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晞
【摘要】目的:评析通窍解郁汤+百忧解联合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的实际疗效。方法:择取2018年9月-2019年6月我院接收的脑卒中后抑郁症病人94例为对象,依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这些病人纳入实验组、基础组,各组47例,基础组单独予以百忧解进行治疗,实验组予以百忧解+通窍解郁汤进行联合治疗,评定两组病人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和中医症状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病人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和中医症状评分都有所下降,且实验组下降幅度显著大于基础组(P<0.05)。结论:通窍解郁汤结合百忧解用于脑卒中后抑郁症病人治疗中的效果较好,可有效减轻其抑郁症状。
【关键词】百忧解;通窍解郁汤;脑卒中后;抑郁症
脑卒中后继发抑郁症是比较常见的一组精神与躯体障碍性疾病,其在脑卒中病人中的占比率约为35%左右[1]。以往常使用抗抑郁药物控制这种疾病,但长期口服西药将使病人出现癫痫、消化道症状等多种副作用。于是,中医医学的治疗优越性便得以凸显,中医治疗中风和郁证已有长久历史,其更重视整体疗效,并具有确切效果。此文择取我院接收的脑卒中后抑郁症病人94例为对象,主要探析通窍解郁汤+百忧解联合用于脑卒中后抑郁症治疗中的具体疗效,详情报告如下:
1.对象、方法
1.1对象
择取2018年9月-2018年6月我院接收的脑卒中后抑郁症病人94例,入组标准:年龄<75岁,脑卒中和抑郁症的诊断遵照《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相应标准;排除生命体征不稳定,因肿瘤或血液病诱发脑卒中者,存在严重失语、语言沟通障碍者,伴其他类型精神病者。包括53例男性,41例女性,中位年龄(62.5±7.83)岁;病程(3.7±1.02)年;依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这些病人纳入实验组、基础组,各组47例,两组基线资料经过对照无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
基础组单独口服百忧解(礼来苏州制药公司出品,国药准字:J20120001)进行治疗,剂量:20mg/d,持续用药2个月。
实验组予以百忧解+通窍解郁汤进行治疗,百忧解使用剂量、方法同于基础组;通窍解郁汤的组方药物:20克熟地,20克枸杞,15克人参,15克白术,15克香附,10克石菖蒲,10克山茱萸,10克川芎,10克陈皮;这些药物用水煎服,
每日早晨和下午时段服用1次,每次100 mL。持续用药2个月。
1.3评估指标
评定两组病人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和中医症状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化表共有17条症状,评分为0-51分,得分越高则病情愈重;抑郁症中医症状有:思维反应迟钝、抑郁低落、情绪不平稳、善哭易烦、动作言语减少、脉细、苔薄白、舌質淡等;症状评分为0-24分,得分越高则症状愈严重。
1.4数据处理
使用SPSS22.0软件对各项数据予以计学分析,计量数据表达为(±s),数据比对经t检测;对比差异具统计学意义时以P<0.05来表示。
2.结果
两组治疗前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和中医症状评分对照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实验组病人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和中医症状评分显著低于基础组(P<0.05),详细数据见表1:
3.讨论
中医学上认为郁证的发病原因包括情志与体质因素,脑卒中病人多为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年近半百、阴气自半,脑卒中后抑郁症主要由于劳逸失度及外邪侵袭等因素而诱发,在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时,除了滋补肾精之外,应化痰祛疲、疏肝利气,兼引上逆之血而下行。通窍解郁汤将石菖蒲、熟地作为君药,石菖蒲起到畅气达郁、豁痰开窍之效果;熟地发挥益髓填精、养阴补血的功用;香附主要用于疏肝解郁;山茱萸是平补阴阳的药物;枸杞能够滋肝补肾;人参和白术则起到益气健脾,滋补精血的作用;陈皮、川芎可以祛瘀化痰[2]。上述各味药物配伍,发挥活血通窍、解郁利气、平补肝肾的良好疗效。百忧解属于临床上较常用的抗抑郁症药物,药理机制是抑制人体中枢神经对于五羟色胺的再次吸收,适当增加人体血液中五羟色胺的含量,帮助病人放松心情,获得快乐感,进而减轻忧郁感。相关医学研究资料提示,在口服百忧解两周后,人体血液五羟色胺浓度可达到抵抗抑郁的标准,用药2-4周内见效[3]。该项研究的结果证实:治疗后,两组病人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和中医症状评分都有所下降,且实验组下降幅度显著大于基础组(P<0.05);这提示,通窍解郁汤+百忧解联治脑卒中后抑郁症的疗效显著优于单独口服百忧解。
综合上述,通窍解郁汤结合百忧解用于脑卒中后抑郁症病人治疗中的效果确切,可有效减轻其抑郁症状,使生活质量得以提升,此疗法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杨琼.自拟开忧解郁方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效果分析[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28(20):46-47.
[2]陈俊.温胆解郁汤联合调神理气针法治疗肝郁脾虚痰湿内生型卒中后抑郁症的疗效观察[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8,9(12):48-50.
[3]林星华.通窍解郁汤与百忧解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的临床研究[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6,32(03):103-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