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宇博
2019年9月1日晚,一网友发布了一条千字长微博,描述了自己和妈妈在上海的盒马鲜生超市目睹了大规模丢弃临期食物的场面:新鲜饭菜、海鲜、甜品、饮料,一批批从货架上撤下,丢到小推车里拉走扔掉。“走在回家路上,我妈不停地重复:作孽啊,多少人没得吃啊……”
第二天,该微博开始在网上发酵,引发了网友热议。有人表示“目睹食品浪费绝对是难以接受的”。有人认为,盒马的处理方式是一种“行规”,合情合理。有人看完感觉很自豪,因为“国内终于开始注重食品质量和顾客体验了”。有人批评:“为什么不送给穷人吃?”有人建议“通过打折卖给需要的人”。
网友的争论,将如何处理临期食品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我认为,将临期食品一抛了之非正途,“通过打折卖给需要的人”不失为一个良策。
据统计,全球每年浪费的食物价值高达上万亿美元,重量超过13亿吨,而临期食品是其主要的部分。丢弃销毁过期食品,理所应当;但临期食品只是临近保质期,它依然属于安全食品,弃之无疑是浪费,令人痛心。何况,这世上还有很多生活困难的人。因而,这些仍属于安全食品的临期食品完全可以进入消费行列,以减少浪费,帮助穷人,并让“以俭养德”的中华传统美德发扬光大。
盒马鲜生等超市,遵守“行规”,将临期食品全部下架丢弃,这是对消费者负责的行为,尽到了诚信商家的本职,无可非议。但从社会责任的角度来说,浪费太大,有不妥之处。如果商家以低价销售临期食品,既可以减少自己的损失,也可以让需要它的人获得实惠,岂非一举两得?
早在2012年,国家工商总局就明文要求,食品经营者对即将过期的食品应向消费者作出醒目提示,并单独出售。于情于理,对待临期食品,商家都不必遮遮掩掩,而应光明磊落地让其闪亮登场——设立专柜,贴上“临期食品,打折处理”的醒目标识,卖给需要的人。同时将北京市工商局公布的“食品保质期临界”的6级标准告知消费者,让其明白选购。还可以贴上“临期食品可放心食用”的提示语,以此来减少消费者的顾虑,以价格优势赢来社会效益。
有人说,如果将临期食品通过打折卖掉,会导致人们正价时不买,只等打折时才来买,这将严重影响到商家的正常运营,甚至会导致商家倒闭。我觉得,这多虑了。这种情况肯定会有,但我相信数量不会很多,对商家的正常运营并不会带来影响。因为,人们的一日三餐是在白天完成的,中国人习惯于一大早就买好一天的菜,而处理临期食品一般是在晚上。也是就说,人们购买食品的行为大多数发生在商家处理临期食品之前。此外,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讲究生活的品质,追求良好的购物体验,购买食品时注重口味与营养。因而,商家通过打折处理临期食品,只是正常销售的一个补充。讲究口味,注重物美的,依然会去购买正价商品。
因此,商家大可放心通过打折处理掉临期食品。
还有人担心:有些消费者比较敏感,会把购买临期食品看成“寒碜”之举,认为此举宣示了自己的穷人身份,最终因怕被人笑话而远离打折的临期食品。这就完全是杞人忧天了。君不见,每次商场搞活动,人们都奔走相告;每年的双11,天猫、京东的销售额都创新高。况且,如今在世界范围内,吃临期食品,减少食物浪费正成为一种时尚。临期食品不光受到了饱经饥荒的爷爷奶奶辈的追捧,很多年轻人为省钱,也对临期食品情有独钟。人们用比正常价格少很多的钱购买临期食品,既满足了美食的诱惑,又减少了社会资源的浪费,这何尝不是一种时尚的消费理念呢?
合理处置临期食品,需要社会各方携手并进。作为商家,要勇敢地担负起社会责任,通过打折销售临期食品。作为消费者,需摆正心态,端正认识,放心选购廉价又安全的临期食品。如此,买卖双方都从社会大局出发,让临期食品规范登台,大胆亮相,借助良好的市场通道,使其来得坦荡,去得光明,最大限度减少食品浪费,发挥它应有的社会价值,岂不美哉!(指导老师:何文魁)
【简评】对盒马因丢弃大量临期食品而陷入舆论漩涡一事,作者提出了“通过打折卖给需要的人”的解决之道。理由有二,一是可减少食品浪費,二是可帮助有需要的人。在此基础上,作者反驳了此举“会严重影响到商家的正常运营”和“无人前来购买”的反对意见。破立并举,令人赞成。文末作者呼吁社会各方携手并进,明确商家和消费者的责任,呼应前文,点明主题。文章思路清晰,论证充分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