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超
摘要:围绕黎族民间故事中具有代表性的英雄角色动漫化塑造对海南黎族民间文化故事进行创作延伸,特定角色的超级英雄化的“超级感”表达,需要考虑到东西方不同的文化差异因素,本类主题不止对应时下中国及海南地区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意图,同时也是适应中国社会动漫二次元文化转型及快速发展进行的必要的探索。
关键词:黎族 动漫 超级英雄
【基金项目】本文系海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黎族民间故事与动画电影的融合研究”(项目编号:HNSK(2X)18-113)阶段性成果。
中国由汉族及众多的少数民族组成,海南岛地区尤以黎、苗、回族人数为众。在时代的洪流中、在快速发展的历史背景下,加快文化建设及面向世界输出的形式与种类的选择性决定了文化未来的发展走向。那么,要以何种形式渗透至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呢?在文化与历史的演变中,如何更好地传达必要及正面的精神文化内涵呢?历史经验表明,文化形式将通过大量诗歌、影视剧等形式更加强化地表现其中所蕴含的代表性精神。比如,以法国为代表的19世纪的文化地位以及美国为代表的20世纪地位,一个形成了法国中心、一个形成了纽约中心。这是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层次中,由意识形态的高低所决定而推出的一种机制,引导人们形成强烈的关于对与错、美与丑的认识的途径。通过规律性的艺术化手法,强化英雄式的角色成为非常必要的研究内容,并且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由此而产生的一系列形象不胜枚举。但东西方又有所不同,从对“英雄”这一概念的理解上来讲,西方注重“神”与“人”同性,而東方则更加注重具有更高品格的单纯“人”性。因此,在艺术创作上不论是二维或是三维,不论是时间还是空间,都围绕着这一特点进行创作。当然这只是文化组成中的一小部分,而本次研究由此切入进行探讨,希望能够在黎族民间故事中,通过动漫化的形式塑造出具有中国化特色的“超级英雄”角色。
英雄的概念是比较广泛的,但是在二次元文化的影响下,沟通和交流变得快速而迅捷,而且极具年龄阶段的特点,所以,文化必须满足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的心理需求。那么,在塑造“超级英雄”的概念中必须要保持一点,就是逐步通过新兴文化覆盖单一的英雄概念化的形象,这一点参照由布莱恩·J·罗波(Brain J.Robb)所编撰的《超级英雄简史》(A Brief History of Superheroes)便可窥见。由影像的诞生催生出有声及有色的变化,人们便把一系列的代表性人物按照分类来进行研究,因此,在特定场景情节下,人物跟随发展推动剧情,按照合理发展的故事线进行编排。著名剧作家悉德·菲尔德先生在其论著《剧本写作基础》中对此进行了深入的分类解析概括,这也成为后辈们争相学习的剧作入门经典书籍。1930年代前后的美国漫画界刮起了一股漫画英雄风潮,如DC、漫威等公司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众所周知的迪斯尼、皮克斯、梦工厂等都纷纷伸出橄榄枝与其进行联合开发,使“超级英雄”更加接近时代的旋律,走向生活中人们期待的发展模式。
黎族民众在海南地区的生活历史悠久,是海南岛最早的居民之一,民族宗教虽处在原始宗教阶段,但由生活习惯、文化习俗而衍生出的故事、民间传说众多。比如说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勇敢的打拖”,讲述了一个年轻的黎族英雄,打败危害民众的邪恶老鹰魔精,拯救人民于水火的故事;再比如典型英雄式故事“兄弟星座”,打破恶势力的勇敢精神引领人民奋起反抗,最终带领人民过上幸福生活;还有体现人定胜天精神的“雷公根”,通过斗雷公、巧种雷公笋,赞美拥有顽强意志的人们。作为支撑黎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总体来讲,以上三个故事代表了黎族文化中对英雄人物的三种分类概括:常人英雄人物、神性英雄人物、传奇英雄人物。动漫化角色的艺术创作可以通过这三种类型为切入点进行展开,以延续黎族传统文化内涵、发扬黎族文化精神内核,进一步解析英雄式的形象塑造。
融入时代因素
在英雄式人物的塑造中,以上三种类型的英雄式人物最重要的一点体现在价值观与行为方式的搭配上。首先,基于常人式的人物角色必须要贴近生活,基于神性的英雄人物形象必须要体现神性特点,而传奇的英雄人物必须表达出传奇属性。在塑造中,人物不止是一个人物,而是一个立体的角色,角色本身可以根据其分类特点界定为人形角色或者是拟人类的角色。角色的概念在二次元文化中所代表的是表达构建整部动画或者故事的主体。角色塑造的特点不仅在于外部特征的表现,而且在于内心情感的刻画。而这一点要具体到情境中,结合情节的设计发展变化,最终达到角色、情节结构、主题内涵的统一。借鉴成功的英雄人物塑造来看,得益于“超级英雄”这一理念广泛深入人心,不论是最早的古希腊神话中的神明,还是民间传说中的罗宾,过渡到超人、蝙蝠侠等建立起来的某种榜样精神直接延伸至六七十年代出现的新角色身上。比如,钢铁侠、X-战警、绿巨人浩克、蚁人、黑豹、美国队长等。随着时代发展,融入时代因素成为塑造“超级英雄”角色的重要参考。比如说“打拖”这个角色,存在于历史神话中可以理解,但代入到现代黎族民众的生活中则显得不切实际,现代的邪恶老鹰魔精,应该指代的是社会不公平不公正的现象,应该是共性的共鸣,但切入的点一定要细微,在细微中捕捉深入人民心中的情节。通过事件来捕捉或者让观众意识到这是一种现象,需要被打破,所以需要一个引领者,那么“打拖”的塑造要以引领者的身份切入,引领者本身的成长或者说成长的过程和方式就像一个谜底,在表达主题时要同步揭秘,让大众感同身受,跟随成长,在这一点上,《功夫熊猫》《铁臂阿童木》等耳熟能详的漫改做得就很好。因此,“打拖”的塑造必须融入时代因素,使角色亲近生活,进而打破固有印象,使角色本身和观者共同成长,才能成为真正的英雄,也正因为起于微末,才更见了不起的伟大之处。下一步,需要加入的则是丰富的想象力,就是怎样让普通的英雄变为“超级英雄”。
英雄形象的“超级”高级化设定
“超级英雄”之所以形成超级的概念,不仅是因为英雄升级成为榜样,而是因为其惩奸除恶产生的共鸣精神提高了角色的表演深度,为什么说是表演而非真实呢?这就涉及到剧本写作中所体现出来的编排,也就是艺术创作精髓了。动画剧本写作中的编排较之普通剧本而言,最大的特点就是夸张。让观者出戏不出情,就会形成认同的感受,即对现实的游离感,这一点是动漫剧本完全不同于影视剧本之处。达到这一点的方法有很多,借鉴欧美日韩的动漫文化发展来看,超越时空多次元的设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比如在日本的动漫文化发展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一部“EVA(新世纪福音战士)”,当虚无主义与现实社会相连接,中国儒家文化所提倡的重群体、轻个体自我则可以深入人心了。事实上,自现代社会秩序建立以来,提倡的恰恰是自我精神、自我意志的体现,相当于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解放一样,边界感确立的情况下,需要各种类型的引领者协同。为什么以往的国产动画中反复出现的角色塑造总是难以达到人们心里期待,用句流行用语解答就是“bug”显得突出,从剧本情节到角色塑造本身。其实也不难理解的是,一旦角色出问题,那么不论多么优秀的情节逻辑也难以弥补,毕竟观者不再只是单纯的幼龄,而是涵盖了70后、80后、90后、00后甚至10后的众多青年、成年人。因此,黎族民间故事“兄弟星座”,就是极好的“超级英雄”高级化改编的素材,既有文化历史元素,又符合群体观,需要注意的一点是要与类似《葫芦娃》这样的动画电视片有所区分,长度要精而简,且要有完善的人物行为及动作心理设定,发行上借鉴近几年大火的《大鱼海棠》《大圣归来》《哪吒》等,那么完备的流程及艺术商业价值就能够得以体现。
要做到以上两点是一个艰巨且漫长的任务,动画剧本中的形象角色设定需要漫长反复的精细琢磨,黎族民间故事需要一个很好的立足点去重新推向观众的视线,中国作为正在崛起的大国,具有鲜明特性的“超级英雄”时代也应逐步建立,这代表了中国精神,代表了中国少数民族的精神,代表着跟随时代而发展的黎族文化精神。(作者单位:三亚学院传媒与文化产业学院)
参考文献:
1.李 默:《海南民间故事中世居黎族英雄形象分析》,《大众文艺》,2014(18)。
2.包朝鲁孟:《北方少数民族民间传说动画剧本的创作实践》,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