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齐民要术》对外传播的困境

2020-05-09 10:42张晓青
声屏世界 2020年3期
关键词:对外传播一带一路

张晓青

摘要:《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也是最完整的一部古代农学巨著。它不仅在中国农业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在世界上也有着广泛的影响。在“一带一路”背景下,以《齐民要术》为代表的“农圣文化”在对外传播的过程中会面临很多问题:传播内容、传播人才、文化的影响力、传播模式、传播对象以及现代科技的冲击等。我们应该客观地看待这些问题,努力寻求有效的应对措施,更好地促进“农圣文化”在国际上的传播。

关键词:“一带一路”  农圣文化  对外传播

【基金项目】 本文受2018年度山东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农圣文化研究中心课题 “‘一带一路背景下《齐民要术》的国际交流传播研究”(项目编号:2018NS007)、2019年度山东省艺术科学重点课题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农耕文化的域外传播研究”(项目编号:ZH201906167)基金支持。

《齐民要术》由北魏农学家贾思勰所著,是我国现存最早也是最完整的一部古代农学巨著。它不仅在中国农业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在世界上也有着广泛的影响。《 齐民要术 》在国际上得到了广泛传播,历史上的《 齐民要术 》曾经传播到邻国日本、韩国,并对当地的社会生产活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齐民要术》还曾传播到欧洲的英国、法国、德国等国家。此外,《齐民要术》也在大洋彼岸的美国留下了很深的印迹。《 齐民要术》的部分内容被翻译成了英文、日文、韩文、法文等多种语言并广泛流传。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以及“文化走出去”战略的实施,中国传统文化逐步登上世界舞台。这是我们在全球化进程中掌握国际话语权,获得文化竞争战略优势的关键所在。目前,我国文化对外传播的步伐正在加快,以孔子学院为代表的各种文化推广平台和推广模式更是呈现出了井喷式的发展态势。然而,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无论从时间上还是效果上来看,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都尚处于起步阶段,仍然存在很多问题,面临很多挑战。具体到以《齐民要术》为代表的“农圣文化”,其在“一带一路”背景下的国际传播还面临着以下困境与挑战。

传播内容陈旧,缺乏创新

文化对外传播的核心是内容。传播内容的魅力、吸引力则是文化得以顺利、持续传播并取得长效的源泉。目前对《齐民要术》的介绍主要集中在作者贾思勰的生平、书的内容(农业生产技术)以及这部著作在世界上的地位等。这些内容受众面狭窄(局限于科学研究人员),缺乏吸引力,很难在对外传播过程中得以广泛持久地传播。如果没有脍炙人口并且能迎合大众口味的文化产品、文化内容,文化就会失去对外传播的生命力。适时挖掘《齐民要术》中受众面广、通俗易懂的内容,开发脍炙人口并且能迎合大众口味的文化产品,是《齐民要术》走向世界的关键所在。

传播人才缺乏,主体意识缺失

人才是事业发展的保障,文化传播活动亦是如此。在文化传播过程中,传播主体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不仅决定着文化传播活动的实施与开展,还决定着文化传播的效果与质量。当前,“农圣文化”对外传播面临着人才匮乏的困境。主要包括以下几类人才:具有国际文化市场眼光的操盘手和经纪人;可以将中国传统文化资源开发出文化产品并打造成品牌的文化创意者以及推广者;具有较强的国际文化交流意识和专业素养的对外汉语传播人才、翻译人才、媒体传播人才等等。此外,国内对《齐民要术》的研究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影响力还不大,国内还有相当一部分人对《齐民要术》的内容知之甚少,缺乏传播“农圣文化”的国际交流意识。这也使得中国缺乏高素质的“农圣文化”的传播者。

“农圣文化”在国内的影响力不大

“农圣文化”的研究在国内才刚刚起步,成果不多,影响力较弱。国内的有关专业研究机构很少并且知名度不高,目前知道的仅有寿光市《齐民要术》研究会、潍坊科技学院“农圣文化”研究中心、青岛农业大学齐民书院等。研究成果还不是很多,尤其是典型的、有代表性的、在国内外有很高影响力的成果还很少。与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京剧文化、茶文化等相比,“农圣文化”在国内的知名度与影响力还远远不够,仅仅局限于区域层面,还没有上升到国家层面。相关文化产品与活动的开发与推广相对滞后。这些都影响着“农圣文化”走出去的步伐与传播效果。

传播模式单一,缺少话语权

目前推动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主导依然是政府。中国各级政府对传统文化走出去的支持力度空前加大。但是,单纯依靠政府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政府可以提供政策、资金方面的支持,更多的工作还需要有关企业、团体以及个人去开展。政府推动的事情很容易被误认为有某种政治目的,在推动过程中会遇到较大阻力。民间的交流则显得顺畅自然,能得到不同国家民众的普遍认同。民间组织数量众多,覆盖面广,扎根各国社会,能形成强大的力量,这是政府无法取代的。目前,在国际上传播“农圣文化”的民间组织或团体还很少,在国际上的影响较弱。此外,对外传播“农圣文化”的平台与媒体很少,在与西方媒体的强势对比下,发展较弱,缺乏话语权。

传播对象的文化心理障碍

由于传播对象来自不同的國家或民族,他们具有不同的价值观念、文化背景、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所以传播对象在接受外来文化时就存在着一个先入为主的预设前提。这种先入为主的预设前提,会给外来文化的交流传播带来不少障碍。西方民众虽然对东方文化充满了好奇心,但是他们对东方文化的理解是片面的、零散的,有时甚至是带有偏见的。长期以来“西方中心主义”的思潮在西方社会盛行。“西方中心主义”认为西方文化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文化,其他文化,比如古老的东方文化则是落后的、愚昧的甚至是野蛮的。东方文化被认为是与“西方文化中心主义”相背离的文化现象,不能与之相提并论。此外,“中国威胁论”的论调在西方社会也很有影响力。这些都对东方文化的对外传播造成了很大的障碍。

现代科技的发展对传统农耕文明的冲击

《齐民要术》作为一部古代农学巨著,主要记载了我国古代农业、养殖业以及农产品加工等方面的技术,距今约有1500年的历史。有些内容即使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仍然适用,比如从事农产品加工、酿造、烹调、果蔬贮藏的技术工作者,都可以从《齐民要术》中找到实用的配方与技法。但是有些内容已经不再适用于高度机械化、智能化的现代农业生产。机械化、智能化、规模化的现代农业经营模式在西方国家尤为盛行,这无疑会阻碍传统农耕文明的对外传播。

缺少高质量的翻译作品

文化“走出去”离不开语言这一载体。如何把我们的语言转换成对方的语言是一个很大的考验。把我们的文化用对方的语言转述出来是文化传播的前提。目前,《齐民要术》的部分内容被翻译成了英文、日文、韩文、法文等多种语言并广泛流传。然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众多,使用的语言非常复杂。据统计,“一带一路”沿线65个国家的官方语言共计53种,涉及印欧语系、汉藏语系、阿尔泰语系、闪-含语系、乌拉尔语系、南亚语系、南岛语系、高加索语系和达罗毗荼语系等九大主要语系,以印欧语系为主。具体来说,以阿拉伯语作为官方语言的国家最多,有14 个,分别是科威特、阿联酋、阿曼、沙特阿拉伯、也门、约旦、叙利亚、埃及、巴林、卡塔尔、巴勒斯坦、以色列、伊拉克和黎巴嫩,主要集中在西亚和北非地区。巴基斯坦、菲律宾、孟加拉国、印度和新加坡五国将英语作为官方语言之一。以俄语为官方语言的国家有4个:俄罗斯、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主要集中在中亚和东欧。马来语是文莱、马来西亚、新加坡的官方语言,而泰米尔语是斯里兰卡的官方语言。《齐民要术》要想真正走进这些国家,首要的任务是把《齐民要术》及其相關作品翻译成这些地区的语言。

总之,“农圣文化”走出去是一个漫长的、艰难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会面临很多的问题,如传播内容、传播人才、文化的影响力、传播模式、传播对象以及现代科技的冲击等。我们应该客观地看待这些问题,努力寻求有效的应对措施,更好地促进“农圣文化”在国际上的传播。(作者单位:潍坊科技学院 )

参考文献:

1.李成家,彭祝斌:《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问题与对策》,《云梦学刊》,2015(2)。

2.王 辉,王亚蓝:《“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语言状况》,《语言战略研究》,2016(2)。

3.吴霁雯:《“孔子文化走向世界”问题研究》,曲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4年。

4.肖东发:《中国文化“走出去”要解决的三个问题》,《出版广角》, 2015(9)。

5.薛彦斌:《〈齐民要术〉在中外农学史上的地位和贡献研究》,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年版。

6.杨  洁:《〈齐民要术〉的传承与研究》,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年版。

猜你喜欢
对外传播一带一路
文化在我国国际话语权中的作用及路径
中国文化典籍英译与对外传播之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