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战“疫”中提取大学生的思政教育素材

2020-05-08 08:18倪佳琪张洪霞
北京教育·高教版 2020年4期
关键词:疫情防控立德树人大学生

倪佳琪 张洪霞

摘 要:在全力以赴抓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高校更要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好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夺取双胜利提供有力保障。一要做好爱国主义教育和命运共同体教育,引导学生“明大德”;二要做好社会责任感教育和媒介素养教育,引导学生“守公德”;三要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和科学精神教育,引导学生“严私德”。以立德树人的奋进之笔答好疫情考卷,与党和人民一道迎接最终的全面胜利。

关键词:疫情防控;大学生;立德树人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举国上下已经打响了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2020年2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调研指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时,强调要在全力以赴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努力完成今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任务。各级党委和政府都在狠抓落实,统筹兼顾,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双胜利。对于高校而言,坚持立德树人的核心要义,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任务落实好,可以为夺取双胜利提供有力保障。全民战“疫”打响后,寒假返回故乡的高校大学生,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科学的知识积累、先进的媒介素养、有序的组织联动为疫情防控贡献坚实的青春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强调,“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1]高校应在疫情防控工作中积极提取德育素材,既充分肯定和持续激发大学生的正能量,又全面研究和有效回应大学生的真疑问。

“明大德”—家国情怀和人类关怀兼备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新时代中国青年,要有家国情怀,也要有人类关怀”。[2]疫情防控的关键阶段,高校要做好爱国主义教育和命运共同体教育,引导大学生在兼济天下的胸襟气魄中“明大德”“养正气”。

1.回应理论诉求,提取爱国主义教育素材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精神财富。虽然“爱国”长期以来有着毋庸置疑的天然合理性,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及其对民族国家观念的冲击,“爱国的理由”在“95后”“00后”青少年中成为了一种真实的理论诉求。疫情发生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一领导、统一指挥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充分彰显。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大学生亲身经历、亲眼见证着中国奇迹,在实践中探寻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每临大事有静气”“风物长宜放眼量”,高校要教育引导大学生认识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认识何为坚持全国“一盘棋”、打响疫情防控“总体战”;要教育引导大学生看到党和政府在问责惩处本位主义、科技攻关揭榜挂帅、依规公开捐助信息、主动回应国际关切、卸掉基层形式主义负担等方面的決心、速度和担当;要教育引导大学生更加理解,中国共产党是勇于自我革命的政党、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精神的人民、爱国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纽带。

2.破解关键问题,提取命运共同体教育素材

近年来,面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创新实践,如何引导大学生以对全人类的宽广胸襟,站在全球命运的角度思考问题,始终是高校开展命运共同体教育的关键。在此次抗击疫情的战斗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以全面果断的防控措施,以“世所罕见、史所罕见”的组织动员,最大程度地保障了中国人民和全世界人民的生命健康权益,为维护全球公共卫生安全作出重大贡献,体现了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国际担当,获得国际社会广泛尊重和支持。高校要教育引导大学生,通过对古今中外的重大疫情事件的比较,更加理解采取空前严格防控措施的必要性和有效性;要教育引导大学生,更加理解准确及时的信息披露和迅速高效的疾病研究对全人类战胜疫情的重要性;要教育引导大学生,在“山川异域,风月同天”的国际支持中感受何为“命运相连,休戚与共”,更加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意义,更加坚定携手解决人类共同面临各种挑战的信心。

“守公德”—社会责任感和媒介素养共进

青年人是时代最灵敏的晴雨表。在这场史诗级战“疫”中,高校要做好社会责任感教育和媒介素养教育,引导大学生积极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与国家和社会同心同向的成长关键期“守公德”“树新风”。

1.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取社会责任感教育素材

在此次疫情防控总体战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成效得到检验,以“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核心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成为“凝聚共识、团结奋战”的思想基础。病毒无情,人间有爱,中华儿女在海内外共同掀起爱国浪潮,众志成城,凝聚起抗击疫情的强大力量。医务工作者们义无反顾冲锋在前、人民子弟兵闻令而动重任在肩、科研攻关争分夺秒、基层联防无缝衔接、物流运输源源不断……背后凝结着各行各业人民群众的敬业坚守。从交通运输的同行程自查到疫情接触情况上报,从社区街道的群防群守到对瞒报漏报的联合抵制,诚信是我们彻底掐断病毒传播的思想“特效药”。疫情让人们在空间上保持距离,却让大家在心灵上贴得更近,千里之外的慷慨捐助、雪中送炭的志愿服务、素昧平生的善意之举、延绵不断的爱心鼓励,友善已蔚然成风。高校要积极宣传大学生在疫情防控中发挥的不可或缺的作用,大学生党员、团员在家乡参与联防站岗和教育劝返,更多的大学生遵照国家和学校安排居家隔离、每日上报、通过网络为战“疫”加油鼓劲献爱心,尤其是在很多偏远的信息不发达地区,返乡大学生起到了粉碎谣言、普及科学知识的关键作用。高校要继续坚持不懈地做好社会责任感教育,教育引导学生增强大局意识、法治意识和奉献精神,把个人诉求置于依法治国、依规防疫的整体工作之中,坚决服从大局,勇于担当奉献,为“全国一盘棋”贡献智慧和力量。

2.把握发展机遇,提取媒介素养教育素材

居家隔离,突然把节奏放缓、“步数”清零,对于习惯了快节奏、高强度的社会发展和学校生活的大学生来说,像踩了一脚急刹车,而网络成为了大学生维持信息获取和输出、开展人际交往的惯性选择。疫情爆发以来,包括大学生群体在内的广大网民,已经或多或少地接受了数次媒介素养的生动教学。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突如其来,几乎同时各种不知来龙、不见去脉的讯息接踵而至,真假难辨、鱼龙混杂的网络信息轰炸加剧了恐慌和焦虑,令人无所适从。幸而,党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迅速把握主导、占据主动,以多层次、高密度的权威信息稳定人心、增强信心。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朋友圈点名游戏”“网红凉皮大赛”之后,很多高校发动党员、团员和学生骨干,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身体力行在网上传递正能量。除了甄别信息、积极发声,高校还应教育引导大学生与时俱进,结合学习、工作、生活需要,提升媒介素养,掌握先进技术,从网络原住民成长为网络引领者。教育系统的延期开学和远程授课已成兼顾校园安全和教学质量的必然选择,除了政府、平台、学校、教师,大学生群体在这次全方位、大规模的教学创新实践过程中也应该大有可为。

“严私德”—心理素质和科学精神并重

严以修身,正心明道。高校要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和科学精神教育,涵育大学生的自尊自信、理性平和,引导大学生坚持学习、知行合一,伴着昂扬奋进的时代节奏“严私德”“做新人”。

1.发挥学科优势,提取心理健康教育素材

疫情发生以来,高校依托强大的学科和人才优势,面向广大师生和人民群众开展了及时有效的心理干预和疏导工作,相关专业的大学生也在实践中得到了历练和成长。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3]其实,整个人体免疫系统监控识别、信息传递、细胞动员、病毒清除的过程,和人类社会应对疫情的过程很像,如日常管理、发现疫情、公布信息、组织资源、治病救人等。因此,积极健康的心理素质对于机体免疫力的增强效果,就如同理性、平和的社会心态之于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都是至关重要的。在与疫情胶着对抗的紧要关头,高校要教育引导大学生辩证地看待风险考验,化“危”为“机”,加强生命教育和人文关怀,不断增强心理韧性,众志成城,直到胜利。未来,还要进一步教育引导大学生充分认识新时代伟大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以“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定力和“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使命感接续奋斗。

2.倡导知行合一,提取科学精神教育素材

科学防治是对抗此次新冠病毒疫情的“驱魔利器”。科研攻关,迅速开展病原鉴定、病毒溯源、有效药物及疫苗的研发工作;权威科普,解读疫情最新进展、提高民众防护意识,为社会提供“定心丸”;信息共享,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推动数据、样本、平台等资源信息在全国乃至全球的开放共享;还有像钟南山、李兰娟等一大批把论文写在抗击疫情第一线的医护人员和科研人员勇挑重担、无私奉献……在与病魔斗争的过程中,科学精神得到广大人民群众更加自觉的崇尚和信赖。与此同时,也有一些打着“科学”的幌子企图吸引流量的“爆料”“揭露”在网络横行。广大兼具科学知识和宣传能力的大学生挺身而出,在融媒体平台上积极发声,尤其是凭借对最新权威资讯的搜集和分析,向“伪科学”亮剑。高校应教育引导大学生,不仅要做到不信谣、不传谣,而且还要以科学精神和探究能力为武器,与各种混淆视听的假消息作斗争,在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中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求真学问、练真本领、作真贡献。

在这场真正意义上的新时代疫情防控人民战斗中,大学生全天候、浸润式地接受了社会大课堂的教育,展现了立德树人、久久为功的育人成效。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战“疫”仍在继续,形势依然严峻。直面疫情大考,高校必须坚定信心、顺势而为,积极提取德育素材,统筹推进爱国主义教育、命运共同体教育、社会责任感教育、媒介素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科学精神教育,以立德树人的奋进之笔答好这张考卷,与党和人民一道迎接最终的全面胜利。

本文系2017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辅导员骨干专项任务项目“高校辅导员胜任力模型的构建及应用—以北京高校十佳辅导员为例”(项目编号:17JDSZ3002);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一般项目“新时代青年教育和青年工作改革研究”(项目编号:18KDBL071);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青年骨干队伍建設项目”(教思政司函〔2020〕2号)王洛忠团队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5-03(2).

[2]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9-05-01(2).

[3]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49.

(作者单位:倪佳琪,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张洪霞,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任编辑:翟 迪]

猜你喜欢
疫情防控立德树人大学生
2013~2018年乌鲁木齐市猩红热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安徽省人畜共患病细菌性传染病综述
2013~2017年东莞市大岭山医院急诊科接种狂犬疫苗情况分析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