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历史教学情境创设策略

2020-05-06 09:00陶弘标
中学历史教学 2020年4期
关键词:史料创设历史

陶弘标

叶圣陶先生曾说:“作者胸中有境,入境始于亲。”[1]可见情境创设的重要性。为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增强历史课堂的趣味性,为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综合素养,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在高中的历史课堂上,积极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十分必要。

一、设计情境体验,“诱”导学生参与

历史人物个性鲜明, 但由于时代久远,体现在教材中则往往显得不够鲜活。同学们学起来也往往停留在浅显的认知阶段。[2]通过创设特定的情境,模拟历史片断,让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穿越丰繁复杂的时空,感性地走进学生的视野、走进学生的心灵。在身临其境的学习情境中,让学生了解、评判、思考,在积极体验、自主学习中丰富自己的历史认识和现实思考。如在学习《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内容时,笔者设计了这样的情境再现题:“如果你是19世纪中期的思想者林则徐、魏源,面对当时沉沉的历史黑暗,请你做1分钟触动民众、光明引领的思想阐述:以第一人称、阐述你的主要历史活动、著作或代表言论、思想主张。这里通过简单的历史情景虚拟,将学生拉入历史的氛围中,缩小学生和历史的时代距离,让抽象乏味的简单史实变得生动有趣。学生觉得新奇有趣的同时,从“思想阐述”分层、分角度的提示,学生以多角度、多层次展开思维的借力点,学生可娓娓道来、各抒己见。依托情景问题,借助自身经验,判断、形成许多真实、鲜活的课堂互动,有效避免了传统教学中学生念书本的雷区。由于学生对历史事件、人物的时空拉近,并产生了感情,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产生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既巩固了知识,又培养了学生随机应变的创新能力。因为是我们“虚拟”的历史情景,无法完全还原它的真实面目,只能凭借想象和理解去“再现”历史。这个“再现”、“虚拟”尽管是不真实的,但也不能完全凭空臆造,必须依据前人遗留下来的真实的历史材料为背景来创设情景。

二、用好典型史料,还原“历史现场”

对于理论性比较强的知识的学习,教师或许能相对顺利地回到历史现场,学生则不能。[3]高中生缺乏对同一时间段政治、经济、思想、阶层、国际关系等知识的储备,所以提供学生相关史料就极为必要了。教师要善于借助典型史料,为学生还原一个“历史现场”。如“马克思为什么要创立马克思主义”?对历史教师而言,这可能不是个问题,因为绝大多数教师是本能地把这一问题放到特定的历史场景中,即放在19世纪上半期欧美资本主义社会的场景中加以思考的。高中生却难做到,可能是因他们尚未受专业训练,亦或是这个年龄的认知特点决定的。作为历史教师,处理这部分教学内容时,当补充一些典型史料,以弥补教材的不足。因此,笔者补充了“英国棉纺织厂的工人构成”、“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工人阶级的生活水平”、“被遗忘的苦难:英国工业革命的人文实录”、“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家庭类型分析”等多种史料。这些典型史料对当时欧洲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工人阶级的绝对贫困、工人政治权利的有限性及其斗争等方面有着较为准确和直观的反映。有此铺垫,再结合教材,沿着从感性到理性、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路径,学生就易于理解当时的社会矛盾与阶级矛盾为什么会趋向尖锐,马克思主义何以诞生并拥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正如建构主义大师皮亚杰论述的:只有对自我发现的东西,才能积极地被同化,在自我发现的学习过程中,才能对东西有真正的理解和有所创造[4]。学生在这种思辨中自主生成的感悟和认知,才能真正内化为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自觉行动。

三、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探究

历史学科是一门以史论结合为特点的思维学科。学生对遇到的问题有兴趣,才有探究的愿望,才能激发思维的火花。一堂课如果没有明确的、要解决的问题,没有明确的要完成的任务,那么学生的参与就会失去方向和目标。[5]通过有效问题情境,教师能清楚地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在组织课堂教学过程中做到有的放矢;通过有效问题情境,学生才能有进一步探究的兴趣。实践证明,学生课堂探究的积极性、持久性、广泛性和有效性,往往取决于是否有比较良好的学习问题和适度的学习任务。在教学中要尽量为充满求知欲望的学生创设教学情境,捕捉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兴奋点。如《民国时期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一课,可巧妙的围绕荣氏家族的兴衰来创设问题情景,通过全面展示荣氏企业在不同时期的发展状况,诱发学生主动探究分析引起变化的各种因素,从而透视近代民族资本主义艰难发展历程的深层原因。同时,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应尽可能地利用图片、视频或者材料等多种方式,唤起学生的注意,激发他们强烈的好奇心。如此,设计有探索因素的问题情境,以激发学生的认知矛盾冲突,激起学生自己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引导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经过学生主动的分析问题,探索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以达到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发展智力。

历史教学的目的不是只给学生讲些生动的历史故事和历史现象,而是要通过历史基础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用正确的观点和方法,观察分析历史问题和社会问题的能力。应当注意的是,教师在设计问题情境时,要多了解有关历史知识的背景资料,多查找相关的历史史料,然后围绕教学中的知识重点、难点、衔接点、易混点精心准备,问到“点”上,设计的问题应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应具有启发性、深刻性和趣味性,让学生有思考的余地和价值,使他们通过自己的探索去发现知识的金矿,体验发现的快乐。

历史教学,并不是简单地将历史事实教授给学生,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教材知识,培养学生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是我们在课堂上需要完成的任务。而恰当的、精妙的、有效的教学情境,可以帮助我们实现这个目标。当然,这也给历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充分吃透、挖掘教材。事实上,关于教学情境的有效创设,还有方方面面的很多问题亟待解决,需要我们加强思考和探究。

【注释】

[1]葉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第88页。

[2]刘影:《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情境创设初探》,《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4年第8期。

[3]史平:《回到“历史现场的路径——以小岗村农民自发实行包产到户为例》,《中学历史教学》2008年第6期。

[4]吴庆麟:《教育心理学——献给教师的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40页。

[5]周静蕴:《浅谈新课程下史料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教育导刊》2008年第5期。

猜你喜欢
史料创设历史
走马史料赠故里 川渝民间文艺添新篇
创设未来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简约数学”创设简约课堂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
史料教学讨论征文
史料教学讨论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