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鹏展,吴俊奇,王真杰,刘书敏,贾军峰
(1.北京建筑大学 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北京 100044;2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与产业化发展中心,北京 100835;3倍适科技有限公司,北京 100124)
生活污水,取于某大学家属区,水质见表1,属于典型低C/N值的城市生活污水;接种污泥,取自北京市某污水处理厂污泥浓缩池,MLSS约为10 g/L。
表1 生活污水的水质
JMP-5000变频潜水泵;CM-05多参数水质测定仪;TU-1810分光光度计;Multi 3620 IDS水质多参数测定仪;Milwaukee pH56笔式酸度计。
工艺流程示意见图1。
图1 工艺流程示意图
实验装置主体由PE材料制成,装置为圆形结构,直径为180 cm,设计处理水量为5 m3/d,水力停留时间(HTR)24 h,厌氧区、缺氧区、好氧区HRT为1∶2∶5,好氧区采用微孔曝气的方式。在厌氧区和缺氧区内均设置竖向插板,污水在厌氧区和缺氧区呈推流状态,大大增加了污泥的碰撞几率,有利于提高污泥浓度(MLSS),提高处理效果。
系统的曝气采用空气泵,其出口流量为250 L/min,流量采用LZB玻璃转子流量计计量,曝气转子流量计量程为8 m3/h,气提转子流量计量程为4 m3/h。调节罐内放置了两台JMP-5000变频潜水泵,最大流量为5 000 L/h,最大扬程为6 m,潜水泵一用一备。污泥回流、硝化液回流和缺氧混合液回流均采用气提技术,通过控制气量控制回流量,每个回流量所对应的气量均由相应的玻璃转子流量计控制。
实验启动时生活污水的水温为(24±3)℃,接种污泥的体积为3 m3。污泥接种后闷爆8 h后,2 m3的生活污水填满系统,由于污泥浓度大,活性好,因此采用连续培养的方式进行污泥培养与驯化,以缩短污泥培养的时间。
系统的启动与运行参数如下:在启动阶段,进水量为0.21 m3/h,曝气量为8 m3/h;硝化液回流比为100%,污泥回流比为100%,缺氧混合液回流比为100%;在运行阶段,硝化液回流比为200%,通过调整曝气量控制好氧区溶解氧浓度为1~2 mg/L,SV值为30%~40%。
2.1.1 COD去除率 由图2可知,在启动阶段,系统对COD的去除效果良好。第1~3 d,出水COD平均浓度为55 mg/L,对COD的平均去除率达到80%以上,这与接种污泥的数量与浓度有很大关系,使系统刚启动,就具有了高效的COD去除性能。在3~11 d,出水COD平均浓度为41 mg/L,达到GB 18918—2002出水一级A标准。随着污泥继续培养,COD的去除效果进一步提升,出水COD的浓度逐渐降低,从第11 d开始,去除率缓慢上升,最高达96.41%,平均出水浓度为16 mg/L,同时,好氧区的菌胶团密实,出现了大量轮虫,说明出水水质良好。当COD去除率高于80%,启动驯化阶段结束,开始进入下一阶段研究[6]。
图2 对COD的去除效果
图3 对的去除效果
2.2.1 COD去除率 系统对COD的去除效果见图4。
图4 对COD的去除效果
由图4可知,进水COD平均浓度为211 mg/L,出水COD平均浓度为36 mg/L,平均去除率为82.94%,达到GB 18918—2002的一级A排放标准。
图5 对的去除效果
2.2.3 TP去除率 系统对TP的去除效果见图6。
图6 对TP的去除效果
由图6可知,进水TP平均浓度为12.81 mg/L,出水TP平均浓度为5.34 mg/L,平均去除率为58.31%。前21 d进水TP平均浓度为13.30 mg/L,出水TP平均浓度为6.53 mg/L,平均去除率为50.90%;第21 d,系统排放剩余污泥。在22~29 d,进水TP平均浓度为11.46 mg/L,出水TP平均浓度为2.07 mg/L,平均去除率为81.94%。系统排泥后,TP去除效果明显,出水TP平均浓度由6.53 mg/L 降低到2.07 mg/L,去除率提高了31%左右。第21 d后,系统不排泥,出水TP浓度逐渐增大,由此可见,排泥可以提高系统对TP的去除效果,污泥龄对于TP的去除至关重要,不排泥使TP在系统中循环往复的释放和吸收。在A2/O工艺中,回流污泥含有大量的硝态氮,破坏了厌氧环境,影响厌氧释磷效果。在UCT工艺中,污泥先回流到缺氧区,再由缺氧区回流到厌氧区,从而避免了硝态氮对聚磷菌的影响。在UCT工艺研究中发现了反硝化除磷现象,系统流程TP变化见图7。
图7 系统流程的TP变化
在UCT工艺中,厌氧区为聚磷菌提供了良好的释磷环境,使聚磷菌在厌氧区充分利用易于生物降解的有机物进行PHB的合成与储存,释放磷的含量大约为2 mg/L。随后在缺氧区反硝化除磷菌以硝态氮为电子受体,以体内的PHB作为能量,过量吸收磷,同时实现对硝态氮的去除。在缺氧区,吸磷量大约为7 mg/L。缺氧区出水剩余的TP在好氧区继续被吸收,好氧吸磷量大约为3 mg/L。在实验中发现,出水的磷浓度大于好氧区,主要是因为沉淀池污泥浓度较高,消耗大量溶解氧,造成沉淀区溶解氧不足,污泥在沉淀池释磷,同时伴随着反硝化脱氮的进行,造成污泥上浮。鉴于此,应减少沉淀区MLSS,或者增加后续化学除磷工艺。同时,对于实际工程而言,沉淀区的MLSS不能过大,否则会造成沉淀区释磷或者“跑泥”现象,影响系统稳定运行。
研究发现,在普通的活性污泥系统确实存在反硝化除磷现象[9]。吴昌永等[10]利用实验室装置研究了A2/O工艺中的反硝化作用,系统中缺氧区吸磷量占总吸磷量的36%。吕亮[11]在研究硝化液回流对反硝化除磷的影响时发现,当硝化液回流比为300%,反硝化除磷效果最好。系统的除磷率为94.5%,系统的反硝化除磷占总除磷量的比例为98.4%。
(6)对于高氨氮生活污水,需要加大硝化液回流比和增加缺氧区体积,以强化反硝化除磷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