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琪姐姐收到很多小读者的反馈,说自己投稿数次,可没有一篇习作被琪姐姐选用,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琪姐姐的埋怨。琪姐姐也含泪想对着小朋友说一句:“冤枉呀!”投稿被选用不是靠投稿次数多取胜的,而是得靠习作质量!下面请让琪姐姐好好“伸冤”吧!
编辑老师眼中的好作文
一看这个小标题,别说小朋友了,琪姐姐都觉得反感——“为什么总是你们眼中的好作文呢?我们小孩子怎能猜出你们大人的心思。”其实编辑老师眼中的好作文比起语文老师眼中的好作文,标准低多了,琪姐姐一一为你们解释!
语文老师会强调大家多用好词好句,多写比喻句,尤其在写景的习作中,但编辑老师不这样认为。我们在选稿时,会首先进行评估,这篇投稿习作,是你自己心甘情愿写的,还是被师长逼迫着下笔的,字里行间真的能读出你们的写作状态哦!如果你是真切地想要表达,那么作文中的字词语句就生动自然,没有一点刻意修饰的痕迹,不论是写事还是写景作文,都能看出习作是一气呵成的;如果是被师长逼迫写的,文中语句连贯性较差,还会有明显的被师长润色过的痕迹,这样的作文,会在选稿时自然淘汰了。
说假话的孩子
应该不仅仅只有琪姐姐不喜欢说假话的孩子吧!就像小朋友们讨厌说话不算数的大人一样。这种情况一般出现在写人类作文,例如《我敬佩的一个人》,同学们不管是描写邻居大爷还是看门房的奶奶,他们做了一件平凡的事,文末的赞颂好像“感动中国”的颁奖词,这样华而不实的赞美不但不会突出你对描写人物的敬佩之情,反而凸显了你的敬佩不深刻,不走心。再比如习作《妈妈的爱》,小朋友选取的“生病喂药”“生病去医院”等事例体现妈妈对自己的关爱,文中“我”生病去医院的过程很令人惊叹,“妈妈冒着雨背着我到了市人民医院”,琪姐姐看到这里很是心疼,小朋友都生病了,能淋着雨吗?为什么不打车呢?坐公交车也好呀?这样的事例,逻辑漏洞太多了!所以呀,小朋友们,编出来的故事,是不能打动人心的,妈妈爸爸的爱都在生活的点滴间,不需要轰轰烈烈的“冒雨背我去医院”的“大事件”。
琪姐姐举了两个例子,就是想告诉小朋友们:赞颂要发自真心,故事也要真实。这样的習作就算语言平实质朴,但流露出的真实情谊,编辑老师和读者都会感受到的!
写给老师和家长们
接下来和老师家长们谈一谈,有老师投稿时会说:“编辑,你看看我们班学生的这篇习作,都在校报上刊登了!”有家长投稿时会标注:“我家孩子写的这篇习作,在校园作文比赛获奖了。”可是此时的琪姐姐,就像一个无情的“杀手”,亲手断送了这些“优秀”习作蓬勃的生命。这又是为什么呢?在老师家长眼中的好作文,在编辑眼中就过不了关吗?不是说编辑老师的标准低吗?
对!其中一个原因就是编辑老师的标准低!琪姐姐是《作文周刊》三四年级版编辑,按照课标要求,三四年级学生的优秀习作标准是写清楚一处景物、一件事、一个人,优秀作文字数在300-400字之间,而老师家长们投过来的三四年级“优秀”习作,一篇字数就高达1200字。太优秀的习作对同龄小朋友是起不到示范作用的,自然不会被选用,另外还有版面字数限制的原因。
除此之外,就是在师长的润色下,习作语言被改得过于成熟了。我们在校对时,都会尽可能保留小朋友原汁原味的语言,但在师长的修改下,很多语言明显不在三四年级小朋友的词句储备范围之内,这样的习作也会被淘汰。
另外,季节性稿件要提前投稿,我们选稿选的是未来三个月的,季节不对也会落选。
揭秘:发表几率在90%以上的习作
琪姐姐趁此机会,透露一个提高发表几率的秘密,这个机密我可是首度公开,快拿起笔记在小本本上吧!投稿时,如果有老师参与其中,相同的题目,从老师的角度出发写了一篇文章,稿质优秀,便会选入“师生同台”栏目中!如果家长给孩子投稿时,家长朋友同样附一篇自己写的同题文章,那样会被选入“亲子同台”的栏目!这也是家长与孩子童年成长中一段别样的记忆!
小朋友是不是已经看出来了,琪姐姐在为“师生同台”“亲子同台”栏目征稿呢!快挺直腰板去给你的老师、爸爸、妈妈布置习作任务吧!下一期“师生同台”“亲子同台”栏目,希望能看到你们的“身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