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地油莎豆栽培模式试验报告

2020-05-07 03:46张调明
江西农业 2020年3期
关键词:油莎肥力块根

张调明

(甘肃省庄浪县岳堡农业技术推广区域站,甘肃庄浪 744699)

油莎豆是一种块茎含油较高的油用禾本科作物[1],块茎含油27%左右,可加工食用油,茎叶含有较多的脂肪和糖分,是家畜的优良饲料。油莎豆原产于西亚和非洲,美国南部在19世纪中叶开始种植,随后在欧洲等地广泛栽培。我国于20世纪60年代引入种植[2]。为了探讨油莎豆在甘肃省庄浪本县黄土丘陵区的适宜性和栽培模式,开展了本次试验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试验材料采用的油莎豆为山西小粒。供试地膜为天宝塑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天宝牌”厚度0.010 mm、宽度120 cm的黑色膜(透光率5%);氮肥为尿素(纯N,由刘家峡化工总厂生产),磷肥为普钙(P2O5,由云南红河化工有限公司生产)。

1.2 试验设计试验选择肥力中上等且肥力均匀平坦地块。该试验采用随机区组法设计,共设4个处理。(1)T1通用微垄垄作。垄底宽35 cm,垄面宽20 cm,垄高10 cm左右,垄沟宽15 cm,采用幅宽120 cm的地膜覆盖3垄3沟,垄上播种1行,行距35 cm,穴距35 cm,穴播2粒,播深2~3 cm。密度8.1万穴/hm2,密度16.2万粒/hm2。(2)T2大垄垄作。垄底宽70 cm,垄面宽50 cm,垄高15 cm左右,垄沟宽40 cm,用120 cm幅宽地膜覆盖,垄上播种3行,平均行距35 cm,穴距35 cm。(3)T3膜上覆土。地膜山覆土2~3 cm,平作,其他同T1。(4)T4露地平作。不覆膜,播种方式及规格同T1。

试验采用随机区组排列,重复3次,小区面积21.6 m2(6.0 m×3.6 m)。试验走道30 cm,四周设保护区。试验地膜处理在3月上旬覆盖,油莎豆于4月中旬末采用简易玉米点播器进行播种。各处理施肥量相同,结合播前整地,施纯 N 120 kg/hm2、P2O590 kg/hm2、K2O 75 kg/hm2,磷钾肥一次性底施,追施氮肥48 kg/hm2,分蘖末期采用简易玉米播种器施入肥料,深度15 cm[3]。

1.3 试验地点试验于2019年在庄浪县岳堡镇大湾村实施。试验地海拔1 840 m,土质为黄绵土,试验地肥力均匀,地势平坦,地力中上。当地年均气温7.0 ℃,无霜期140 d,年均降雨量550 mm。油莎豆生育期的降雨量为570 mm。

1.4 试验记载成熟后,每小区按5点取样法,取30穴考种材料进行考种,按小区收获计实计产量。

1.5 试验分析试验用Excel进行数据处理分析,用DPS软件进行方差分析[4]。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育期栽培模式对油莎豆的生育期没有明显影响(如表1所示),T1、T2、T3的播种期、出苗期、分蘖期、结粒期、干枯期均相同,生育天数同为156 d,比T4增加22 d。

表1 油莎豆生育期

2.2 经济性状不同模式对块根数量和重量有明显影响[4],块根数T1、T2、T3分别为68.6、69.6、46个/株,其中成熟度较高的块根为30.7、37.5、14.5个/株,分别比CK增加 222.07%、226.76%、115.96%。 块 根 重 42.24、52.48、24.85 g/株,其中成熟度较高的块根重29.97、39.311、16.15 g/株,分别比CK增加3 124.43%、3 933.59%、1 796.95%,油莎豆的经济性状如表2所示。

表2 油莎豆的经济性状

2.3 产量结果对试验产量结果(如表3所示)直观分析,T2产量第一位,为7 782.00 kg/hm2;T1产量第二位,为7 044.45 kg/hm2;T3产量第三位,为5 365.5 kg/hm2;T4产量第四位,为1 089.45 kg/hm2,分别比CK增加614.27%、546.58%、392.47%。经方差分析,区组间差异不显著,F区组=1.768,P=0.231 3;处理间差异极显著,F处理=25.607,P=0.000 1。

表3 油莎豆产量

3 结语

油莎豆以全膜高垄栽培为宜,通用模式次之,全膜覆土和露地栽培不适宜[5]。由于油莎豆要求较高的积温,可以在低海拔区采取地膜覆盖的栽培方法解决积温相对不足的问题[6]。另外,由于土壤湿度较大,油莎豆难以收获,没有收获机械配套,所以不宜推广。

猜你喜欢
油莎肥力块根
油莎豆产业发展现状及建议
油莎豆种植与收获机械技术装备研究现状
甘薯发根分枝期适宜土壤水分促进块根糖供应和块根形成的研究
我国油莎豆制品开发现状
浙江油-稻轮作土壤肥力与作物产量特征
施氮对不同肥力土壤小麦氮营养和产量的影响
油莎豆在河南实现亩产858公斤
生物肥力将成为我国土壤修复的主要方式
德钦乌头块根化学成分的研究
花毛茛块根储存技术及盆花生产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