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城为何逆势增长

2020-05-07 11:17周小铃发自广州
南方周末 2020-05-07
关键词:汕尾南方周末疫情

南方周末记者 周小铃发自广州

舟山是2020年一季度经济增速最快的城市,图为繁忙的舟山港。

CFP❘图

舟山,虽然不产一滴石油,却有全球最大单体“石油岛”的称号,因此也是世界经济的“晴雨表”。

深汕合作区对汕尾有辐射作用,一些深圳的工厂车间都转移到了汕尾。

2019年,经济体量跨入“万亿俱乐部”的城市共有17个,对于这些基数大的城市而言,实现正增长十分艰难。但是,南京做到了。

近日,中国各省、市陆续公布了2020年一季度“成绩单”。

因受新冠肺炎影响,一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为206504亿元,增速同比下降6.8%。34个省级行政区划单位中,除西藏自治区增长1%、澳门尚未公布数据以外,其他地区一季度GDP增速均为负值。

其中,辽宁、黑龙江、天津、香港、湖北低于全国增速。湖北省增速降幅最大,为-39.2%。

南方周末记者梳理各省一季度经济运行报告发现,经济受疫情影响较大的时间段主要集中在1-2月。2月中旬,各省陆续复工复产,国内消费逐渐回暖。3月,部分产业产值降幅明显收窄。

不过,并非所有的城市都是负增长。截至发稿,中国已有280个地市公布了2020年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其中有26个城市增速为正。根据民政部官网公布的行政区划统计表,截至2018年12月31日,全国地级行政区划单位共333个。

为何这26个城市能够实现逆势增长?

能源化工成经济压舱石

2020年5月3日,中国香港籍油轮“凯新”在浙江省舟山市附近海域等待靠岸引航。

据舟山江海联运公共信息平台显示,一个月前,这艘载重近30吨重的VLCC油船从波斯湾驶出,前往舟山定海册子岛实华原油码头。VLCC指的是超大型油船,载重量相当于200万桶原油的装运量。

像“凯新”这样装载着原油驶向舟山的油船正络绎不绝。舟山由此成为一季度经济增速最快的城市,舟山一季度GDP达316.49亿,同比增长10.3%,较2019年提高了3.2个百分点。

舟山位于长江、钱塘江、甬江入海交汇处,背靠中国最富裕及最具经济活力的长江三角洲地区。虽然不产一滴石油,却有全球最大单体“石油岛”的称号,因此也是世界经济的“晴雨表”。

3月,因沙特与俄罗斯谈判破裂,甚至打起价格战,原油价格一度暴跌。中东等产油国为了夺回失去的市场份额,拼命从波斯湾输出原油,而全世界的买家也开始趁机囤油。

原油储罐变得十分紧俏。3月下旬,中国库区的原油储罐就已订完。据央视财经报道,春节以来,位于舟山的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内,几乎所有油气企业都加大了原油储存力度。绝大多数原油油库被预订一空,油罐的平均租金上涨约10%。

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2020年一季度数据显示,该区注册企业数占全市75.2%,油品进出口总额占全市比重95.4%,油品贸易额占全市96.5%,已经建成油品储罐库容2790万吨。截至一季度,舟山石油吞吐量达360万吨,实现14.8倍的高速增长,而船用燃料油直供量99.3万吨,同比也增长14.1%。

舟山统计局数据显示,一季度舟山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76.9%,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7.0%。其中,规模以上石油化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6.3倍。

此外,计划投资约1730亿的国际绿色石化基地设在舟山市岱山县所属的鱼山岛及其周边围垦区,一期已于2019年5月下旬试投产。

一位浙江石化的工作人员向南方周末记者描述,尽管处于疫情期间,鱼山岛上依旧机器轰鸣。由于一季度生产任务在年前已经下达,他留在岛内加班,遇到疫情后则无法调休,“原则上不会影响产量,只是连续加班的人很累”。

依托绿色石化基地,舟山形成了集油气储备、炼化、交易、燃料供应等油品全链条产业基地。最早在2007年,舟山国家石油储备基地第一期工程投入运行,油气产业开始在舟山落地生根。2017年,浙江省自由贸易试验区挂牌成立,重点推进油气全产业链建设。

舟山市统计局一位工作人员告诉南方周末记者,此次疫情期间,舟山市疫情防控到位,快速组织复工复产,一季度GDP增长贡献主要来自石油加工和船舶修造两大类产业。

船舶修造行业的增长,得益于2020年1月1日“全球限硫令”政策实施。由于低硫燃料相对昂贵,一些船主选择在船舶上加装脱硫塔,船厂安装订单提高。规模以上船舶修理业产值增长73.6%。

除了石油,煤炭也成为拉动工业产值的关键。陕西省2020年一季度GDP公布后,仅榆林一市显示为正增长,总产值同比增加4.2%,实际增速同比提高3.7个百分点。

榆林市产值、增速均逆势上涨的拉力来自煤炭,榆林素有“中国科威特”之称。不过,榆林增速高也与2019年基数不高有关,2019年,榆林市曾因安全检查和环保的因素,减少了很大一部分产能。

除了舟山和榆林,一季度经济增速排名靠前的城市还有新疆巴音郭楞和辽宁盘锦,GDP增速分别为3.3%和2.5%。但这两个城市增速较2019年有所下降。

广东社会科学院专家丁力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上述城市都属于工业资源型城市。能源产业属于工业上游原料,距离市场仍有一定距离,市场需求波动无法从GDP体现。且一季度订单多来自2019年,只要按计划执行生产,就能保证产量。

即使疫情暴发,作为工业原料的能源产品,从长远来看,依然是刚需。由此可见,能源工业成为这些城市的经济压舱石。

▶下转第2版

南方周末记者 周小铃发自广州

2017年的深汕合作区。深汕合作区的出现,让汕尾成为“临深城市”,一方面可承接深圳传统制造业外溢,另一方面可推进自身工业战略布局。 视觉中国 ❘图

◀上接第1版

这些增速为正的城市,平时较少受到关注,GDP总量不高,一季度以百亿级居多。

暨南大学教授、华南城市研究院研究员胡刚对南方周末记者说,疫情影响下,各省市都难以独善其身。经济体量较小的城市,有一两个重大项目就能拉动GDP。

投资拉动

疫情之下,全球都在遭受不同程度的影响,外贸出口导向型城市“元气大伤”。不过,其中一些城市正依靠投资实现经济正增长。

根据广东省公布的一季度GDP数据,省内唯一实现GDP正增长的城市是汕尾,增长率为1.9%。

南方周末记者发现,汕尾市进出口贸易总额呈逐年下降态势,近三年增幅为负,2018年增长率更是达到-10.7%。而汕尾固定资产投资则连续5年保持两位数以上增长,2015年至2019年,增速分别为16.8%、11.5%、17%、16.6%、15.1%。

2020年一季度,汕尾投资仍然延续了这种高速增长。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中,基础设施投资增长了77.3%。

第二产业投资增长的同时,一季度汕尾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也增长了4.6%。其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最为突出,增长38.4%,拉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长9.9个百分点。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中,光电子器件增长76.5%、液晶显示模组增长28.4%、印制电路板10.5%。

南方周末记者查询汕尾市近十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发现,计算机、通信和电子设备制造业带动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始于2011年。当年5月,深汕合作区获得广东省政府授牌,正式运行,由深圳、汕尾两地共管,深圳主管经济发展建设。

深汕合作区,由汕尾市海丰县内鹅埠、小漠、赤石、鲘门四镇组成。2018年2月起,深汕合作区由深圳全面主导,这块“飞地”成为深圳的“第10+1区”,但GDP等数据不纳入汕尾统计。

不过,据丁力分析,不管深汕合作区GDP是否纳入汕尾统计,合作区对汕尾都有辐射作用。深汕近些年合作特别多,一些深圳的工厂车间都转移到了汕尾。

至于2020年一季度增长,他认为,一个原因是汕尾本身基数不大,另外汕尾也在加强一些相关产业的基础设施建设,再一个就是订单可能是在年前就定好了的,所以能够保证产量。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旅游与地产研究中心主任宋丁也曾发文介绍,深汕合作区的出现,让汕尾成为“临深城市”,帮助汕尾完成工业“补课”,一方面可承接深圳传统制造业外溢,另一方面可推进自身工业战略布局,发展相关产业集群。

像汕尾这样的外贸城市,实现一季度正增长的并不多,经济增长为正的城市,多来自内陆。如26个增长为正的城市中,广西有6个,云南、四川、宁夏各有3个,陕西有2个,贵州1个。

其中,贵州实现正增长的城市是盛产茅台的遵义。其一季度GDP为790.98亿元,实际增长率为0.8%,2019年一季度实际增长率为8.2%。对遵义GDP的贡献主要来自烟酒行业,烟草制品业同比增长27.5%,拉动全市工业经济增长1.6个百分点,白酒行业增长6.7%,拉动全市工业经济增长5.1个百分点。

丁力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一直以来,外贸发达是沿海省份城市的优势。而内陆城市外贸依赖程度不高,更多依靠国内市场,同时国家近几年也注重发展中西部地区投资建设,在这次疫情下,这些城市的经济反而受海外疫情影响程度较小,“过去的‘缺点反而成了‘优点”。

新经济动能显现

2019年,经济体量跨入“万亿俱乐部”的城市共有17个,长沙尚未公布经济数据。对于这些基数大的城市而言,实现正增长十分艰难。但是,南京做到了。

“南京发布”公开南京一季度GDP上涨的动因在于:国有企业为主体的工业企业连续生产,百亿级重大项目相继投产,新兴产业产量增速明显,科技企业增长,投资项目有效落地等。

南京市统计局一位工作人员向南方周末记者解释,南京逆势增长主要是由于工业企业在手订单较多,尤其钢铁、化工这类都需要连续生产,“炉子不能停”,且生产的工业产品内销占比更大。

南京大学经济学院产业经济学系教授郑江淮亦告诉南方周末记者,疫情期间,南京传统支柱产业石化、钢铁企业始终连续生产,这些企业分布于产业链上游,疫情对其供应链冲击明显小于中下游企业。不仅如此,中下游企业因疫情暴发而产生新的原材料需求,一定程度上传递到位于上游的南京传统支柱产业,带来了增长。

此外,南京市在高端智能装备产业、新型电子信息产业、生物医药与节能环保材料等产业有一大批高质量的存量企业,在产业链上位居中高端,生产过程智能化、自动化水平较高,例如南瑞继保、台积电、乐金化学等,对整体经济带动效应明显。

不过,上述统计局工作人员坦言,疫情影响下,消费受冲击最大。虽然派发了消费券刺激消费,但尚未恢复到以前的水平。南京是第一个派发消费券的城市。

尽管其余万亿级城市的增速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在这些城市的一季报中,仍有“新产业”“新业态”逆势上涨。总体来看,可以分为新兴制造业、线上服务业、网络消费以及新兴贸易业态四类。

无论是位于东部沿海的上海、宁波,还是西部的成都和重庆,抑或是华南的深圳、广州,一季度新兴制造业都呈现大幅增长,主要体现在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电子通信设备等领域。

以上海为例,2020年一季度,上海全市GDP为7856.62亿元,实际增幅为-6.7%。然而,信息技术产值比2019年同期增长15.3%,新能源汽车产值增长5.7%。智能手机、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工业机器人和集成电路圆片产量同比分别增长33.7%、25.5%、8.9%和7.5%。对于新兴制造业投资依然保持两位数增长,增速达到12.1%。

疫情期间,各种线上服务企业借势逆流而上,互联网教育、云办公、网络播映、在线看房等线上服务业发展迅猛。

成都市统计局数据显示,2020年1—2月,规模以上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16.6%、18.9%,带动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增长33%。

“电商之都”杭州全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818亿元,增长6.1%,占GDP的24.2%。在网络消费上,杭州市限额以上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零售额增长5.1%,占全市限额以上零售总额的33.7%,比上年同期提高7.5个百分点。

其它“万亿级”城市的网络零售额都有不同程度增长。广州限额以上商品网络零售额增长38.6%,限额以上住宿餐饮企业通过公共平台实现餐费收入增长51.1%;重庆限额以上网络零售额增长31.5%;天津限额以上商品网上零售额增长16.4%。

在进出口贸易萧条的情况下,佛山市的进出口贸易额仍逆势增长10.3%。

从佛山一季度数据分析报告来看,进出口贸易额增长动因包括两方面:一是民营企业订单出现追加的情况。有媒体报道,疫情加剧小家电需求,家电重镇佛山反而因祸得福。佛山民营企业一季度进出口653.8亿元,增长33.8%,占同期佛山外贸进出口总值的64.1%。其中出口568亿元,增长47.7%。

另一方面在于跨境电商进出口产量双双上涨。一季度,佛山通过海关跨境管理平台进出口12.9亿元,增长96.2%,以市场采购方式出口276.3亿元,激增3.5倍。东盟、欧盟、“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进出口贸易成果明显。

疫情期间,由于贸易往来受限,通过跨境电商对接海外客户时降低交易成本,传统外贸大额交易的特点改变了,变为多批次、小批量地把本土产品通过网络“卖到全球”。同样通过跨境电商开展外贸业务的,还有青岛和成都。

丁力将这些在疫情期间催生的新经济现象称为“隔离经济”。他用四句话来概括“隔离经济”,分别是线上交易主流化、线下生产无人化、企业运营虚拟化、终端服务视频化。在这些变化背后,本质是市场需求的改变。

“既然市场需求改变了,(未来)需要怎么样的产业结构来对接则是一个大问题。”丁力说。

猜你喜欢
汕尾南方周末疫情
常海燕作品
一份来自南方周末的特别邀请
Critical Translation of One Clip of Subtitles in the Film of Annie Hall
疫情中的我
疫情期在家带娃日常……
更多评论,请见南方周末APP
更多评论,请见南方周末APP
疫情应对之争撕裂巴西疫情应对之争撕裂巴西
更多评论,请见南方周末APP
疫情中,中俄贸易同比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