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福
(哈尔滨工业大学 体育部,山东 威海 264209)
作为整个公共服务体系的一份子,公共体育服务注重共享和参与,不仅可以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更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而且完善的、可持续发展的、惠及公众生活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可以为公民及其组织提供场地设施服务、体育文化活动服务、体育组织服务、体质监测服务、体育培训指导服务以及体育知识信息服务等服务,这与城镇化质量建设的主题不谋而合。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主席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其核心是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务。这就要求公共体育服务在服务内容、服务形式、服务机制与服务政策等方面要不断优化创新,而这个优化创新过程与我国的城镇化质量建设步伐紧密相连。可以说,公共体育服务的发展在提升城镇化质量中发挥的作用也会越来越大。
城镇化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进程和实施效果的全面缩影。城镇化是人口等各类生产要素持续不断从农村向城市空间集聚的“量化”过程和城市要素不断向农村扩散的“同化”过程的有机统一[1]。产业要素的空间集聚构成城镇化的根本动力,产业集聚、人口集中和土地利用集聚效应的不断提高构成了城镇化过程的基本特点[2]。在城镇化过程中现代城镇的集约化、智能化、人性化、现代化的特点不断显现的同时[3],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其中经济结构不合理、社会矛盾日益激化、生活环境日益恶化等问题日益突出,在此背景下城镇化质量建设被提上日程。城镇化质量是与城镇化数量相对的反映城镇化优劣程度的一个综合概念,是指在城镇化进程当中,所有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有利于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和共同富裕,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各种状态的优化和它们之间的有效协调统一[4]。理想的城镇应当具备人们生活富足、生态可持续发展、宜居、安全、包容差异、相互关爱等特点。其中城镇发展质量指数主要包括经济发展质量、社会发展质量和生态发展质量三个方面,可以说城镇化质量建设应该围绕着“质量”来展开,从本质上讲,城镇化质量包括城镇自身发展质量、城镇化推进的效率和城乡协调发展程度三个方面[5](见表1)。
表1 新型城镇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公共体育服务作为一种社会文化传播的途径,是城镇经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公共体育服务的快速发展在城镇化质量提升过程中必将发挥重要的作用。城镇化质量建设要求完善城镇功能,改善城镇环境,促进社会建设,强化和完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公共体育服务将实现公共体育服务资源的集聚,使得公共体育服务供给量、供给层次、供给效率等方面逐步提高。从今后我国公共体育服务的发展战略方向看,多元主体参与的城乡统筹的体育公共服务供给,政府、企业、非政府组织、社区居民联动的运行机制,完善的绩效评价和效果反馈机制,追求公平与效率的均等化发展目标将会得到更大的政策支持和优先发展。与公共体育服务发展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功能分工以及资源环境效率等方面的大力改善,势必推动公共体育服务向效率化和均等化方向演进,从而促进城镇化质量的不断提升。因此,公共体育服务的快速发展在促进公共体育服务质量提升的同时,必然会连带驱动城镇质量化的发展,必将成为有效推动城镇化质量提升的新动力。
我国的城镇化进程给城镇居民带来实惠的同时,也给他们带来的一些问题:一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造成了人类生物结构和机能的退化;二是食物充足与运动量的下降造成体内物质堆积;三是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和高压力的生活状态极易诱发各种心理疾病;四是拥挤的居住空间、川流不息的汽车、各种自然灾害引起的形形色色的意外事故;五是信息时代带来代理沟通的同时隔断了人们情感交流,使人变得冷淡浮躁;六是大面积环境污染造成的城镇居民生存条件恶化;七是目前我国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对参与体育活动具有极大的热情,不断增加的公共体育服务需求还未得到满足。可见以经济建设为重点的城镇化建设是以科学技术大发展为前提的,科技发展为人类带来便捷的同时也让人类付出了代价。“文明病”、“都市病”广泛蔓延、环境污染、生态环境失衡,广大城镇居民只有变换生活方式来应对生活环境的变化。
“十三五”期间,国家体育发展的目标就是促进“健康中国”的实现。“健康中国”具体指标有:人均预期寿命提升至79岁,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提高到30%,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不低于2.3平方米,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比2015年降低30%,个人卫生支出占比降至25%左右,健康服务业总规模达到16万亿元。在这种形势下,公共体育服务可以更好地为不同人群提供精准服务,开展针对性较强的体育健身与运动健康促进服务。公共体育服务作为种面向全民,惠及全社会的体育服务现象,在各种不同层次人群的体育参与过程中,通过参加体育锻炼可以改变参与者的行为习惯,优化生活节奏,通过亲近自然改变参与者的生活空间,通过购买健身器材及服务优化消费结构,这些都在引导参与者转变生活方式。
经济发展水平是反应城镇化质量高低的重要指标。要研究公共体育服务与城镇化质量之间的关系必须研究公共体育服务与城镇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具体步骤如下:首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王家宏、李燕领等的研究指出公共体育服务体系主要包括:需求体系、供给体系、保障体系和评价体系4部分,结合本研究的需要以及数据的可得性,本研究初步建立的公共体育服务水平评价体系(见表2)。本文选取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人均财政收入、非农产业比重、人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产、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等指标。本文选取我国9个城市2013-2017年共5年的数据,主要数据来源于各城市的统计年鉴。
表2 公共体育服务评价指标体系
其次,数据分析。利用SPSS软件对样本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根据熵值法的测算公式,计算出2013-2017年间9个城市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公共体育服务水平的综合得分(见表3、表4)。数据显示,9个城市区域经济发展的非均衡性特征显著,北京、上海和天津的经济发展水平远高于其它地区,公共服务的发展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基本一致。
表3 我国部分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综合得分
表4 我国部分城市公共体育服务水平综合得分
最后,相关性分析。对标准化处理后的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可以测算出公共体育服务水平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相关系数,从而得出它们之间是否相关联以及关联度的大小。本文进行相关分析的样本数据是通过熵值法计算得出的综合得分,利用SPSS统计软件对每一年的综合指数进行分析,得出了每年的相关系数(见表5)。从表5中可以看出在0.1水平上呈显著相关,特别是2016年相关系数达到了0.984,表明2016年9个城市的公共体育服务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是高度一致的,5年的平均数是0.951。最终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城镇经济发展水平与公共体育服务发展状况表现出较强的相关关系[6]。可以得出,以健身服务业、竞赛表演业、体育用品业为新兴经济部门的体育产业的发展,能够直接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同时,发展公共体育服务需要大量的硬件设施,相关的产业,如制造业、加工业、建筑业等行业必然会随之发展。而这些产业的发展会为社会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使得我国的剩余劳动力得到转移。因此,发展公共体育服务有利于筑牢扩大内需的基础。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与改善民生结合起来,除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同时,还可以促进人的发展,这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和最终旨归。
表5 我国9个城市区域经济与公共体育服务水平综合得分相关系数(2013-2017年)
注:在0.1置信水平上呈显著相关
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离不开良好的社区管理。良好的社区管理主要体现在自我管理与行政管理的高度融合,即社区管理是在自我管理最大限度发挥作用的基础上,由社区行政部门通过行政管理手段辅助管理[7]。“自治性”高是目前我国社区管理的主要特点,非政府组织和个人在社区管理中的作用十分重要。发展公共体育服务并不是无序的累加,而是规范性较高的公共体育服务活动的有机结合,这些规范性较高的公共体育服务活动都具有群众性、国际性、技艺性、礼仪性、规范性等特点,通过参与其中不仅可以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准,同时可以培养人们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对于提升全民素质、培养爱国爱家精神都具有良好的推动作用[8-9]。公共体育服务使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活动的频率得到了增加,通过广泛参与社区活动,如社区体育文化活动,社区居民一些不健康的生活观念将得到克服,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参与社区管理的能力也就得到了提升,社区管理水平必然会上升一个台阶。由表6数据可以看出,公共体育服务发展好的地区社会融合度调查结果也较理想,社会融合度高社会和谐程度必然也会高。
表6 社会融合程度比较
注:*表示P≤0.05
另外参与体育锻炼可以调节人的情绪和心理状态。一个喜欢体育锻炼的人亲和力、社会交往能力往往比较强。同时,体育运动所倡导的公平竞争、尊重裁判、尊重对手、遵守规则等道德观念。由表7数据可见,2000年、2010年、2014年和2015年上海市的刑事案件件数明显低于湖北省。上海市城镇化水平较高,公共体育服务供给较为充分,人们通过适当的参与体育文化运动,将体育锻炼变成自己的自觉行动,将有力地促进全社会道德水平的提高,进而对城镇居民的道德风尚、价值观念、人际关系产生重要的影响。随着社区公共体育服务产品的日益丰富,社区体育文化氛围将得到增强,社区居民对体育文化活动的参与主动性会很高,随着社区体育文化氛围的不断积累与优化,社区认同感和归属感必然上升。政府可以有效利用公共体育服务的辐射效应带动形成的社区体育文化,并通过发展体育文化来辅助社区管理,这样可以进一步突破以政府为主导,通过行政指令性条款推行的传统社区管理模式,在提升社区居民参与社区管理的同时,还最大限度地克服了其参与社区管理的抵触情绪,最终提高社区管理的效率,进而促进社区建设[10]。
表7 上海市、湖北省刑事案件情况(起)
注:数据来源2016年上海市、湖北省统计年鉴
目前基于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参与发展公共体育服务,营造政府与社会、各级政府与地方政府间发展公共体育服务的协作机制,进一步完善政府在公共体育服务提供过程中的责任机制,提供促进公共体育服务功能最优实现的适宜政策环境等等诸多问题,都需要政府的职能必须向适应当前公共体育服务发展的方向转变。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健康运行,必须实现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科学发展和政府体育职能部门职能转变以“公众为导向”为基础、以实现“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为目标。随着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完善正好可以将公共体育服务共享功能,即公民都应拥有平等获得公共体育服务功能的权利的覆盖范围进一步地延伸和放射并可以根据公众需求确定提供什么公共体育服务和如何提供公共体育服务。这样既可以扩大公众参与度,也实现了政府职能的转变,即权力下放,由原来的独断专行逐渐向重在监管转变。最终实现政府主导下的多元化的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体系,进而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各阶层的需求。
公共体育资源整合就是要优化资源配置,实现整体的最优,并最大限度地满足公众公共体育服务的需求是促进社会公平的一项重要工作。无论是经济建设,还是社会文化建设,都是公共体育事业发展关注的核心和根本任务,都是为了适应和满足社会大众的需求。总的来说,公共体育服务资源整合主要表现在推动公共体育服务资源的社会化、市场化以及民主化进程等方面。提升公共体育服务的供给效率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一是通过加强城镇居民社区、学校社区和企业社区的联动强化对城镇系统内部场馆资源的整合。如对区内居民社区、学校、企业场馆资源进行整合,建立资源共享机制,满足人们群众健身锻炼的硬件条件。二是通过人口集聚、文化集聚和需求集聚刺激地方财政在公共体育资源配置过程中投入比例的加大,提高供给效率,使其能够提供足够的、并符合当地居民需要的公共体育服务。三是通过人才集聚、技术集聚实现体育人才资源的整合,鼓励专业人员参与社会体育指导服务,并且加强对专门公共体育工作者素质的教育和培养,注重调动人的工作积极性,发挥人的潜力[11]。
产业集聚推动城镇化的关键在于产业和市场作为一个循环系统共同推动区域产业环境的改善,促进人才集聚、行业集聚和市场集聚,进而推动与城镇化建设相关的软硬环境的改善,并最终促进城镇化质量的提升。公共事业的基本社会功能主要包括解决现代社会特有问题,推进现代化与民主化,以非政府形式提供公共产品,优化资源配置四个方面[12]。公共体育服务作为整个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的一份子,除表现出公共事业基本社会功能外,通过实现集聚发展可以进一步优化体育资源,即通过体育龙头企业的集聚发展,体育专业市场的集聚发展,体育健身俱乐部的集聚发展等可以最大限度地适应我国的经济发展规律,并在时间和空间上最合理地配置区域内的各种体育资源,从而提高我国整体体育资源的利用率[13-14],而具有良好集聚特征的公共体育服务,也势必会对城镇化质量的提升起到更好的推动作用。
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人口的增多为公共体育服务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强劲的消费市场,也为公共体育服务提供了赖以发展的动力,进而自然地成为拉动公共体育服务发展的重要力量。由表8、9数据
表8 上海市群众体育健身场所情况(2014-2017)
注:数据来源2018年上海市统计年鉴
表9 湖北、宁夏新建群众体育健身场所情况(万平方米) (2015,2017)
注:数据来源2016,2018年湖北省、宁夏自治区统计年鉴
可以看出,上海市群众体育健身场所2014年-2017年发展较快,总数量和面积连年增加,湖北省和宁夏回族自治区2015年和2017年新建群众体育健身场所数量保持在一定的数量。
公共体育服务作为一种社会文化传播的途径,是城镇经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是城镇化建设进程中社会—经济—环境复合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随着城镇化建设进程的深入,公共体育服务必然要呈现出一定的集聚性发展趋势。如城市体育中心的建设就是一个公共体育服务集聚的典范。作为城市配套设施发展建设起来的大型体育中心往往是一个“体育综合体”,许多已经成为当地地标式的建筑群,它集体育锻炼、运动休闲、观光旅游、竞赛表演、餐饮等功能于一身,在一定的空间内集聚了很高的“体育势能”,而这个“体育势能”为形成体育文化所需的“动能”提供了基础。作为城市基础设施发展建设起来的休闲体育公园更是一个“体育万花筒”,是一种名符其实的体育运动项目集聚平台,它可以为不同人群提供自己所喜爱的运动项目所需的运动场地。同时与社区建设一同发展起来的健身广场、建设步道更是一个体育人口的集聚地,他们一起运动、一起健身,交流经验、抒发情感,进而形成一种全民参与健身运动,全民追求健康生活方式的良好社会氛围,势必会对社会融合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由表10、11数据可见,城镇化进程较快的上海与城镇化进程较慢的宁夏相比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存在较大差异。上海市城镇居民的医疗保健消费比例明显低于宁夏,而宁夏地区城镇居民的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明显低于上海。这不仅反映出上海市城镇居民的健康水平高于宁夏,更反映出了上海市城镇居民对文化娱乐方面消费的积极性较高。
表10 上海市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2011-2017)
注:数据来源2018年上海市统计年鉴
表11 宁夏自治区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2011-2017)
注:数据来源2018年宁夏自治区统计年鉴
就业、环保、健康保健等问题已经成为中国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得不面对的主要社会问题。近些年来,各级政府为解决这些问题也采取了各种措施,如通过发挥各类企业的作用,但是企业因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本质和价值取向在解决这些问题时有很大的局限性。虽然付出了很多努力,但迄今为止,这些问题仍然相当严重。近些年,政府开始与公共事业部门结成合作伙伴,通过公共事业部门参与有关活动,无疑有助于推动这些问题的解决。大力发展公共体育服务事业,实现在许多产业服务领域,公共体育服务所提供的服务都将占有一定的比例,并不断突出公共体育服务的非盈利性,使公共体育服务发展成为一个可被社会各阶层广泛接受的服务事业,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公共体育服务在社区建设、社会福利、环境保护、再就业、卫生保健以及人口控制等各领域中作用。
公共体育服务作为一种社会文化传播的途径,是城镇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在城镇社会整合过程中必将发挥重要的作用。在社区通过公共体育服务各项活动的开展,可以有效促进城镇社区健康文化的发展,增进城镇社区居民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加深居民之间的感情,形成良好的邻里和人际关系,消解居民之间潜在的冲突、矛盾等不和谐因素,最终增加广大居民对城镇社会的认同感。这样可以有效发挥公共体育服务在构建稳定和谐的城镇社会中的作用。因此,大力发展公共体育服务事业不断提升公共体育服务传播健康文化的效应,不仅是提高城镇居民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更是树立居民健康向上的生活观念,提高社会城镇化的重要途径。
公共体育服务是我国整个体育事业的一部分,公共体育服务自身的经济功能是通过三个方面来实现的,一方面是公共体育服务作为一个特殊的服务性产业,其本身具备消费性质,人们为参与体育活动而付出的消费活动必将促进体育相关产业的发展,如运动健身、体育用品业、运动服装业、运动器材业、运动饮料业等;另一方面是体育具备强身健体的功能,它能提高人们的综合素质,改善人们的健康状况,让人以饱满的精神投入到工作中去,进而提高全社会的劳动生产率,最终创造出更大的经济效益;第三方面是为了满足大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各级政府不断加大对公共体育服务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这也间接促进了相关制造业、建筑业和设计业的发展。随着我国公共体育服务事业的发展,我国的体育财力资源投入必然稳中有升,体育群众组织建设将不断加强,体育人力资源总量将迅速发展,体育场馆资源建设进程将不断加快。政府用于公共体育服务领域的投入比重不断提高,私人在公共体育服务领域的投资也已经形成一定的规模。这都会在一定程度上会使我国公共体育服务资源获得流动性的增加,造成健康需求与公共体育服务两旺的局面。公共体育服务的健身功能也将被彻底释放,进而真正发挥公共体育服务在提升城镇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公共体育服务在协调城镇居民人际关系、改善人居环境、提高生活质量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同时,在提高城镇居民生存能力,转变生活方式中也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随着老龄社会程度的深入,健康问题逐渐凸显。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闲暇时间的增多,人们有时间和精力去参加体育活动。随着生产方式和生存环境的转变,人们的生活压力、精神压力逐渐增大,需要一种健康的方式去释放。大力发展公共体育服务,努力形成一个汇集强身健身、娱乐文化、社会融入为一体的,全民均等享有的,充满社会正能量的城镇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对以上一系列的问题都有很强的缓解作用,这就实现了公共体育服务促进人的社会化的功能。通过公共体育服务提供,使人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不但可以塑造健康的体魄,也可以健全人的心灵,拉近人与人的自然距离,协调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它不仅提供一种锻炼身体的方式,更是一种教育手段、生活方式,在提高人的生活质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丰富社会文化生活、维护社会稳定和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