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机制
——兼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

2020-02-22 02:44贺善侃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特色理论

贺善侃

(东华大学, 上海201620)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的近百年历程中, 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 建设与改革的实践相结合, 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重大历史飞跃。 当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催生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进到又一个历史新阶段。 本文拟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机制作一初步探索。

一、 一以贯之: 坚守马克思主义理论基本原则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是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所谓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阶段性, 即处于各个历史阶段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由于所面临的时代问题的不同, 会有不同的侧重点、 不同的理论内容和特色。然而, 贯穿于各个历史阶段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 基本原理和立场、 观点、 方法是一以贯之、 不会改变的。 一旦偏离了这些基本原则和基本原理,就不是马克思主义了。 这就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连续性即“一以贯之” 性。

马克思主义发展的连续性, 是由它自身的科学性质所决定的。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和基本原理是它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马克思主义在不同发展阶段、 不同发展方面得出的新的原理、 新的结论, 是这些基本原则和基本原理同各个方面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结果。 正由于此, 马克思、 恩格斯自从创建马克思主义以后, 就始终没有改变其基本原则。 如对《共产党宣言》 的观点, 恩格斯直至晚年, 仍然坚信不移。 马克思、 恩格斯的继承者如列宁、 毛泽东等也一再申明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和基本原理。 他们在不同领域、 不同方面对马克思主义都有新的发展, 但都没有偏离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斯大林在谈到列宁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时曾说: “列宁没有给马克思主义 ‘补充’ 任何 ‘新原则’, 同样列宁也没有取消马克思主义的任何一个‘旧’ 原则。” 列宁在领导俄国革命、 创建革命理论的过程中 “完完全全以马克思主义的原则为依据”[1]。 在此, 斯大林对列宁的评价完全适用于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 科学发展观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

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和基本原理,才能发展马克思主义。 如江泽民同志所说: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任何时候都要坚持, 否则我们的事业就会因为没有正确的理论基础和思想灵魂而迷失方向, 就会归于失败。”[2]可见, 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我们事业的生命力所在。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当代的最新发展成果, 其基本原理与基本原则是与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的。 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就是坚持当代的马克思主义。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个组成部分, 传承于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和毛泽东统一战线理论; 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统一战线理论的一部分, 与邓小平统一战线理论、 “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统一战线理论和胡锦涛同志关于统一战线的重要论述一脉相承, 系统回答了新时代统一战线的历史地位、 基本特征、 发展道路、 发展战略、 根本任务、 永恒主题等重大理论政策问题, 既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 既不断创新又不离其宗, 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 从而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发展的新境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统一战线理论的新境界, 反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统一战线提出的新要求, 为统一战线的巩固壮大提供了强大理论指导。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统一战线理论的一以贯之性主要表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的一系列基本原则上:

一是坚持中国共产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权。 坚持中国共产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权, 是统一战线工作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并取得显著成效的坚实保障。 中国共产党对统一战线工作的领导, 核心是党的政治领导, 即政治原则、 政治方向和重大方针政策的领导。 在任何历史时期, 中国共产党对统一战线工作的领导都丝毫不能动摇、 削弱。 在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在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实践中更是如此。

二是坚持发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 发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 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 统一战线的根本任务, 就是要充分调动广大统一战线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发挥统一战线团结大多数人的作用和优势。 要发挥新时代统一战线的这一政治优势, 一定离不开坚持发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

三是坚持 “大团结、 大联合” 的主题。 “大团结、 大联合” 是统一战线的本质和永恒主题。 在中国革命、 建设和改革的不同历史时期, 尽管统一战线的性质、 目标和任务会随着时代特点的不同而发生变化, 但统一战线的“大团结、 大联合” 主题是永恒的、 不会改变的。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统一战线同样必须强化“大团结、 大联合” 主题, 高举爱国主义、 社会主义两面旗帜, 把海内外一切可以团结的人都团结起来, 把一切可以凝聚的力量都凝聚起来, 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共同奋斗。

四是坚持求同存异、 体谅包容。 统一战线是同和异的矛盾统一体。 求同存异、 体谅包容, 是统一战线得以存在与发展壮大的基本前提。 无论在任何历史阶段, 承担任何历史任务, 实现任何历史目标, 无不如此。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 需要最大限度地集聚海内外各种力量, 没有求同存异、 体谅包容, 这一使命是不可能实现的。 习近平指出,做好新时代的统战工作“必须正确处理一致性与多样性的关系”, 要在 “充分发扬民主、 尊重包容差异” 的基础上找到“最大公约数”。 《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 (试行)》 也进一步明确正确处理一致性与多样性的关系是新时期统一战线的重要方针。 这一方针是习近平运用唯物辩证法对统一战线进行科学分析后得出的真理性认识, 是新时期统战工作的根本遵循。

五是坚持照顾同盟者利益。 照顾同盟者利益是我们党的一个优良传统。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新时期统一战线的政治构成发生了变化, 即从原先的阶级联盟转变为两个新的政治联盟: 一是由大陆全体劳动者和爱国者组成的以社会主义为政治基础的联盟; 二是包括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在内的, 以爱国和拥护祖国统一为政治基础的联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后, “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成为统一战线成员的最大共同利益。找到这一“最大公约数”, 画出这一“最大同心圆”是尊重、 照顾同盟者利益的基本途径。

二、 实践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鲜经验高度凝练

十九大报告指出, 十八大以来, 我们党“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 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 社会主义建设规律、 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进行艰辛理论探索, 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3]。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时代的产物,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经验的深刻总结。

首先,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我们党在长期奋斗实践中形成的宝贵经验的总结和理论成果的高度提炼。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是十九大报告提出的“8 个明确” 和“14 条基本方略”。

“8 个明确” 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层面, 体现了这一新思想的精神实质; “14 条基本方略” 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行动纲领层面, 体现了这一新思想的实践要求。 两者相辅相成、 缺一不可, 是理论与实践、 战略和战术的辩证统一。

在14 条基本方略中, 有些是我们党长期坚持的光荣传统和一贯方略, 如“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 等; 有些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长期坚持的基本方略, 如 “坚持人民当家作主” “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 “坚持‘一国两制’ 和推进祖国统一”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有些是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 如“坚持全面深化改革” “坚持新发展理念” “坚持全面依法治国” “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坚持全面从严治党” “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

可见, 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层面的14条基本方略充分体现了三方面的经验: 一是我们党在长期领导革命、 建设和改革过程中积累起来的宝贵经验; 二是我们党在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过程中积累起来的宝贵经验; 三是我们党十八大以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领导中国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积累起来的宝贵经验。 其中, 既有宝贵的历史经验, 又有现实的新鲜经验。

其次,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也是习近平同志在长期领导工作实践中形成的宝贵经验的总结和理论成果的高度提炼。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集体智慧的产物, 但必须看到, 习近平同志作为这一思想的主要创立者, 为这一思想的形成发挥了决定性作用, 作出了决定性贡献。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渊源于他担任地方主要领导时期, 是他长期地方工作与中央工作的宝贵经验总结。

他在地方工作期间形成的一系列理论成果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渊源。

1992年出版的《摆脱贫困》 一书, 收录了习近平同志在宁德工作期间的重要讲话和文章。 此书集中体现了习近平同志对扶贫开发的战略思维、 辩证思维、 系统思维、 创新思维和底线思维, 彰显了理论逻辑、 实践逻辑、 历史逻辑的高度统一, 是我们做好扶贫开发工作的科学指南和重要遵循。

2013年出版了时任中共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的《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推进浙江新发展的思考与实践》 一书。 此书展现了浙江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的成功探索和宝贵经验。

2015年出版的 《知之深, 爱之切》, 收录了习近平同志1982 年3 月至1985 年5 月, 在河北省正定县工作期间讲话、 文章、 书信等。 此书彰显了习近平同志坚定忠诚的政治品格、 真挚深厚的为民情怀、 勇于担当的改革精神、 强烈鲜明的问题导向和从严管党治党的坚定态度。

十八大以后, 习近平同志进入中央, 担任总书记。 2014 年出版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2017 年出版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第二卷)。 这两本著作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全党和全国人民治国理政宝贵经验的总结, 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最权威著作。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第一、 二卷记录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集中反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发展脉络和主要内容, 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事业贡献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可以说, 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催生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同样是我们党长期奋斗尤其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形成的宝贵经验总结和理论成果的高度提炼, 以及习近平同志长期地方工作与中央工作的宝贵经验总结。

作为我们党长期奋斗, 尤其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形成的宝贵经验总结和理论成果的高度提炼的14 条基本方略内涵丰富, 涵盖经济、 政治、 法治、 科技、 文化、 教育、 民生、 民族、 宗教、 社会、 生态文明、 国家安全、 国防和军队、 “一国两制” 和祖国统一、 统一战线、 外交、 党的建设等各个方面。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正是基于包括“一国两制” 和祖国统一以及统一战线方面的丰富经验与理论成果的继承与发展。 同时, 又与习近平同志在地方工作期间对统一战线的思考和统战工作经验有着理论渊源关系。

早在担任中共浙江省委书记期间, 习近平就高度重视统战工作。 他多次强调,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需要包括统一战线各界人士在内的全省人民万众一心、 共同奋斗。 强调必须充分发挥统一战线凝聚人心、 汇聚力量的独特优势; 发挥统一战线参政议政、 民主监督的政治优势; 发挥统一战线人才荟萃、 联系广泛的组织优势; 发挥统一战线智力密集、 内涵丰富的资源优势; 发挥统一战线协调关系、 化解矛盾的功能优势。 要切实加强和改善党对统战工作的领导, 不断提高领导统一战线工作的能力, 建立健全统一战线工作的体制机制。

在上述由习近平同志在地方工作期间的理论成果编辑出版的著作中, 有一些篇目是直接或间接涉及统战工作的经验概括和总结, 如《知之深, 爱之切》 一书中的 《念好 “人才经” 开拓翻番路》 《中青年干部要“尊老”》 等; 或提出的工作方法指导、工作作风建设等内容对统战工作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如 《之江新语》 一书首篇 《调研工作务求“深、 实、 细、 准、 效”》 无疑对统一战线调研工作的有效开展意义重大。 《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推进浙江新发展的思考与实践》 一书提出的“坚持走群众路线” “大兴调查研究之风” “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 “力求领导艺术的更高境界” 等对于提高统战领导艺术, 创新统战工作方法, 同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我们可以把这些视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的理论渊源。

三、 与时俱进: 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新飞跃

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格。 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决定了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处于不断发展过程中的开放的理论体系。自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 从来没有停下理论创新的脚步, 而是在不断变迁的社会实践中, 从对人类一切文明成果的学习中, 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

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揭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一条重要规律, 即: 马克思主义理论要发展, 必须着眼新实践、 新问题, 面对社会实践、 社会大众, 否则就会失去生命力。 这条规律展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几个重要着眼点:

一是要以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 着眼于当前的实际问题进行理论思考。

邓小平指出: “要分析研究实际情况, 解决实际问题。 按照实际情况决定工作方针, 这是一切共产党员所必须牢牢记住的最基本的思想方法、 工作方法。”[4]114“以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 着眼于当前的实际问题” 的原则体现了“从实际出发” 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方法论, 体现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到发展, 每一个历史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都是针对每一历史阶段的时代课题, 以当时“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 的。 历史证明, 只有以实际问题为中心的理论, 才是有旺盛生命力、 有活力的理论, 才能产生深远的历史影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样是以实际问题为中心的理论。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回答了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 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 国内外形势变化及当今中国社会各领域的事业发展给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一系列新问题。 这些问题主要表现为: 经过40 多年的改革开放, 当代中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显著提高、 综合国力显著增强, 人民对美好生活各方面需求日益增长, 而发展“不平衡、 不充分” 的问题却更加突出。 同时, 国际格局波诡云谲、 内外困扰叠加出现, 出现百年未遇之大变局。

面对这些复杂问题,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 视野宽广,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以坚强的政治定力和深邃的战略智慧,提出了一系列治国理政的新理念、 新思想、 新战略, 谱写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新篇章。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回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所面临的时代课题, 即: 举什么旗、 走什么路、 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 担负什么样的历史使命、 实现什么样的奋斗目标等一系列带有根本性的问题。 对这一时代课题的解决, 无论在近百年的中国共产党发展历史上, 还是在近半个世纪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历史上,都具有影响深远的战略意义。

二是要着眼于开拓面向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的、 能不断解决新课题的理论新境界、 新飞跃。

邓小平指出: “‘两个凡是’ 不符合马克思主义。”[4]38“马克思、 恩格斯没有说过 ‘凡是’, 列宁、 斯大林没有说过 ‘凡是’, 毛泽东同志自己也没有说过‘凡是’。”[4]39“我们应该也只能采取实事求是、 从实际出发、 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法, 总结过去的经验, 分析新的历史条件, 提出新的问题、 新的任务、 新的方针。”[4]118从当前实践中提炼、 概括新理论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一个重要思维向度。 比起注重理论运用于实际的思维向度, 这一注重于理论创新的思维向度更为重要。 创新是保持理论活力、 避免理论滞后于实际、 保证理论不断与生生不已的鲜活实际相统一的根本动力。 实践的发展永无止境, 理论的创新也永无止境。 固守原有的理论必然导致理论与实践的脱节, 只有不断创新的理论才能有效地运用于实际。

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 一代一代的马克思主义者在实现和发展社会主义革命、 建设和改革事业的历史进程中, 既继承普遍真理又突破常规, 既坚持基本原则又创建新理论。 这才有了社会主义革命、 建设和改革事业的不断乘胜前进, 才有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青春常驻、 活力常在。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拓了“四个新境界”: 马克思主义新境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 党治国理政新境界、 管党治党新境界; 同样开辟了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理论的新境界。 可以说, 新时代党的统一战线理论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党的十八大以来,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统一战线和统一战线工作, 先后在中央召开的多次重要会议和多个重要场合发表了一系列关于统一战线的重要讲话, 对新时代的统一战线工作作出了新的重大部署, 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 形成了独具时代特色的统一战线新思想。

其一,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了统一战线是新时代 “三个重要法宝” 的新论断, 指出: “统一战线是夺取革命、 建设、 改革事业胜利的重要法宝,是增强党的阶级基础、 扩大党的群众基础、 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重要法宝, 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法宝。”

其二,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了“统一战线是最大的政治” 的新论断, 指出, 人心向背、 力量对比是决定党和人民事业成败的关键, 是最大的政治。 统战工作的成效正是关乎“人心向背、 力量对比” 的。

其三,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统一战线工作是全党的工作”, 要求建立“大统战工作格局”, 要求全党同志都要善于做统战工作, 形成统战工作新合力。

其四,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许多关于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新论断。 如“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 重大判断的提出。 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5周年大会上, 习近平总书记把这种独特优势概括为“五个可以”: 一是“可以广泛达成决策和工作的最大共识”; 二是 “可以广泛畅通各种利益要求和诉求进入决策程序的渠道”; 三是 “可以广泛形成发现和改正失误和错误的机制”; 四是 “可以广泛形成人民群众参与各层次管理和治理的机制”; 五是“可以广泛凝聚全社会推进改革发展的智慧和力量”。 又如,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党的群众路线在政治领域的重要体现” 重大判断的提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我们要深刻把握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在政治领域的重要体现这一基本定性。”[5]294“人民群众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点”[5]297“要按照协商于民、 协商为民的要求,大力发展基层协商民主, 重点在基层群众中开展协商。”[5]297

其五, 习近平总书记从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优越性上重新认识“多党合作制”。 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从中国土壤中生长出来的新型政党制度”。 习近平用三个 “新” 精准概括了这一 “新型政党制度”: 一是“新在它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能够真实、 广泛、 持久代表和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 全国各族各界根本利益”; 二是 “新在它把各个政党和无党派人士紧密团结起来、 为着共同目标而奋斗”; 三是 “新在它通过制度化、 程序化、 规范化的安排集中各种意见和建议、 推动决策科学化民主化”。 这三 “新” 避免了三 “弊”, 即: “旧式政党制度代表少数人、 少数利益集团” 之弊; “一党缺乏监督或者多党轮流坐庄、 恶性竞争” 之弊; “旧式政党制度囿于党派利益、 阶级利益、 区域和集团利益决策施政导致社会撕裂” 之弊。 正是这对三 “新” 三 “弊” 的精准概括, 从根本上揭示了我国 “多党合作制” 的优越性。

其六, 十九大报告在概括十八大以来统战理论和统战工作的一系列创新成果的基础上, 对新时代统一战线的目标、 使命作出新的表述, 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 新思想、 新战略。 这些新理念、 新思想、 新战略充分体现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中, 关于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论述中, 关于坚持 “一国两制”、 推进祖国统一的论述中, 关于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 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的论述中(在此, 同样提出了对新时代统战工作领导干部的新要求), 以及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论述中。

2019年10 月28 日至31 日,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专题研究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 深刻回答了在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上“坚持和巩固什么, 完善和发展什么” 的重大政治问题。 《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以下简称《决定》) 提出的13 个方面的制度安排体现了总结历史和面向未来的统一、 保持定力和改革创新的统一、 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的统一。 可以说,《决定》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

《决定》 在我们党已经明确的根本制度、 基本制度、 重要制度的基础上, 作出一些新的概括, 主要有:

其一, 把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上升为基本经济制度。 十九届四中全会第一次明确把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上升为基本经济制度, 这是重大的制度创新, 也是重要的思想理论创新。

其二, 把十八大以来的理论创新、 实践创新成果制度化, 提出一系列新的重要制度。

例如, 在“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 提高党科学执政、 民主执政、 依法执政水平” 部分中, 《决定》 提出的 “建立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的制度” 是把坚持党的理想信念制度化; 提出的“完善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各项制度” 是把“四个意识” “四个自信” “两个维护” 制度化。

在“坚持和完善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制度, 巩固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部分中, 《决定》 明确提出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 “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制度”, 从制度上保障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 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文化建设中的引领作用。

在 “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 保持社会稳定、 维护国家安全” 部分中, 《决定》 指出, 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 必须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完善党委领导、 政府负责、民主协商、 社会协同、 公众参与、 法治保障、 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 《决定》 在肯定“枫桥经验”的基础上, 明确提出“完善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有效机制”, 旨在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 利益协调、 权益保障通道, 完善信访制度, 完善人民调解、 行政调解、 司法调解联动工作体系,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和危机干预机制, 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 努力将矛盾化解在基层。 这一规定旨在把新时代社会治理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在“坚持和完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部分中, 《决定》 提出“推进合作共赢的开放体系建设”, 把十八大以来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理念制度化, 旨在推进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推动共建“一带一路” 高质量发展等事项落在实处。

所有这些, 对新时代统一战线的巩固和发展又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 诸如,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创新对经济领域统战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的确立对思想领域统战工作及统战文化建设提出了新要求; “完善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有效机制” 的明确提出对坚持统一战线 “大团结大联合” 方针提出了新要求;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制度化对完善广泛多层次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提出了新要求。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决定》 在深入总结“一国两制” 实践经验的基础上, 从制度层面特别是中央对特别行政区实行管治的层面, 对推进“一国两制” 实践做了系统的制度设计和工作部署。 《决定》 指出, “一国两制” 是一个完整的概念。 “一国” 是实行 “两制”的前提和基础, “两制” 从属和派生于 “一国” 并统一于 “一国” 之内。 “一国” 是根, 根深才能叶茂; “一国” 是本, 本固才能枝荣。 要确保 “一国两制” 在港澳的实践行稳致远, 就必须始终做到“三个结合”, 即: 把坚持“一国” 原则和尊重“两制” 差异相结合; 把维护中央对特别行政区全面管治权和保障特别行政区高度自治权相结合; 把发挥祖国内地坚强后盾作用和提高特别行政区自身竞争力相结合。

《决定》 集中就 “一国两制” 制度体系建设应该坚持什么、 完善什么所展开的论述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港澳工作重要论述的精神, 彰显了中央坚持“一国两制” 方针不动摇的坚定决心和战略定力, 也显示了中央必定会把港澳两个特别行政区管治得更好的制度自信和能力自信, 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长远指导意义。 这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思想中具有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意义的 “港澳治理” 之 “顶层设计”和“底线思维” 的重大战略。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特色理论
坚持理论创新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特色种植促增收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完美的特色党建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