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武术传播研究的回顾与评析
——基于2009-2018年CNKI数据库的知识图谱解读

2020-05-08 08:50徐在贵郭玉成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发文武术期刊

徐在贵 郭玉成

(上海体育学院 武术学院,上海 200438)

“武术的生命力在某种意义上即是武术的传播力”[1],可以说,一部武术发展史就是一部武术传播史[2]。武术传播作为指导武术发展的一门研究理论,在武术发展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

在新时代的今天,研究意义更加重大。

武术传播作为武术学科的新兴研究领域,自2007被确立为国家重点培养学科民族传统体育学6大研究分支之一后[3],发展迅速,回顾与评析近年的研究进展对后续研究有借鉴价值。多年之前,界内人士致力于武术申奥这条传播路径,但自2008年武术与奥运会失之交臂,时至今日这一研究仍值得深入探索,因为这是武术国际传播不可回避的问题。鉴于学术期刊论文具有较强的学术权威且对某一领域的前沿热点具有较高敏锐性,所以本研究使用CiteSpace软件,以与武术传播相关的期刊论文为研究对象,探析北京奥运会后10年来武术传播的研究历程、内容和热点,以期为武术传播后续研究提供视角、思路和方向。

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1 数据来源

采用中国知网数据库进行基础文献资料收集,进入高级检索期刊检索界面,以武术传播为检索主题,设置期刊来源类别为全部期刊,时间年限为2009-2018年,进行检索共得武术传播期刊文章876篇(检索时间为2018年12月21日)。剔除不相关文章,共筛选出844篇。

1.2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文献计量法,借助JAVA平台的知识图谱软件CiteSpaceV(版本信息为5.1.R8.SE.10.27.2017(64 bit)),对2009-2018年武术传播期刊论文进行可视化分析。文献计量法是一种采用数学与统计学方法进行量化分析的研究方法[4],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各种学科当中。通过文献计量法对文献的分布结构、数量关系、变化规律进行定量分析,并利用ExceL绘制图表,进而探讨武术传播领域的研究结构、特征和规律,以此获得武术传播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内容及趋势。

2 结果与分析

2.1 数量总体平稳,研究稳中有进

对2009-2018年武术传播年发文量进行统计并将其绘制成图1。由图1可知2009-2018年武术传播年均发文量总体平稳,10年中有7年为90篇左右。需要说明的是,发文量的统计截止于2018年12月21日,因此2018年实际发文量应高于84篇,接近于90篇。根据发文量增长的趋势将其大致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缓慢增长期(2009-2010年),总发文量达67篇,年均发文量为34篇;第二阶段为稳定期(2011-2018年),总发文量达777篇,年均发文量为98篇。2011年以前发文量缓慢增长,反映了研究领域的兴起,而2011年之后发文量稳中有升,则反映了研究群体的稳定性和研究成果的可持续性。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是波浪式前进和螺旋式上升的过程,武术传播作为新兴研究领域,在发展过程中容易受到政策、科研人员、学术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而2015年出现发文量高容峰则反映了这一点。根据计量学普莱斯曲线原理,“任何正常的、日益增长的科学领域的内的文献是按照指数增加的”,并且这种规律具有“普遍性和长期性”[5],由此,武术传播研究发文量将会进一步增加。

图1 2009-2018年武术传播发文量

2.2 武术传播科研人员分析:团队合作成为特点,个体研究逐渐燎原

科研人员的发文量统计是一个严峻的问题,考虑到作者对文章的贡献,因此本次统计采用全计数法对科研人员的发文量进行测度,绘制出2009-2018年武术传播研究高产作者分布表(表1)。依据普莱斯平方根定律[6],核心作者计算公式M=0.749(Nmax) 1/2,其中Nmax为32,得出M=4.337,取整数为5,因此确定该领域发文量超过5篇的核心作者有10人。

表1 高产作者分布表

从表中作者的分布来看,郭玉成、虞定海、李守培3人单位均为上海体育学院,王岗、王国志2人工作单位同为苏州大学,孟涛、张长念、丁传伟3人工作单位同为首都体育学院,由此表明上海体育学院在研究武术传播领域有着一定的基础和优势,同时苏州大学和首都体育学院对这一领域的研究较为重视。从作者个人分析,郭玉成以32篇发文量位居首位,著有《武术传播引论》《中国武术传播论》《中国武术与国家形象》三部武术传播理论著作,是武术传播领域重要的开拓者和奠基人;李守培以20篇发文量位居第二,主要涉及武术期刊传播、武术标准化、武侠电影传等方面研究;王岗以13篇发文量位居第三,主要涉及武术准化建设、武术跨文化传播、武术发展路径探寻等方面研究。从作者个人的成就以及李守培、王岗、孟涛3人的工作单位变动情况可知,科研人员仍是该领域研究的核心力量,而他们工作单位的变动将会对机构的科研实力产生影响。

结合作者共现网络图(图2)分析,由图2可知,目前武术传播研究已经出现了部分研究团队。在这些研究团队中,具有“两两合作”特征的团队有14个,其中以孟涛和蔡仲林之间的合作最具代表性,研究内容以国际传播研究为主,目前多集中在美国传播分析的个案研究。由3人及以上组成的团队有7个,其中以郭玉成为中心的合作团队数量最大且最具代表性,研究内容主要涉及武术标准化、国家形象、期刊传播等多方面内容;同时具有代表性的还有

图2 作者共现网络图

以李凤芝为核心的研究团队,研究内容主要涉及武术文化的传播途经研究。除此之外,还有大量的独立研究个体,可见,武术传播研究具有众多的研究者在着力研究该领域。

2.3 武术传播研究机构分析:专业院校成为主导,合作交流将是走向

研究机构的分布可以直接反映出我国武术传播研究的主要力量和影响力的分布。运行CiteSpace,设置节点类型(Node Types)为机构,调整节点分布绘制武术传播研究机构共现网络图(图3)。图3中共有节点(N)56个,网络线(E)16条,密度(Density)为0.0104, 根据节点数量和节点间的连线判断武术传播研究机构共有56所,机构间的合作通道有16条。形成了以上海体育学院为中心,由天津体育学院、首都体育学院、苏州大学、成都体育学院、河北联合大学、湖北大学、广州体育学院等组成的合作关系。同时还有福建师范大学与淮北师范大学间的合作关系、阜阳师范大学与内蒙古财经大学间的合作关系、大连海洋大学与山东轻工业学校间的合作关系。相比之下,其他机构如北京体育大学、武汉体育学院、西安体育学院等体育类院校和曲阜师范大学、山西师范大学等师范类学校以及郑州大学、河南大学等综合类院校均是独立进行研究。

图3 机构共现网络图

根据CiteSpace得出的数据统计分析进而绘制出高产机构分布表(表2),由表2中可知上海体育学院以发文量148篇位列第一,排名第二的成都体育学院发文量24篇,排名第三的苏州大学发文量22篇,而北京体育大学发文量20篇,首都体育学院发文量19篇,其他院校甚至是更少。目前机构间发文量差额较大,加之机构之间连线少而细,由此表明机构间的合作较为简单。结合高产作者分析深入分析,得出郭玉成与李守培之间的合作构成了上海体育学院与河北联合大学的合作,孟涛与蔡仲林之间的合作构成了首都体育学院与湖北大学的合作,冉学东与王岗之间的合作构成了成都体育学院与苏州大学的合作。可以说,目前机构间的合作仅停留在少数高产作者间的合作,并未形成较为深入的合作关系。

表2 高产机构分布表

2.4 武术传播高载文期刊分析 :体育学院学报刊载为主,辐射到新闻传播学期刊

对一个领域内的学术期刊进行分析能够确定该学科的核心期刊分布[7],同时能够探析该研究领域内文献的质量、可信度以及该领域的研究水平。本研究通过期刊文献分析获得期刊来源共有158种,其中涉及核心期刊(包含CSSCI)共33种。表3 列举了近10年来武术传播高载文核心期刊(包含CSSCI)前14名,共计160篇,占总发文量的18.9%。依据布拉德福定律[8],核心期刊计算公式r0=2ln(eE·Y)[9],其中E为欧拉常数,取值为0.6, e为自然对数的底数,取值为2.7,Y为武术传播高载文期刊中最大载文量数值[10],根据统计所得Y为200,代入公式最终得出r0=11.77,取整为12,即核心期刊有12种。表3中列举了14种,重新加入了《新闻界》和《新闻爱好者》两种杂志,一方面基于公式局限性的考虑,而另一方面根据对布拉德福定律的理解,某一领域的科研论文在相关期刊上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其出现的频率与被载期刊的专业程度存在较强的正相关性[11]。武术传播在某种意义上归属于传播学范畴,而新闻领域的期刊杂志在这一方面具有较强的专业性,由此一来,对于表3中《新闻界》和《新闻爱好者》两种杂志的“入伍”便有理可据了。

结合表3中的信息,目前武术传播核心期刊分布中,《体育文化导刊》以载文量34篇位居第一,《北京体育大学学报》和《成都体育学院学报》以16篇相同载文量位居第二,《山东体育学院学报》以载文量15篇位居第三。从期刊载文数量的分布来看,《北京体育大学学报》《成都体育学院学报》《山东体育学院学报》《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武汉体育学院学报》《沈阳体育学院学报》《上海体育学院学报》《首都体育学院学报》等杂志载文数量相差无几,由此表明各大体育院校所承办的核心期刊在对于武术传播领域的重视程度上表现出一致性,从另一角度来说,武术传播研究的意义得到了广泛认可。而从核心期刊分布的范围来看,武术传播的研究已经从体育领域向新闻等领域拓展,由于武术传播受其具母体学科——新闻传播学“遗传”的影响,具有明显的 “信息流动”[12]特征,易于被新闻专业等领域所接受,再者,武术本身承载着巨大文化意义,更使得新闻等信息传播领域为之竭诚尽智。

表3 高载文期刊分布表

3 武术传播研究热点及前沿探析

3.1 研究热点探究:基于“武术文化——传播”研究范式 ,围绕国际传播等传播途径展开

研究热点是指在近期较短的一段时间内,有内在联系的、数量相对较多的一组论文所探讨的科学问题或专题[13]。而关键词凝聚着文章主题,同时又是研究者之间开展学术交流的基本语言单位[14],它所具有的高频率、数量化特征,使其在反映研究热点时表现出直接的相关性。根据这种数量特征,本研究采用词频分析法[15]对该领域中关键词的频率进分析,进而确定该领域研究热点和发展动向。通过运行CiteSpace,设置Node types(节点类型)为关键词,调整节点分布及其参数得到关键词共现网络图(图4)。图4中突出了“武术”、“传播”、“武术传播”、“武术文化”、“中国武术”、“传统武术”、“国际传播”、“文化传播”、“孔子学院”、“对策”、“国家形象”、“武术教育”、“路径”等高频关键词,与此同时该图也反映出各关键词之间以及关键词所代表的研究主题之间关系紧密。

图4 关键词共现网络图

表4 高频关键词分布表

结合高频关键词分布表(表4)和文章研究内容进一步分析,“武术”、“传播”、“武术传播”三大关键词的词频和中介中心性最为突出,代表着该领域研究的核心主题。 “武术文化”与“文化传播”、“文化”、 “跨文化传播”、“文化软实力”等关键词共同反映了武术文化研究这一主题,目前该主题主要涉及文化内涵研究、传播障碍分析研究、传播途径研究、传播策略研究等几方面内容。在“技术传播的效果是有限的,而文化传播的效果是无限的”[16]、“文化为终极传播目的”[17]的观念影响下,该主题形成了“武术文化-传播”的研究范式。具体而言,包括借助媒体网络等媒介构建传播途径以及对国际传播、孔子学院等途径进行传播策略研究。“传统武术”词频59次,其中介中心性也较其他关键词高,说明武术传播领域内对传统武术关注度也很高,目前传统武术研究主要涉及传统武术的传承保护研究和传播途径研究。“国际传播”、“国际化”、“国际化传播”等关键词反映的是武术国际传播方面的研究,“发展”、“孔子学院”、“跨文化传播”、“路径”等关键词则反映的是具体传播途径方面的研究,整体而言,国际传播作为一种特殊的传播途径,理应将其划分为传播途径当中。而“中国武术”、“中华武术”等关键词义模糊,不具有代表性,故此外不做定性分析。经过深入研究,发现武术文化与传播途径等主题有着交叉融合的现象。由此,研究认为当前的研究热点基于“武术文化——传播”研究范式,围绕国际传播等传播途径面展开。

3.2 研究趋势分析: 突现“一带一路”研究新主题,传播途径研究集中化趋势明显

研究前沿的概念最早由文献计量学家普赖斯提出,用于描述研究领域的动态本质[18],他认为某个研究前沿大概由40-50篇最近发表的文章组成[19]。而陈超美认为研究前沿是指正在兴起的理论趋势和新主题的出现,即一个领域可以被概念化成从一个研究前沿Ψ(t)到知识基础Ω(t)的时间映射Φ(t)[20]。因此,通过捕捉动态前沿即可获得突现主题的演进历程,进而得出该该研究领域的发展趋势。

根据研究要求,此环节中设置Top N=30,并在突发性检测设置中调试γ的值,最终获得排名前21的突发词分布图(图5)。图5中呈现了2009-2018年关键词突变情况,反映出近十年武术传播研究前沿演变轨迹。根据突变时间和关键词突变度的分布,将演变轨迹划分为三段。2011年以前突现词“文化”一词“独占鳌头”,反映出文化传播研究在这一时期的急剧增长,奥运会引起的文化研究热对武术产生很大的影响,文化传播研究成为该时段武术传播研究的前沿。2011-2015年间突现词有“跨文化传播”、“国家形象”、“美国”、“少林武术”、“传承”、“全球化”、“文化自觉”、“民间武术”、“文化认同”等关键词,众多的突现词表明这一时期武术传播研究快速发展,涌现的众多研究新主题,归纳起来主要集中在武术国际传播和武术文化传承发展两方面。2016-2018年间突现词为“策略”、“传播路径”、“文化传播”、“一带一路”、“新媒体”、“武侠电影”等,涌现的众多新主题集中在传播途径分析方面。在众多突现词中,突现词“一带一路”的突现度远高于这一时期其他突现词,同时又顺应时代政治主题。因此“一带一路”为主题的相关研究成为本阶段传播途径研究的前沿,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这一类研究将会给传播途径研究甚至整个武术传播研究领域带来一片繁荣景象。

图5 突现词分布图

4 科学领域结构分析

对某一个研究领域的知识结构探究,其应用的分析方法是多样的,对同一数据集不同知识单元进行分析,体现的仅仅是揭示立足点的异同,但其最终核心结果是相同的[21]。因此,根据CNKI数据集特点,运行CiteSpace,设置节点类型(Node types)为关键词,调整参数后进行主题聚类分析,采用Pathfinder(寻径算法)对聚类网络进行剪裁,得到图6主题词聚类网络图。如图6所示,图中共有节点(N)149个,连接线(E)184条,密度(Density)为0.0167,Mean Silhouette=0.7243。根据CiteSpace原理,Silhouette作为评价聚类的指标,取值区间为[0,1],当Silhouette的值越接近1,反映网络的同质性就越高,Silhouette值为0.7时聚类结果是具有高信度。而图6聚类结果在0.7以上,说明本次聚类符合科学事实。依据武术传播理论将聚类信息制成表5,并根据各聚类主题特征将其划分为3大知识群,着重分析各聚类主题以及相关文献,探析2009-2018年武术传播研究领域的知识群凝聚类别。

4.1 传播内容研究:以武术文化为核心,围绕传统武术、武术教育、武术影视向外拓展

该知识群由1号、4号、10号、12号4个聚类组成,呈现出以武术传播内容研究为主的特征。结合文献研究内容具体分析,该知识群主要包含武术文化研究、传统武术研究、武术教育研究和武术影视研究4部分内容。

武术文化作为武术传播内容的两大主体之一,其研究一直备受青睐,自“人文奥运”引起文化研究热后,武术传播研究者对其投入了更多精力,众多研究成果相继而出,其中郭玉成《中国武术文化研究评述》对1991-2015年武术文化研究论文进行详细梳理,并将其概括为8大方面[21]。研究认为,关于武术文化,其研究并非单纯围绕武术文化的内容体系进行,而是以武术文化传播途径研究为主体而展开。崔英敏等[22]提出以跨文化传播为视角,通过实施跨文化战略可以促进武术文化传播的新发展。传统武术作为武术文化的重要载体,亦作为广义武术文化的组成部分,其研究也逐渐从传承保护向传播方面拓展。目前武术文化的研究一直围绕着传播途径向外扩展,促使研究不断细化。在探索教育传播途径方面,颜辉萍[23]认为通过教育的形式可以使武

图6 关键词聚类网络图

术文化得到更好继承和弘扬。在探索影视传播途径方面,闫宁[24]认为武侠电影对武术文化的传统保留和现代化演绎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传播机制,并从艺术审美日常化传播、暴力美学和谐化传播、精神品格人格化传播三方面探讨了武侠电影对武术文化现代化的影响。由上得出,该知识群以传播内容研究为特征,主要包含武术文化、传统武术、武术教育、武术影视四方面的研究。

4.2 传播途径研究:以国际传播研究为主,传播媒介研究和教育传播研究为辅

该知识群由2号、3号、5号、6号4个聚类组成,呈现出以传播途径研究为主的特征。结合文献研究内容分析,该知识群主要包含国际传播研究、传播媒介研究和武术教育研究3方面内容。国际传播研究历史悠久,颇受学者关注,研究成果最多,传播媒介研究涉及途径种类最为丰富,武术教育教育研究成果较少,且3大类研究内容之间存在交叉融合现象。

表5 关键词聚类明细表

在国际传播研究方面,自北京奥运会后便加强了对武术文化传播的研究。与此同时,国际传播研究中也增加了“武术进奥”之类的研究。同样,在国际传播研究中也存在较多的路径研究,其中以孔子学院研究最为突出。除此之外,对国际传播中的现状、困境分析也是研究重点。由此可见,武术国际传播研究数量之多,是武术传播途径研究的主体部分。在传播媒介研究方面,目前主要有网络、电视武术、武侠电影、杂志、赛事、舞台剧、动漫、游戏、微博等传播媒介的研究,其中网络、武侠电影为研究重点。

百年大计,教育为先,武术教育作为传承武术文化的重地,近年来也逐步受到重视,但其研究总量较少,目前多集中在教育文化定位和发展现状研究,武术教育传播应进一步加强。以上可知,该知识群以传播途径研究为特征,主要包含国际传播研究、传播媒介研究、教育传播研究3方面内容,正朝着渠道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4.3 综合性研究:融合艺术、人文、历史传播要素

该知识群由0号、7号、8号、9号、11号5个聚类组成,研究内容涉及传播内容、传播途径、传播策略以及传播者4种传播要素,呈现出综合性的特征。该知识群所具有的综合性不仅体现在某一个传播维度或传播要素具有综合性,如武术教育和影视武术既是重要的传播途径,又作为传播内容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体现在包含多个传播要素的研究中,如某一项研究既包含传播内容研究也包含传播策略研究或传播途径研究。除此之外,还体现在该知识群还包含一些传播者研究以及与各个传播要素紧密相关的传播策略研究。由于武术传播学本身具有交叉学科的特性,因此,这种有着融合特征的研究会始终存在于研究领域当中。

该知识群中除某些传播要素研究如武术教育和武术影视能较好体现综合性之外,包含多个传播要素的研究,同样具有典型性。值得注意的是,该知识群中存在较多传播策略研究。

除此之外,该知识群中还包含传播者的研究。可见,该知识群包含传播内容研究、传播途径研究、传播策略研究、传播者研究4方面内容,呈现出融合多个传播要素研究的综合性特征。目前该知识群内的传播策略和传播者研究不断增多,可以预见,新的知识群即将形成。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1)武术传播领域仍具较大发展潜力,自2011年后,武术传播年均发文量总体平稳,研究呈现稳定增长趋势,研究主体、研究平台等结构较为稳定,合作交流逐步加强。

2)学科融合趋势明显,一方面统计学、社会学等方法与理论逐步应用到研究当中,促进理论融合;另一方面研究成果发表由体育学院学报刊载逐步辐射到新闻学等期刊,促进成果共享。

3)知识群扩展趋势明显,目前该领域凝聚了12个主题,形成了传播内容、传播途径、综合性研究3大知识群,而随着研究推进,传播者、传播策略等研究将不断增多,可以预见,新的知识群即将形成。

4)传播途径研究集中化趋势明显,一是研究数量日益增多,由单一途径研究逐步渗透到武术文化、传统武术等主题;二是研究研究内容逐步加深,由道路探索逐步深入到归因分析;三是研究视角趋向多元,由单一内涵研究扩展到途径构建与策略阐释并行。

5.2 展望

今后武术传播领域可以往以下方面推进:1)加强国外武术受众调查研究,当前领域中对于国外武术受众分析的研究较少,以至于对国外受众了解不足,通过反馈有效信息,有助于选取传播内容、优化传播策略、提高传播效果。2)加强武术健康传播研究,休闲与养生是武术参与大众健身重要方式同时也是打破文化壁垒的重要突破口,太极拳与健康促进等实证研究逐步获得医学认可,为健康传播提供有力支撑。3)加强武术入奥研究,近年来关于竞技武术传播和竞技规则改革的研究较少,武术入奥攻关研究应不断推进。4)加强跨文化传播研究,文化差异和文化特色是武术传播的重要出发点,同时也是武术传播重要的突破口,可借助当前“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契机进行深入研究。5)加强武术与国家形象研究,近年来已有多项关于武术构建国家形象的国家及省部级课题连续立项,可见,对其进一步研究仍具有重大意义。6)加强武术教育研究,如突破馆校武术发展困境,深化学校武术教育课程改革,解决武术师资和教材问题,拓宽教育传播路径,促进武术文化传播。

猜你喜欢
发文武术期刊
期刊更名启事
期刊简介
七部门联合发文 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积极生育支持措施
《武术研究》欢迎投稿 欢迎订阅
近十年武术产业的回顾与瞻望
论武术与军事的结合发展之路
老外学武术,疫情也拦不住
期刊审稿进度表
校园拾趣
爷孙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