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建设方法探析

2020-05-08 08:12姜应龙
青年与社会 2020年1期
关键词: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建设方法

摘 要:把制度建设作为推动“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工作的关键,从制度制定、制度执行和制度评估三个方面着手,协同联动、综合研判、科学设计,做好制度建设顶层设计,对提升“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工作系统化、科学化、规范化水平,确保“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工作落地落实,取得实效,促进共青团工作融入学校立德树人工作全局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建设;方法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重视和加强第二课堂建设,重视实践育人,要创新方式,拓展途径,为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创造更多的机会和舞台。”“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作为高校共青团组织服务学校育人中心工作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高校共青团深度融入学校人才培养大局,充分发挥育人功能的重要载体。如何结合高校实际,科学谋划,主动作为,做好“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建设,加强顶层设计尤为重要。

一、重要意义

2017年3月,共青团中央、教育部联合印发《高校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将“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作为高校共青团工作改革重点”。12月,团中央学校部印发《关于推广实施高校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通知》,面向全国高等学校推广实施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2018年6月,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印发《关于在高校实施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意见》,“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工作在全國高校正式开展。

实施“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工作是学校共青团在深化共青团改革的形势背景下,顺应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潮流,融入国民教育体系和学校育人中心工作的有效载体,对吸引凝聚青年学生,帮助青年学生提高综合素质,扩大学校共青团组织覆盖面和影响力,促进优化工作理念,提升工作专业化、规范化、科学化水平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通过借鉴第一课堂的要素、模式和机制,进一步梳理、挖掘高校共青团组织的育人价值、理念和项目活动载体,系统设计、整合、拓展高校共青团的工作内容、项目供给和评价机制,通过推行“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工作,对不断倡导新的工作理念、构建新的工作体系、梳理新的工作逻辑、建立新的工作机制,推动高校整体育人环境具有积极意义。

发挥高校共青团思想政治引领和价值引领优势,立足新时代大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学习生活实际,挖掘校园文化活动等第二课堂的深层次内涵,充分利用第二课堂教育和引导大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把崇高理想和优良的个性品质融入学习生活中,对引导大学生合理规划大学学习,帮助大学生规划职业生涯具有指导作用。

二、制度制定,做好顶层设计

“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工作本身与学校的育人体系和培养目标有着直接联系,其制度的制定涉及面广、难度大。因此,在制定制度过程中要始终高度关注制度建设的复杂性、人本性和民主性。

(一)以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为根本,破解制度建设的复杂性

要把推行“第二课堂成绩单”作为高校落实新形势下学校共青团深化改革的新引擎,统一认识,全力推动。要紧扣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将“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工作与学校人才培养体系有机融合,充分发挥第二课堂协同育人作用,坚持第二课堂为第一课堂教学工作的有效补充,深入推进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互动互补、互相促进。通过重点分析论证“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在实现对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作用和意义的基础上,从顶层明确学校开展“第二课堂成绩单”工作的重要意义、基本原则、实施目标、工作内容等,使学校上下统一认识,集中资源,破解“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在制定初期的复杂环境。

(二)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遵循制度建设的人本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对于“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而言, 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学生为本, 以学生的成长、发展为本。因此,在制度制定过程中,要掌握青年成长发展规律,尊重青年学生学习成长成才中的客观需求,进行系统科学的工作谋划。

在课程定位上,要明确开设的第二课堂课程是指由学校组织实施或认可,在课堂教学以外所进行的有利于完善学生知识结构,开阔学生视野,培养科技、文体、艺术等方面的兴趣和能力,提高思想品德和综合素质的实践创新活动。明确第二课堂课程定位后,要充分结合学校实际和特色,把握重点及规律,通过对学校现有各级各类第二课堂活动进行评价分析,对第二课堂活动的数量、类型、层次等进行全面梳理,整理归纳总结符合本校实际的第二课堂课程范围,同时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原则,确定第二课堂课程,编写课程大纲,将其课程化,使其规范化。

在学分设置上,要与学校教务处等单位沟通协商,结合全国学校共青团研究中心提供的有关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资料,在学习借鉴沟通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实际,明确第二课堂课程的功能模块。同时结合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的需求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充分考虑学分设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综合第二课堂课程数量、上课时间、学生精力等因素,对课程学分占比进行科学设计、合理配置,确保通过学分规范提升第二课堂课程的育人效果,为“第二课堂成绩单”学分管理办法的出台、课程设计、评价体系建设等打下坚实基础。

(三)以协同联动和科学研判的精神,保证制度建设的民主性

在制度制定过程中,要在前期积累的经验和实践的基础上,多次进行意见征集和讨论,对相关问题进行系统梳理,对学分设置进行认真的分析研判。要充分体现制度建设的民主性原则,通过相关部门联合专题讨论和召开意见征求会等形式,对课程设置、学分细则、学分比重、认证途径等问题进行专题讨论。为确保制度的科学性,可采取试点和随机取样测试等方式,以各级、各类学生为对象对课程、学分等进行模拟测试,以确保课程和学分设置的科学有效性。

三、制度执行,强化规范管理

在制度制定后,要在制度在执行过程中多层次、多渠道推广,逐步消除第二课堂在实施推广过程中的阻力,使全校上下充分认识开展实施“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工作的意义与作用,通过一个阶段的破冰期和适应期达到规范管理、规范运作、规范实施。

一是要加强与学校相关部门、政府有关职能部门以及社会机构合作。针对学生在校学习就业创业、创新创造实践、志愿公益和社会参与等普遍需求,借鉴“第一课堂”的做法,重点做好多方协调推进,为“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工作良性开展和制度推广提供运行环境、操作平台和拓展空间,推动“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工作的规范化、课程化、制度化。

二是要加强政策解读和宣传引导。将第二课堂制度工作作为院系团学工作考核和团学工作开展的重要抓手,用制度代替经验,用新理念解决老问题,用新方法推进改革。通过政策解读和实际效果让相关负责人认识到“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工作为其工作提供便利和服务学生成长的基础上,逐步解决各院系负责人、辅导员、指导教师等对第二课堂的认识问题。

三是要加强培训和业务推广。在系统使用方面,通过系统培训班对后台负责人、部落负责人、班级团支部等的分批次培训,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接受并习惯使用“第二课堂成绩单”管理系统,配合制度解读和学生成长需求,逐步解决学生对第二课堂的排斥心理。

四、制度评估,探索科学路径

为保证“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科学运转,有效解决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要开辟专业平台,培训专业工作人员,以后台第二课堂课程审核和课程发布、开展情况、学生反馈等作为评估制度科学性的重要手段和依据。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和实践,可初步看到第二课堂制度工作在进一步完善学校人才培养体系,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服务于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意义和积极作用。通过评估,能够更好地发现制度在制定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要及时对问题进行记录、整理、分析,对现有的制度进行修改完善。通过一个阶段的制度运行,可在已有制度基础上制定第二课堂评价办法、指导教师工作量核算及奖惩等办法,健全制度体系,探索科学路径,保障工作质量。

作者简介:姜应龙(1988- ),男,宁夏吴忠人,硕士研究生,宁夏大学团委专职团干部,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成长与素质提升。

猜你喜欢
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建设方法
高校“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对中小学综合素质评价的启示
可能是方法不对
用对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捕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