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志愿者的生命意义感研究

2020-05-08 11:42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编码志愿志愿者

孙 洁

(泉州师范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福建 泉州 362000)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及公益事业的发展,大规模的志愿活动不断涌现,许多大学生志愿者组织也纷纷成立.经过二十年的发展,大学生志愿者的服务领域不断扩展,成员队伍不断壮大.关于大学生志愿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大学生志愿者的调研报告和经验总结;(2)大学生志愿者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研究;(3)大学生志愿服务的价值、作用和动机等方面的研究.纵观以上研究,多数仅将大学生作为青年志愿者的范畴进行研究.

大学是青年时期的一个重要发展和转折阶段,大学生正处于身心日趋成熟且又面临心理“断乳”的重要过渡时期,也是其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对提供志愿服务的大学生而言,发觉和提升该阶段的生命意义感不仅对个体身心健康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而且对志愿者的志愿精神和志愿动力起着内在的引导作用,直接影响服务质量.

此外,大学生志愿服务的过程也是不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的过程,有利于反哺自身的生命意义感,从而更好地达到助人自助的目的.2008年的汶川地震和2010年的玉树地震发生之后,大批大学生志愿者进入灾区协助救援,他们以积极、乐观的态度与心理学知识在帮助受灾民众减缓心理压力的同时,亦增强了自身的抗挫能力,更加积极地面对未来的学习和生活.

本研究应用质性研究的方法,调查大学生志愿者的生命意义感的现状,并探索志愿服务对大学生生命意义感的影响因素,为大学生志愿者的社会实践提供指导意见,同时为相关部门和社工组织更好地组织志愿服务提供参考依据.

1 量化调查研究

1.1 研究对象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泉州市某高校的心理学专业学生开展生命意义的调查.考虑到心理学专业的学生对生命意义感的理解较之其他专业更为深刻,故选择该专业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共发放问卷150份,回收有效问卷136份,有效问卷回收率90.67%.平均年龄21.2岁,其中男性58人,占46.2%;女性78人,占53.8%.参加过志愿活动的111人,占81.6%.

1.2 研究工具

中文人生意义量表(C-MLQ)由原作者Steger(美国学者)与国内专家合作完成,用于测量人生意义下属的人生意义体验与人生意义寻求两个因子,两因子分别对应5个条目共10题,采用Liker-7记分形式,得分越高说明生命意义感越强.该量表经北京大学刘思斯和王孟成等人进行了本土化修订,在中国大学生中的信效度良好(Cronbach α系数为0.71),适用于本研究.

1.3 数据处理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所使用的工具为SPSS16.0.统计方法包括描述性统计、t检验、多因素方差分析与单因素方差分析.

1.4 结果与分析

问卷调查的结果表明,大学生志愿者的生命意义感平均值为71.070±12.544,处于明显具有生命意义的水平.其中,有强烈生命意义感的大学生志愿者占68.4%,26.3%生命意义感一般,仅有5.3%没有明确的生活目标与方向.

表1,2为大学生志愿者生命意义感的方差分析结果,大二至大四的T值为4.247,志愿总时数的T值为5.138,大学生志愿者的生命意义感存在年级、从事志愿服务总时数的显著差异.多重比较结果显示,服务总时数超过1年的大四学生的生命意义感最高.

表1 不同年级在生命意义感得分的方差分析

注:*P<0.05,**P<0.01,***P<0.001

表2 志愿服务总时数在生命意义感得分的方差分析

注:*P<0.05,**P<0.01,***P<0.001

2 扎根理论研究

2.1 研究对象

本研究遵循目的性抽样原则,以强度抽样法对具有高信息密度、强度的个案进行研究[1].对问卷调查中被试的生命意义感得分进行统计和排序,得分较高且从事志愿服务时数较长的14名志愿者被选作访谈对象,访谈人数符合Lincoln[2]的访谈目的样本数量应大于12人的样本要求.访谈对象的基本信息见表3.其中,男性5人,女性9人;福建省内的8人,福建省外的6人;志愿时长不少于(含等于)12个月的8人,少于12个月的6人;志愿内容以陪伴老弱病残、开展团体心理训练为主.

表3 访谈对象基本信息表

注:福建省内简称省内,福建省外简称省外

2.2 研究工具

录音笔、QSR Nvivo 11.0质性分析软件.

2.3 研究程序

2.3.1 深度访谈 预先拟定访谈大纲,并视受访者实际回答内容加以探问,每名受访者的面对面访谈时间约为40~60 min.在访谈结束后由研究者共同编码并进行数据分析,最后再统一对所有受访者的访谈数据进行分析、比较.根据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初步确定了以下访谈内容:

(1)在你成为心理志愿者前,你感到人生最重要的是什么?

(2)成为心理志愿者之后,你感到的人生最重要的事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从事心理志愿者服务期间,对人生产生哪些新的感悟?

(4)生活态度有哪些转变?

(5)在人生规划上有什么改变?

(6)对自己的看法有什么改变?

(7)服务期间,你觉得哪些事让你最满意或觉得最有意义?

(8)服务前后,对死亡的态度有发生变化吗?

(9)你愿意在今后的服务中做哪些工作上的改善?

所有访谈均由本文作者完成,全程采用笔头和录音的方式记录资料.

2.3.2 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资料收集齐全后,将访谈的录音资料转化为电子文本,包括访谈过程中语气、语速、音调,以及表情、肢体活动等非语言表达内容都进行了备注说明.借助N11软件进行编码,探索大学生心理志愿者的生命意义感的建立过程.参照扎根理论的三级编码[3]操作程序,由一级的概念连结到二级的类属关系,最后凝结为三级的核心类属.

为保证本研究效度的严谨性,研究者对访谈内容及过程进行了细致的记录和整理,编码过程也做到多次返回原始资料进行比对审核,以确保编码的效度不受人为影响.此外,特邀一名有过质性研究经验的心理学专家参与探讨,并对同一资料进行编码,编码的统一度达到78.6%,高于70%的两位研究者间编码信度[4].

2.3.3 编码的理论性饱和 当不能获取额外数据使研究者进一步发展某一范畴的特征时,可以认为研究信息已经达到理论性饱和[5].本研究在访谈对象累计14人时,不再出现新的概念,可以以此认为所收集的数据已经达到理论性饱和.

2.4 结果与分析

2.4.1 大学生志愿者生命意义源 生命意义感是个体在人生经历中由获得生命意义的生活事件中获得的感受与体验[6].对大学生志愿者的生命意义源进行三级编码,结果见表4.根据自由节点的频数排序,大学生志愿者的生命意义源主要集中在自我价值感、身心健康和亲情3个方面.首先,自我价值感是大学生志愿者最主要的生命意义感来源,他们主要将生命意义寄托在个人价值的实现上,其次是身心健康,最后是亲情.

表4 大学生志愿者生命意义源的三级编码

2.4.2 大学生志愿者高生命意义的影响因素 对大学生志愿者高生命意义的影响因素进行三级编码,结果见表5.可以归结为内、外因两方面,内因包括利他行为、丰富心理健康内涵、重新看待死亡与提升专业技能.外因包括志愿组织架构与大环境对志愿的支持.合理的志愿组织架构能够有效地激发志愿者的内在动机,重塑生命的意义.

表5 大学生志愿者高生命意义感影响因素的三级编码

3 讨论

3.1 大学生志愿者的生命意义源

大学生志愿者的生命意义源主要集中在自我价值感、身心健康和亲情3个方面.首先,自我价值感是大学生志愿者最主要的生命意义感来源,具体表现在对学业成绩、个人名誉、社会实践和工作前途方面的关注.大学生们在提供无偿服务的社会实践过程中感受到被需要和尊重,站在生命共同体的高度上感受到个人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如受访人D2说“带了一个自闭症孩子,开始他不接纳我,还朝我吐口水.经过耐心陪伴,最后跟我一起画画聊天,特别有成就感”.其次,身心作为生命的物质基础与精神承载体,其质量的好坏也直接影响着大学生们对生命的体验感.比如D10说“看到福利院里面很多孩子饱受心理问题的困扰,觉得心理健康非常重要”.最后,血缘关系中的利他行为亦能够极大程度地满足个体自身的生命意义感.

3.2 大学生志愿者高生命意义感的影响因素

影响大学生志愿者生命意义感的内因方面为利他行为与丰富心理健康内涵.通过情感上同情弱小,行动上帮助他人,结果上回报社会的形式积累正向反馈,促进高生命意义感的达成.值得一提的是正视死亡这点,在接触志愿服务之前,许多大学生并未思考过死亡这个议题;经过志愿服务后,许多大学生能够正视并思考死亡议题,且以此督促自己珍惜时间,感受幸福.如受访人D5说“现在能够坦然面对了,生命的循环,即使再恐惧也能接受.”再者,志愿服务期间陪护老弱和开展团体活动不仅使得耐心、共情等与专业相关的能力得到了提升,还发现了诸多不足,有利于今后更好地激发学习动力,感受生命意义.

外因方面主要包括志愿者组织架构和社会对志愿的支持两个方面.受访大学生普遍反映社会大环境对志愿者普遍表现出欢迎和支持的态度,学校也将志愿服务纳入考评系统,鼓励学生们走上社会展现个人和学校的风采.另外,公益组织有其独立的组织架构,作为系统中的一员,必然对其扩展视野提高修养带来帮助.如受访人D8说“大家在结束活动后交流感受,共同话题很多很开心.这种活动和分享非常有意义”.

3.3 提高大学生志愿者生命意义感的策略

第一,利用大学课堂的教学优势,普及与深化对大学生志愿者的生命意义教育.教育的实质是生命的成长与发展,作为具备良好认知能力的大学生志愿者,他们的精神生命成长更需要得到教师的指导与提携.可以利用大学丰富的教学资源邀请不同领域的教师或专家进行跨学科教学,如生物学、心理学、文化学等,多角度了解生命并以广博的视角拓展与加深对生命意义的理解.

第二,以大学的团委、社团等组织为依托,开辟志愿服务实践的第二课堂.生命意义感的提升既需要理论知识基础,也需要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以增强体验感.而大学的团委、社团等组织经过长时间积累已经形成一套相对完整的组织架构,是志愿服务的可靠保障.具体可以在管理体系与奖励机制方面改进与完善.

管理体系方面,首先,要建立与完善志愿者制度,有据可循地监督与管理大学生志愿者的活动情况;其次,建立志愿者档案,分学院分年级地管理每一位志愿者;最后,创建志愿服务记录手册,将个人在服务过程中的利弊得失记录其中,便于日后的经验分享.

奖励机制方面,可以结合大学的具体情况设立校级、院级乃至班级的奖励.形式也可以多样化,物质奖励、精神奖励、加学分或纳入奖助学金考核政策中.

第三,配备专门的心理老师为大学生志愿者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从进入志愿组织到任期满1年,大学生们需要经历服务之初的角色模糊以及在志愿服务中后期出现的挑战与冲突[7].访谈过程中有部分受访者反映在遇到问题时无人进行专业指导,情绪低落时也无处排解负面情绪,致使志愿者的流失率居高不下.因此,配备资深的心理老师答疑解惑与心理疏导,并在心理老师的指导下组建朋辈队伍,定期举办形式多样的心理活动,在互帮互助的氛围中稳步开展志愿活动.

总之,以提升大学生志愿者的生命意义感为导向,有效发挥大学生志愿者的社会价值,需要政府、社会和学校三方共同努力,精心布局,为其创设可持续性发展的条件与平台.

猜你喜欢
编码志愿志愿者
志愿者
以志愿,致青春
生活中的编码
我是志愿者
小行动 大志愿
《全元诗》未编码疑难字考辨十五则
拥有《鹿鸣》书与卡,填报志愿成行家
子带编码在图像压缩编码中的应用
Genome and healthcare
为志愿者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