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思琳 罗玉洁
摘 要:随着国家对文化育人的日益重视,高等教育对自身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文化的一个重要职能是育人,这不仅是对当下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战略调整,更是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文化育人体系中的价值选择。高校文化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展开的重要载体,而思想政治教育为高校文化的体系建设提供方向指引,他们之间存在着双向互动的紧密联系,因此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文化育人体系中的价值选择在当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思想政治教育为切入点,探寻在文化育人大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与高校文化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提出了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与完善高校文化育人体系的措施和办法,以期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高校文化建设的发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高校文化;文化育人;价值选择
一、高校文化育人提出的背景
“高校文化育人”的提出有着深厚的时代背景和现实因素。具体来说,它是国家对文化育人日益重视的体现。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要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广泛开展文明校园创建,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更加”一词体现了党中央把“文化育人”放在更突出的位置上,为今后高校的文化育人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而且,发展高校文化育人也是高等教育实现内涵式发质和建设高水平大学的必经之路。据2018年全国教育事业统计,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48.1%,比上年提升2.4个百分点,且高校数量、招生人数、专任教师等都逐年增加。我国的高等教育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为提升广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但也应该看到,在高等教育扩招的背后,对如何优化高等学校学科专业结构、如何破除制约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和怎样增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等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这也是高校文化育人应当直面的问题。与此同时,高校文化育人更是着针对当前社会主要矛盾变化而做出的战略调整。十九大报告对当下我国的主要矛盾做出调整,从“物质文化需求”变为“美好生活需要”,“落后的社会生产”变为“不平衡不充分发展”后,而产生的这对矛盾是当下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在这样的背景下,高校也有着同样的现实困境:高校是否能够为师生的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校内群体是否对高校提供的条件满意、高校的配套设施是否跟得上时代的脚步、高校学生是否对未来迷茫、其精神世界是否得到充盈和发展、校内差异化现象是否得到有效改善等。高校文化是在建校办校的历史长河中不断形成的,每所高校的文化都有自己的特色,而育人是高校的一项重要的职能,在国家对文化育人日益重视、高等教育的发展和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变的现实背景下,我们理应思考当下我们需要什么样的高校文化。
二、思想政治教育与高校文化的关系
要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文化育人体系中的价值选择,首先要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文化育人体系里充当的角色。事实上,高校文化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展开的重要载体,而思想政治教育为高校文化的体系建设提供方向指引。具体而言,二者的统一性体现在共同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上,即高校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二者都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都是以发展人、培养人为己任。二者的差异性体现在:高校文化是一个复杂的综合系统,它蕴含在整个校园系统的物质、制度、精神、行为的各个方面,它往往更偏重德育,以“润物无声”的方式使人具有文化属性。而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既反映文化特性又暗含阶级特性的概念,它更多的强调是“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如何培养人”的问题,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的实践活动,更偏重意识形态领域,这是两者在概念上的不同体现。
三、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文化育人体系中的价值选择
当下,面对“高校需要什么样的文化”、“如何进行和谐的高校文化建设”和“怎样最大限度地发挥高校文化的育人功能”这样的疑问,思想政治教育在整个高校文化体系中应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
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在日常生活中感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把核心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融入到生活的点滴当中。我们不仅要品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述,更应该深入理解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在实践中真正体会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光辉,也正是在实践中,高校的文化育人体系才会不断发展越发完善。
(二)加强育人队伍建设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教师要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積极学习新时代“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灵活运用学习强国手机软件、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等平台,扩充知识体系,实现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紧密结合,把育人工作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高校领导要充分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育人队伍建设在高校文化育人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做好顶层设计,打破思政课教师“单兵作战”的窘境,充分挖掘不同专业、不同岗位的教职工育人要素,从制度层面和管理层面统筹育人合力,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的心理获得感和幸福体验感。
(三)搭建载体平台
高校文化与整个高校实践是一种和谐共生关系,要想在高校文化育人工作中取得实效,高校应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充分运用网络媒体新平台,形成线上线下踊跃参与文化活动的生动局面,丰富网络文化实践,引导人们随时、随地、随手感受文化,激发全体师生热爱文化和参与文化的热情。实现网络环境育人与高校文化育人的有效结合,加强高校网络文化综合管理,同时要加强校内各部门间的合作,定期与兄弟院校开展学术研讨会交流思想政治教育经验,加强与校外企业的见习通道建设,为高校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实践机遇。
(四)营造良好育人氛围
高校良好的育人氛围可以让思想政治教育走进宿舍、走进班级、走进图书馆中去。宿舍方面,还需要加强宿舍的物质文化建设,营造出良好的文化氛围,重视宿舍及其周围环境的净化问题;班级方面,需要优化课堂管理,提高教师教育教学的能力,使思想政治教育深入每个老师的心中,再由专业老师把这种思想政治教育传授引导于学生的日常行动中去;图书馆方面,高校应主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系列讲座,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当下全国正在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紧密联系起来,为高校师生提供专业的论文检索数据库,引进优质的图书资源和期刊报纸,合理规划图书馆公共场地,合理安排图书馆的开放时间,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力量。
四、结语
在当前“文化育人”日益重要、高等教育发展和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大背景下,如何处理好思想政治教育与高校文化育人体系两者间的关系是我们必须予以重视的问题。思想政治教育要找准发展定位,及时更新教育观念与教育方法,从核心价值观、育人队伍建设、载体平台和育人氛围四方面出发做好新时代的价值选择。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12-09.
[2] 马兰兰.高校文化育人初探[D].浙江理工大学,2015.
作者简介:王思琳(1996- ),女,汉族,山西怀仁人,法学硕士,西安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罗玉洁(1994- ),女,汉族,陕西西安人,法学硕士,西安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