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辉 兰浩林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才竞争压力更加激烈,经济学人才培养标准也日益提高。课题组通过分析湖南农业大学经济学专业“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的运行,总结了在此人才培养模式下所取得的各项成效,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坚持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增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T型经济学人才,强化经济学专业国际化教育”的相关优化建议,以适应新形势下经济高速发展的市场需求。
[关键词]高等农业院校;经济学;人才培养模式;优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437(2020)05-0152-04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和繁荣中国经济,创新与完善经济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就显得极为重要。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实践教学与课堂教学脱节的传统经济学专业教育理念与国际化、全面化的现代经济学人才发展趋势格格不入,多学科交叉融合理念有待强化,课程设置与工作导向结合亟待加强。当前我国学术界对经济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展开了多层次的研究:一是基于重视实践教学,认为应当从实践教学体系框架设计、实践教学平台构建、实践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合理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模块等五个方面人手,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经济学人才。二是基于注重创新,提出要处理好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这两门课程之间的关系。三是基于经济全球化,认为经济学专业人才培养国际化已成为实现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客观需要,必须加强探索基于世界经济发展规律的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以期推动高等教育发展,服务地方经济。本文主要对湖南农业大学经济学专业“四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及其成效进行综合分析,由此针对性地提出完善经济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对策。
一、湖南农业大学经济学专业“四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的运行
英国经济学教学与学习支持中心认为,经济学教育应当帮助学生学习在不同领域对经济学核心概念的运用,学习经济学家的思维。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教授曾指出:经济学学生应该能够解释现有的经济学概念并且表述和研究新的经济学问题,从而形成新的经济学知识。而国内学者刘伟等人则认为,应当培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倡导科学发展观,为社会做出卓越贡献,适应国际化要求的高素质人才。湖南农业大学为实现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型、应用型、综合型的高素质经济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提出了以学生为主体,以老师为主线,将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实践教学与实训研究有机结合的“四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见图1)。
(一)高度重视理论、应用和数理经济学相结合
经济学专业所培养学生的职业岗位去向并不具体和单一,所包括的学科体系相对其他学科更为综合,更有理论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两个一级学科,这使得该专业教育兼具理论性和思想性、应用性和实践性等多个特征。同时,经济学又是一门依赖于数学的学科,如西方经济学中所提到的交换价值就是一个可计量的数值,是一般数学的研究对象。在课程教学实施中,湖南农业大学经济学专业根据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的需要,将老中青年教师相结合,组建由教授领衔,副教授和博士为骨干,理论经济、应用经济和数理经济相结合的教学团队。在保证原有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重要学科课程的基础上增加提高学生数理经济分析技能的新课程,如:行为经济学、数理经济学、经济数学课程等,形成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和数理经济学三个特色领域相互结合的局面。
(二)创新实施本科生导师制
自国家实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革新以来,本科生导师制已成为各校培养专业对口型人才的必经之路。“水深而回,树落糞本,弟子通利则思师”。这句话就是阐述学生通过老师的教导而获得利益进而回馈老师的帮助,强调教师是学生获取专业知识的一种有效路径。湖南农业大学经济学专业的每一名学生在大一的第一个学期都会学习专业导论,借此全面了解经济学。湖南农业大学经济学专业根据学生们第一学年的学习体会和兴趣爱好,结合经济学专业教师的专长,在“双方自愿”的前提下对学生进行导师配备,由导师指导学生参与教师课题研究以及撰写学术论文,以此提升学生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三)积极开展毕业生论文辅导与优秀毕业生经验交谈会
毕业生论文辅导对论文的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可以通过更早地接触论文写作基本知识来培养写作意识,进而逐渐树立起系统性思维。湖南农业大学在大四第一个学期,每周为经济学专业四年级学生安排一次毕业论文选题、文献综述与开题报告撰写指导,每次研讨会配备2-3名导师参加,学生们轮流发言,导师根据他们的阐述指出研究的不足之处并提出建议。此外,经济学专业坚持每年6月份组织一次优秀毕业生与大三学生关于考研、考公务员和就业的经验交谈会,促使不同年级学生之间加强沟通,共同成长。
(四)定期组织学生进行综合实习与社会调查
“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实践问题,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就是实践”。这不仅仅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也是高校发展的必然规律。湖南农业大学经济学专业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积极拓宽本专业学生的校外实践渠道,与各地政府、企事业单位等共同建设了“浏阳市淳口镇人民政府”“娄星区石井镇人民政府”“娄星区石井镇人民政府”“浏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湖南衡阳衡州农村商业银行”“长沙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湖南德人牧业科技有限公司”和“湖南湘投高科技创业投资有限公司”等实习、实践教学基地。利用这些实习基地,集中组织学生进行以理论经济热点、产业经济发展和区域经济特色为主题的专业实习和实践数据分析,以增强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二、湖南农业大学经济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成效
从整体上来看,“四位一体”的经济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学生在数理经济分析技能、创新性专业人才培养、学术研究成果和社会实践能力等领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见图2)。
(一)学生数理经济分析能力增强,研究特色与成绩显著
专业课程讲授的是定性与定量的分析,帮助学生运用数量分析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来增强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99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约翰·纳什并不是经济学家而是一位数学家,他通过将数理知识运用到经济学中,研究出著名的纳什均衡理论,该理论至今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着重要影响。湖南农业大学经济学专业通过将理论、应用和数理经济学相结合的方式,在增强学生数理经济分析能力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2017年,经济学本科生凭借扎实的数理经济分析能力获得6项校级和3项院级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及创新性实验项目立项资助;学生参加湖南农业大学第十二届、第十三届“求真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并荣获三等奖。
(二)经济学本科生专业技能增强,专业人才培养成效显著
基于对经济学专业性质以及新时代优秀经济学人才需求的认识,湖南农业大学经济学专业贯彻了专门化的教育理念。所谓专门化就是经济学知识的专门化,表现出我们所培养出来的人才具有高精尖的业务水平,能够运用专业的理论知识和方法进行社会经济调查,分析和解决理论与实际问题,并能够提出独到见解。湖南农业大学通过本科生导师制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2017-2018年经济学专业共有24人进入中南大学、湖南大学、华侨大学、乔治福克斯大学等学校继续深造,30余名学生进入银行证券等金融机构就职,7名学生考取国家公务员,为我国的科研创新、发展改革添砖加瓦。
(三)学生系统思维建立,学术研究成果丰硕
系统思维是在学生进入初级教育就已经开始培养的一种思维方式,它要求学生将原则性与灵活性有机结合,抓住重点,把握整体。学术论文历来就是学者们研究的重点,学术论文的写作要求学生具有高效的系统思维。2017年湖南农业大学经济学专业取得了2篇校级优秀毕业论文和8篇院级优秀毕业论文的好成绩,其中一篇学生论文参加湖南省经济学会与市场学会年会评选获一等奖,同时2014级经济学l班学生在参与“三下乡”活动后所撰写的调研报告也获得了校级优秀,学术研究成果丰硕。
(四)理论联系实际,促进与服务地方经济
通过对著名教育改革设计者瑞奇鲁斯认知学习四个阶段的理解,即记忆信息、理解关系、运用技能、运用规则,可知实践教学对于培养经济学应用型人才极为重要,科学运用实际技能是经济学专业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2015年7月,2012级经济学专业的十多位学生前往张家界市慈利县和永定区进行农田水利产权治理和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等方面的社会调研。调研组撰写的《张家界市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调研报告》成为“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优秀调研报告”,为地方经济发展规划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材料。2017年10月,2014级经济学全体同学前往娄底市石井镇,进行“三农调研”社会考察与综合实习,实地调查分析农户对三农政策的了解与支持情况。学生们实践经历的增多为更大程度地服务地方经济奠定了基础。
三、湖南农业大学经济学人才培养的优化建议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形成特色教育模式
经济学专业需要培养的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为社會做出卓越贡献,适应全面化要求的高素质人才。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经济发展进程波澜壮阔,蕴藏着中国“系统化的经济学说”创新的难得的历史机遇,要立足我国基本国情,深入研究我国经济和世界经济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新境界。第一,在经济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我们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主流地位,在课程设计上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更加重视。第二,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的基本方向,培养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指导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优秀人才;第三,我们要积极吸收近年来国外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取长补短不断改进;第四,要在实践中积极探索适应中国国情的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教育和教学规律。形成中国特色教育模式,促进中国特色马克思经济学教育的发展,培养符合社会要求的经济学高素质人才。
(二)增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片段思维
创新是新时代的灵魂,知识经济的本质是知识的不断更新,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迫切需要,我们应进一步更新创新创业教育观念,完善培养方案,健全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强化创新创业实践。第一,在增强学生创新能力中,应注重培养片段思维,片段思维是一种发散思维,片段思维的重要性被钱钟书先生高度重视,甚至被认为是人类的创造来源之一。第二,创新能力的培养要着眼于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全面发展,引导学生发散思维,积极思考,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第三,要积极构建科学完善的评价体系,设置相关创新奖项,鼓励学生积极创新。
(三)培养“T”型经济学人才,发挥“跨行业的专业”优势
“T”型经济学人才培养是指在保证学生扎实掌握经济学专业知识的前提下,再加强学生的“软技能”,即解决问题的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培养能够胜任不同行业、不同工作岗位的应用型专业人才。经济学专业是人文社会科学的基础学科,所研究的问题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经济学专业的人才培养应当充分发挥其“跨行业的专业”的优势,全面提升学生的各项综合能力,使得经济学专业培养的学生能够为多岗位、多行业服务。第一,应当增加Office等基础办公软件的应用学习,积极鼓励学生提高文字处理能力、数据分析能力,综合性提升学生的基本办公水平;第二,引导学生在保证扎实掌握专业学科知识的基础上,重视会计基础、经济法学等基础科目的学习,培养全面、优秀的经济学人才;第三,积极与社会优秀企业互动合作,引导学生了解企业和市场,给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实习锻炼机会。
(四)强化经济学专业国际化教育,“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
经济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国际化是我国加强“一带一路”人才培养的实现路径,也是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支撑。人才培养的国际化旨在借鉴国外优秀人才培养的先进经验,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现状,培养适应中国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国际思维的经济学专业人才。第一,培养国际化经济人才的前提是经济学教师的国际化,各高等农业院校应该提高海外留学回国就业以及具有国际知名高校进修经验的教师比例,加强国际高校合作,支持和鼓励院校教师参与国际访问与交流,着力加强教师队伍的国际化理念和拓宽国际化视野。第二,学生视野的国际化是经济学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的落脚点。一方面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和意愿选择全英文版的经济学教材,另一方面鼓励并引导学生参与国际交流活动和国际学术会议,支持有条件的高年级本科生进行海外进修与访问,增强学生的对外交流能力。
四、结论
湖南农业大学经济学专业“四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以学生为主体,运行以来成效显著,为我国高等农业院校人才培养提供了宝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