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华上下五千年,自古至今留下了众多文化遗产,这些中国古代文化集成经历一代又一代光芒依旧,我们有责任守护先辈留给我们的文化基因,将它发扬光大。时代在进步的过程中也产生了诸多问题,以思想问题最为复杂,因此,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从中汲取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以固中华儿女思想之基迫在眉睫。楚辞中含有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我们可以分析它的艺术特征,归纳具体内容,最后从教育方法、教育环境和人的全面发展上得出启示。
关键词:楚辞;爱国主义;启示
一、楚辞中爱国精神的特色
(一)楚辞的艺术特征
《楚辞》是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的诗歌总集,它开创了诗人独立创作的新纪元。饱含了楚人忧国忧民,抨击黑暗统治的悲悯情感。楚辞中的爱国精神源于楚人深厚的爱国传统,在特定的时代特征、民族特征以及地域特征下楚辞处处流露着楚文化的深远影响。在诗歌形式上,骚体文学语言华美艺术感染力极强,在创作手法上十分大胆,体现了浪漫主义和夸张手法,比如《九章》《离骚》《天问》等等气势磅礴恢弘,内容广阔深邃,里面包含了屈原对整个世界的一种艺术性认识和描写,极具夸张性和想象力,受楚地巫文化的影响,楚辞表现出了飘逸深邃的浪漫色彩,在很多篇幅里可以看到对山川神灵的讼祷,神思飞扬,精巧绝伦,带有强烈的神话色彩,比如屈原在民间歌谣基础上改编的乐舞歌词《九歌》,对神话人物想象优美,形象逼真,既包含了人民对神祗的敬畏也体现了屈原的拳拳爱国之心;它的句式不像《诗经》一样整齐划一,楚辞有一部分是根据楚地民歌改编而来,句式参差长短不一,在读的时候抑扬顿挫情感饱满,富有音乐美。整个楚辞流露的忧患意识和诗歌本身的奇崛瑰丽、浪漫诡奇形成了较大反差,具有独特的美学风貌,这些鲜明的艺术特征使得楚辞的爱国主义教育具有审美享受,不失为思想政治教育审美体验的绝佳资源。
(二)楚辭中爱国精神的具体内容
楚辞中的爱国精神是有具体指向的,主要集中在屈原的美政理想上,屈原的美政理想表现在两点,第一,希望国泰民安,以德治国。楚辞表达了屈原对楚王昏晕无道的抨击,对国家前途的忧患,还有他对人民饱受艰辛的担忧,所以在《离骚》中,他发出了“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感叹。”的感叹,并且通过对尧舜耿直光明的治国之道的赞叹对比桀纣的猖狂放肆,来揭露楚王的昏庸无用;为了实现自己的美政理想,屈原秉持坚定的信念,发出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决心和“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千古绝唱。第二,提倡法治,举贤授能。这种修明法度举贤授能的美政理想在离骚中有具体描述:“汤禹俨而祗敬兮,周论道而莫差,举贤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他赞叹商汤夏禹严谨恭敬,周代贤王讲究治国,提倡遵循法度坚守公正,认为只有仁德之人才能为君。其实楚辞中对国的提及不甚多,但是我们发现,他在字里行间都流露出了对故国的怀念和故乡的眷恋,如《离骚》中“陟陞皇之赫戏兮,忽临睨夫旧乡!仆夫悲余马怀兮,蜷局顾而不行。”“国人无人莫我知兮,又何怀乎故都?”再如《哀郢》中回忆了远离家乡时的悲伤心情,后以鸟返故乡,狐死首丘作比,表现了他爱国爱民,渴望返乡的诚挚感情,“信非吾罪而弃逐兮,何日夜而忘之!”
我们常说屈子之忠,正如朱熹说的那样“屈子之心其为忠清洁白,固无待于辩论而自显,虽然时代不同,爱国的具体内涵自不相同,但是无论何时,爱国、爱人民是不变的,这位以身殉国的爱国诗人,其赤热的忠国之心和对万千百姓的怜爱之心仍值得我们尊敬和学习。
二、楚辞的爱国精神的教育意义
(一)有利于培养青少年的家国情感
楚辞中尽显了屈原爱国利民的情感,他对神话人物的描写,对民间祭祀活动的改编以及对前人治理经验的赞叹中所体现出来的风土人情都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体现。从他对故乡、对国家的眷恋和热爱中可以感受到一份赤子之心,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我们流淌着共同的血液,传承着一样的文化基因,家国情感永远是中国人心中最浓厚最悠长的文化底蕴。通过学习古代经典诗歌体会我国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加强文化认同,感受屈子于国于民的忠诚,加强青少年爱祖国爱人民的思想意识,在文化自信中树立更加坚定的家国情感。
(二)有助于创新爱国主义教育方法
我们以往的爱国主义教育方法稍偏重理论教育,显性特征较为明显。诗歌鉴赏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之间是存在一定的差别的,它本身就是以不同的形式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也必将适应不同的教育方法,通过文学艺术、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渗透爱国主义精神发挥了隐性教育的作用,这也有利于提高教育的吸引力,这将推动我们探索更为多样的方式方法加强教育实效性。
三、楚辞中爱国精神的教育启示
(一)增强教育方式的灵活性,发挥其艺术特色
实际上,在传统文化教育中屈原并不是一个陌生的人物,一提起端午节就会想到屈原,他是大家所熟悉的爱国诗人,但是在现实教育过程中,首先我们的诗歌鉴赏总是将所有的重点都放在了在字词解析上,停在了考试考什么我们就教什么的状态,稍显死板和功利,忽略了诗歌本身的艺术属性价值和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其次,对于诗歌中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挖掘总是显性教育较为偏重,我们总是先入为主的抛出了一个思想教育主题,然后带着这种命题展开教育,这种方法有利于学生直入主题找到相应的词句,但是从整体上来看,这样的方式不利于启发他们更加自觉的发掘其中蕴涵的价值观。所以我们应该先尊重史实,引导学生分析诗歌背后的历史,自然而然地去剖析体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所带有的道德价值和思维导向,这样的启发式教学有助于他们从更加隐蔽的角度潜移默化的接受思想熏陶。同时,应该利用互联网利用新技术更加生动的展现楚辞这一浪漫主义经典著作,应该充分的展现楚辞本来就蕴含的视听特色,教育者可以通过播放相应的音频或者是视频,让受教育者敞开心扉地感受诗歌带来的艺术体验,去感受楚辞的抑扬顿挫,从吟唱中感受它本身的美。
总体来说,在增强教育方式灵活性上,我们应该在尊重史实的前提下发挥诗歌本身的艺术特色,尽可能地运用多样的教育方式全方位展现诗歌本身,使其道德价值跃然纸上。
(二)营造教育氛围,推进环境育人
人是社会的人,进行爱国教育离不开一定的环境,好的教育环境可以促进人们相互交流,使学习效果更加持久,消极的环境会影响学习的动力和态度。校园文化是环境的重要部分,可以通过优化环境促进良好教育氛围的营造,比如帶有古色古香的建筑风格,或者是一句经典诗词甚至是一个雕塑都可以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传播媒介。2019年教育部统编语文教材中古代诗文占比近半,律诗、词曲、民歌、绝句等等均有呈现,旨在提升学生全面素质,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增强学生文化认同和自信。教育改革必将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内容的讨论,我们要响应这种变化,积极组织主题鲜明的诗歌鉴赏征文活动或者是朗诵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刺激集体学习氛围引导他们在诗歌鉴赏中提高爱国主义自我教育能力。我们提倡构建书香社会,那么作为学校来讲,更应该构建充满书香氛围的教育环境,让诗歌中优秀的历史人物和学习榜样“来到”学生身边。
(三)培养青少年的审美意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从人类追求价值目标来看,思想政治教育也不再仅仅是手段,而是真善美的一种载体,因此也是达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重要形式。要使爱国主义教育具有审美意味,教育者较高的专业素养是第一位的,只有教育者对诗歌本身有完整的,正确的认识,对诗歌的历史背景,人物特征有足够的了解才能给展示教学艺术留有空间,科学引导学生树立文学审美意识,避免功利性学习。在学习诗歌的过程中注重对中国古代诗歌的美学体验,除了理论知识讲解还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观名胜古迹直观的感受诗歌意境,教育者还应注意将古代诗歌和现实生活将结合,缓解时空隔阂,让历史人物不再是刻画在脑海中的某一特定教育内容的代名词,而是要通过生动有趣的讲解让历史人物走进学生的生活,通过教学艺术使我们穿越时空和历史人物对话,以说文解字为工具而不是目的,从那些历经千百年的经典诗歌中,从跌宕起伏的语言中体会诗人的内心世界,剖析他的诗歌表露出的道德情感和政治观点。审美式教育是提高自我教育能力的有效途径,不论是从动机还是能力来看,受教育者将更善于主动满足自己的精神需求,能对教育资源做更深层次的理解。饱含情感的教育是对受教育者形成健全人格的最大关怀,从接受度来看,不论是哪个年龄阶段,都更为倾向于艺术享受式的教育,而不是为了学而学。教育效果上,思想政治教育审美意识的提高会促进教育内容的内化程度。
参考文献
[1] 郝洪涛.楚辞的艺术特色[J].社科纵横,2018,33(01):74-77.
[2] 古敏.中国古代文化集成[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16(31).
[3]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3.
[4] 周芳.思想政治教育审美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46-47.
作者简介:张晔(1995- ),女,汉族,陕西宝鸡人,湖北大学,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