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剖析

2020-05-07 08:02姚成毅
天津教育·中 2020年2期
关键词:独立思考能力培养策略小学数学

姚成毅

[摘要]新课改指出,小学数学教学要尊重学生主体地位,采用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独立探究意识。立足这一要求,本文结合具体教学内容,详细探究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希望能为相关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些许帮助。

[关键词]小学数学;独立思考能力;培养策略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完善的独立思考教学体系

完善的独立思考体系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课堂责任意识的前提,但是从当下教学环境来看,部分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将自己作为课堂的主体,学生只起到了参与的作用,导致学生在数学课堂上没有独立思考的机会,只能被动接受教师给的现成知识。学生没有发言权,没有机会独立思考问题,那么必然会导致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低下。

(二)独立思考教学不符合课堂实际情况

在小学学习阶段,独立思考模式虽然是一种提倡的数学学习方法,但是也要结合具体的实际情况,不能够将这种教学模式随意应用。

(三)缺乏评价机制

在进行独立思考过程后,通常需要进行讨论成果的汇报交流,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及时进行点拨。作业完成不及时,在独立思考形式下,有的同学没有明确目标,只顾“玩”给他们带来新鲜的工具,没有紧迫感,拖拖拉拉,有限的活动时间内完不成目标。对每个学生提高有所差异,数学体现出了每个人不同的性格特征,数学作品的内容也会有所不同。学生进入小学后,在数学中表现出不同的性格,比如:对数学兴趣的差异,性格的外向和内向,从而在合作学习的教学过程中,合作学习中学生的参与度有所差别,对每个学生的提高有所差异。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的具体措施

(一)创新思维,开展多样化教学活动

数学知识有一定的抽象性与复杂性,比较晦涩难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立足这一学科特点,结合新课程标准相关要求,不断更新自身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最终实现对学生自主思考能力的有效培养。具体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采用游戏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展开教学,让学生在良好的学习范围与有趣的游戏情节中充分运用自身智慧解决问题,完成学习任务。除此之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灵活运用网络、多媒体等为学生创设出具体的学习情境,利用情境引出知识,导出问题,指导学生自主探究,最终实现对学生自主思考能力的有效培养。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应善于应用生活化素材将数学知识与生活问题有机联系起来,有效开展生活化数学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化问题、生活化场景中形成对数学知识的全新认识,在日后学习、生活过程中能积极主动运行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从而让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数学运用能力得到有效锻炼与提升。

(二)运用问题,创设问题化教学情境

问题是数学学科的有机组成部分。所谓“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要想实现对学生自主思考能力的有效培养,教师就需实现对问题的正确运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立足学生实际学习能力,结合具体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相应的问题情境,利用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探究欲望,且让学生在问题的驱动与引导下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自觉运用已学知识,充分调动自身思维进行自主探究与思考,最终正确解答问题,消除疑虑。具体如,在引导学生学习“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这一课时,教师首先不要直接给学生讲解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的概念、特征,而是向学生提出以下问题:同学们,仔细观察你们的课桌、铅笔盒、观察粉笔盒,思考它们是什么形状?有什么特点?利用这样的问题充分调动学生自己的思维意识,让学生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同时能也对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展开有效培养。可以说问题是数学学科的灵魂,问题贯穿数学学习的始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多样化提问方法,有效利用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自主思考意识,培养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但值得注意的是,在运用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探究时,教师既要给足小学生充足的自主思考、自主探究的时间,又不能完全放任不管,由于小学生学习能力、思考能力有限,在学习过程中肯定会遇到不少困难,此时教师要给予学生适当的引导与鼓励,以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让学生重新拾对数学的兴趣,从而实现有效学习。

(三)动手操作实践,提升自主思考能力

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往往依赖教材以“口头讲解,辅之黑板演练”等方法引导学生数学知识,但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学生主动性较低,且缺乏自主探究、自主思考的时间与空间,因而无法实现对学生自主思考能力的有效培养。鉴于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灵活运用有效资源为学生创设自主实践、动手操作的平台,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亲自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形成对数学知识的全新认识,同时也让学生在动手操作过程中不断激发自身潜能,提升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具体如,如在教学“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这节知识时,教师可灵活运用各类道具为学生搭建自主操作的平台。教师可首先给出小学生实践任务,要求小学生准备一个圆形纸片,并将圆形纸片进行切割,切割过程中尝试将其拼接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适时指导学生注意观察与思考,如思考拼接而成的长方形与原有图形之间存在什么联系、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与圆形面积计算公式之间有什么联系等。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能得到充分调动,自主思考能力也能得到有效培养。

(四)创设情境促进合作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教学本身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思考的一个过程,教师应当认识到问题对学生思维引导的重要性,在课堂教学时,需要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巧妙地设置问题,为学生呈现良好的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发挥自身的思维,和同学进行交流互动,碰撞出新的想法,从而实现独立思考下的数学学习。一些有趣的数学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将其快速地引入学习状态中,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应用能力。例如在学习“直线和平面的位置关系”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设置问题:直线与直线存在怎样的位置关系?直线和平面存在怎样的位置关系?随后教师可以在多媒体中为学生呈现动态的小视频,演示直线和平面的位置关系,要求学生推导出直线和平面平行、垂直的判定定理。这一学习任务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开展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想法,可以通过实践进行验证。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思考和讨论,充分发散自身的数学思维,对本单元的理论知识产生新的见解和认知。若学生在探索中遇到问题,教师可以给予其一些线索,辅助他们进行验证和探索:也可以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看待问题,在验证直线和平面平行时,可以假设它们已经是平行的关系,既然两者平行,肯定不会存在公共点,利用这一点,引导学生开展接下来的验证工作,在教师设置的问题情境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小组之间共同探讨学習,锻炼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增强了他们在数学学习上的自信心,得到正确的答案,也建立了适合自己的思维模型。

三、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树立全心教学理念,活用教学资源,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自主探究氛围,搭建自主探究平台,从而推动学生自主思考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

猜你喜欢
独立思考能力培养策略小学数学
关于初中数学教学中应怎样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分析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探讨小学数学教育中独立思考能力的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