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廷兰
【摘要】子痫大多发生于产前,是妊娠中毒症的最严重阶段,特征为高血压、水肿、蛋白尿,严重时出现胸闷、头疼、视力障碍,甚至抽搐、昏迷。产前子痫起病急、病情危重,是产科急重症,如不及时救治可危及母婴生命安全。因此临床除采取解痉、镇静、降压等急救措施外,更应给予精心正确的整体化护理,保证母婴的生命安全。
【关键词】产前子痫;整体护理;妊娠中毒症;产科急症
在信息时代的今天,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护理观念也随之发生了转变,即由单纯对疾病的护理转向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整体护理[1~2]。躯体和心理护理的统一已成为护理工作的鲜明特征。笔者结合1例子痫的护理,谈谈整体化护理在手术前后的初步体会。
1临床资料
患者,刘xx,于2005年10月11日11点10分,因宫内孕第一胎35周,头痛、头晕、视物不清,急诊收住院,患者于8点曾在家中抽搐1次,经降压治疗后来院就诊。
2 护理方法
2.1 术前护理
于患者入院后,提出了护理问题,采取了相应护理措施。(1)有受伤的危险:入院后主动向患者介绍医院环境、主管医生、护士;安排在距护理站近的病室,保持病室安静,空气流通;嘱患者卧床休息,指导低盐饮食;各种医护操作集中进行,动作要轻;床旁备开口器、压舌板、血压计,每半小时测血压一次,注意胎心音及宫缩,防止胎盘早剥。(2)有脑水肿的可能:由于患者血压较高,一旦控制不住可发展为脑水肿,因此遵医嘱予以20%甘露醇快速静点,必要时每6 h重复1次;给予高流量吸氧。(3)有中毒的可能:患者较长时间使用硫酸镁解痉降压,可致镁中毒,所以在使用硫酸镁之前,密切观察患者的膝反射,呼吸不少于16次/min,尿量不少于25 ml/h。(4)子痫时强烈的抽搐可诱发宫缩:使用胎心监护仪监测胎心变化,做好接生准备。(5)焦虑与恐惧:由于随时有早产的可能,患者可能因此产生焦虑,担心自身及婴儿有危险。临床上为了保障高危孕妇及婴儿的安全,会考虑在妊娠达36周后通过手术终止妊娠,孕妇可能因手术而产生恐惧。根据上述两点,护理人员主动接近患者,告之其手术医生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减轻其焦虑、恐惧。
2.2 术后护理
经产前护理,患者无子痫发生,于16日在腰麻下行剖腹产术,术中积极配合,手术顺利,回到病房。术后提出了几个护理问题,并采取了相应的护理措施。(1)潜在并发症;腹腔内出血,这与手术切口有关,因此术后4 h内密切观察T、P、R、BP的变化,开始每15 min测1次,平稳后改为每6 h测1次,注意监测尿量及神志变化。阴道出血,这与宫缩乏力有关,因此术后注意观察阴道分泌物,适时按压宫底,必要时肌注催产素20 U。乳房胀痛,这与乳汁瘀积有关,因此术后进行母乳喂养宣教,及早进行早吸吮,给予乳房护理,预防乳房胀痛,使乳汁分泌充足,乳房无硬结。(2)有感染的风险。这一点可通过每日病室通风、紫外线消毒、限制探病人数、严格无菌操作、进行会阴护理来预防。(3)舒适改变。手术当日指导患者禁食水;术后患者未排气前免糖免奶;协助患者床上适当活动,拔除尿管后协助患者下床活动。通过上述措施,患者于72 h排气,腹胀得到缓解,舒适程度得到了保障。(4)疼痛。由于切口疼痛产妇会表现为烦躁不安,若大声喊叫可能加重术后腹胀。护理人员加强心理护理,按医嘱给予止痛药,同时进行腹带包扎以减轻疼痛。必要时可重复使用止痛药,但要注意用药间隔,不可乱用,以免患者成瘾。
3 体会
社会、心理因素对人类健康的疾病发生、发展、诊断、治疗、护理和康复所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得到关注。护理学作为医学领域中的一门分支学科,其地位、作用、任务和目标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医护关系不是从属关系,而是医生的合作者;护理的任务不仅仅在于治疗疾病,更重要的是对疾病的预防;护理的场所不仅仅在医院,更重要的在社会;护理的手段不仅仅是技术操作,还担负着身心整体护理和社会性防病治病。这些都标志着护理学的一次新飞跃——传统的护理学模式转向了整体护理。
参考文献:
[1]蒋秀娟,张立伟,鞠歧云.产前子痫42例临床观察及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09,4(10):199.
[2]谭佳秋,吳幼清,谢玉,刘敏.产前子痫20例的整体护理体会[J].海南医学,2001,12(12):9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