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卫平 柴 奕
(华东师范大学, 上海200241)
党的十八大以来, 我国在党的领导下迎难而上、 稳中有进, 继续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社会主义建设各个领域取得了历史性成就, 党的各项工作全面开创新局面, 统一战线工作也取得了显著成绩。 党中央高度重视统一战线工作, 为加强党外知识分子工作营造了浓厚的理论创新氛围, 开辟了宽阔的实践发展空间。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统一战线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 2015 年5 月, 中央统战工作会议在北京隆重召开。 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他指出: “现在, 我们党所处的历史方位、 所面临的内外形势、 所肩负的使命任务发生了重大变化。 越是变化大, 越是要把统一战线发展好、 把统战工作开展好。”[1]这次会议引起广泛的社会关注。人们注意到,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 全国层面召开的统战工作会议共21 次, 前20 次会议的名称都是“全国统战工作会议”, 而2015 年这一次的会议称为 “中央统战工作会议”。 从 “全国” 到“中央” 的名称变化表明会议规格的进一步提高。此次会议上, 时任中央统战部部长孙春兰对《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 (以下简称《条例》) 作了说明, 这是中国共产党颁布的第一部统一战线工作党内法规, 表明统一战线工作在制度化、 规范化、 科学化的道路上向前迈进一大步。 党的十九大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政治论断, 新时代的统一战线工作必须紧紧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目标, 不断加强和改进各项具体工作内容, 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
《条例》 为新时代统一战线工作明确了工作范围和对象, 提出了新要求, 作出了新部署, 形成了新任务。 统一战线工作调整为七部分主要内容, 具体包括“民主党派与无党派人士工作、 党外知识分子工作、 民族工作、 宗教工作、 非公有制经济领域统一战线工作、 港澳台海外统一战线工作、 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 这些主要内容的规定, 既体现了一以贯之的任务, 又聚焦了着重发力的重点, 形成了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顶层设计和整体布局。 统战工作各项内容的具体任务都十分明确, 每一项工作都有具体要求, 也有各自的范围, 但又不是机械割裂的。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大统战” 的新概念, 体现了谋划的战略性和整体性。 他指出:“必须明确, 民主党派工作、 党外知识分子工作、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工作、 民族工作、 宗教工作、 港澳工作、 对台工作、 侨务工作, 都是统战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要坚持党委统一领导、 统战部牵头协调、 有关方面各负其责的大统战工作格局, 形成工作合力。”[1]“大统战” 就要有大局意识。 树立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的大局意识, 就要把各项任务视为一个整体来对待。 树立统一战线工作的大局意识, 对于加强党外知识分子工作特别重要。 因为这项工作虽然是统一战线专门列出的内容, 但实际工作中却又与其他方面的工作内容无法截然分开。 把党外知识分子作为统一战线工作任务, 其逻辑是这个群体存在于中国共产党组织体系之外, 而它又不是一个单独存在的实体对象。 党外知识分子分布于社会各个领域、 各个行业、 各个单位以及各个阶层之中。这个特点决定了党外知识分子工作的特殊性, 也决定了统一战线工作内容具有重叠交叉、 有机关联、内在结合的关系。
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党外知识分子就已经纳入统一战线工作的范围, 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统一战线工作的创新发展与党对知识分子认识的拨乱反正紧密相关。 随着知识分子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的属性定位和角色作用的重新认识, 加强党外知识分子工作成为统一战线的重要议题。 江泽民指出: “党外知识分子工作是统一战线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尤其要重点做好有代表性、 有影响的党外知识分子工作。”[2]统一战线工作“基础性” 定位凸显了加强党外知识分子工作的重要性。 随着改革开放实践不断深入推进, 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充分发挥统一战线的重要法宝作用, 必须加强党外知识分子工作, 这已经成为共识。 实践表明, 统一战线对党外知识分子工作的重视和加强, 为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不断取得胜利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党的十八大以来, 习近平总书记在继承历届党中央的统一战线思想中进一步深化认识, 作出了新的论断。 他指出: “党外知识分子工作, 是统一战线的基础性、 战略性工作。 做党外知识分子工作,不仅要增强责任意识、 配强工作力量, 还要改进工作方法, 学会同党外知识分子打交道特别是做思想政治工作的本领。”[1]这个论述在原先 “基础性工作” 的认识上又提出了 “战略性工作” 的新论断,从而进一步凸显出加强党外知识分子工作的战略意义, 是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统一战线工作重要论述的思想创新。 从词语上解释, 强调“基础性” 表示筑牢根底的意思, 基础不牢, 地动山摇。 强调“战略性” 表示谋长远的意思, 战略决定着事物的持久发展。 从“战略性工作” 定位加强党外知识分子工作, 大大提升了新时代加强党外知识分子工作的价值意蕴, 为统一战线工作注入了新时代的思想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对统一战线加强党外知识分子工作有许多直接的论述。 2015 年5 月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 他用很大的篇幅纠正统一战线工作中存在的一些模糊认识, 比如, 认为“党外人士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力量” “党外人士是一支比较麻烦的力量” “党外人士是一支消极甚至异己的力量”[3]557-558。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些认识完全是错误的, 不加以澄清和纠正, 就做不好统一战线工作。 虽然讲话用的是“党外人士” 的笼统概念, 但知识分子显然是所指的重要对象。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 “就拿党外知识分子来说, 数量大概有八千九百多万人, 占知识分子总数的百分之七十五,特别是各民主党派拥有一大批人才。”[3]557这个数据告诉我们, 知识分子被中国共产党吸收加入组织的只是少数, 大头在党外。 统一战线肩负着做好占百分之七十五比重的党外知识分子工作的重任。
深刻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一战线加强党外知识分子工作重要论述的新思想, 不能局限于直接的论述, 要在宽广的视野下学习领会。 党外知识分子问题涉及到很多方面的关系, 体现多个维度的契合。 比如, 可以从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人才观的思想认真研究统一战线加强党外知识分子工作的指向和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全社会都要关心知识分子、 尊重知识分子, 营造尊重知识、 尊重知识分子的良好社会氛围。 要以识才的慧眼、 爱才的诚意、 用才的胆识、 容才的雅量、 聚才的良方, 广开进贤之路, 把各方面知识分子凝聚起来,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4]“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我国广大知识分子能够提供十分重要的人才支撑、 智力支撑、 创新支撑。”[5]统一战线只有致力于加强党外知识分子工作, 才能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又比如, 可以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梦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加深认识统一战线加强党外知识分子工作的战略意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 离开党外知识分子作用的发挥, 是难以圆成这个中国梦的。 再比如, 可以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为世界作更大贡献的重要论述形成统一战线加强党外知识分子工作的思想自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功发展必须以知识创造为前提。 知识分子担负知识生产和思想创新的使命, 统一战线加强党外知识分子工作, 有助于在为世界提供中国智慧中充分发挥党外知识分子的作用。 总之, 习近平新时代统一战线加强党外知识分子工作的重要论述体现的是一种大视野, 必须以“大统战” 的新思维做好做实做强统一战线加强党外知识分子这项基础性、战略性的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统战工作的本质要求是大团结大联合, 解决的就是人心和力量问题。 这是我们党治国理政必须花大心思、 下大力气解决好的重大战略问题。”[3]556作为一项 “战略性工作”, 加强党外知识分子工作呼应了解决人心和力量的重大战略问题, 体现了新时代统战工作的本质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统一战线加强党外知识分子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 党的十九大报告要求全党把握住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加强党外知识分子工作, 做好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工作, 发挥他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要作用”[6]。 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工作能不能以新气象新作为开创新局面, 很重要的努力方向和实践路径就是能不能迈出加强党外知识分子工作的新步伐。
行动的自觉以思想的清晰为前提, 思想清晰了才能转化为实践自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统一战线加强党外知识分子工作伴随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 发展和成熟得到发展, 取得的成绩应该充分肯定。 然而, 相比党中央的要求、 国家的需要和人民的期待, 还存在较大差距, 一些阻碍统一战线加强党外知识分子工作顺利开展的难题有待破解。
必须承认一个事实, 即虽然党外知识分子工作已经有长期实践的历史, 但许多规律还需要加深认识和准确把握。 尤其是40 多年的改革开放使中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当代中国又处于“百年未遇之大变局” 的境况, 党的各项工作面临的挑战和机遇都是前所未有的, 面对的考验和风险也是史无前例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 统一战线加强党外知识分子工作必须以问题为导向, 通过梳理难题, 发现实践软肋, 排除工作障碍, 从而推动统一战线加强党外知识分子工作适应新时代的要求, 实现突破性的发展。
统一战线加强党外知识分子工作, 首先要明确党外知识分子的概念。 党外知识分子是知识分子大概念中的一个分支概念。 从概念上看, 知识分子有各种类型的划分, 比如, 可以从大学科区分自然科学知识分子、 社会科学知识分子、 人文知识分子;可以从阶级属性区分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无产阶级知识分子; 可以从断代区分传统知识分子、 近代知识分子、 现代知识分子, 我们经常使用的概念还有高级知识分子、 青年知识分子, 等等。 这些类型区分主要是基于一定群体特性的研究需要, 对知识分子概念的内在涵义并无实质性的意义。 知识分子本身是一个高度个性化的群体, 任何分类学意义上的讨论都难以涵盖其全部的面向。
统一战线工作使用“党外知识分子” 概念, 区分的依据是知识分子加入政党组织的身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以共产党领导、 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 多党派参政为运行构造, 党外知识分子的概念就需要作出明确的对象界定。 目前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中对“党外知识分子” 这一概念的界定存在模糊性, 它究竟是指没有加入中国共产党的知识分子, 还是指没有加入任何政党组织的知识分子, 研究者认识不一, 文献中也没有确切的阐释。《党外知识分子统战工作百问》 (以下简称《百问》)一书分别从广义和狭义的角度界定了党外知识分子的概念: “广义的党外知识分子, 是指没有加入中国共产党的知识分子, 其中包括参加各民主党派的知识分子和没有参加任何党派的无党派知识分子。狭义的党外知识分子, 是指没有参加任何党派的无党无派的知识分子。 在现阶段党外知识分子工作实践中, 党外知识分子通常界定为具有大专以上学历, 在所在领域和所联系群众中具有一定代表性的无党无派知识分子。”[7]《百问》 中的定义采取广义和狭义两种界定方式进行解释, 倾向上则明确以狭义的党外知识分子作为统一战线工作的对象, 即指不具有任何党派政治身份的知识分子。
《百问》 是一部知识普及性的读物, 只具有参考价值, 不能成为党的工作开展的依据。 党的统一战线工作必须以相应规章为实践遵循。 2015 年5月中共中央制定的《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 中, 涉及知识分子工作的分别有两处规定。 一处是第三章 “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工作”的条文, 其中指出: “无党派人士是指没有参加任何政党、 有参政议政愿望和能力、 对社会有积极贡献和一定影响的人士, 其主体是知识分子”。 另一处是第四章“党外知识分子” 的条文, 指出“国家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党外知识分子工作的重点对象是: 具有高级职称的党外知识分子, 学科带头人或者重要业务骨干中的党外知识分子, 担任中层以上领导职务的党外知识分子, 其他有成就、 有影响的党外知识分子”[3]544,546-547。 这两处规定中的党外知识分子, 都难以从以上广义和狭义的区分作出明确的解释。 首先, 《条例》 规定无党派人士以知识分子为主体, 指的是一切不具有任何党派身份的知识分子, 但无党派人士的知识分子工作与民主党派的工作相并列, 表明无党派人士作为一个特指的群体被纳入到了党派工作的范围。 这个规定如果套用《百问》 的释义, 就是狭义概念的党外知识分子。按照《条例》 规定, 无党派人士是知识分子, 但又放在“党外知识分子工作” 规定之外, 这就提出一个难以回避的问题: 统一战线工作要不要把无党派人士作为加强党外知识分子工作的一部分? 其次,《条例》 对党外知识分子工作以专门一章加以规定,从对象划分看, 党外知识分子的范围只是包括“高级职称” “学科带头人或者重要业务骨干” “担任中层以上领导职务” “有成就” “有影响” 的界定, “党外” 并没有明确哪个具体的党。 这个规定如果套用《百问》 的释义, 就是广义概念的党外知识分子。既然《条例》 对党外知识分子工作有专门条文的规定, 那么又一个问题难以回避: 加入民主党派组织的知识分子是包括在统一战线加强党外知识分子工作的对象之内还是之外呢?
党外知识分子概念的模糊问题必须认真解决,我们认为广义概念的释义更加有利于开展统一战线加强党外知识分子的工作。 主要理由是: 统一战线是我们党的工作, 是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主体肩负的一项团结人民、 汇聚力量的重要任务。 逻辑上说, “党外” 界定的党是明确的, 不应包括其他政党。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到的8 900 多万党外知识分子, 表示的就是一个包括加入民主党派的知识分子在内的总数据, 并且也明确地把民主党派中的人才包括在百分之七十五的党外知识分子范畴之内, 8 900 多万党外知识分子包括了加入民主党派的知识分子。 因此, 把没有加入中国共产党组织的知识分子界定为党外知识分子涵义更加明确。 如果不这样认识问题, 那么就会形成理论推论上的混乱, 比如, 对各民主党派来说, 中国共产党内的知识分子也是他们的党外知识分子。 当然, 坚持从广义概念上明确统一战线加强党外知识分子工作的对象和范围, 又需要明确这项工作与党派工作的区别是什么。 但这只是工作路径和方式上的问题, 并不影响从广义概念上对党外知识分子的界定。
要做好做实做强统一战线加强党外知识分子工作, 就应当对党外知识分子群体的构成有清晰的认识, 只有明确工作对象、 确定工作范围, 才能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 有效开展工作。 然而, 目前党外知识分子群体的实际构成非常复杂, 党外知识分子数量庞大、 职业种类繁多、 思想十分活跃, 客观上为统一战线加强党外知识分子工作增加了难度。
在8 900 多万党外知识分子中, 既有传统认知上的知识分子, 如教育工作者、 研究工作者、 文化工作者、 医疗工作者、 科技工作者, 也有改革开放以来快速成长起来的社会群体中一些具有知识分子身份的工作者, 如律师、 会计师、 税务师、新媒体从业者等。 还有大量的出国和归国留学人员(见图1)。 这些工作者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发展中有了类型区分的新名称, 即“新的社会阶层”, 但他们中的很多人接受教育的背景、 程度和水平都具有知识分子的身份标志。
图1 知识分子群体的构成情况显示
从图1 所列可见, 党外知识分子的构成兼具广泛性与复杂性。 广泛性体现在群体成员数量众多,成员构成基本涵盖了统战工作对象的方方面面; 复杂性则体现在知识分子群体的多样性, 除都接受过较高层次的教育外, 党外知识分子所涉及的职业领域众多, 所处行业之间无明显的相关性。 并且党外知识分子普遍具有身份交叉的特征, 许多人在具有党外知识分子政治身份的同时, 还可能具有民主党派成员、 新的社会阶层人士、 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少数民族人士、 宗教界人士、 出国和归国留学人员等多重身份。 身份交叉在党外知识分子群体中是一个极为普遍的现象, 由此决定了统一战线加强党外知识分子工作因成分复杂而困难很大。
党外知识分子工作不同于有着确切的工作对象和明确范围的党派工作、 宗教工作, 也不同于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工作, 是一项面对高度个性化、 职业分布面广、 思想活跃度高、 独立存在感强的知识分子群体所开展的工作。 由此衍生的工作对象分散化, 成为统一战线加强党外知识分子工作的一个现实问题。
新时代统战工作范围和对象共有以下12 类,分别是: 民主党派成员; 无党派人士; 党外知识分子; 少数民族人士; 宗教界人士; 非公有制经济人士; 新的社会阶层人士; 出国和归国留学人员; 香港同胞、 澳门同胞; 台湾同胞及其在大陆的亲属;华侨、 归侨及侨眷; 其他需要联系和团结的人员。事实上, 这十二类统战工作对象中都不同程度地包含着知识分子在内, 尤其是无党派人士、 出国和归国留学人员等几类统战工作对象, 几乎均由高级知识分子组成。 《条例》 在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章节中指出: “发挥高等学校、 科研院所培养和选拔党外代表人士的重要基地作用, 注意从国家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以及新的社会阶层人士、 出国和归国留学人员等领域发现党外代表人士。”[3]552这里包括的对象表明, 党外代表人士是一个整合概念, 它既不具有政治团体的意义, 又不代表具体的群体,体现高度重合、 广泛交叉的特点。 从统一战线工作角度看, 它更具有各领域、 各行业、 各阶层中典型或标志性人物的考虑。 显然, 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工作中也有党外知识分子工作的内容。
因为党外知识分子的分散存在, 统战工作的多个领域工作对象中也就都包含了党外知识分子, 使党外知识分子工作与统一战线的其他工作有所重合, 产生零散地分布在各项工作实践中的情况。 因此, 统一战线工作确实存在一些尴尬: 不能说统一战线没有做加强党外知识分子的工作, 但要真正举出点事例来又感觉无从说起; 在总结工作时关于加强党外知识分子工作不能说没有成绩, 但要检验实际效果又发现很难列举。 这样的尴尬与党外知识分子的分散性现状有着直接的关系, 工作对象分散对统一战线加强党外知识分子工作是一个挑战。
党外知识分子工作始终存在工作内容空泛、 难以落到实处的缺憾。 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情况, 无外乎以下两点原因: 一是党外知识分子工作的群体愈发壮大, 党外知识分子工作跟不上形势发展的要求; 二是党外知识分子工作缺乏具体的工作机制,很多工作难以做实做细。
首先,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知识分子无论是数量规模还是质量水平上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党的统一战线工作肩负任务之重是空前未有的。 我国确立了“科教兴国、 人才强国” 的发展战略, 伴随着“985 工程” “211 工程” 以及 “双一流工程” 的实施, 我国高等教育迅速崛起。 截至2015 年11 月,具有大学 (指大专以上) 教育程度人口为1.7093亿人[8]。 这说明我国有超过10%的公民都达到了列入知识分子行列的标准条件。 国家的开放也使得越来越多的有志学子走出国门学习深造, 学成归来报效国家, 这一部分知识分子的数量也在急速增长。教育规模扩大的同时也促进了教育质量的提升, 全球化、 信息化、 网络化、 数字化的发展时代为知识注入了新的含金量。 这些都对知识分子的思想取向、 价值追求乃至行为方式都产生了深刻影响。 统一战线加强党外知识分子工作虽然从总体上适应了形势发展的要求, 但很多具体工作上还存在针对性不强、 目标不清晰、 手段简单化等的不足。
其次, 党外知识分子工作还缺乏有效的机制。理论上看, 除1990 年出台的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知识分子工作的通知》 外, 中央已经近30 年未出台过针对党外知识分子工作的相关政策和指导意见。 改革开放以来, 知识分子群体大量增加, 党外知识分子的成分构成发生新的变化, 但相关政策并未紧紧跟上进行修订, 致使党外知识分子工作的开展缺乏有力的支持, 与时俱进的创新发展程度不足。 就实践层面来看, 目前党外知识分子工作在中央层面由中央统战部五局(无党派、 党外知识分子工作局) 主要负责, 地方和基层统战部门主要由“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 负责开展党外知识分子工作。 另外, 有中央统战部代管、 由出国及归国留学人员自愿组成的群众团体“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 的机构, 简称 “欧美同学会”, 面向留学知识分子开展工作。 诚然, 联谊是团结知识分子的重要途径, 但统一战线党外知识分子工作的指导思想应当明确, 工作的目的就是要把广大知识分子紧密地团结起来, 努力建设一支与社会主义事业、 与党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知识分子队伍, 最大限度地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 如果这项工作仅仅停留在联谊的层面, 没有形成对党外知识分子开展思想政治工作, 倾听知识分子建议和意见的运行机制,那么这项工作就容易陷入空泛的局面。 另外在诸如高校、 医院、 研究所等知识分子高度集中的基层单位, 目前也很少专门设立党外知识分子工作部门,一般都是糅合在统战工作当中。 机制不完善必然影响统一战线加强党外知识分子工作的有效性。
“新时代孕育新思想, 新思想指导新实践”[9]。推进新时代统一战线创新发展, 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把加强党外知识分子工作纳入新时代伟大实践的大局之中, 担当起服务于党的中心工作新使命。
新时代统战工作者要有过硬的本领, 首先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 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特点是政治性很强、 政策性很强, 实践中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保持坚定的政治定力, 要求以科学思想为武装。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涵丰富, 为推进统一战线工作创新发展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 加强党外知识分子工作, 要认真学习党的知识分子相关理论、 党外知识分子工作相关理论, 从而推动新时代统一战线在实践中破解难题, 厘清思路, 创新方式, 实现突破性的发展。
第一, 厘清相关概念, 使加强党外知识分子工作具有清晰的对象指向和任务要求。 明确党外知识分子概念内涵以及对象范围和工作边界十分必要。概念模糊必然影响工作的针对性、 聚焦性和有效性。 加强党外知识分子工作虽然只是统一战线的工作内容之一, 但由于党外知识分子的一些特点使这项工作与统一战线的其他工作内容有着紧密关系。从统一战线工作的全局出发, 加强党外知识分子工作要拓宽视野, 把具有中共党员身份的知识分子之外的所有知识分子纳入工作范围, 以体现“党外知识分子” 概念的整体性。 同时, 应从理论上解释清楚加入民主党派组织的知识分子、 “无党派人士” 代表的知识分子与其他类型的党外知识分子的关系。这样才能有利于针对类型情况开展党外知识分子工作, 避免统一战线加强党外知识分子工作走形式、表面化的现象。
第二, 加强对党外知识分子群体结构的研究,准确把握成分构成的特点。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的深刻变化, 新时代党外知识分子群体构成复杂的一个突出表现是成分多元, 既有传统知识领域的知识分子, 更有改革开放以来快速成长起来的新的社会阶层人士。 统战工作者应当正确认识党外知识分子群体的构成, 认清工作性质、 掌握群体特性、 尊重个体差异。 只有在正确认识群体成员的基础上,才能在工作中做到有的放矢, 根据不同工作对象开展个性化、 特色化的工作, 增强统一战线加强党外知识分子工作的有效性。
第三, 深入研究党中央的政策, 形成统一战线加强党外知识分子工作的政策规循。 党的十八大以来, 党中央对统一战线工作及党外知识分子工作高度重视, 尽管尚未下达明确的有关党外知识分子工作的指导意见和具体条例, 但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论述为统一战线加强党外知识分子工作提供了思想指南和理论依据。 统一战线工作者应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加强党外知识分子工作实际紧密结合, 提高把握政策的水平, 加强党外知识分子工作的制度化、 程序化、 规范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统战工作正确处理一致性和多样性的关系。 他指出: “统一战线是一致性和多样性的统一体, 只有一致性、 没有多样性, 或者只有多样性、 没有一致性, 都不能建立和发展统一战线。”[3]561-562这个重要思想是对统一战线 “求同存异” 思想的创新发展。
正确处理一致性和多样性关系, 对推进新时代统一战线工作具有全面的指导价值, 而对加强党外知识分子工作来说意义尤其重要。 首先, 党外知识分子本身就是多元构成的群体, 领域多样性、 职业多样性、 工作方式多样性必然产生思维样式的多样性。 其次, 党外知识分子的特征是独立性强、 自我意识鲜明、 崇尚理性、 追求创新。 统一战线工作应充分尊重党外知识分子的创造性工作, 采取包容态度积极引导多样性发展。 一方面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思想基础, 以一致性固守政治底线; 另一方面以包容的多样性画长同心圆的半径, 尊重党外知识分子敢于创新的特性, 充分保护党外知识分子创造的积极性。
把正确处理一致性和多样性关系作为做好新形势下统战工作的重要方针提出来, 具有极其深刻的思想内涵。 值得指出的是, 对于这个重大关系的认识不能仅仅局限在以往“求同存异” 的党派工作范围上, 它对统一战线的整体工作具有普遍价值。 一致性和多样性关系处理是否正确, 决定着统一战线加强党外知识分子工作能否顺利开展。 统一战线工作发挥凝心聚力的作用, 必须把正确处理一致性和多样性关系运用到加强党外知识分子工作的实践中。
教、 科、 文、 卫等部门向来是党外知识分子集中的领域, 相关基层单位也是党外知识分子工作的要地。 这些领域的党外知识分子工作开展相对稳定、 成熟。 新时代加强党外知识分子工作要继续巩固好传统领域的基础。 但同时, 对于改革开放以来快速成长起来的党外知识分子群体, 统战工作者更要时刻保持与时俱进的思想意识和求实创新的工作作风, 开辟好新时代党外知识分子工作的新领域。
一是做好党外律师、 会计师、 税务师等中介组织从业人员、 社会组织、 自由职业人员的统战工作。 这一部分人员是在改革开放后大量涌现的新的社会阶层人士, 其中有大量的党外知识分子。 他们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社会主义经济健康发展、 市场经济创新进步等方面的中坚力量。 这一部分知识分子的工作专业性强, 统战部门可以将这部分党外知识分子按职业划分成立建言献策小组, 倾听知识分子意见; 也可以组织律师团队、 咨询团队、 社会服务团队深入到有需求的地方去, 积极挖掘他们在国家社会发展各领域的重要价值。
二是探索新媒体从业人员的统战工作。 新媒体从业者是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而成长起来的社会群体, 其中主要为知识分子。 截至2015 年,新媒体从业人员数量已高达800 多万。 新媒体的传播速度之快和范围之广已经大大超过传统媒体, 可以产生极大的社会影响力。 新时代统战工作需要高度关注新媒体从业人员, 建立联系沟通渠道, 使新媒体从业者能够在净化网络空间、 弘扬主旋律、 创新宣传思想工作开展模式等方面展现正能量。
三是推进出国和归国留学人员的统战工作。 从1978 年到2018 年底, 我国各类出国留学人员累计达585.71 万人, 其中365.14 万人在完成学业后选择回国发展, 占已完成学业群体的84.46%。 从最新数据看, 2018 年度与2017 年度相比较, 出国留学人数增加5.37 万人, 增长8.83%; 留学回国人数增加3.85 万人, 增长了8.00%[10]。 这些数据说明了两个现象: 一是出国留学人员绝大多数选择回国发展, 二是出国及归国留学人员的数量在逐年递增。 这就要求统战部门加强推进出国和归国留学人员的统战工作。 目前相关具体工作主要集中在欧美同学会。 各级统战部门要加强对欧美同学会的建设, 丰富工作内容和拓展工作范围, 使统战工作真正实现向留学归国人员的数量覆盖和质量提升转变。
社会环境复杂, 党外知识分子日益多元, 这对统一战线加强党外知识分子工作带来很大的挑战。应对挑战必须加强顶层设计, 既要从战略上谋全局发展, 又要从举措上谋具体落实。 从目前统一战线开展党外知识分子工作的实际情况看, 虽然已经有了一些工作平台, 但缺乏规范性是客观事实, 在工作机制上还存在不固定、 不成型的缺憾。
党外知识分子概念的模糊是工作平台不规范、工作机制不固定、 不成型的主要原因。 新时代统战工作在党的领导下开创新局面, 加强党外知识分子工作务必要建设好相关工作机制, 以便能更好地契合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节奏。 建设党外知识分子工作机制要把握好工作重点, 更要有全局观念。
解决这一问题, 现阶段可着重从以下两方面建设工作机制。 一是重点关注党外知识分子集中的基层单位和职业群体, 如高校、 医院、 科研机构, 以教师、 医生、 律师等为重点对象。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可在上述基层单位专门设置党外知识分子工作部门, 或安排知识分子工作专员。 党外知识分子工作也应根据不同职业特点制定不同的工作细则。二是可以选择党外知识分子代表人士建立定期沟通的机制。 统一战线工作者可以通过这样的机制, 加强关心党外知识分子的思想诉求、 工作意见和生活情况。 党外知识分子工作不能仅仅停留在联谊的层面, 可以采取意见交流会、 思想座谈会等形式, 将党外知识分子工作做细、 做实。 在党外知识分子集中的基层单位和职业群体中, 还可以设立党外人才专项基金, 鼓励支持党外知识分子在各行各业开展创新创业研究, 最大程度地激发和调动党外知识分子的才智与力量。
创建统一战线加强党外知识分子工作的固定平台, 要分清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工作与党外知识分子工作的关系。 既不能把两者的关系等同起来,又不能机械地截然分开。 有分有合的机制是统一战线加强党外知识分子工作的一个思路。 实际运作中, 各地区、 各单位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统战部门领导下正常开展组织活动, 但党外知识分子工作的主题不够突出, 缺少围绕党外知识分子针对性的工作内容。 建议统战部门在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中分别开展组织活动的基础上, 搭建统合性的党外知识分子工作平台和机制, 使各民主党派人士和无党派人士能够通过集中的平台, 围绕党外知识分子工作的主题进行交流沟通, 从而体现统一战线加强党外知识分子工作的专门性。
党的十八大以来,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大力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一个重要经验就是落实主体责任, 强化党建工作责任制。 这对推进新时代统一战线工作具有启迪。 加强党对统一战线工作的领导, 必须落实加强党外知识分子工作的责任主体和主体责任。 责任主体就是要落实部门的具体领导人主抓统一战线加强党外知识分子的工作, 主体责任就是要明确工作的责任要求有哪些、 工作任务是什么。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从严治党重要论述中,指出党的建设存在不到位、 不到份的问题, 切中要害。 他在总结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强调: “有些地方和单位看起来党在管党治党, 但没有管到位上, 没有严到份上” “从严治党, 必须增强管党治党意识、 落实管党治党责任。 历史和现实特别是这次活动都告诉我们, 不明确责任, 不落实责任, 不追究责任, 从严治党是做不到的”[3]92-93。 这个论述,提醒我们统一战线在开展党外知识分子工作中需要加以改进。 克服思想懈怠, 防止党外知识分子工作虚化、 弱化和形式化, 必须从建立工作责任制入手。建议各级党委要在建立统一战线加强党外知识分子工作责任制上下功夫。 各级党委领导统一战线工作,必须把讨论研究加强党外知识分子工作列为重要议题, 落实分工负责统一战线工作的领导主体, 明确开展党外知识分子工作的责任要求, 并形成统一战线加强党外知识分子工作责任制的评估指标和考核制度, 抓实统一战线加强党外知识分子工作。
新时代统一战线要从更高的政治站位深刻认识加强党外知识分子工作的极端重要性。 党的十八大以来,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抓意识形态工作提到战略地位加以高度重视。 意识形态是危及政治安全最为重大的问题, 政治安全最大的隐患来自意识形态。 党外知识分子是确保意识形态安全的一支重要力量, 新时代统一战线必须在加强党外知识分子工作上保持高度的思想自觉、 政治自觉, 建立党外知识分子工作责任制,为坚决打赢意识形态领域的硬仗作出统一战线工作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