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扶贫开发工作的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意蕴

2020-05-07 11:57陈雪
现代盐化工 2020年2期
关键词:扶贫开发方法论马克思主义

陈雪

摘   要:目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脱贫攻坚是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之一,应该时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研究并深刻理解扶贫开发工作当中所蕴含的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方法、群众观方法、统筹兼顾方法等,有利于脱贫攻坚工作沿着正确的方向推进,对于打赢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期的脱贫攻坚战、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都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扶贫开发;马克思主义;方法论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是我们党对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同全国人民一道进入到全面小康社会的郑重承诺。“深入推进扶贫开发,帮助困难群众特别是革命老区、贫困山区困难群众早日脱贫致富,到2020年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是中央确定的目标。”[1]扶贫开发工作的提出以及在稳定实施过程中所蕴含的丰富的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思维,是党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论的又一光辉典范,其所闪耀的方法论对于人们理解扶贫开发工作思路、持续推进扶贫开发工作有着重要意义。

1    扶贫开发工作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方法

实事求是作为马克思主义认识方法论当中最核心的部分,是党开展一切工作的主要遵循,也是在推动国家治理过程中必须贯彻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

首先,扶贫开发工作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党消除贫困遵循的主要方法之一。“要真真实实把情况摸清楚。做好基层工作,关键是要做到情况明。情况搞清楚了,才能把工作做到家、做到位。”所谓真真实实把情况搞清楚,就是要求在扶贫工作中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方法,而且要做到摸清各类困难群众的困难程度以及应该采取哪种扶贫方式,进而因地制宜地开展扶贫开发工作,关键就在于实地调查研究,这一系列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实践中的有效运用。

其次,扶贫开发工作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是党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新运用。“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一定的发展实践都是由一定的发展理念来引领的。”[2]扶贫开发工作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立场、观点、方法,马克思主义反贫理论指出,解放生产力是摆脱贫困的重要方法之一,要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以先进的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创新扶贫开发工作的方式方法,大力推进生产力发展,帮助贫困地区的群众摆脱贫困,走向全面小康。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指导之下,产生了习近平总书记扶贫思想,因此,在新时期要开展扶贫开发工作就需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观为导向、以精准扶贫为核心要义、以全员参与为实践要求等思想为主要指导,依据各地区具体情况,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稳步推进脱贫工作。

最后,扶贫开发工作坚持在实践中不断推进创新的观点,实现了对其认识的不断深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胜。”这正是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当中对创新的重视,在扶贫开发工作当中,我国逐渐以精准扶贫、科学扶贫、内源扶贫代替传统的粗放式扶贫、大水漫灌式扶贫,不断依据实际情况创新扶贫思想、开发新型扶贫方式,以创新思维贯穿扶贫工作全过程。

2    扶贫开发工作体现了群众观方法

扶贫开发工作坚持的群众观点就是始终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作為工作的出发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观点。

首先,扶贫开发工作强调使贫困人口普遍脱贫为主要目标任务。扶贫开发工作目标任务就决定了工作开展首要解决的就是“扶持谁”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都取得了长足发展,大部分人都达到了小康水平,但仍然有群众由于各种原因处于贫困线以下,而社会主义本质要求消除贫困,带领全体中国人民实现共同富裕。要实现共同富裕就需要解决“扶持谁”的问题,认清扶贫对象是进行扶贫开发工作的首要任务,一方面要防止真贫的群众没有被扶贫,另一方面还要防止一些人采用各种非法手段混入贫困群众的队伍中,占用贫困资源。因此,要采用具体的方式方法确定贫困对象,比如,“建档立卡在一定程度上摸清贫困人口底数,但这项工作要进一步做实做细,确保把真正贫困人口弄清楚。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扶真贫、真扶贫。”[3]我国的扶贫开发工作目标就是认清扶贫对象,使真正贫困的群众普遍脱贫,实现小康。

其次,扶贫开发工作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群众主体地位观点,即相信人民群众可以自己解放自己。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价值观点和政治立场就是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生气勃勃的创造性的社会主义是由人民群众自己创立的。”脱贫攻坚不能只靠政府一家努力,必须要凝聚全党全社会成员的力量,积极发挥人民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形成人人都愿为、可为、能为的扶贫参与机制,形成扶贫开发工作的强大合力。“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的生活是党和政府工作的方向,但并不是说党和国家要大包大揽。要鼓励个人努力工作、勤劳致富,要创造和维护机会公平、规则公平的社会环境,让每个人通过努力都有成功的机会。”[4]要积极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每个人、每个地区的特长,早日实现脱贫。

最后,扶贫开发工作实施强调让人民群众来衡量工作效果。在解决脱贫攻坚当中“如何退”的问题时,必须要重视的一个点就是脱贫状况的评估问题。在脱贫过程中要解决唯脱贫人数和脱贫率在考核中占重要比重,防止被脱贫、数字脱贫、虚假脱贫,要确保人民群众看到扶贫工作的务实性、帮扶过程扎实性、扶贫结果真实性,扶贫的全过程全方位都要落实到人民群众是否满意上来,以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为衡量扶贫结果的主要标准,确保脱贫结果经得起历史的检验、人民的检验。

3    扶贫开发工作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统筹兼顾方法

统筹兼顾是扶贫开发工作必须要坚持的基本方法,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方法,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过程中必需长期坚持的战略方针,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一条重要历史经验。

首先,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认为,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要以整体的、全局的、相互联系的和对立统一的观点看待发展问题。扶贫开发工作极具复杂性和艰巨性,要完成当前目标、维持脱贫结果,就必须从整体、全局高度考虑并提出对策。在扶贫开发工作推进过程中,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坚持整体思想,以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和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为主要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于让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让一个人掉队、不让一个地区掉队、不让一个民族掉队等,让全体中国人民共同搭乘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快车,公平公正的享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果。

其次,坚持马克思主义统筹兼顾的方法,就要求我们不能抽象地、静止地看待社会发展问题,要用实践的、发展的观点来看人类的发展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必须深刻认识我国贫困问题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做好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即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定程度上的贫困问题肯定仍然会存在。”扶贫开发既要打攻坚战,又要打持久战,既要有打攻坚战的决心和信心,又要有打持久战的恒心,不能只看眼前,不顾后期发展,在扶贫过程中要关注人民群众的重新返贫问题,我国的扶贫开发工作立足当下,放眼长远,摒弃静止、抽象地看待问题,保证全体中国人民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最后,扶贫开发工作体现了统筹协调的“两点论”和“重点论”的有机统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一直致力于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经过40多年的发展,我国的大部分群众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出现了中等收入群体,也出现高收入群体,同时,也存在大量的低收入群体。针对低收入群体,在推进扶贫工作过程中,既注重总体规划,对扶贫工作作出全面而详尽的规划,為各地推动扶贫开发工作提供指导。又注重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深入扶贫试点作出具体规划。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扶贫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脑袋。”“扶贫先要扶志,要从思想上淡化贫困意识。”在扶贫的过程中不能只注重物质、不注重精神,只注重当下、不管长远,吃子孙饭、断子孙路,这种事不能干。

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努力,我国已经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扶贫开发道路,并取得了重大进展,成为世界上减贫人口最多的国家,成为世界上率先完成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国家,为全球的减贫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赢得了世界的广泛赞誉。取得如此重大的成就,关键在于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采用正确的方法论的指导。我国的扶贫开发工作以马克思主义方法论为基本指导,并将其体现在扶贫开发工作的全过程,保证扶贫开发工作的顺利开展,实现党对广大人民群众的庄严承诺。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

[2]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3]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4]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列宁全集,第3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猜你喜欢
扶贫开发方法论马克思主义
论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建构
A Literature Review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Chinese Attitudes towards the 1995—1996 Taiwan Strait Crisis
浅谈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构建
河北省开发性金融扶贫浅议
普洱市无量山片区扶贫开发的问题与对策
论西方哲学方法论之于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当代意义
论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