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玛骞,彭俊生,马思根
(1.成都理工大学旅游与城乡规划学院,成都 610059;2.贵州财经大学信息学院,贵阳 550025)
大学作为开展高等教育事业的载体和重要场所,承载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和国际交流等无可替代的重要功能,其专业教育是一所大学最为鲜明的个性特质[1]。校园入口空间作为展现大学办学理念最直观、最突出的重要景观节点,它将该大学校园的整体气质与学科特色、专业特点、精神风貌和历史文化传承等最大限度地集中到有限的空间中[2],其设计理念和景观形态应该具有自我特色,展示自我风采。对于一所专业特色鲜明的大学,如何将学科特色的设计理念具体落实到大学入口空间景观设计中,营造出独具特色的大学入口空间景观,是景观设计者首要考量的问题。
入口空间是大学主入口对内对外的功能辐射范围,它是联系校园与城市的通道,是城市进入校园的缓冲地带,也是大学与社会物质、人员和信息交流的载体[3-8]。一方面,一个优秀的大学校园入口空间景观,是一个饱含文化性和教育性的环境[9-10],在设计过程中必须通过其景观设计充分表现校园环境的内在含义及校园生活的本质,体现学校的学科特色、传承学校历史文脉,塑造优雅、宁静而又有时代气息的校园氛围,给人以更高层次的精神享受和心理激励,并形成校园入口空间环境有别于其他环境的场所特质。另一方面,优秀的入口景观空间,实际上是为人们创造了某种特定的空间氛围[11],给身处其中的人们带来学科上的心理暗示,并给学校师生们强烈的自豪感和归属感。同时,大学入口空间的景观不仅仅是一系列校园景观的起点、大学面向社会的学科文化展示平台,更是彰显高校学科底蕴的重要节点。如何规划设计好高校入口空间景观,在满足学校师生对其功能上的需求外,还能充分体现大学的学科特色,是现代景观设计师们不可忽略的议题。
成都理工大学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区东部,成华区中心区域,十里店路与二仙桥路的交界处,靠近成都东三环绕城高速、沪蓉高速出口旁,学校的区位见图1。距离市中心商圈有一定距离,但交通便利出行方便。周围用地大多为居民区,不乏新建的城市公园和绿地,并且大部分用地缺乏统一规划。
图1 成都理工大学南校门设计场地区位分析
成都理工大学南大门入口空间场地位于成都理工大学、成华大道与民兴路交界处附近,毗邻校园两个重要的宿舍区,校外区域连接棚户区、闲置土地和规划中道路,见图2。学校内待规划的面积有4.2 hm2,其中校园入口空间区域占2.4 hm2。地块有待开发,区位因素简单,可以进行单纯的规划和设计,暂时不用综合考虑城市基础建设,能够方便地进行建设和改造。
图2 设计场地
设计场地与校内的银杏路相连接,银杏路是学校内的主干道,也是学校交通车的主要行驶路线。它横贯校园连接学校东西方向,经过5 个学生宿舍园区,连接了成都理工大学正大门、新旧图书馆、新旧体育场、东西两个教学区域。
成都理工大学办学至今已有60 余年的历史,其前身是成都地质学院,有非常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许多老一辈的地质学者、科学家都与成都理工大学有不解之缘。经过60 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学校成为以理工为主,地质、能源、资源科学、核技术、环境科学为优势的多学科综合型高校,其地球科学进入ESI 全球排名前1%行列,“地质学”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建设行列,地球科学学科群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群[12-13]。
为了符合学校的学科特色和文化气质,成都理工大学南大门入口以硬朗的线条和庄严大气的空间设计体现“穷究于理,成就于工”的钻研和实践的理工学子精神,并以学校的特色专业元素作为景观设计的参考,如方解石广场、玛瑙广场和铋晶花园等的设计,见图3、图4 和图5。这些景观设计均旨在突出学校的学科及专业特色。
图3 南大门形态
图4 铋晶体花园形态
图5 玛瑙广场形态设计
成都理工大学南大门入口空间在保证了入口空间的标志功能、防卫功能、引导功能、集散功能和学科展示功能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景观设计,包括南大门、入口广场、校名墙、钟楼、校训墙、桃李广场、方解石广场、玛瑙广场、铋晶体花园、静水广场、拆线广场等。设计平面和效果见图6 和图7。
图6 南大门入口空间设计平面
图7 南大门入口空间鸟瞰效果
成都理工大学南大门入口空间是一个大体量的广场,与周边的学生宿舍建筑共同组成了纵深式的空间。在整个空间中利用有一定高度的构筑物,延伸了广场的竖向空间感并增加景观丰富程度,并且使不同的景观之间主次分明。南校门入口空间剖面见图8 和图9。
图8 南校门入口空间剖面
图9 南校门入口空间剖面
南校门的整体设计加入了“矿石晶体”的设计元素之外,还力求设计出一个有开放、自由的观赏感受,见图10。南大门设计中构筑物的设置一部分也复刻了现在成都理工大学正大门的设计,保持了校园景观的整体性,有相似的风格辨识度,但更突出学校地质学学科特点和学科底蕴特色。
图10 南大门效果图
整个成都理工大学南大门的入口空间因为原有的规划景观面积不够大,因此为了有更多的景观设计面积,调整了入口空间道路,使入口空间的景观空间更为集中。为增加入口广场的展示面积和与城市空间的接触面积,调整了入口四个广场的中轴线,增加了广场整体的趣味性和纵深感。入口广场沿景观轴线对称,校名牌在中轴线,两旁的两列垂直景观——路灯和大乔木,作为夹景将行人视线引导向中心的校名牌上;在纵深空间上是层层递进的,用不同体量、高矮的构筑物和景观聚焦观赏者的视线。入口左右有两面校训墙,上面刻有成都理工大学的校训,加以浮雕,一方面富有文化性和标识性,另一方面以遮挡的方式分隔“校内”和“校外”的空间。景观保持着开放式的设计,表明学校包容的文化,见图11 和图12。
图11 校园入口广场效果
图12 校园入口广场效果
方解石是碳酸岩中最主要的矿物,也是地质学基础课程中矿物硬度参照矿物,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其晶体结构特征明显。方解石广场设计借鉴了方解石矿物的独特方形晶体形态,广场的位置是整个入口空间的中心,也是入口的交通枢纽,它的主要组成是半开敞的活动广场和开敞绿地。半开敞空地上有大面积的自然岩石贴面,不仅增加空地的自然意趣,也体现了学校前身成都地质学院的历史沿革的文化要素;半开敞空间将视线引向校内、主干道和开敞绿地。开敞绿地是一个贴近自然的活动场地,也是景观视线的焦点,见图 13。
图13 方解石广场效果
玛瑙是玉髓类矿物的代表,硬度高质感强,纹理色彩层次清晰,同心圆构造其为独特。玛瑙广场的形态设计参考了玛瑙的纹理,围绕下沉广场,向外扩散。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下沉广场、弧形绿地和折线花园。下沉广场是一个开敞活动空间,兼有休憩功能。弧形绿地是一个半开敞的休憩空间,包含植物景观,可以给人提供长时间的休憩。折线花园是一个较为私密的休憩场地,中央有大型乔木,给休憩的人提供荫蔽,炎热天气下也能有舒适的环境,而且在日照不足的冬日也能保持充足的采光,又能临时给行人遮风挡雨。见图14、图15 和图16。
图14 南大门入口空间玛瑙广场效果
图15 南大门入口空间玛瑙广场效果
图16 南大门入口空间玛瑙广场效果
铋晶体由融化的高纯度金属铋在缓慢冷却时结晶所得,晶体具有复杂而规则的形状,是非常重要的矿物奇石。铋晶体花园的形态设计参考了铋晶体的优美形态,花园富有几何线条并分割出很多空间,具有理性的秩序美感。花园在空间上区分出明显的层次,给人步移景异之感,见图17 和图18。
图17 南大门入口空间铋晶体花园效果
图18 南大门入口空间铋晶体花园效果
大学是社会文化知识的教育与传承聚集地,是对青年学生进行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重要场所。理性、严谨、独具特色的校园景观环境将有助于大学专业学术氛围的形成,并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高校师生们学科思维的建立。利用高校学科专业优势进行校园景观规划设计,让校园入口景观成为传承文化、彰显学科专业特色、教化师生的学校教育体系下的有机组成部分,对提高校园文化内涵、塑造校园文化精神、提高学校人文素质以及学校知名度有着深远的意义。
成都理工大学南大门入口区设计围绕大学入口空间这一特殊且重要的空间环境进行景观设计,其设计遵循了基本的入口空间设计原则,根据高校入口多个空间的相关设计理论,结合现场的实际情况,将缺乏开发和设计的空间进行改造升级设计。为了设计出功能多样的聚合空间和校园文化展示空间,入口空间划分出了几个具有不同功能的分区——校园文化入口广场、方解石广场、玛瑙广场和铋结晶花园等,这些功能分区景观设计,在保证基本功能需求的基础上精心排布景观和设计元素,深度结合了学校的优势学科特色,体现了鲜明的专业特征,兼顾了功能需求、校园文化精神塑造各方面的要求,用独特的方式展现和表达了成都理工大学“穷究于理,成就于工”的校园精神和文化内涵,凸显学科优势为立校之本的学科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