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用耕
有一种追求执着不倦。为了新中国的诞生,为了人民的解放和幸福,他可以舍弃一切,乃至自己的生命。
有一种信仰坚定不移。为共产党主义奋斗终身,绝不是停留在入党宣誓那一刻。因为它是崇高的信仰,是用忠诚和奉献铸就的。
有一种初心用生命的年轮刻就。从青年到壮年,从壮年到老年,漫长的岁月把一颗初心毫无保留地献给党,献给人民,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本色。
他,就是“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 周年纪念章”(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监制)获得者,有着70年党龄的老共产党员,革命“五老”林桓祥老人。
2019 年11 月的一天,笔者和老人近距离接触。布满褶皱的脸庞,花白稀疏的头发,精神矍铄,思维清晰,声音洪亮,除腿脚有些不便外,看不出老人已92 岁高龄。林桓祥于1928 年3 月24 日出生于连江县琯头镇定安村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兄弟4 个,他是次子。父亲于1938 年因贫病交加离世,死时仅41 岁。父亲去世后,孤儿寡母在苦日子中煎熬,是共产党、游击队在定安村掀起了如火如荼的革命斗争,引导他们走上了翻身求解放的光明大道。
●作者采访老共产党员林桓祥(图右)
回忆起那段不平凡的岁月,老人记忆犹新,如数家珍。1948 年12 月,他投身革命,革命的引路人是林白、凌尚武、陈可珠。林白时任中共闽浙赣省委城工部副部长、地下军司令兼闽(清)、古(田)、林(森,即闽侯)、罗(源)、连(江)中心县委(五县中心县委)书记,统领福州周围各县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游击斗争。凌尚武时任中共林(森)连(江)罗(源)沿海工委书记兼游击支队队长;陈可珠时任中共林连罗沿海工委副书记兼游击队政委。林白率领的五县中心县委游击队原先活跃于福州城郊魁岐地区。1948 年10 月,游击队与国民党军队在扁木臭湾激战中失利,林白果断地将党组织和游击队转移至定安,开辟沿海新区,老区群众习惯称之为“定安工委”和“定安(游击)队”。林白睿智机敏,他得知陈可珠娘舅家在定安与晓澳,事先派遣陈可珠潜回定安发展党组织,建立秘密而可靠的据点。陈可珠智勇双全不辱使命。林桓祥的家搭建在早来顶山脚,屋后为茂密的森林,既便于隐蔽又利于逃生。这栋老宅成了地下党和游击队一处可靠的秘密据点。“我第一次见到林白、凌尚武、陈可珠(他们3 人代号分别为“老张”“小林”“老可”)、林春妹(陈可珠的母亲“快安姑”)、老潘(“四婶”,负责照顾林白)是在1948 年的11 月,林白年纪最大,可珠大我4 岁,凌尚武与我同龄,21(虚)岁。他们帮我家干活,和我母亲叨家常(陈可珠晚上与我母亲同卧),之后宣传革命道理和共产党的主张。我、母亲、胞兄桓灼3 人都加入了地下党。”林老的思绪在晨风中断续。
● 林桓祥近照
1949 年1 月,是林桓祥永生难忘的日子。陈可珠将他带到屋后的一株大榕树下,轻声问他:“怕不怕死?”“为了建立新中国,不怕死!”林桓祥的回答铿锵有力。“从今天起,你就是中国共产党党员了,我、老张、小林,是你的入党介绍人。”林桓祥在可珠带领下举起右手庄严立誓:“不怕牺牲,严格保守党的秘密,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永不叛党。”预备期3 个月,1949 年4 月转为中共正式党员。林桓祥入党后,党组织分配他的工作任务为站岗放哨,了解敌情,还当上了陈可珠的警卫员。那时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即将横渡长江,国民党的反动统治风雨飘摇,土崩瓦解,但反动派不甘心灭亡,仍在猖狂地调动省保安团,在地主武装的配合下多次“围剿”我地下党和游击队,形势相当危急。林桓祥和战友多次护送陈可珠冲出敌人的包围圈,转移到晓澳、云居山、湖里一带活动。他记得陈可珠把晓澳的一个伪保长叫到湖里村,限期要他交出黄金、粮食、枪支等,保长诺诺照办。除游击队外,各村贫农团、赤卫队、妇女会组织迅速壮大,瓦解和摧毁了国民党基层保甲政权。1949 年7 月间转入支前工作,配合解放军解放连江、马尾、福州等地。
1949 年8 月12 日,林桓祥追随凌尚武、陈可珠率部赴潘渡与中国人民解放军会师。凌尚武因拭手枪时,不慎走火导致手掌受伤,坐软轿而被敌人追踪。危急关头,陈可珠连开两枪把敌七十四军一个团的兵力引开。陈可珠命令林桓祥等7 名队员随打随退,而她自己却边打边进,把敌人火力引向自己,打到天明,弹尽被捕,其他队员突围脱险安全到达目的地。敌人先把陈可珠关押幕浦,后又转押至县城敌七十四军军部监牢,严刑拷问,威逼利诱,陈可珠坚贞不屈,敌人黔驴技穷,8 月15 日,陈可珠在连江县城江南桥头沙滩上英勇就义。林桓祥曾千方百计地营救,但面对强敌回天乏术。连江解放的第5 天,林老和战友一道备好油漆的棺材,通知快安的亲友,开船将可珠的遗体由乌猪港运往快安安葬。“阳光总在风雨后,您的遗愿我们完成!”林桓祥向他尊敬的领导人行最后一个军礼。
1949 年9 月,连江到处绽放着庆祝翻身解放的胜利礼花,可由于“城工部事件”的阴影,林桓祥和他的战友们却受到了不公正的对待。党籍没了,革命的历程扣上了“反革命”的疵痕,他黯然回到了定安村老宅(前些年修建高速路被拆毁),又成了一个地道的农民。他初心不改,不怨天尤人,对党忠心耿耿,坚信历史是公正的。在之后的工作中,他样样不落人后,1954 年重新申请入党,被提拔为村干部,从1956 年至1978 年,先后担任高级社社长,东岸大队大队长,定安大队党支部副书记、书记,带领着村民自立更生,艰苦奋斗,修码头,拓公路,大办社队企业,提高粮食产量,改善村民生活,被誉为“革命的老黄牛”。期间,在1956 年和1964 年,党中央和地方党委两次为城工部事件平反,他还是成了被遗忘的角落。“老树春深更著花”。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行改革开放和拨乱反正,林桓祥迎来了政治生命的第二个春天,县委和琯头公社党委下文为他公开平反(连琯委〔1982〕075号),恢复其党籍和革命“五老”身份,党龄从1949年4月算起。屈指掐算,林老的党龄已有70年了。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
党和政府在生活上、政治上给了林桓祥相当的待遇,他过上了幸福的晚年生活。如今四代同堂,儿孙绕膝。他在思想上生活上关心儿孙辈外,对他们要求也非常严格。他时常告诫后辈,要培养优良的政治品质和道德品行,低调做人,认真做事,要有一技之长,靠自己本事吃饭。儿孙辈个个有出息,尤以外孙林贤乐脱颖而出,志存高远,在寿山石雕艺坛技压群芳,荣膺“福建省高级雕刻艺术大师”职称,作品《雨巷》,于2016 年在全国参选的1300 余件玉石雕作品中拔得头筹,从首都北京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捧回“百花奖”金奖,列入中共连江县委组织部优秀人才名录。对此殊荣,各类媒体争相报道。林贤乐说,外公对党的忠诚、对信仰的坚定、对事业的执着、对工作的勤奋、对荣誉的淡定精神,始终是我们晚辈做人、做事的学习榜样。
告别林老时,脑中忽然闪动古人的诗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凛哉,林桓祥无愧为大写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