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麟
摘要:随着课程游戏化的深入发展,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成为广大教师不得不思考和探索的重要问题。本文简要记述了在课程游戏化过程中如何借助园内小树林资源持续推动幼儿思维发展,促进幼儿经验生长的一些思考和实践。
关键词:小树林资源;开发利用;幼儿发展
著名教育家卢梭始终主张教育要“回归自然”。在实践中,我们也深深体会到大自然是幼儿的第三位老师,有意义的自然资源记录了幼儿发展的轨迹,与幼儿经验生长互相交融。
一、巧抓契机,搭建研究平台
在课程游戏化理念下,“生活处处可研究”已经成为幼教人的共识。在我园南面操场边有一片小树林,每个孩子都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和兴趣对其进行“自我满足式”的探究。
(一)提出问题——启发思考
在日常散步的时候,孩子们会发现树上的新芽,并发问:“这是什么?”“它会长大吗?”幼儿的提问中蕴含着探究的萌芽,一连串的问题也揭示出孩子们对认识自然的渴望。我们组织幼儿把问题投放到班级“问题箱”中,通过“问题箱”的形式集中发现幼儿感兴趣的问题,启发他们思考问题,帮助他们梳理思维。教师从幼儿的提问中敏感地意识到小树林的价值在于反映幼儿的兴趣、经验和需要,并鼓励和支持他们主动卷入小树林的探索中。这样做一方面引发了幼儿的探索欲望,另一方面也是对幼儿主动参与实践获得经验的一种支持。
(二)聚焦问题——推动行动
从小树林回来以后,教师发现在好奇袋里孩子们投放了很多问题,如“树怎么可以长那么高?”“小树林里有几棵树呀?”“树为什么会结不同的果子?”“好多树怎么都不一样?”孩子们对树有很多自己的思考。幼儿和小树林的接触是保证小树林资源能被充分利用的重要前提条件。在小树林的自由空间里,幼儿遇见树木,接触树木,并通过观察、触摸等方式从遇见的各种树木获得感官体验,形成了自己的思考。显然,小树林里丰富的树资源为幼儿尝试和实施多样、多元、有特色的活动提供了诸多内容。
我们决定基于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根据幼儿提出的问题,与小树林来一场多层次的接触,和幼儿一起聚焦“小树林”,找出多数幼儿感兴趣且有意义的问题让幼儿进行探究,支持幼儿通过自己的学习,来达成经验的生长。
二、创设情境。拓展思维空间
幼儿的认知发展、知识形成的动力依托于幼儿本身的积极建构。那么如何利用小树林为幼儿创设发展空间?卢梭指出:“问题不在于给他们讲授知识,而是启发他们的兴趣使他们喜爱探索,教给一些方法,增进他们的兴趣和探索欲望。”也就是说,小树林活动的本质应该是师生共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及评价问题的思维过程。基于此,我们做了以下尝试。
(一)研究“树量”——激发认知冲突
经过多轮探讨,我们发现促进幼儿在小树林中学习的关键条件应该是优质的问题配合合适的探究策略。幼儿在接触小树林时是懵懂的、无目的的,此时教师有目的地带领幼儿走进小树林,引发思考,积极主动地建构相关知识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分类和分析判断,在众多问题中,孩子们最先选择解决的问题是:小树林里有几棵树?孩子们按照自己的想法自发组队,也有孩子独立成队。在活动的时候,他们从这棵树窜到那棵树上,“快来,我又找到一棵”“看,我这里也有”“我也找到啦,你们过来看我这个!”……然而在最后交流到底多少棵树的时候,我们没有得到最终的答案。
思考和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比起在教师解说中所得到的认识,通过自己观察和研究所得到的知识更加深刻,怎样数“树”,使幼儿积极主动地进行思考,没有得到正确答案又激发了幼儿的认知冲突,这种冲突触发了幼儿积极思考和主动学习的动力,为之后的探究埋下了伏笔。
(二)解密“树量”——突出自主建构
第一次的探索并没有结果,这时候教师搭建了“脚手架”,帮助幼儿发现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唤起幼儿已有的感性认识,及时调整策略解决问题。
在教师的引导下,孩子们很快发现了问题所在:“总是拥挤、争吵,怎么办”;“数出来的树和纸上画的不统一”;“没有一组数出来的树一样多”。在一次次的讨论后,孩子们一致认为应该分组合作,贴标记点数比较合适。他们根据上一次的经验,分组并把任务落实到个人,在教师的帮助下幼儿还设计了记录表,最后点数出南边小树林里有44棵树。
在数树活动的最后,教师引导幼儿对研究对象、研究过程、思维方式,以及所学知识和方法等进行了总结和反思,使幼儿加深了对知识和方法的理解,总结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形成了自己的认知策略,发展了自己的认知结构,拓展了思维空间。一步步走来,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小树林给幼儿提供了探索的契机和条件,折射出了幼儿经验发展的“痕迹”。
三、适时开发。深化资源维度
随着活动的深入开展,我们也发现真正为幼儿发展服务的课程资源,其开发和使用不是一蹴而就的,它必须与幼儿的经验建立联系,聚焦幼儿的一日生活,并根据他们不断生成的新问题进行动态调整,如此才能深化小树林资源的深度和维度,帮助幼儿提升经验。
(一)紧扣浅点,挖掘资源深度
小树林里随处可见的树枝、树叶成了孩子们捡拾的对象,如此就导致教室的东西越来越多。如何挖掘树林资源深度,使小树林资源在活动中得到延伸呢?我们让树资源走进区角。
数学区:幼儿对数学概念的學习和掌握,主要是依靠幼儿本身的建构,让幼儿在活动中学习。投放简单、有效的操作材料是根本。利用树资源就是很好的办法。如数一数树根上的年轮,贴上不同的数字或点子;按规律给树枝排队;测量树枝的长短等。
音乐区:音乐区能锻炼和提高幼儿的表演能力,全面提升幼儿的音乐素养。树枝“钢琴”,木片“碰铃”,叶子“头饰”,种子“沙锤”……各种各样的打击乐器,孩子们自编自演,创意的火花闪烁,其乐无穷。
美工区:美工区是孩子们亲手创作的基地,树资源更是给了幼儿无限的想象空间。如:做树枝风铃;把树枝吊起来装饰教室;给粗的树枝涂上颜色当帐篷和椅子……具有浓郁自然气息的材料,对幼儿特别有吸引力。
树林里丰富的自然材料,将教师从繁杂的材料准备工作中解脱出来,教师不用再特意进行制作,可以直接利用这些材料,提升幼儿各方面的能力。同时,区域活动的开展推动了室内和小树林之间循环教育模式的建立,通过这样的方式,幼儿每天都能得到小树林资源带来的快乐,小树林激发着幼儿感悟思考,让感悟从浅层次向深层次发展。
(二)善捕趣点,挖掘资源广度
有学者指出:“我们的教育不能只看到‘流而忘记了‘源,不可断裂了我们和自然之间的精神纽带。”而小树林正是幼儿探究的“源”,它给幼儿以自由,为其天然的兴趣提供了成长的土壤。
1.拓展游戏空间。
随着小树林活动的不断深入,孩子们的游戏也逐步向室外拓展,我们决定,把野餐公园搬到小树林里去。比起室内空间,室外空间更加真实广阔,没有限制,更为培养幼儿的真实体验提供了便利。为了架起炉火,他们找来搭架子的树枝,想要把树枝做成一个支架,好把锅子放在上面。可是架子刚搭好就塌了,孩子们想出用泥土把树枝埋好,搬来石头夹住,想尽办法固定这些树枝。
幼儿的游戏经历也是小树林资源不断被改造和利用的过程,游戏活动因此显得生动,也更能激起幼儿的兴趣。小树林一方面在回应幼儿的需求,另一方面又推动幼儿的游戏进程,支持幼儿不断获得有价值的体验。
2.丰富游戏体验。
然而,問题依然在不断地出现,比如:“架子得搭多高?多宽?多长?”“怎么把树枝架起来?”……幼儿在小树林里寻找合适的材料,相互合作,搬运石头和粗重的树枝,运水浇湿脚下的泥土,观察搜集适合捆绑的绳子……最后,孩子们铺上餐垫,把叶子当引燃物,树枝当炊具,石头泥土当食物,煮出香喷喷的饭菜。
小树林让野餐游戏呈现出逼真的生活场景,树资源的改造和利用让幼儿产生真实的生活体验,同时,也让单一的教学资源,成为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资源。
作为课程资源,小树林开阔了幼儿的眼界,丰富了幼儿的经验,弥补了幼儿园教育资源的不足,拓展了幼儿园课程的内容,使幼儿得以自然而然、轻松愉快的实践和成长。小树林资源的开发给了我们太多启示,小树林探究我们还在进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