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BBC都会出品几部闪瞎人类双眼的神作,并令人心生疑惑:我们生活在同一个星球吗?从人类社会到原始丛林,从世界尽头到繁华中心,从波涛汹涌的大海,到广袤无垠的大地……
壹|葬礼
日本,东京。
寸土寸金的市中心,一栋几十层高的购物大厦中,居然有一间500年历史的“寺庙”。这里,存放着几千个无人认领的骨灰盒,密密麻麻排满了两面墙壁。
这是个电子化控制的公墓,紫蓝色灯光的照射下,幽深、静谧。在人口老龄化严重的日本,有很多老人在家中无人知晓地死去。据统计,2018年,东京有四万人被发现孤独地倒在家中,其中的大多数,都是在尸体腐烂后才被发现。
庄桥慎二,是东京一名 62岁的单身汉。
他知道,再过若干年,自己很大几率,会和那些“孤独死”的老人有同样的命运。他在公墓中买了一个位置,用来放置自己的骨灰。公墓价格很高,一个位置要一万英镑(约合8.8万人民币),但庄桥慎二仍然坚持要买。
因为虽然没人来拜祭,寺庙的住持,每天都会为这里孤零零的灵魂诵经两次。
庄桥说:我需要这种仪式,它能让我离开后,保有尊严。
贰|成人礼
巴布新几内亚,塞皮克河,卡宁格拉部落。
在这个村庄里,有着全世界最“野蛮”的成人礼。传说,卡宁格拉的祖先,曾经用鳄鱼的鳞片刮伤自己,从而获得鳄鱼的精神力量:勇敢、智慧、凶猛。要想成为男人,男孩们需要在身上切割出成百上千条,宛如鳄鱼鳞片的伤口。
约翰,今年18岁,是部落里将要接受成人礼的男孩。他很渴望成人礼的到来:成人礼很痛,但如果不经历疼痛,我就不是完整的人。
黎明时分,他被大人们带往“灵屋”,人们用细小而锋利的刀片,在约翰的身上,刮出一道道弯弯的口子。人们认为,每一道伤痕,都是男孩和鳄鱼搏斗的见证。这是身体和精神的双重折磨,但是要成为男人,就必须忍受这极端的疼痛。几个小时过去,约翰的全身被切割出了密密麻麻的“鳄鱼”伤痕。快要疼晕过去的约翰被扶了起来,族人拍了拍他的脸:醒醒,你现在是一名真正的男人了。
叁|承诺
马来西亚,吉隆坡。
大宝森节,是印度教的节日。在吉隆坡,每年有三天时间,给这里的印度人举行这种仪式。教徒们会到河边沐浴。据说,这么做是为了洗净一身的孽障和秽气,然后以全新的姿态到山上拜神明。拉杰什,是当地的一名印度教徒。五年前,妻子在生育过程中遭遇难产。心急如焚的拉杰什对着神灵祈祷:假如神能保佑妻女平安,他将背负赎罪架,用身体的苦向神还愿。
最终,拉杰什的妻子平安产女。自此,每逢大宝森节,拉杰什就会履行自己的诺言:背着赎罪架,徒步5公里,走到神庙门口。赎罪架,其实是一个140斤的大架子,上面放满了神像,挂满了彩带。而在此前的48天里,拉杰什一直在祈祷、禁欲,一日三餐缩减为清淡的一日一餐,在冰冷的石板上睡觉。他把头发剃光,以表达自己在背负赎罪架时,断却世间雜念、毫无保留献给神灵的决心。他说:神灵保佑了我的妻女免遭厄运,所以我必须用尽全力来感谢他。一根粗针刺穿了拉杰什的双颊。教徒们认为,身体受的苦越多,对神明的感谢就越有诚意。
拉杰什体重70多斤,赎罪架是他的两倍重。他面容凝重地背上赎罪架,加入到逐渐壮大的教徒队伍中。沿途,人山人海,灯火通明,火树银花。在一片喧闹和鼓励之中,拉杰什要背着赎罪架,走上100米高的272个楼梯。几个小时里,重压之下,拉杰什几次被迫停下。幸运的是,亲人朋友始终陪伴在侧,每次他快要坚持不住时,一旁的人总会半扶半推,把拉杰什抬上一个台阶。途中,他神志恍惚,摇摇晃晃,却始终一声不吭,坚定地背负着沉重的赎罪架,往神庙走去。
他说:我现在所受的皮肉之苦,都将成为所爱之人的福报。三个小时后,拉杰什终于到达了神庙,虽然透支了全部力气,但他想到自己每年的守信,妻女将会得到神明的庇佑后,浑身充满了力量。他说:每年今日,只要我活着,就要遵守承诺,就像神明当初保佑我的家庭一样。
肆|火人节
美国,内华达州,黑石城。
每年的8月底至9月初,世界各地的七万多人,都会聚集到黑石城的沙漠中,参与一个声势浩大的盛典:火人节。
简单来说,为期八天的火人节,就是给全世界人类一次“燃烧自己”的机会:有人改装了600辆大炮外形的汽车,驰骋在沙漠中;有人用蛋壳搭了一个棚,邀请陌生人来观摩;有人用无数的光线,照射成一间房子。人们在这里尽情歌舞,举杯畅饮,挥洒汗水。干涸之地的七万多个生命,在这里释放着,远离现实烦忧的自我。沙漠中的神庙里,放着成千上万个小物件:照片、钥匙扣、吊坠、信件、首饰、衣服……每一个物件,都承载着人们的痛苦回忆:亲人离去,恋情消逝,婚姻失败,友谊远去,生命终结……
到了晚上,神庙将会被无数的火把点燃,所有的过往,在熊熊火光之中,付之一炬。30多岁的玛丽,刚刚失恋。沉浸在悲伤之中的她,在纸上记录下了这段恋情,放进了神庙。她说:我想让这段痛苦随着火焰彻底消失殆尽。当天完全黑透,随着几十个喷火器陆续发出的火炮声,人们纷纷将手中的火把投进神庙。霎时间,漆黑、寂静的夜空,像被火龙在其中划过,耀眼、炫目。有人忘我歌唱,有人狂欢热舞;有人颤抖哭泣,有人疯狂大笑。人们透过火光,想到那些被烧毁的物件,仿佛看到了过去被痛苦纠缠、被回忆困扰、被情绪折磨的自己。痛苦的玛丽,在周围陌生人的欢声雷动之间,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兴奋。火人节的负责人说:有人骂我们,说这是嬉皮士吃饱了没事干。可是,只要能治愈一个人,我就心甘情愿地接受这样的羞辱。
纪录片《非凡仪式》2018年由纪录片霸主BBC出品,豆瓣得分9.0,目前仅278人评价。有网友评价:人生而孤独,但仪式教会我们去爱,去依靠,去归属,去放手,去离开,去继续前行,告诉了我们人生的意义。
从小到大,我们经历过无数仪式:毕业典礼、葬礼、婚礼、考前宣誓……网络上也总说:生活需要仪式感。但是,仪式,到底意味着什么?
在第一集里,有这样的故事:18个月前,印尼村子里75岁的老人太段去世了。神奇的是,这段时间,他的尸首仍被安置在家里。因为托拉雅族人认为,在人死后的18个月里,只是身体不适。经过福尔马林浸泡的尸体,风干后放在家里。太段的妻子,每天仍然会在厨房里为他精心烹制三餐。妻子一边做饭,一边自言自语:我和他在一起50年了,没有人比我更熟知他的口味。在这段时间里,妻子没有掉过眼泪。
18个月后的一天,人们终于决定为老爷子举办葬礼。在丈夫被盖上棺木的一瞬间,她的眼泪流了下来:我什么时候才能再见到他?或许,仪式,是为了让人能够有一个正式的场合、一个合适的理由,给需要前行的人一次排遣心中情绪的机会。
世界各地的仪式,千奇百怪,有的热闹,有的安静;有的喜庆,有的悲伤。人类的喜怒哀乐和生老病死、现代文明和传统观念,文化的起源和断裂,被浓缩进了或简单、或隆重的仪式之中。人们在仪式之中相聚,相拥,在痛哭、欢笑之间,靠近彼此,了解彼此,拥抱彼此。
我们了解到,生命离去之后,可以被千百人簇拥,在一片喧闹、热烈的叫喊之中,安葬在山腰之间,也能在高耸入云的现代科技大厦之中,获得安宁;为了“吓退魔鬼”,父母会让婴儿面对面大哭,哭得越凶,“魔鬼”就越忌惮,孩子就越平安;为了“成为男人”,非洲部落的男孩能忍受剧痛,在身上钻上几百个小孔,却没有一丝惧色。
人类的诞生和终结,成长和结合,悲伤和痛苦,快乐和忧愁,需要一个宣告,需要一份郑重。仪式,给予了不同的文明存在的意义。它让我们知道:或熟悉、或陌生的人,在同样的时间和空间里,用不同的方式,在发泄、在面对、在审视、在离别。因为仪式,文明被承认,生命被真诚地记录。在这偌大的尘世间,留下珍而重之的记认。
【来源】微信公众号:乌鸦电影。
【阅读导引】“仪式是关于重大性事务的形态,而不是人类社会劳动的平常形态。”在有的人看来,“仪式就像一场令人心旷神怡的游戏”。有人认为:“在仪式里面,世界是活生生的,同时世界又是想象的……然而,它展演的却是同一个世界。”时至今日,仪式仍然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生老病死、婚丧嫁娶、引来送往、效忠反抗等等,在人生的重要节点上,世界各种文化发展出各自的重要儀式。BBC联合英国开放大学拍摄了纪录片——《非凡仪式》,记录了那些目前存在于世的精彩仪式,它们有些已经流传了几千年,有些却是这个时代的创造物。仪式承担认同感,接续历史、文化,拢纳族群,它其实从未远离过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