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2020-05-06 17:41胡彩霞
记者观察·下旬刊 2020年1期
关键词: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媒体

胡彩霞

摘要: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兴起,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全面把握和深入分析新媒体时代的特征及其影响,分析在新媒体时代的冲击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关键词:新媒体;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

一、新媒体的概念及其主要影响

(一)新媒體的概念

“新媒体”的提出是随着近年来互联网、手机、数字电视等新兴媒介的兴起,而对其的统称。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传统媒体是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介。

新媒体也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的发展阶段。初期的互联网技术主要支持用户通过浏览器获取信息,用户的参与性较弱。而随着互联网技术越来越成熟,人们对媒体的利用到了更高级的阶段。用户的交互作用加强,人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更大程度的发挥一一用户既是网站内容的浏览者,也是网站内容的制造者。

新媒体改变了长期以来传统媒体由上而下传播新闻给受者的单向模式,而是尊重每一个独立个体的自由表达,这让社会信息的表达和传播更准确,生命变得更有效率,也有利于社会管理者信息的获取和管理。我们社会中的每个人都从中受益,反之又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因此新媒体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剂,而社会的发展又促进新媒体的进步,新媒体与社会发展相得益彰,相互促进,尤其受到年轻一代的欢迎。

(二)新媒体的特征

1.传播内容海量化。新媒体的形式主要有各类网站、网络论坛社区、博客、微博,还包括QQ、微信在内的即时通信(IM)。而且随着网络技术服务的不断升级和手机网络信息存储量的增多,实现了信息发布渠道的多样化、内容的海量化。但海量的碎片化信息良莠不齐、鱼龙混杂、真伪难辨,也导致互联网的“去中心化”趋势。

2.传播形式个性化。网络用户能够充分展示个性,并且自主选择所需信息,自主选择发布内容,使来自每个用户的信息更加真实、准确。

3.传播速度迅捷化。随着移动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推广和进步,手机媒体应用已经逐渐成为当代大学生日常学习与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相较于传统媒体的延时性,手机媒体实现了人与媒体的实时链接,传输速度快,用户体验感得到极大提升。

(三)新媒体对大学生政治认同的影响

中国是个多民族团结统一的大家庭,中央对地方的一呼百应,以及经济上统一的宏观调控,让新中国自成立以来经历了高速稳定的发展,短短几十年,从一穷二白跃升到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发展速度居世界第一位。世界越来越关注中国,某些西方国家对中国华夏文明的研究甚至超越我们本国人民,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越来越被西方国家认同,我国的国际地位得到了显著提升。

舆论媒体近两年也多有对中国的赞美之声,青年大学生近两年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也显著提升,爱国之情高涨,对一些诋毁、污蔑、分裂我们国家的事件、思潮抵制能力增强。

今年年初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是对我国的又一大考验,国外一些反动势力开始借机炒作,想方设法制约中国发展。国家多个政府部门已经快速联动,人民也纷纷以各种形式助力阻击,青年大学生也要与全国人民一道,齐心协力,抗击疫情,雾霾终将散去,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止中国和中国人民前进的步伐!

二、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一)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机遇

大学生群体追赶潮流,渴望自我表达,自我实现,是新媒体时代的重要角色。大学生用移动终端获取知识、生活信息、时事新闻、交流互动已成为常态。新媒体是大学生学习和生活中最贴心的工具和伙伴。

5G时代悄然而至,我国的5G信息技术已进入到测试应用阶段,前景一片大好。5G对人们工作和生活的影响是全面而深刻的,5G让信息的传输更快,更逼真,“信息随心至,万物触手及”,5G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便利,幸福感倍增。

新时代带来新的机遇,在这个万物互连的时代,大学生更可以做真实的自我,发掘自身的最大潜能,最大限度地实现自我价值。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

从宏观角度看,当前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各种社会思潮的交流论战及网络环境中各种信息的对抗更加频繁,增加了人们辨识的难度。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又处于不成熟和不稳定时期,在一个价值观念多元化的社会中,如果缺失了被大学生群体所认同的核心价值观,后果是堪忧的。

三、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策略

(一)加强历史教育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上下五千年,是世界上现存文明历史最长的国家。炎黄子孙在长江黄河的哺育下,用勤劳的双手筑起了中华民族的大厦,薪火相传。中国历史上产生过蔡伦纸,有过薄如翼翅的长沙马王堆丝帕,还有都江堰和京杭大运河,有过秦兵马俑和唐三彩,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和火药、指南针、针灸、炼丹术,精耕细作的小农生产长久居世界前列。在思想文化方面有《易经》《诗经》《楚辞》《道德经》《论语》及诸子百家,有唐诗宋词。中国古代在天文历法、数学、农学、医学、地理学等众多科技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对世界历史都做出了卓越贡献。

中华文明经久而不衰,源于中华民族传统的优秀品质:尊老爱幼、助人为乐、忠孝仁义、信礼智勇、吃苦耐劳等。大学生学习和继承中华传统美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通过历史教育,大学生能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历史是一面镜子,照见自己,照见未来,没有历史的民族是不稳固的,对历史视而不见是幼稚的、脆弱的。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史是我们坚强的后盾,新时代,我们厚积薄发,中华民族一定会重新崛起,再现东方的文明大国。

(二)加强红色教育

到了近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经历艰苦奋战,打破了国民党的封锁,击败了日本法西斯,最终建立了新中国。新中国的建立来之不易,中国人民翻身做了主人,是无数革命前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年轻一代更应传承老一辈革命者的精神,接过老一辈手中的旗帜,守护好我们来之不易的家园;多学本领,用科技文化知识武装自己,建设我们的家园;少年强则中国强,新中国建国七十年以来,砥砺奋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也要认清差距,强国的重担落在年轻一代的肩上,大学生作为年轻一代的中坚力量,应当心有大国,努力奋斗,不负青春。

大学生一代物质生活已相对丰富,加之网络上浮躁的风气,不少学生重攀比,重物质,轻学习,红色教育有助于制止歪风邪气,把学生的心思拉回到正确轨道上来。

大学生群体正值血气方刚的年纪,英雄主义教育更易引起他们的共鸣,英雄辈出的红色教育恰逢其时,在这个阶段形成的价值观和精神追求,往往对他们的一生都会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

很多高校建立了校园红色网站,收到了不错的效果。红色教育的其他形式还有唱红歌、英雄人物访谈、革命题材电影、革命历史展览等。

高举红色旗帜,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大学生的家国情怀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基本的要求。

(三)倡导学生多看书的习惯

虽然计算机网络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人们获取知识更加精准快捷,但弊端也很明显,知识也变得“速食”,人们变得更加功利,更加浮躁,这对尚处于没什么知识积累阶段的大学生非常不利,好比正处于发育期长身体的年轻人,整天吃速食面,难免营养不良,消化不好。知识不能速食,求知从来都没有捷径,知识的原始积累一定得是系统性的,大量的、系统地阅读,一定得是纸质书,而不是电子书,才能修养心性,牢牢筑起年轻人心理精神的根基。

高校图书馆是难得的知识汇聚的地方,各类思潮在这里碰撞,智慧在这里凝结,采百家之长,而不是网络上碎片化的信息,才能获得充足的营养。大学生一定要利用好图书馆的资源,“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只有多读书,你才能变得更强壮,各类的论调也才不会那么容易影响到你,你才能找到你想要的答案,才能破解谜团,冲破青春的迷茫,找到人生的方向。

猜你喜欢
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媒体
认同的崩溃
融媒体时代领导者媒介形象重构与认同
跨性别者认同矛盾研究
从社会认同浅谈萧峰之死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