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光焰
(湖北省广水市第一高级中学 432700)
2017年江苏省高考数学试卷21题D小题是:
题目已知a,b,c,d为实数,且a2+b2=4,c2+d2=16,证明:ac+bd≤8.
笔者参阅文献[1]、[2]、[3],经过探索,得出不同于原试卷所提供的答案的九种不同证法.
分析1 比较法、综合法和分析法是证明不等式最基本最常用最重要的方法.本题的特点是字母较多、条件较多,因此用分析法、比较法和综合法来证明时,要注意变换的技巧和灵活处理已知条件.
证法1:综合法
因为a,b,c,d都是实数,所以
又因为a2+b2=4,c2+d2=16.
即ac+bd≤8.
证法2:比较法
证法3:分析法
当ac+bd≤0时,原不等式显然成立.
当ac+bd>0时,要证ac+bd≤8,只需证明(ac+bd)2≤64,
即只需证明a2c2+2abcd+b2d2≤64.①
由于a2+b2=4,c2+d2=16,因此①式等价于
a2c2+2abcd+b2d2≤(a2+b2)(c2+d2).②
将②式展开、化简,得(ac-bd)2≥0.③
因为a,b,c,d都是实数,所以③式成立,即①式成立,原命题得证.
分析2 观察已知条件和要证的结论,我们可以利用柯西不等式来证明此题,江苏省提供参考答案就是利用柯西不等式来证明的.
证法4:柯西不等式法
由柯西不等式可得:(ac+bd)2≤(a2+b2)(c2+d2).
因为a2+b2=4,c2+d2=16,所以(ac+bd)2≤64,因此ac+bd≤8.
分析3 受证法2的启发,我们可以得到恒等变形法.
证法5:恒等变形法
分析4 由题目已知条件a2+b2=4,c2+d2=16,我们可以联想到sin2α+cos2α=1,这启发我们用三角代换法来证明此不等式.
证法6:三角代换法
由已知条件我们可设a=2sinα,b=2cosα,c=4sinβ,d=4cosβ,则ac+bd=8sinαsinβ+8cosαcosβ=8(sinαsinβ+cosαcosβ)=8cos(α-β)≤8.所以ac+bd≤8.
分析5 平面向量是高中数学必修内容,在平面向量中有著名不等式,|a·b|≤|a||b|,这为我们证明不等式提供了一条途径.从该题的结构特点来看,我们易联想到|a·b|≤|a||b|.
证法7:向量法
证法8:几何法
分析7:利用复数的有关知识,我们也可以证明此不等式.
证法9:复数法
设z1=a+bi,z2=c+di,又|z1|+|z2|≥|z1+z2|,
又因为a2+b2=4,c2+d2=16
分析8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选修4-5A版不等式选讲介绍了二维形式的三角不等式,这又为我们解决此问题提供了一种方法.
证法10:二维形式的三角不等式法
由二维形式的三角不等式法可得
下同证法9.
我们又提供了九种证法,每一种证法所用的知识都是高中数学课本所包含的,教师在课堂上教学时对有些例题进行一题多解,课后教师要求学生对适宜一题多解的数学问题进行一题多解. 如何判断解题方法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主要根据题设和结论来判定,我们在选择解题方法时,要认真分析,辩证看待,全面考虑,科学决策.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都需要有创造性的想像力.”因此,读书时,不仅要多动脑筋,勤于思考,不仅要懂得如何处理问题,解决问题,还要懂得如何发现新问题,提出新问题. 波利亚(G·Polya)说:“好问题同某种蘑菇有些相似,他们大都成堆的生长,找到一个以后,你应当在周围找找,很可能在附近就有几个.”我们对例习题进行一题多解的探究后,还应进一步思考,该题是否适合一题多变,通过探究,得出了下列新题.
新题1 已知a,b,c,d为实数,且a2+b2=4,c2+d2=16,证明ac+bd≥-8.
新题2 已知a,b,c,d为实数,且a2+b2=4,c2+d2=16,证明|ac+bd|≤8.
新题3 已知a,b,c,d为实数,且a2+b2=4,c2+d2=16,证明|ac-bd|≤8.
新题4 已知a,b,c,d为实数,且a2+b2=m2,c2+d2=n2,m>0,n>0,,证明|ac+bd|≤mn.
新题5 已知a,b,c,d为实数,且a2+b2=m2,c2+d2=n2,m>0,n>0,,证明|ac-bd|≤mn.
新题7 已知a1,a2,…,an;b1,b2,…,bn为实数,
新题8 已知a,b,c,d为实数,且a2+b2=4,c2+d2=16,ab+bd=8,证明ac-bd=0.
在一题多解和多变的拓展中,学生们可以看到不同知识块间的相关性(有利于形成知识链),还可以看到不同人思维的差异(从别人的思维中获得启迪),还可以看到建立在独立思考基础上的合作交流意义重大. 在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拓展中,学生们看到了一题多法,多题一法,看到了特殊与一般的转化. 在拓展的过程中,学生们的情感体验也在变化:或感叹于我怎么没想到,或惊叹数学的神奇,或陶醉于心理的积极暗示——下一次,我也要多想想,多试试. 不难看出,这样的拓展是对已有资源更充分的利用,对学生探究意识和能力的形成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