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思维之花在“深度学习”中绽放

2020-05-09 10:35包刚强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20年2期
关键词:舟子相公小品文

包刚强

《湖心亭看雪》入选统编版语文教材九年级上册,这篇小品文仅160个字,却写得精彩绝伦,趣味盎然。文章以回忆的方式,淡雅的语言,叙述了赏雪往事,描绘了一幅幽静深远、洁白广阔的雪景图,作者的那份淡淡的故园之思和孤芳自赏的情怀却境界全出。全文不夸饰,不铺陈,点到为止,寥寥数语而神情俱现。张岱作为明朝遗民,其特殊的历史背景造成文本的情感表达过于朦胧深沉,特别是本文语言表述上有不少不合常理,甚至自相矛盾之处,给学生的文本解读带来了很大障碍。因此需要教师引领学生窥探文字缝隙背后的真挚情感,理解本文的思想意义和精神内涵,才能不负作者“梦忆”的初衷。

一、一个“独”字探到底

中国传统文化中,“独”是古代文人非常喜欢用的字。如“独钓寒江雪”“独爱莲”“独爱菊”这些“独”字传达出一种卓然不群的精神追求。试想:“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张岱独往湖心亭看雪,其赏雪之情无人领会,个中痴意谁人能解?那么,我们应该怎样理解这个“独”字呢?

要恰当地理解张岱在文中的这个“独”字,需要通过他的生平了解其背景和个性,要去其形式,存其精神,不能仅仅从字面上理解。张岱出生于官宦之家,明亡前乡试而不第,因而未入仕。明亡以后,他避兵灾于剡中,专心从事著述,写国破家亡之痛,以“梦忆”“梦寻”这样的词语为自己的书命名。《西湖寻梦》和《陶庵梦忆》追忆前尘影事,缅怀往昔风月繁华,字里行间流露出繁华过眼、旧游如梦的感伤和深沉的故国之思。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独”体现了张岱傲岸自恃的情怀,其根源是魏晋风度。《世说新语》中“雪夜访戴”的故事,就是此类文人独往的原型。“独往湖心亭看雪”,这是一种何等迥绝流俗的孤怀雅兴啊!

作者的背景和个性,让我们想到“独往湖心亭看雪”中这个“独”字背后的丰富意蕴。刘禹锡《陋室铭》的主人“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鸿儒”是不与“白丁”交往的,否则有失身份。处于晚明时期的张岱有其独特的个性。他在论传人中说:“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人无疵,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由此可窥见张岱的个性。舟子是进不了张岱的内心的,他的眼中只有自己。尽管身旁有舟子,但他视舟子而不见,不屑与舟子为伍,认为舟子如何能理解自己的那份心,所以他说“独往”。

二、一个“痴”字释情怀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作为全文的结尾,具有画龙点睛之妙。一个“痴”字由舟子道出,看似漫不经意,实则意味深长。他们“痴”在哪里,为何而“痴”呢?

心之所向,素履以往。“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独往湖心亭看雪”。然而作者却执意出门,这与众不同的举止,在别人看来真是百思不得其解。作为明亡的见证者和目击者,《陶庵梦忆》中张岱以亲历者的姿态回首了王朝的沧桑往事,文章以“崇祯五年十二月”这样的开头来表达对故国的怀念。

西湖风光,以温媚俏丽为特色。苏东坡说:“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然而,张岱笔下的西湖,呈现出肃杀冷寂的异乎寻常面貌。“雾凇沆砀”描写了湖面雪光水气一片弥漫。“上下一白”生动地写出天空、云层、湖水之间白茫茫浑然难辨的景象。接着变换视角,化为“一痕”“一点”“一芥”“一粒”一个个诗意盎然的特写镜头。静悄悄的夜,白茫茫的天地,只有几个模模糊糊的影子与作者为伴,不难感受到作者那种人生天地间茫茫如“太仓稊米”的深沉感慨。张岱痴迷于这天地间悠悠的景色,其实是痴迷于故园之思和孤芳自赏的情怀。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痴不是简单的断语,往往有其深邃的内涵。“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这里借舟子之口,点出一个“痴”字,写透一个“痴”字。这个“痴”字,是他钟情于山水的外化,生动形象地表达了他空有一腔抱负和淡泊孤寂的情怀。

在《西湖梦寻》自序中,张岱写道:“阔别西湖二十八载,然西湖无日不入吾梦中,而梦中之西湖,实未尝一日别余也。”足见作者对西湖的魂牵梦萦的“痴”。张岱《湖心亭看雪》中所写的“痴行痴景”,是在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经历了山河破碎的伤痛之后,才洞悉了人生的无常,人世的悲凉。既然身边没有知音,那就去天地间寻求知音,释放孤高自许的情怀吧!

三、一个“绝”字了千古

张岱是晚明小品文的集大成者,其文在平中见奇见趣,叙事直白而有情韵,文字簡洁而又隽永。本文出语自然,明白如话,不夸饰,不铺陈,点到为止,寥寥数语而神情俱现。“湖中人鸟声俱绝”着一“绝”字境界全出,该句不从视觉写雪之大,而从听觉的角度写出湖山封冻,人、鸟寒噤得不敢作声,“绝”字表现了大雪的威严,传出了冰天雪地、万籁无声的森然寒意。

“拏一小舟”之“一”看似累赘,实际却与后文的“独”“惟”及“一”字互为呼应,创造了一种清灵纯净的意境。“天与云与山与水”给人一种动态的融合美,描绘了一幅水墨模糊的雪夜山水图。“一痕”“一点”“一芥”“一粒”以白描手法写意传神,极富形象性和层次感。“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与“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相互映衬,有一种人生难得一知音的感慨。同是天涯沦落人,知音的遇见让他惊喜之余又勾起他淡淡的愁绪。结尾“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这个尾声,真使人拍案叫绝!“喃喃”二字,我们似乎能够看见舟子那自言自语、大惑不解的神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文情荡漾,余味无穷,实在绝妙。

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是中国文化艺术中所追寻的诗画融合的一种体现。张岱的这篇小品文,具有如诗如画的美感,兼有文的画意,诗的气质,历来为人们称道。日本徘圣松尾芭蕉曾说:“乾坤的变幻是风雅的种子”,而在《湖心亭看雪》中,恰恰将沧桑的剧变化入了风雅的举动之中。如何引导学生透过文本表层含义,窥探张岱掩映在《湖心亭看雪》浅显文字背后的复杂情感,这一直是本文教学的重难点。

[作者通联:浙江绍兴市柯岩中学]

猜你喜欢
舟子相公小品文
转瞬即逝的绝美——例谈小品文《蝉》的微解读策略
相公庄水库设计洪水计算分析
雪落在水中我听见雪行走的声音
柯勒律治会话诗歌中阐释增量的语用功能——以《古舟子咏》为例
小品文的精神
谈谈小品文
像不像
论张岱小品文的“以诗为文” ——以《补孤山种梅序》为中心
苏小小的故事
残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