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月梅 高艳香 何利平 平妮娜 米飞 钱映
摘 要:高校党建工作作为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也面临着新的问题和挑战。如何以创新精神进一步加强高校党建工作,寻找高校党建工作的突破口和切入点,是当前高校党紧迫而艰巨的研究课题。而如何将高校各主要任务和高校党建工作结合起来,学院积极探索形成了较为特色的党建育人实践。主要通过依托“专业平台”,内化专业知识、借助课题资源,实现师生共赢、鼓励科研创新,塑造高校人才三个方面进行实践。从教师、学生两个层面进行评估,通过实践育人可以让师生在实践中认识国情、了解社会、增长才干、树立家国情怀,让党的思想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关键词:医科院校;高校党建工作;实践育人路径
一、背景
随着知识生产更新的不断加快,传播方式也发生革命性的变革。高校党建工作作为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也面临着新的问题和挑战。如何以创新精神进一步加强高校党建工作,寻找高校党建工作的突破口和切入点,是当前高校党紧迫而艰巨的研究课题。
“高校是培育青年人才的重要场所,同时也是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武装青年的重要思想阵地”[1]。坚持贯彻党的正确指导,实践习近平新时代高校党建的伟大工程是高校党建工作的总航标和科学指南。当今时代,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永恒不变的主题。在时代潮流冲刷、新问题、新矛盾层出不穷下,对我党提出更高的执政要求。而高校作为人才培养和人才聚集的重要政地,肩负着新的历史使命。因此,“高校的特殊性决定我们必须加强高校党建工作”[2]。
建国以来,高校党建工作取得很大成就的同时也积累了很多宝贵经验。然而,新形势下高校党建工作仍存在诸多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党员思想观念薄弱,对党组织认识较为片面。大多数党员同志仍将党员看做一种身份的象征,一个前行的头衔;没有真正将党务工作落入实处,深入人心,缺乏对党内事务持久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支部人员构建多为青年教师党员与学生党员,缺乏年长党员的引领,使支部工作开展存在一定困难性。(2)“党建重视,参差不齐”[3]。党建工作的重视程度,小到影响支部之间、支部内部党员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大到影响整个党建工作开展的实效性。目前,很多高校仅仅将党务工作作为走形式。形式上重视,实际上忽视,使党建工作呈现老化趋势,难以形成集体力量。很多党员虽按时参加支部“三会一课”与民主生活,实质却不愿主动学习和关注同党建工作相关的重要信息,将其视为一种额外负担,一种浪费时间的无聊行为,使党建工作渐行渐难。(3)形式僵化,成效欠佳。陈旧的党建观念、枯燥的活动内容、缺失创新的党建形式,不仅削弱党员参加党建工作的积极性与参与度,而且使党建工作缺失真正的活力与感染力。
二、实践育人路径的建立
“2017年12月6日,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司长张东刚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是质量提升工程的顶层设计,也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的施工蓝图,坚持把破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作为目标指向,着力从课程、科研、实践、文化、网络、心理、管理、服务、资助、组织等方面构建一体化育人体系”[4]。”“实践是高校师生走出象牙塔,接触、了解、认识社会、锻炼意志品质和增长才干的有效路径”[5]。如果说社会是重要的学校和课堂,那生活给予的是重要的课程和教材;而实践则是重要的学习方式和途径,给予师生同生活对接的平台。让师生在实践中认识国情、了解社会、增长才干、树立家国情怀,让党的思想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因此,在新时代背景下,希望通过实践育人,将党建工作和人才培养有效结合起来,打破传统党建模式,创新党建新理念。以实际行动践行理论教育,在理论中开展实践活动,进一步促进高校党建工作的迅速发展。对于实践育人路径的选择,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依托“专业平台”,内化专业知识、借助课题资源,实现教学双赢、鼓励科研创新,塑造高校人才。
三、实践育人的组织与实施
(一)依托“专业平台”,内化专业知识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开展与学生的专业教育密不可分,充分发挥学科特色,使专业融合党建教育是实践育人的一大路径。以我院师生党员开展党建活动为例,我院连续几年(2016年、2017年、2018年及2019年)充分依托每年云南省“全民营养周”的开幕与科普宣传进行实践育人。在教师党员带领下,学生党员积极投身专业实践,先后深入居民社区、大学城、大学校园、大型等级医院等公共场所深入开展“全民营养周”营养知识宣教。实践开展前,由带队老师亲自带领学生学习宣讲内容、科普营养相关知识并结合宣教现场为学生以身示范,更好地帮助学生将课堂理论同现实生活相联系。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因此“百说不如一试”给学生足够大的实践空间和舞台去发挥、去感知、去体验,熟悉一种状态、寻找最优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之中学会向现实发问、向自我发问“学什么”“如何学”“如何用所学实践生活”,在实践中将学与思更好地结合起来,内化专业知识,强素质;同时也让教师在引导学生之时学会反思“如何更好以实践促教学”“如何更好用教学务实践”,师生齐力创新教学新格局。
(二)借助课题资源,实现师共赢
借助课题资源,搭建实践平台。鼓励学生积极投身科研,在科研中学真知、悟真谛,加强磨练,增长本领。例如,我院作为国家重点研发项目“精准医学研究”西南区域自然人群队列研究的主要承担单位,积极借助课题资源,由专业资深党员教师带队,充分调动师生党员共同参与。该课题借助现场调查,主要包括:电子问卷錄入、体格检查、生物样本采集及实验数据整理与分析四个环节共同完成。团队工作分配根据团队成员个人实际情况及专业所学明确分工、合理分配。为保证项目顺利实施,调查前期由专业教师党员带队学生模拟调查现场并熟悉调查环节,及时收集反馈学生预调查中所遇问题并合力解决。针对电子问卷录入系统使用及操作规范、问卷询问技巧、基本体格检查(身高、体重、腰围、臀围、血压、心率、视力等)教师对学生进行严格专业化培训;同时不忘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鼓励学生要胆大细心、勇于尝试、敢于突破;打破校园思想束缚,建立“化空洞为生动、化死板为灵活”的知识体系实践观,走出校园、走向群众。将书本固有理论通过实践活动真正活起来、用起来,在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积累宝贵经验,为后期进一步做好人群调查问卷、提高调查数据收集率、建立良好沟通机制奠定坚实基础。调查过程中,师生齐探讨、共总结;不断优化项目实施,不断提高工作效率,攻坚克难打好现场调查第一战。除此外,教师不断强化学生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思想政治觉悟。让学生在辛劳中播种希望、收获果实、磨练意志,师生齐力打造教学双赢。
(三)鼓励科研创新,塑造科研人才
首先,教师积极利用课余或开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的广泛宣传,让学生知晓该项目的存在及项目申报对自身实践与能力提升的重要意义;其次,积极动员学生自由组建3~5人的科研小团队,根据自身科研兴趣爱好、专业方向选择适合自己的指导教师;课题确定前期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完成CNKI,PUBMED等文献检索工具的自主学习。鼓励学生充分利用信息资源,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了解实验背景、学习相关理论知识,获取研究最新现状及进展;后经师生共同研讨、综合分析项目实施的可行性、创新性及可完成性,指导学生自行完成实验方案的设计;最后通过实验前期准备、实验实施、结果记录、结果分析指导学生独立完成报告撰写。整个实施过程中,教师是指引学生前行的引领者,所有操作均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亲自实践,独立完成;帮助学生正确运用所学知识参与科研实验,培养严谨的科学作风、严密的科学思维和事实求是的科学态度;同时教师也是学生遇到问题时教会学生找到问题根源、寻找解决方式“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仁者,看重对學生进行学习方法和系统理论的指导,通过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有效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除此,留予学生足够多的时间与空间去实践、去思考,让学生明白科研并不是一蹴而就的简单过程。每一个过程,都有无数的问题横亘摆在前路。所遇到的问题不再有现成的答案,一切都需要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去发现、去寻找。实验结果虽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一路艰苦奋斗的求实过程。
四、实践育人路径成效总结与思考
实践育人所取的成效并不一定用某一特定的成果、某一具体的数据去衡量。它既可以是某一种意识的树立、某一种思维的培养,也可以是某一种态度的改变、某一种信念的坚定。只要我们所处的现在比走过的曾经有所改变那即是进步,即是成效。因此,实践育人的成效我们主要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评价:一个是从教师层面,教师参与实践育人过程中新的所获所思;一个是从学生层面,见证学生思想、意识、态度等方面是否改变与树立。
(一)从教师层面上评估
实践育人使教师充分发挥所长,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以一种更为融洽的方式结合起来。通过丰富的理论与实践经验教导学生从平凡小事中多实践、多感悟不断寻找成长的空间,让学生明白一个团队的成功需要团队每一个成员的齐心协力与共同参与。一个人走,也许可以走得很快;但一群人走,却可以走得更远。实践教学不仅打破传统“重理论、轻实践”的填鸭式教学模式,更超越学校课堂和书本的局限逐步改变“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状,进一步激发教师大胆革新、勇于争先的教学实践新突破、新建立,促进教学新常态;而且拉近师生距离,让教师亲临学生的日常,走进学生的内心——从学生出发,与学生交朋友;建立其乐融融的师生关系,教师合力发力育人。
(二)从学生层面上评估
实践让学生认识自我、完善自我、了解社会、服务社会,收获成长中最宝贵的人生财富——不畏艰苦、团结协作、勇于担当。依托专业实践平台,将实践同专业创新性结合,促进学生在实践中学以致用“如何做”“怎样做”“高效做”;借助现场调查培养学生树立群众观念,走向基层,走向群众。积极向人民群众学习吃苦与勇于担当的优良品质,在基层的摸爬滚打中获取知识,在人民群众中坚定信仰,在社会实践中接受教育,在广阔环境中树立家国情怀;通过参与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课题,培养学生运用知识、验证知识、巩固知识的专业素养,极大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弥补学生对科研实践的自始空白。见证学生从最初对科研的迷茫无趣到最终对科研的慢慢热爱,由最初接触实验的手足无措到最终熟练掌握实验方法顺利完成实验收获的成功喜悦,让学生在团结互助中自主学习、在积极探讨中实现自我飞跃。实践,让每一个参与者无不经历着两种意识的增强(独立思考与团结协作)、两种能力的提升(科研与抗挫)、一种精神的培养(无畏吃苦)、一种态度的改变(细心严谨)。
综上所述,实践育人是高校党建工作开展的有效途径。“实践育人让师生共同收获美德、收获情怀、收获成长,开放心灵、坚定信仰”[6];也让学生的知识能力、态度情感与价值观在实践中得到塑造与升华。党建工作的开展大到对整个机制的改革,小到对个人的培养都不失为一种实践的路径。在中华民族新的征程中,只要勇于创新、敢于担当、不忘初心地往前走,就一定能走好属于我们这一代人实践育人的长征路。
参考文献
[1] 张正光.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十大”育人体系的有效路径[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8,10(04):1-4+9.
[2] 张甲哲,丁俊萍.习近平新时代高校党建思想初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12):4-6.
[3] 徐元玉,苏史生.关于新时期高校党建工作若干问题的思考[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究,2007(05):93-96.
[4] 梁丽梅,左海静,杨海涛.浅谈“十大育人”体系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践创新[J].新西部,2019(20):133-134.
[5] 吴艳真.高校党建工作的现状及对策分析[J].智库时代,2019(32):13-17.
[6] 吴绍芬.实践育人:让学生“活”起来,“做”出来[N].中国教师报,2019-08-28(012).
基金项目:文章为新时代高校基层党组织党建工作模式探讨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X12107017007。
作者简介:冯月梅(1983.01- ),女,汉族,河北秦皇岛人,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遗传学博士,研究方向:分子营养学。
*通讯作者:钱映(1997.05- ),女,汉族,云南安宁人,昆明医科大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专业硕士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