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敏鸽,郭勇,刘子姗,符浩男,杨海
(台州恩泽医疗中心(集团)恩泽医院,浙江 台州318050)
表皮生长因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可以明显改善EGFR突变晚期(IIIB-IV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症状和生存率,但存在耐药情况[1]。20外显子T790M突变是导致继发耐药的主要原因,占EGFR-TKI获得性耐药的40%~55%。经过第1代EGFR-TKI治疗后以T790M突变为表现的NSCLC可使用以奥希替尼为代表的第3代EGFR-TKI治疗,临床疗效良好[2],故接受第3代EGFR-TKI治疗前需明确是否出现T790M突变。目前,穿刺活检行病理检查仍是金标准,但穿刺活检为有创性,且重复性差,部分患者无法耐受,如能结合临床与影像学表现预测是否存在T790M突变,可为初次活检阴性的患者提供再次活检依据,或为无法耐受穿刺活检者提供第3代靶向药物治疗的依据。现探讨临床和影像表现与继发性T790M突变之间的关系,以提供穿刺活检之外判断T790M是否突变的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8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在本院就诊并经组织病理确诊伴有EGFR基因突变的晚期(IIIB-IV期)NSCLC患者。纳入标准:(1)临床资料完整,包括性别、年龄、吸烟史、肿瘤家族史、活检方式、突变类型、病理组织类型等。(2)初检未发现T790M突变并给予第1代EGFR-TKI(如吉非替尼、厄洛替尼或埃克替尼)治疗后再行基因检测显示T790M突变。排除标准:(1)治疗前或治疗中出现其他恶性肿瘤者;(2)影像资料不完整者。最终纳入22例,其中男7例,女15例;年龄<60岁10例,>60岁12例,平均(60.8±10.8)岁;有吸烟史 5例。 病理诊断:腺鳞癌2例,腺癌20例。使用1代EGFR-TKI分别为吉非替尼12例,埃克替尼9例,厄洛替尼1例。再活检方法:手术或肺病灶活检10例,淋巴结活检6例胸水检测4例,骨穿刺2例。原始基因突变类型:21外显子缺失 L858R 9例,19外显子缺失Del19 13例。
1.2 方法 采用宝石能谱CT(HighDefinitionDiscovery CT750HD,GE Healthcare)CT 机扫描, 扫描条件120kV,自动管电流,层厚 5mm,间隔 5mm,仰卧位,扫描范围从胸廓入口至肋膈角水平;所有图像均由2名主治医师观察记录,经讨论后达成一致意见。观察并记录T790M突变与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第1代EGFR-TKI治疗史的关系,其中病灶影像表现主要包括以下情况:肺内原肿瘤、肺内转移结节、肺癌性淋巴管转移、肋骨及胸骨转移、胸腔积液、淋巴结转移及其他转移(胸部以外病灶)。
按口服 EGFR-TKI持续时间分类[3],发生T790M 突变时间:<12个月 6 例(27.3%),12~24 个月4例(18.2%),>24个月 12例(54.5%)。 本组 5例(22.7%)见肺内原肿瘤增大(图 1),11 例(22.0%)见肺内转移结节增多(图2),1例(4.6%)见肺癌性淋巴管转移,7例(31.8%)见骨转移灶增多,5例(22.7%)见胸腔积液增多,7例(31.8%)见淋巴结肿大增多,4例(17.4%)见其他部位转移(图3)。
图1 患者,男80岁。1A:治疗前左上肺病灶;1B:服用埃克替尼17个月后左上肺原病灶增大,穿刺活检证实T790M突变。
图2 患者,男,67岁。2A:治疗前左下肺见肺内转移结节;2B:服用埃克替尼27个月后发现左下肺内转移结节增大,穿刺活检后证实T790M突变。
图3 患者,女,71岁。3A:治疗前头颅MRI T1WI未见明显肿块;3B:治疗前头颅MRI T2WI未见明显肿块;3C:服用吉非替尼27个月后出现颅内转移,左侧颞叶见一类圆形肿块影,T1WI低信号;3D:颅内转移灶T2WI高信号;3E:转移灶增强后明显强化,周围见大范围水肿,左侧侧脑室受压变窄,中线结构轻度右偏移,经锁骨上肿大淋巴结穿刺活检,证实T790M突变。
NSCLC靶向治疗后获得性耐药的类型中再次EGFR突变约占60%(T790M突变占40%~55%)[3]。第3代靶向药物奥希替尼在T790M突变NSCLC患者中显示有61%应答率,疾病进展风险下降约70%[4]。因此,EGFR-TKI治疗后患者是否存在继发T790M突变对后续治疗至关重要。
与T790M阴性患者相比,T790M突变患者的中位无疾病进展和总生存期更长(14.2个月和11.1个月)和(45.9个月和29.8个月)[5]。肿瘤由具有特定特征的多克隆癌细胞组成,肿瘤异质性可能在靶向治疗的患者产生耐药性中起重要作用[6]。Wu等[7]证实,EGFR-TKI治疗时间越长,T790M的获得率越高,适合随后的第3代靶向药物治疗。本组第1代EGFR-TKI治疗大于24个月后54.5%患者出现T790M突变,无疾病进展中位时间为25.5个月。因此,临床上EGFR-TKI治疗时间大于24个月的患者T790M突变的可能性较大。
有研究提出晚期肺癌患者T790M耐药基因的出现与口服第1代靶向药物后肺部CT影像学特征有关,胸膜凹陷等典型征象越明显,越易发生T790M突变[6,8]。本组纳入标准为晚期NSCLC患者,对出现的各类影像学表现进行统计,发现50%继发性T790M突变以肺内结节增多,高于其他影像学表现;虽然本组继发性T790M突变病例中包括脑转移在内的其他表现患者仅占18.2%,但有学者认为,T790M突变易引起脑转移[7]。综合本组及文献报道,影像学表现为胸膜凹陷、肺内结节增多以及出现脑转移者继发性T790M突变的可能性较高,临床上应给予重视。
当晚期NSCLC患者出现疾病进展时,由于癌基因状态改变或药物耐药基因的出现,产生了较高异质性的亚组,此时肿瘤细胞的优势组在不断变化,组织活检变得相对难以达到临床需求[9]。此时,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结果可以从另外角度初步判断是否存在T790M突变,在一定程度上为第3代靶向药物的治疗提供可参考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