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苏霍姆林斯基曾谈到说:“教育的真谛在于教会学生学习。”[1]也就是说教育最后要达到的的指向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能够不再依赖外在因素,通过自身的自学能力及时掌握不断变化的新知识。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新媒体传播方式的日新月异,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出来。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己经成为了时代变革对于个人知识素养的要求,成为评价创新性人才的重要指标。故而如何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这一问题,在时代背景下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 大学生 自主学习 能力养成
20 世纪以来,伴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盲不再是指不认识文字的人,而是指不会学习的人,因此,高等教育除了传授知识和培养技能以外,还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比起传统的教育中,学生一味地接受知识,缺少独立探索学习的能力而言,自主学习是更符合时代要求的学习方式。一方面,教师要运用一定的教育手段,将传统的言传身教的讲授方式逐渐转变为引导学生能够参照自身知识水平和现实社会情境,对知识进行自主建构。另一方面,作为学习者,自主学习不仅是单纯地能主动进行学习,它的外延是学习者能通过自主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因此,自主学习不仅是一种学习方式,也是未来社会的学习信念。
一、问题提出
(一)时代的变革
随着互联网+成为知识社会的新形态,加快了社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进一步优化了社会资源配置,也为个人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发展空间。传统行业转变发展方式,利用互联网通信平台创造着新的社会生态,也使人们的知识思维、生活方式发生着不同程度的变化。
第一,知识总量持续性扩张,知识更新的周期也在不断缩短,对于个人而言,在这个竞争激烈的信息时代下,就必须不断地扩充自我的知识储备。然而传统的课堂讲授知识、课后通过题海巩固知识的模式显然已经无法适应现当今大学生对于知识的渴望。教育界需要更新的学习理念,如何让学生学会自己学习,能独立思考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
第二,随着信息通信技术、互联网平台的优化升级,电脑、电子书阅读器、智能手机等电子通讯设备的普及和形式多元化,人们可以运用多种方式去搜寻相应的知识信息,当前的学校教育己经无法完全满足大学生对知识的需求。通过网络线上的多媒体远程教学的形式使人们对于知识的学习不再受到时空的阻隔,给学习者提供了更多样化的选择可能。
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是一个阶段和一个节点,它是人类长期积累而来的知识结晶,而教育在科技发展中扮演着中介的角色,即将知识转化成现有生产力和提高社会再生产,加强资源利用的效率。
(二)学生个体的差异性
从哲学的范畴来说,每个人都是独特的多元集合体,天生就是不同的。反映在学习中,每个人接受知识的方式,能力也是不一样的。因此,不可能让所有学生有相同的学习方式和学习速度。而解决这一问题的补充形式就是加强对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学习实际状态,自主地、能动地去形成一套富有个性特点的学习计劃。在将来的社会学习中,面对知识的更迭,他们可以更加游刃有余地适应这个瞬息万变的社会。
另一方面,学生也不必再完全依赖于传统的知识机械记忆,自主学习提倡的是改变固有的模式,可以通过实验、实践等方式对知识有重新的认识,更有利于个体加深理解记忆。灵活多变地去记忆不同的知识。
(三)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中曾经提到:“未来的学校必须把教育的对象变为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受教育的人必须成为教育他自己的人;别人的教育必须成为这个人自己的教育。”
对于学习方式的变革是整个世界教育发展的潮流,在素质教育施行多年后的现在,我们对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能力的培养是否已经完善到位还未能评估。未来素质教育的中心内容,依然是要围绕着如何树立学生主动学习的学习理念、正确运用学习策略而展开。
二、“自主学习”的概念
自主学习首先在学习前需要有较高动机水平,明确目标,制定计划。其次是在这个过程中能够机动性地对自己的学习效果进行监督和调控,作出调整。最后是这样的学习状态形成一个长期的学习方式,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学习者在整个学习过程具有主观能动性,主动制定计划去学习,不再依赖于教师主导下被动地接受传授的知识。
自主学习是指个体在学习中所体现出来的一种内在品质,是学习者自身能主动、自觉、独立地进行学习活动。学习者自身拥有良好的学习能力和具备一定的学习策略,对于整个学习的过程充满兴趣。在学习前可以明确学习目标、知道学习重要性、有较高的内在动机。学习中注重知识的联系性和调整好学习策略,终将知识达到内化运用的学习效果。这一个系列的过程就可以视作是自主学习的系统过程。
三、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现状
(一)现实考察的结果
本文的现实考察是基于对15名福建省F校的在校大学生进行了访谈以及个别观察。访谈结果主要是考察学生对于自身自主学习能力是否能够客观评价以及现有状态下达到的认知程度,还有对于教师工作的具体实施情况了解、教师对于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引导在学生方面的体验。本文对现实访谈考察的结果作现状呈现:
总的来说,大学生的自主学习现状是相对良好。通过与大学生的深入交谈后可以发现,大部分学生都具有自主学习的意识。这部分主动性较高的学生对专业学习有兴趣,有较高的内在驱动力。同时学习上有计划性,制定的计划详细且周全,符合自身能力所能完成的范围。但是虽然学习上有明确的计划性,但部分学生在计划的执行力上缺乏可持续性。对学习内容的选择倾向于实用性较强的科学技术类知识,对于人文社科知识的涉猎较少。此外,还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常常将时间荒废在网络之中,例如购物、电视娱乐、打游戏等活动上,占有课余自主学习的时间。另外,大学生自我评价的能力普遍较低,缺少对于自我的反思。
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缺少有效的方法指导。大学的课堂多数还是如同填鸭式的教学,学生处于被支配的地位,单方面地接受知识,这样一方面教师得到的学生反馈相对较少,另一方面,学生无法从情感上对于学习产生认同,不利于深入学习挖掘知识。
(二)基于现状的分析
自主学习能力作为当前评价大学生基本素质中的一项指标,也是社会发展对于每个大学生提出新的要求,是终身学习理念得以实践的前提条件。为了探究实际的教学下,作为对象主体的学生自主学习策略运用的情况如何?本文就现实考察的现状作如下的分析:
一方面,高等教育给予学生在学习选择的空间过于狭隘,学生在进入高等学府后学习方式依旧沿袭着高中阶段的路径。独立之思考,自由之精神,乃大学精神之根本。高等教育不应只以投入和产出作为培养模式,追求立竿见影的利益效果。大学教育的内涵不在于能为现实社会带来直接的物质回报,依靠于物质创造的成果来标榜自己教育成功的大学教育,有悖于大学教育的内涵和精神。高等教育最为本质的使命应该是通过教育去引导个人去发现探索问题,通过重新定位自我和认识社会,激发出超出自己之前认知范围的能力和思想,发挥主观力量,推动社会不断向前进步。在这基础上,使学生逐渐意识到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并使这部分具备自主学习能力的学生逐渐由被动学习开始转变学习方式,学会用科学的方法主动探究知识,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中的学习收获,而是逐步具备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能力,勇于创新。
另一方面,对于个人来说,大学是一个复杂的多元融合体,是对未来职业生涯的一个准备阶段。而在进入大学后,每个人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行为能力有所差异,因而需要个体自觉地自主学习的方式来弥补自身的不足,以期在竞争中能够树立自我的核心竞争力。其次,大学期间接受的知识面更将宽广,在没有升学压力的支持下,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选择学习知识的方向。在广泛学习的情况下,提升学习能力,对于未来在面对更多需要学习情境的状况下可以提供经验和能力上的帮助。再者,大学生逐渐摆脱对于传统课堂的依赖,更多地靠个人的探索实践去获取知识,而不再囿于书本和课堂,进一步强化自我创新的思维品质和实践能力。最后,不仅学生需要转变观念,教师同样要树立自主学习的理念。教师的教学目标、内容可以更加开放,更有助于师生间教学相长、共同发展,形成终身学习的新理念。
四、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问题与影响因素
(一)存在的问题
大部分刚进入高校的学生由于初、高中时期教育的限制,进入大学后仍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尽管大学教育提倡自主学习,但是受制于周围的复杂环境,加之学生的自我认知、个人定位模糊,当前高校学习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尚未能充分进行。具体问题如下:
第一、学生尚缺乏自主学习的意识,没有在根本上意识到自主学习能力对于自身发展的重要性。具体表现就是内在动机不足,没有主动去学习的意识。在学习过程中无法及时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自我监督和自我调控,改变学习方式。在我国高考制度下,高考成为了绝大多数对于未来选择的最佳途径,家长往往会将个人的愿望强加在孩子身上,其结果便导致学生自主选择的机会变小。许多大学生进入大学后无所适从,加上对于专业的迷茫和抵抗,对于学习中的成就动机也就慢慢消退,逐渐变得被动、消极。在课堂中基本上不参与,不会主动预习,课后的作業也就草草了事,对于各种考试往往依赖于市场中现成的参考教辅,最明显的就算是大学各种考证的热潮。在对资源利用上不足还表现在对于学校图书馆利用率低,学生在校极少进入图书馆,对于自己专业的了解也仅仅停留于课堂中的一知半解。
第二、自控能力薄弱。通过对于特定群体大学生一段时间的观察了解,并长期处于大学生群体当中的生活体验来看,绝大多数的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我控制能力薄弱。一方面,由于大学轻松自由的氛围,导致学生对于自我的约束力降低,常常抱着一种得过且过的心态在应付学习考试。另一方面,在面对环境的不同诱惑的时候,学生常常出现意志力不强的表现。学习无法坚持,不能有效地去支配业余的时间,时间管理策略上不够合理,进而影响到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
第三、传统奴性教育观,压抑学生主动学习意识的萌发。在我国长期的教育发展中,虽然考试制度、学制、教学方式上都发生了重大的改变,但传统教育中教师处于主体地位,有着绝对的权威性,缺乏对于学生主动学习开展学习活动能力的培养。有的学生有了自主学习意识,但是囿于教师的绝对权威,自主学习能力不能得到很好的发挥,久而久之便会养成思维的惰性,学习积极性不高,自主性缺乏。教师在课堂上讲得多、互动少,教学依旧还是填鸭式满堂灌的传统套路,缺少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主动学习精神的培养,长此以往就会压制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二)影响自主学习能力养成的原因分析
本文在对于现实的考察、访谈后,结合许多学者的研究后,针对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倒退”的现象,将从内外部原因去总结影响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养成的因素。
1.内部因素
(1)主体缺乏正确的学习目标和方法
学习目标是学习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所以首先在目标上学生无法树立一个适合自己的正确目标,在一开始就是失去了引导自己的航向标。所以,对于能够自主学习的学习者而言,首先就是能够准确定位自我,制定短期和长期的学习目标。并且在学习中实时进行自我监控、不断调整,达到最佳的学习状态。
(2)内在驱动力不足
内在驱动力是指可以让自己不断前进,逐渐实现自我价值的动力。而内在驱动力的高低主要还是依赖于自己对于奋斗目标的定义。当下大学生奋斗目标有以下几种:奖学金、各种等级资格考证、尽早入党、考取研究生、出国深造、找工作等。而根据奋斗目标的不同,学生的自我驱动力也会有不同的变化,例如谈到考研,由于需要长时间的投入和面对广泛的竞争,所以学生往往会表现出自觉的自主学习,并且可以克服一切困难,体现个体强大的内在驱动力,自主学习可以体现长期性。而对于奋斗目标较为短期的学生而言,例如考证,期末考等。其动机水平往往并不高,表现出来的内在驱动力只在短时间内达到较高水平,对于自我期望并不高。总的说来,学习动机上明确了,内在驱动力就会越强,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就会更高,学习成效就越好;反之,学习动机模糊不清,内在驱动力较低,在学习上则表现为敷衍了事、意志力容易动摇、缺乏决心、一遇到困难就可能变得畏畏缩缩,自然学习效果也就不会好。
(3)归因方式
根据归因的区分,可分为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不同的归因方式会对学生自我认知、自我反思、学习动机产生不一样的影响。有的同学会将自己的成绩好归因为自己的努力,是自己夜长期努力拼搏才能取得的成果,像这样将成功归因于个体的能力突出、付出才有回报,就可以增强个体自身的学习积极性和自我效能感。但是有的同学一旦考试成绩不好不好就将其归因于自己运气不佳,考题偏、难怪。这种将失败归因于外部,是运气的好坏和坏境的影响所导致结果,如果取得成功则会使学生产生侥幸心理,失败了总是有各种可以为自己开脱的理由,无论成败都会让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受到一定的负面影响,无法对学习积极性产生实质性的影响。
2.外部因素
(1)学校环境
“铁饭碗”的就业观念在当下大学中间或多或少都起着影响的作用。大部分学校的管理都显得不够灵活和人性话。例如考勤制度是学习有效管理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但是随着制度的泛化,学校行政管理部门、院系管理部门,辅导员和班主任再到学生会无不用这种方式制约学生,甚至大多考勤都无关学习,无法使学生自主学习的养成得到有效的支持帮助。还可能造成的问题是学生自主学习时间管理不受自己掌控,影响学习的规划,导致自主学习意识信念受到消磨。学校校园文化,大学精神,培养理念等软实力的存在,在对学生学习认知,自我驱动上都有着不可量化的作用,在学生自主学习行为的训练上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2)教学模式的固化
教学计划安排的一统性,在侧面约束了学生自己支配的学习时间。在当下的教学模式中,大部分学生基本上都是采取课堂教学的方式,这样可以有效地控制教育成本,但教师在课堂上却无法顾及每一位学生个性的学习需要。学生自主学习的规划无法自由施展,这种客观存在即决定了我们的教学应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能力是势在必行的。学生无法有效利用时间,自我的学习计划常常受到客观环境的影响,是此教学模式下存在的一个问题。
五、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策略
(一)“教”的方面
1.改进课堂教学模式,革新教育理念
学习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教师的正确指引下主动学习能更好地提高学习效率。因此,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为学生提供心理的自由,舒适,以及自我责任感。“以学生为中心 ”的教育理念正体现了 “一切为了学生 、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追求。具体来说就是要明确“学生发展优先 ”的教育思想。在此基础上,教师应正确认识学生,尊重每个鲜明个体的个性,因材施教。实际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自身对于学生导学的作用,但是,同时不可以忽略配合讲授知识,这里的讲授不再是传统的满堂课精细讲解,而是依据学生学习情况反馈,有重点有摘选地点拨启发,解答疑难问题,引导学生清除自主学习中存在的障碍。
2.完善教学管理方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
学生的教学管理方式,教学评价模式对学生学习目标的具有相当意义的导向作用。而鉴于大学的开放性,很大一部分学生的目标模糊,只顾眼前利益,例如奖学金,入党资格。并将它作为学习的奋斗目标。因此需要评价方式多元化,不让利益驱使个体去学习,帮助个体端正学习的意义。此外,还应注意校园文化的营造,即校风学风。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有一个良好的环境氛围。
3.强化学校基础硬件建设,为学习创造良好条件
良好的学习条件有助于学习动机的强化,更好地使学生学习,所以无论是校园硬件的配置还是软文化的营造,都应与学校的培养计划相配合。现有的教学设施硬件要与教学活动一同相互配合共同为学生能主动学习而服务。此外,大学作为一个区域内学术文化的集中点,拥有丰富的科研资源。而大学所携带的资源应该给予学生更多开放的自由度,强化资源的有效利用价值。
(二)“学”的方面
1.重视职业生涯规划,引导自主学习目标确立
做好职业生涯的规划,是对于每个在未来准备为社会做出贡献的大学生的要求。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不仅要对自身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合理定位,还有借助自身专业的指导,根据现实情况与时俱进地修正自己的职业奋斗目标。从而更加明确自身努力的方向,明确兴趣取向,增加学习的责任感。职业生涯的规划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的养成更有计划性,和系统的过程。有利于渐进式地探索自我,发展自我,反思自我。对于个人的成长有着重要意义。因而在学习方面需要加强对于如何做好未来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从而更加明晰自主学习的目标。
2.明确学习目标,强化自我监控
学习目标有长有短,合理安排时间,按部就班地逐步以小见大对学习目标进行合理有效的学习,可以避免学习的盲目性。有了一个明确的学习目标之后,更为重要的就是在实际学习的过程中,能进行自我监控,自我反思,自我约束。自我监控是个体对自我的认知,也是自主学习的表现,直接反映到学习的效果中。所以大学生在制定可行计划后,更重要的是强化自我监控的和激发学习的内在驱动力,这样才能是学习效率、效果有质的提高。
3.增强自主学习的意志
学习意志力是个体主观能动性的一个表现。学习不仅仅需要天赋智商和一时的热情,还要有长期坚持的毅力和决心,也就是我们说的学习意志。学习一方面依赖于先天遗传因素的影响,但这并不是决定性的,学习意志是决定个体在学习过程中能否有延续性和发展性的决定性因素,也就是个人的主观能动性能决定个体学在习中的将一切困难逐渐突破,不断获取自我效能感,从而得到能力上的提升。尤其对于大学知识的学习,仅仅凭记忆是远远不够大。需要分析问题,解决实际。这时候就需要个体自主学习能力,并能进行长期性的探索。而学习意志就是这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因此,个体要有远大的目标志向、以及对自身的专业要求,才能有更高的求知欲,有更强大的意志作为支持。
4.改善归因方式,引导学生树立学习责任
归因是指人们对自己或者是他人产生的行为的推论过程。归因方式的不同会直接影响学习者自身的动机、心情、及完成学习任务的意志。学生对于自己的成功和失败中对自己做出内部和外部正确的归因,这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对于学生的引导性,增加学生学习的自我效能感和成就动机,在情感上得到了充实,学生逐渐也会对学习有兴趣,自己想学、乐学、好学。此外,还有要让学生明白學习的责任感,注重对于学生主观能动性地提升,而不再是被压制的,受牵制的学习机器。
【注 释】
[1] [前苏联] B.A苏霍姆林斯基著,杜殿坤译:《给教师的建议》,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
【参考文献】
[1] 金龙. 教育公正新解——重构社会转型期教育公正观[D]. 2005.
[2] 庞维国. 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3] 陈绍英.自主学习视域下大学生英语词汇学习策略与词汇量相关性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9,37(11):142-146.
作者简介:江鹭欣(1993-),男,汉族,福建厦门人,硕士研究生,单位:福建师范大学,研究方向:成人高等教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