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颉元芳的蒙古族人物水彩画

2020-05-07 02:22赵海忠教授内蒙古艺术学院
中国民族美术 2020年3期
关键词:水彩蒙古族牧民

文:赵海忠 教授 内蒙古艺术学院

颉元芳

1978 年出生于呼和浩特市,汉族

内蒙古艺术学院美术学院副教授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内蒙古美术家协会水彩艺术委员会委员

2019 年水彩画作品《远方》荣获第三届中国美术奖暨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金奖,美术作品多次入选全国美术作品展、全国水彩画作品展、内蒙古美术作品展等国家级和省部级展览,并被多家艺术机构收藏

颉元芳的水彩画《远方》获第三届中国美术奖金奖,在内蒙古美术界和内蒙古艺术学院引起热烈反响。她是内蒙古第一位荣获中国美术奖金奖的画家,《远方》是全国唯一获得本届中国美术奖金奖的水彩画作品。颉元芳与学院师生、业界同仁之间有过多次交流探讨,比较明确系统地陈述了她的创作理念和艺术追求。我们观赏了颉元芳蒙古族人物画近50 幅,其中“搏克”系列8 幅,“祭敖包”系列6 幅,“牧民”系列9 幅,“那达慕”系列3 幅,“肖像”系列16 幅,等等,比较全面、具体、细致地了解她的创作。笔者与颉元芳同在内蒙古艺术学院工作,高兴之余不揣浅陋,谈谈我对《远方》及其其他作品的理解。

《远方》是一幅纵式水彩画,规格为165cm×132cm。画作的背景由两部分组成:上半部分是清晨明净的天空,约占三分之一;下半部分是有小河流过的厚重的草原,约占三分之二。颉元芳的作品大多是单色背景,像《远方》这样有天空、草原、小河等具体实物背景的作品并不多见。作品的主体是一男一女两个蒙古族牧民,天际线大致在他们的肩部平稳地左右延伸,显示画家的视点略低,有突出主人公形象的效果。画中人物身着民族服装,体格健硕,呈侧前后站立状。男女主人公眼睛微眯,视线集中,静望远方。作者给我们留下了足够的想象空间,观众会自然而然地顺着男女主人公的视线把目光探出画外,同样延伸到远方,显示了特殊的艺术张力,充满美好的憧憬和期待。这样的艺术处理,观众感到画外有画,且意在画外,正如欧阳修《六一诗话》记载梅尧臣语,“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有如“牧童遥指杏花村”之意。这既是一种创作技巧,更是一种美学追求,画家成竹在胸,方可大胆运用,从而产生突破画幅的效果。

《远方》的人物形象具有鲜明的蒙古族特点。为了加以突出,画中人物为侧面造型,剪影并略带夸张地强调了人物的脸部和身体特点。人物站姿挺拔稳定,仪态从容祥和,给人以扑面而来的形象、情感和思想冲击。通过这两个男女牧民形象的塑造,作品生动地表现了蒙古族人民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表现了蒙古族人民守望相助的精神境界。观众观画时会深切地感受到:在国土面积118万平方公里、边境线4200 多公里的内蒙古自治区,蒙古族人民正在守护着美丽的家园,是祖国北方一道坚不可摧的安全屏障。

画作天空色调较淡,兼有写意成分。实际上,颉元芳绘画作品整体也在追求某种“神似”或“本质”。她说:“我的水彩创作将持续表现蒙古族人物,在这一题材范围内不断挖掘和完善。现阶段我一直在造型方面探索,力求使自己作品中的蒙古族形象更加主观和自由。提炼、抽取蒙古族人的精神面貌、民族特质,将其概括、简洁化,使人物更加真实,更加本质。”这里的“主观和自由”“提炼、抽取”“将其概括、简洁化”“使人物更加真实,更加本质”,都是强调“神似”,而不是单纯强调“形似”。作为呼应,地上小河的颜色与天色相近,既是本色,也算倒影,使画作上下两部分背景得到自然过渡和有机衔接,增加了作品的动感。草原颜色较深,表面看这体现了早晨的光照特点,实质上是奠定作品凝重厚实的基调。巧妙的是,同样作为呼应,男女主人公的面部、手部颜色较深,在画作上半部清亮的背景上嵌入了重彩,与天空和小河相呼应一道,达到整个作品色块上的榫卯交错,密合无间。做到这一点,需要有对颜色的特殊敏感和调度。男女主人公衣服和皮肤的色彩会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大到袍面,小到头巾、帽子,领口、腰带、滚边,靴子,脸面、头发,无不相互照顾,彼此呼应。凡是男主人公身上有的颜色,总能在女主人公身上找到相同或相近的颜色,反之亦然。这是一种艺术的相谐,也是一种生活的相和,令人心生向往之情。

■ 远方 颉元芳 水彩 165cm x 132cm 2019 年

蒙古族服饰发展历史悠久,民族特色鲜明,2008 年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蒙古袍是《远方》的大色块,大致占了作品一半左右的画幅。颉元芳蒙古族人物画对蒙古袍十分倾力,《远方》及其他作品中的蒙古袍,制式多样,互不雷同,各有特点,令人称道。颉元芳努力把蒙古袍画出生命,与主人公表里相谐,成为画作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代绘画理论有“曹衣出水、吴带当风”之说,颉元芳笔下的蒙古袍,宽大、厚重、温肥、褶皱宽深,颇有垂地感。这些特点,一方面是写实性的表达,另一方面又有意夸张放大而与其作品思想内容整体风格相一致。画蒙古袍并不容易,检验着画家在造型、明暗、曲折、起伏等方面的功力。同时要注意主与宾的关系,既要发挥大色块的作用,将画面支撑起来,又不能冲淡作品的主体,影响观众对人物面部、手部的关注。这一点,颉元芳在《远方》中处理得很到位。

日常生活中,腰带作为蒙古族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色彩缤纷,规格各异,与蒙古袍形影不离。颉元芳画中人物所系的腰带,一般比较粗朴宽裕,富有质感,是其作品总体风格的构成要件。更为重要的是,腰带不仅在颜色上与袍子互相关照调剂,而且是画作最为主要的横线,在结构稳定画面方面具有特别关键的作用。《远方》中男女主人公都身系腰带,腰带在画中的上下位置基本一致而又有所错落,作为画作的横线左右延展大气而平顺,就达到了这样的效果。

■ 搏克手之十二 颉元芳 水彩 110cm x 82cm 2020 年

■ 那达慕之三 颉元芳 水彩 100cm x 150cm 2019 年

《远方》男主人公脚穿蒙古平底圆头靴,颉元芳其他画作中的蒙古族人物基本也都配这种深色宽大的靴子。蒙古平底圆头靴古朴端庄、站稳行远,因其防寒效果好,穿着便利,蒙古族中老年男女平时经常选用。靴子一般会自然地置于画作的底部,从而给人以厚重踏实稳定之感,是颉元芳蒙古族人物画的重要元素和标志。

颉元芳说:“我的作品一直表现蒙古族人物,画面中的蒙古人,其实并非表现某一具体的人物,或某一光线下,某一表情中的人物外形,而是通过某个形象传达我对这一群体的理解,对这个民族这个地域的深深情怀,所以无论是人物的形象还是画面的色彩,都是经过对人物内心的挖掘和提炼,再经我内心的重组后重新呈现,表达我自己的感受。”

颉元芳常年坚持表现蒙古族人物,并形成了数量可观的不同系列的作品。如上所述,颉元芳把她的蒙古族人物画分为“搏克”“祭敖包”“牧民”“那达慕”“肖像”等几个系列,既各有特色,又有机统一,构成了她的蒙古族人物画廊。

“搏克”为蒙古语音译,意思是结实,攻不破、摔不烂、持久永恒等。搏克是蒙古族的传统体育项目,居蒙古族“男儿三艺”——摔跤、赛马、射箭之首,2006 年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颉元芳“搏克”系列作品,大多是单个人物形象,所表现的不是激烈的比赛场面,而是赛前的展示,赛后的小憩。这些人物,大多静穆、安和、内敛,与颉元芳蒙古族绘画人物形象的总体特征一致。作者有时对这个系列的人物形象作逆光或半逆光处理,充分显示人物形象的体积和搏击性,笔简意厚,富有冲击力。这些画的背景基本是单色,有的热烈奔放,有的淡然平和,显示了不同的景象。

敖包也是蒙古族特有的文化现象,祭敖包是蒙古族人们生活中非常神圣的大事。颉元芳“祭敖包”系列作品画家的视点大都较低,“矮化”人物的同时抬举提升了所祭拜的敖包。作品所有的人物形象都双手合十,弓腰而祭,虔诚之意,溢于画幅。画家选定侧面视角,人物形象轮廓清晰,特征明显。画中人物多为老年壮年,反映出祭敖包是一个民族成熟的思想情感祭拜指向。

■ 朝鲁和他的马之二 颉元芳 水彩 111cm x 96cm 2015 年

“牧民”系列的主体是单个人物,取大半身近景,配以马匹、套马杆等,富有动感和生活气息。部分作品采用仰视角度,画作格调自信、豁达、超然,表达了牧民对生活的投入和热爱。这组作品,人物形象较多正面或正侧面造型,面部表情能够得到更好的关注和表达。牧民们头戴的帽子款式颜色各异,增加了作品的民族韵味。

■ 那达慕之二 颉元芳 水彩 100cm x 150cm 2019 年

“那达慕”系列作品每幅画中的人物较多,都是四五个形象。这种人物组合布局是对生活的反映,因为那达慕是草原牧民很少有的集中性聚会。画中展示的都是女性形象,他们好像是作为看客、观众参与那达慕的,入乎其里而又出乎其外,是主角又是配角,充分显示了草原女性特有的神韵。作品中人物身着盛装,同而不同,大胆自信,具有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所有的人物形象都肥硕健壮,少了矫揉造作,多了本色自然,可以感受到作者对这些人物的钟爱和褒奖。作品人物视线一致,观众可以想象:远处或者赛马,其中有她们的丈夫;或者摔跤,其中有她们的儿子。她们的表情,松弛中有紧张,超然中有关注,给观众以美与真的享受和动中有静的体验。观者很欣赏画家对这些妇女手态的描绘。画中女牧民手态自然天成,但是又各不相同,或自然下垂,或十指交叉,或左右相握,或抬举遮目……显得淳朴、憨拙而又灵动。作为普通女牧民的手,掌形骨骼粗大,手心手背肉厚。辛勤的劳作使得她们的手略显粗糙,经常接触肉、奶、油等物质又导致她们的手暗含温润……对于这些画家都作了微妙传神的表达,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颉元芳所作“肖像”画,大都特征明显,注重写实,更注重写意。画作描绘的人物,阳光快乐,自信安然,画出了蒙古族人民的群体外貌特征和精神状态。值得特别关注欣赏的是颉元芳以同一个牧马人为模特儿创作的五六幅画。这个形象,艰辛的牧马生涯造就了他满脸岁月的沧桑,多年的遥眺远望练就了他深邃聚光的眼睛,耳廓阔大硬直体现了他收听细微动静的特长,可以说是一个草原牧马人的典型。

颉元芳这样解释她的作品:“我开始塑造自己心中的蒙古族人形象,我将他们的身材加粗,以显其健壮敦实,凸显的结构都浑圆起来,使人物显得朴实、醇厚,线条粗且简约以呼应人物的性格,眼睛更加细小,颧骨更加宽大,连接头部与躯干的脖子更加粗短,以形成稳固结实的体态,最终形成了我作品中蒙古族人普遍具有的基本特征。在此基础上,再表现具体人物的特点,这便形成了我对蒙古族人的理解和诠释:浑圆、敦实、彪悍、朴拙的形象。”综合我们对《远方》和其他作品的赏析,颉元芳的创作实践充分体现了她的创作主张和观念,是一个自觉的画家。她在人物水彩画创作上,具有一贯追求的题材选择和鲜明独特的风格,而且实现了理论的升华,这是一个成熟画家的标志。

2014 年农历马年春节到来之际,习近平同志到内蒙古看望慰问各族干部群众,希望内蒙古各族干部群众守望相助。习近平总书记对守望相助作了解释:守,就是守好家门,守好祖国边疆,守好内蒙古少数民族美好的精神家园;望,就是登高望远,规划事业、谋求发展要跳出当地、跳出自然条件限制、跳出内蒙古,有宽广的世界眼光,有大局意识;相助,就是各族干部群众要牢固树立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思想,各族人民拧成一股绳,共同守卫祖国边疆,共同创造美好生活。“守望相助”是对内蒙古各族干部群众的要求,自然赋予蒙古族人民以特殊重要的责任,也是对蒙古族人民的肯定、赞赏和期望。颉元芳的《远方》曾拟命名为《守望》,《远方》是其最后参展的画名。结合习近平同志关于“守望相助”的要求和解释,我们不难理解颉元芳创作《远方》的初衷。

■ 搏克手之八 颉元芳 水彩 110cm x 82cm 2016年

■ 祭敖包之五 颉元芳 水彩 150cm x 95cm 2019年

当然并非孤章独篇。颉元芳一直在关注草原生活,描绘牧民形象,这样“远方”就有了特定的时代、地域和民族含义。

颉元芳多年把蒙古族牧民作为自己的题材选择和描绘对象。以人民为中心,是新时代画家应当遵循的一条根本原则,要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中进行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的文艺创造。热爱人民不是一句口号,要有深刻的理性认识和具体的实践行动。颉元芳的作品深深根植于内蒙古草原,长期把牧民作为画作的主人公。一个年轻画家,能够有这样的艺术自觉,把刻画牧民形象作为一贯的题材选择,足见其创作的恒心和信心,足见其对蒙古族牧民的倾心和诚心。

重要的不是画什么,而是怎么画,这是一个画家取得成功的根本和关键。综合看颉元芳画作的构图、色彩、视角等,她与她笔下人物的关系,平等,近密,亲和,既不居高临下,也不冷漠隔阂。她以平和之心捕捉普通牧民的日常形象,把人物放在温和的背景下悉心描绘,不同于一般的画模特,更不玩观念、炫技法。颉元芳对牧民爱得真挚、彻底,她不把笔下的普通牧民当作工具去表达什么,普通牧民本身就是她的目的。颉元芳对她作品中的牧民一直持正面褒奖的态度,其画笔浸透情感,二十多年一以贯之发现、挖掘、刻画普通牧民本真、朴实、善良、自信的形象和精神品格,从根本上贯彻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文艺理念。

颉元芳的作品用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观照现实生活,展示蒙古族人形象。她的蒙古族人物绘画作品光明、美善,既如实反映生活,又显得主观自由,让人们看到美好、看到希望、看到梦想就在前方,特别是看到祖国北疆草原这道亮丽的风景线。这美好、希望和梦想,这道亮丽的风景线,必然对观众产生积极向上的思想启迪和精神激励。

颉元芳说:“我不是蒙古族人,但他们是我的亲人,我的朋友,我用我全部的情感默默地关注着他们,欣赏着他们,我想要用我的绘画把他们和我对他们的情感呈现出来。”2017 年,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中央军委关于庆祝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 周年贺电指出:内蒙古各族人民识大体、顾大局、讲风格、求奉献、有担当,赢得并始终如一呵护了“模范自治区”的崇高荣誉!颉元芳的创作历程,她的蒙古族人物水彩画的题材选择、人物刻画、主题表达、情感流露、艺术追求等,可以看作是“模范自治区”这一崇高荣誉的具体艺术实践,这是每一个内蒙古艺术家应有的担当。

■ 吉日嘎啦 颉元芳 水彩 76cm x 54cm 2017 年

颉元芳说:“我不刻意追求技法与风格的创新,因为我认为它们是为表达情感服务的,当作品越来越贴近自己的内心,可以顺畅地抒发情怀的时候,技法与风格也会随之呈现,自然而真实。”“我的作品从构图,造型,技法都追求敦实、浑厚、质朴的感觉,这正是我对蒙古人的理解,色彩更加单纯、强烈和鲜亮,以此来传达内蒙古的纯净与原生态气息。”总体看,颉元芳的作品是写实的,但在具体细节的处理上,又有机融入写意的因素。她最根本的艺术追求和创作特点就是自然、本真、平实。这正是端正创作思想、力戒浮躁,不断创作生产优秀作品的正道。颉元芳作品的人物是普通牧民,画法又比较规范传统,观众欣赏颉元芳的作品不需要了解复杂的历史背景,不需要费心对作品做艰涩的破译阐释,甚至也不需要有很专业的水彩画知识。只要抱着一颗对人民的敬仰之心,我们就不可能有距离感和陌生感,而是很容易地走进颉元芳有温度的艺术世界,走进作品主人公有情怀的内在心灵。

当前,内蒙古各族人民正在发扬“吃苦耐劳、一往无前、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蒙古马精神,在“建设亮丽内蒙古、共圆伟大中国梦”的征程中前进,这给艺术家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能够触发艺术家投身艺术创作的激情和灵感,我们期待颉元芳不断推出新的好作品。

猜你喜欢
水彩蒙古族牧民
黑龙江蒙古族古籍考录
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机制对牧民的影响探析
蒙古族“男儿三艺”传承研究
商人买马
与水彩对话
中国共产党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届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当选名单
中国共产党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届委员会委员当选名单
水彩版超级英雄大PK
水彩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