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视角下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研究

2020-05-09 09:47孙濛
青年与社会 2020年4期
关键词:资助育人精准扶贫高校

摘 要:随着国家对于教育领域越来越重视,希望每个学生都不会因为家庭贫困而面临着辍学的风险,因此在学校中设立了很多资助项目。在精准扶贫的视角下,高校正逐步完善自己的资助育人体系,帮助更多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生摆脱贫困的约束,可以顺利的接受高等教育。不过高校的资助育人工作开展现状不容乐观,高校目前急需处理的问题就是要找到其中的不利影响因素,并制定应对方案。文章就精准扶贫视角下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探究分析。

关键词:精准扶贫;高校;资助育人

在新时期,国家提出了要精准扶贫的战略方针,因此对于教育领域中的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是为国家培养优秀专业人才的重要基地,所以对高校来说做好精准扶贫工作非常重要,不能让学生因为家庭困难而丢失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应该认真研究分析目前资助育人工作的开展情况,不断积极探索更加高效的资助方式,进而确保精准扶贫视角下资助育人工作的开展效率。高校当中开展资助育人工作要从两个角度出发,既要减轻贫困学生的经济压力,不让他们面临辍学的困境,又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他们的学习综合能力,为他们今后能够摆脱贫困奠定好发展基础。这样能够实现帮助学生在经济和精神两个层次全面脱贫的目标,促进社会经济快速发展。

一、资助育人

资助育人也就是建立相应的自主体系来给大学生提供他们需要的物质帮助,同时还要从学业和精神上给予帮扶,尽力做到可以让贫困学生实现全面发展,完成“育人”的目标。分开来说,资助育人就是两个方向的工作,“资助”顾名思义就是在经济上给予帮助,包括给予物质、资金等,而“育人”则是在精神上给予支持,教授给他们专业知识和技能,让他们拥有可以独立生存的能力和信心,不再被贫困所困扰。资助和育人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对于贫困大学生来说这两者缺一不可,资助只能够帮助他们的日常生活,却不能让他们从精神上摆脱贫困的困扰,不过只有育人而没有资助的话,贫困大学生的日常生活都是难题,有再强大的内心也会被眼前的困难束缚住。因此,在精准扶贫视角下,高校应该把资助和育人工作同步进行,这样才能把扶贫工作落到实处,让贫困大学生真正摆脱贫困的限制,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二、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开展现状分析

现在,我们国家在高校中设置的贫困生资助形式已经比较多样化,有各类奖助学金、补助、勤工俭学方式等,均是用來帮助家庭贫困的大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学业。不过仍然有不少贫困生最终还是选择的辍学的方式来提前结束高等教育,即使贫困生的自主体系已经比较健全,高校领导也很重视扶贫工作,但是在实际执行的过程中还是存在多方面的问题,影响着资助育人工作的效率提升,无法取得理想的工作成效,主要问题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贫困生精准认定效率不高

认定贫困生的开始是先由其所居住地的民政部门开具证明,再与学生个人提交的申请进行结合,然后由高校的资助部门进行再次考察,这种认定贫困生的方式存在着很大的主观性。比如民政部门在开具贫困证明的时候并没有进行专门走访调查,而是直接在文件上盖章认定,再者学生的申请资料也有可能造假,有可能发生用伪造信息来骗取资助的状况。也有部分高校对认定程序进行了完善,加强对学生生源地盖章情况以及学生申请书的审查力度,同时还增加了师生评价的环节,便于更加准确的确定贫困生的困难程度。但是运用这种方式的弊端就是师生评选可能会存在私心影响评选结果,再者对于贫困学生的自尊心也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伤害,可能有些贫困生因为自尊心强而主动放弃参与贫困资助的项目,从长远角度来看,是不利于这群潜在的贫困生今后发展的。因此,找到高效的贫困生认定方法,弥补当前认定方法的弊端,就成为高校应该着重思考的问题。

(二)对贫困生缺乏精神资助

大多数学校在实施资助育人项目的时候会过于重视经济和物质方面的资助,而完全对贫困生进行精神方面的引导,心理关怀和助困扶志的工作只是停留在了文件层面,并没有切实的行动。部分高校通过表扬自立自强的学生来鼓励大学生进步,不过贫困生这个群体较为特殊,他们的经济和精神都在承受着巨大的压力,环境因素也会给他们带来很大的影响,心理方面很容易存在问题,不少贫困生都有着自卑、焦虑、敏感等消极的心态。还需要高校采取合理的应对措施进行解决,才能体现出精准扶贫工作的“育人”价值,否则还是不利于学生今后发展的。

(三)缺乏建设专业的资助队伍

随着国家对于高校资助育人项目的开展情况越来越重视,因此,为了保证工作质量,需要高校建立专业的资助队伍来开展此项工作。虽然现在不少高校的资助系统建设都比较完善,但是该方面的工作团队却没有建设完成。不少高校的资助队伍都存在着很多实际问题,比如人员流动性比较大、政策宣传不到位、信息化水平低、职业素养有待提高等。正是因为资助队伍建设不够完善,因而在资助育人项目上无法高效完成预期目标,使得贫困生安心接受高等教育的问题没有妥善得到解决。

三、精准扶贫视角下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开展路径探索

(一)完善贫困生精准认定方法

在精准扶贫视角下,高校开展资助育人工作的首要任务就是要精准认定贫困生,如果没有准确找到需要资助的学生,那么资助育人工作开展的就没有意义。为了进一步提高精准认定的准确性,不少高校开始采用量化指标的方法,实践表明这种方法对于提高贫困生认定的准确度很有帮助。在进行贫困生认定时,高校资助部门需要选择多项能够真实体现学生和其家庭情况的重要指标,考察学生是否来自贫困地区、是否有拿过低保的记录、是否单亲等,还有学生父母的经济收入情况、父母的职业等。对于学生在学校的情况也有进行详细了解,比如学生是否有认真学习、是否有奢侈消费记录等。针对调查得到的情况进行指标量化处理,经过多次对比得到可以有效区分贫困等级的结果。在这个过程中应该详细审查贫困生申请材料的真实性,确定是否还需要实地调查走访。另外,收集数据还要遵守国家的法律规定,对学生和家庭的隐私进行有效保护。

(二)建立精神帮扶机制

高校应该明确知道资助育人工作的开展目的并不只是为了帮助贫困生拜托经济困难的处境,还要实现育人的目标,引导贫困大学生真正走出心理贫困的消极状态,才算成功完成资助育人的工作。首先,在开展贫困生认定工作的时候就需要资助人员对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加强关注,通过信息技术来全面分析学生的当前情况,包括学习态度、学习成绩、消费习惯等等,进而就能够筛选出一些心理问题比较严重的贫困生,然后和他们做深入交流,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增强自信心。其次,要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这对于他们来说无论是与其他同学交往,还是今后走向社会都很有必要,贫困生一般都有内向的性格特征,让他们学会主动融入集体对促进他们养成乐观的心态比较有利。最后,要带领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可以促使他们锻炼自己的各项能力,提高专业素养水平,为今后顺利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建立专业的资助队伍

基于精准扶贫视角下,高校的资助育人工作开展是需要长期进行的,因此必须有一支专业资助队伍来顺利执行此项任务,帮助贫困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首先,高校应该提前资助工作的实施方案,鼓励更多的教职工来参与到资助育人工作里,让他们各自发表对资助工作的意见,从中筛选出一些适合组成资助队伍的教职工,进而形成一个资助团队。其次,要对资助队伍進行信息化技术培训,学会从数据分析中找到有价值的信息,提高贫困生筛选工作的效率,进而可以提高整个资助育人工作的效率。最后,还需要建立针对资助队伍的考核制度,因为资助育人工作的成果影响这贫困生的学习和发展前途,所以需要加强对该项工作的重视程度,通过建立考核制度的方式可以促进提高资助工作的效率,进而取得理想的成效。

四、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目前的资助育人工作开展过程中遇到了贫困生精准认定效率不高、对贫困生缺乏精神资助、缺乏建设专业的资助队伍等问题,经过研究分析,可以制定完善贫困生精准认定方法、建立精神帮扶机制、建立专业的资助队伍等措施进行应对处理。高校的资助育人工作是需要长期进行的,因此高校和资助团队应该深入探究更加有效的扶贫方法,秉承精准扶贫的理念,让每位寒门学子都能够完成接受高等教育的梦想。

参考文献

[1] 田立新,念金波,郭芳伶,等.新时代“精准扶贫”视域下高校资助育人体系构建[J].高校辅导员,2018(06):51-54.

[2] 方思仪.精准扶贫背景下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新探索[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8(23):66-67,70.

[3] 祝小雯,姜嘉琦,谢辉林,等.高校资助育人与精准扶贫几大举措[J].科技风,2018(16):55-56.

[4] 韩岳丰,李剑富.精准扶贫视角下高校资助育人作用机制探析[J].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9(02):32-35,46.

[5] 魏文君.关于提升高校资助育人质量的思考[J].河南教育(高教),2018(08):34-36.

基金项目:文章为南通科技职业学院2019年度党建暨思政研究项目《精准扶贫视角下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研究》的成果,项目编号:TKY201920。

作者简介:孙濛(1987- ),女,汉族,江苏南通人,硕士,南通科技职业学院学工处,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学校资助管理。

猜你喜欢
资助育人精准扶贫高校
高职院校资助育人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