的数学学习奠定稳固的基础。
(三)创造性地运用数学教材
在小学数学课堂生活化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创造性地运用数学教材,不要把教学内容局限于课本之内,而是要结合实际生活来拓展、延伸教材内容,仅仅是把数学教材作为开展数学活动的依据。比如,在讲解“100以内数的认识”的时候,教师可以先为学生布置一个生活化的数学预习任务,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看一看《战狼》这个电影,并且要在电影院中观察一下一个包厢有多少个座位,这个数学预习任务和学生的实际生活有着很大的联系,学生经常会和父母一起看电影,但是在以往看电影中很少观察这些生活现象,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就能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培养学生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因为小学生刚刚接触数字,对数字的认知还不够全面,在统计座位数量的时候也会遇到问题,这时候可以把这些问题记下来,留在课堂中去讨论、分析,无形之中既加深了对100以内数的认识,同时也能够提升学生对数字的运用能力、解决问题能力。
(四)让数学教具生活化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仅仅是通过口头讲解的形式来传授数学知识,用到的数学教具也比较单一、简答,比如,黑板擦、三角板、粉笔等,导致课堂教学氛围较为枯燥,在数学生活化教学模式下,教师要让数学教具生活化,这样既能够丰富数学教具的数量,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积极性,拥有一双留心观察生活的眼睛,从生活中可以发现更多的数学知识。比如,在讲解“角的初步认识”的时候,教师可以把生活中学生比较常见的太极扇带到课堂中,让学生去观察扇面角度的不同。除了把生活化数学教具带到课堂中,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去联想实际生活中存在的数学教具,比如,屋顶的形状是三角形,在学习“三角形的稳定性”的时候就能够运用到这个生活教具;家里的茶几是长方形的,在布置数学作业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去计算、测量一下家中茶几的面积。
(五)给予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
在以往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占据着数学课堂的主导权,自己在讲台上讲,学生盲目地记笔记,学生缺乏动手实践的机会,在数学生活化教学模式下,教师要多多给予学生自我表现的机会,让学生结合实际生活经验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比如,在讲解“三角形的认识”的时候,“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永远大于第三边”这个数学定义学生往往难以理解,教师要改变学生死记定义的学习习惯,而是要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去理解、学习,教师可以让学生选用生活中较为常见的小棒作为实践工具,学生能够发现有的小棒能够围成三角形,有的就无法围成三角形,在动手实践过程中,学生既能够明白“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永远大于第三边”这个定义,还能够对三角形有更为全面的认识。
(六)布置生活化的数学作业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把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联系起来,以此来提升学生的数学实际运用能力。在以往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往往都是书面化的,让学生通过大量的计算来巩固、复习所学数学知识,但是这种“题海战术”模式会让学生对完成家庭作业产生一种抵抗心理,针对以上问题,教师可以让家庭作业生活化,这样学生就不像是在完成一项任务,而是在玩耍中来巩固、复习所学数学知识。比如,教师可以鼓励小学生在放学之后陪着父母去购物,但是自己要自主计算所花费的金额,这样既能够增进亲子之间的情感,同时也能够提升小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增加更多的生活常识;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计算一下本月家中一共的花销,这样既能够让学生巩固课堂上学习的数学知识,同时也能够了解到父母日常生活中的不容易,养成良好的节约习惯。除了在数学教学中布置生活化课后作业,教师也要对学生展开生活化的教学评价,不要把数学成绩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课堂发言状态来展开评价,积极挖掘学生的闪光点,提高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自信心,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
总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科学、合理地引入生活化教学,把数学生活素材与数学知识联系起来,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所学数学知识,加深对所学数学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在掌握所学知识的同时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实际运用能力,最大限度地提高數学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王芷茹.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研究[J].学周刊,2015(28):73.
[2]李玉婉,周春玲.关于新课改下小学数学课堂生活化教学的思考[J].职业技术,2017,16(11):96-98.
[3]周立春.在生活中寻找数学: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方法探索[J].学周刊,2018(20):116-117.
[4]魏光辉.专注生活化教学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成效[J].才智,2013(6):157.
作者简介:苏海燕,福建省泉州市,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康美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