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下生态文明建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分析

2020-05-06 09:16夏锦涛
科学与财富 2020年4期
关键词:评价指标体系统计分析大数据

夏锦涛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大数据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为了量化和评价生态文明的发展,我国建立了一套生态文明指数评价体系,利用大数据分析来评价我国337个城市的生态文明建设,进而分析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随着数据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信息技术的逐步推广,建立在大数据背景下的生态文明建设绩效评价体系也将会越来越详实有效。

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大数据;统计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尽管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但却带来诸多环境问题。这其中包括可利用资源日益下降、生态系统功能减退以及环境污染严重等。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恢复生态系统功能已经成为我国现阶段以及未来工作的重点之一。在党的第十九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但是由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起步较晚,尽管国家予以高度重视,但现阶段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曾存在诸多不足,相关基础设施建设也不够完善。我们需要更为科学、更为精准的绩效指标评价体系来对各地级市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果进行准确的衡量和可观的分析,这样才能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更好的发展,早日实现绿水青山。

随着信息技术越来越发达以及人工智能的不断完善和普及,曾有研究者提出利用大数据系统,将各地区的生态文明建设信息进行收集以后,再利用智能算法将相关信息量化,转变为计算机语言,形成生态文明建设信息数据库。在此基础上建立生态文明绩效评级指标体系,从而能够客观的描述和分析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情况,并且清晰地呈现我国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有针对性、有的放矢地对存在的问题加以改进以及修正相关政策。但此前由于技术的限制以及大数据库的内容不够完整,该方案一直没有得到很好地执行。目前,我国的信息技术足够发达,数据足够完备,建立一套完全量化的生态文明建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指日可待。

1.生态文明建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主要类型

1.1基于压力(pressure)- 状态(state)- 响应(response)概念模型(PSR模型)的评价指标体系

该评价体系围绕城市生态文明状态,城市整治情况,城市压力和城市支撑四个方面来构建。运用PSR模型,将城市生态文明所涉及的各个要素进行联合,进而对该城市的生态文明建设情况作出评价。

1.2基于意识-行为-制度概念模型的评价指标体系

该评价体系围绕城市意识,城市行为以及城市制度三个方面来构建。该模型首次引入了地区发展力作为一个独立的评价指标,运用AHP层次分析法,对城市的生态文明建设情况加以分析和评价。这是一次大胆的、富有创新性的尝试。

1.3围绕“五位一体”战略布局对城市进行生态文明建设分析

该评价体系围绕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领域,及“生态经济文明、生态社会文明、生态环境文明、生态文化文明、生态政治文明”这五个层面来进行分析评价。该模型的研究对象主要是一线及具有代表性的城市,如北上广深。

2.大数据背景下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过程

2.1选取评价维度

在大数据背景下建立生态文明建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工作并非一朝一夕,评价某绩效模型是否标准需要从多方面进行考量。为研究我国学术界建立该指标体系的过程,笔者在某知名学术网站对生态文明建设相关的模型使用倾向进行了调查。笔者发现,与“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相关的学术文献总计741条。这其中,利用“五位一体”模式进行分析的文献有372篇,占总数的50.20%;利用“PSR”模型進行分析的文献有154篇,占总数的20.78%;利用“意识-行为-制度”模式进行分析的文献有97篇,占总数的13.09%。由此可见,我国学者更倾向于采用“五位一体”模式来对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情况进行评价分析。一方面,“五位一体”模式是围绕着我国“五位一体”的战略布局建立的,他的评价范围包括生态经济文明、生态文化文明、生态社会文明、生态政治文明和生态环境文明5个评价维度,比起“PSR”模型以及“意识-行为-制度”模型更为丰富和详实;另一方面,“五位一体”模式更加符合我国国情,能够更有针对性的对我国城市生态文明情况进行评价分析。因此,笔者赞同选取“五位一体”模式建立生态文明建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2.2选择具体的评价指标

能否科学合理地选择生态文明建设绩效评价体系的具体指标,影响着改评价体系的最终结果是否客观、效果是否明显。若具体评价指标选取足够合理,便能突出显示城市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便于政府更好的调节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合理规划社会资源、充分发挥管理作用、完善统筹布局等工作。因此,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具体指标的选取,应遵循指标量化、内涵体现、动态延续的原则。为了提高数据搜集效率,体现城市建设的数据特点,首先利用大数据搜索引擎进行数据搜集和选取,然后应用频数统计法进行统计,进而发掘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心内涵,针对城市环境当前的情况量身定做式地提出新的数量指标,确保指标的科学性和可行性。这样对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所提出的建议才会更完善更有效。

3.“五位一体”维度下的评价指标

3.1生态经济文明维度下的评价指标

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有经济发展的支撑,因此衡量一个城市生态文明的建设情况时的首要指标就是生态经济文明建设。有了大数据的帮助,笔者通过统计归纳与“生态经济文明”相关的236篇文献发现,这其中有超过70%的研究者认为生态经济文明建设在生态文明建设中起到重要作用,并将其列为绩效评价指标之一。除此之外,其他的相关经济类绩效评价指标主要有人均GDP、新能源消费占消费总量比率、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率、单位GDP能耗等。这些指标代表着我国当下的经济发展水平,但是同样也代表了我国目前的生态环境存在的缺陷。从城市未来的生态经济发展趋势看,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有利于提升城市的经济潜力以及民生状况。完善生态经济文明评价体系,有利于更好地平衡生态和经济发展间的关系。

3.2生态文化文明维度下的评价指标

生态文化文明程度反映了一座城市的文化建设水平。研究者普遍认为,生态文化文明是城市建设的意识形态基础。我国对于生态文化文明建设的根本要求是树立生态文化意识、加强生态文化建设、注重生态文化宣传三个方面,而城市的生态文化文明建设的重点在于城市文化发展和城市文化宣传。借助大数据搜索引擎,笔者归纳了有关“生态文化文明”的相关文献167篇,发现有超六成以上研究者认为生态文化文明建设值得政府投资和关注。类似的量化指标还有研究与发展投入占GDP比率、市级以上生态乡镇街道社区的比重,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重、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等等。这些数据向我们展示了城市生态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效果。城市生态文化建设的另一方面是城市生态文化宣传,其得分高低主要取决于市民生态文明认知程度、城市环保普及程度以及环境保护教育宣传普及程度。笔者发现:不论是城市生态文化文明工作还是相关文献,都对“生态文化宣传指标”这一概念提及较少,应引起足够重视。

3.3生态社会文明维度下的评价指标

一个城市的生态文明建设程度同样需要衡量其生态社会文明程度。衡量生态社会文明的角度目前普遍公认有两种,分别为社会发展情况和社会公平性。通过大数据搜索,笔者归纳了143篇文献中对于“生态社会文明”的描述,发现生态社会文明评价指标体系主要与恩格尔系数、基尼系数、城市科技教育增长占GDP比率、城镇就业率等指标高度相关。这些指标反映了城市的社会公平性和市民的普遍接受教育水平,是考察一个城市科技水平乃至生态文化文明建设的重要指标。

3.4生态政治文明维度下的评价指标

生态政治文明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生态政治文明建设的主要工作由政府进行。政府通过互联网等媒介向群众传播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理念,群众也可以通过大数据检索获取相关信息,确保执政者与群众共同进步。笔者通过大数据整理了216篇有关“生态政治文明建设”的相关文献,“政府主导”是普遍认可的核心理念。此外更为具体的生态政治文明建设评价指标还包括:环境监督执法检查覆盖率、政府绿色采购比率、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占GDP比例等。这些指标体现了政府监督是否完善,绿色执政是否达标,是城市生态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体现。未来城市政治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趋势为政务民主化,预计市民案件投诉率以及市民意见回复处理能力也会成为评价城市生态政治文明程度的指标。

3.5生态环境文明维度下的评价指标

生态环境文明程度主要体现了我国的资源使用情况和环境保护情况。数据显示,提到生态文明有80%的群众会首先想到自然环境和资源保护,可见生态环境文明在整个生态文明建设中占据重要地位。笔者借助数据库同样分析了有关“生态环境文明”文献233篇,总结出有关生态环境文明建设的指标主要包括括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森林覆盖率、环保投资占GDP比率、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人均耕地面积、人均水资源量、可再生资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率、主要污染物排放程度等。以上指标反映了城市生态环境文明建设的自然基础、环境保护以及资源节约三个方面,能够切实反应城市生态环境文明的建设程度。笔者认为可以再添加PM2.5浓度检测达标率以及城市垃圾分类完成度等指标,以便对城市的生态环境文明建设情况作出更为详细的分析。

4.数据搜集以及数据分析

大部分的数据可以通过国家政府网站、国家相关统计公报、国家统计年鉴以及其他常用数据库得到,对于某些无法直接得到的数据,可以借鉴参考相似内涵的基础数据。需要注意的是,大数据的核心价值不在于原数据,而在于对数据进行深度分析,剖析数据间的统计关系。传统的统计分析技术与大数据相结合对推动生态环境领域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各类统计分析软件、地理信息软件等的开发利用对于解决复杂多变的生态环境问题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随着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 大数据在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建立生态文明建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时,应围绕“五位一体”总布局,利用生态环境大数据对各类资源数据进行整合,结合人工智能等技术测评各类生态系统的现状和潜在不稳定因素,采用科学合理的指标对城市生态环境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评估和分析,进而实现生态环境资源的优化配置及合理开发。除此之外,还可以利用生态环境大数据不同的应用方式将有价值的信息提供给政府及相关环境保护组织,实现生态环境信息的传播、交流和增值,全面展现生态环境资源和状况变化,综合揭示各种因素的关系和内在变化规律,为生态环境建设以及社会公众提供全面、及时、准确的信息。

参考文献:

[1]唐斌. 地方政府生态文明建设绩效评估的体系构建与机制创新研究[D]. 湘潭大学.

[2]胡徽, 云宇龙. 大数据驱动下的地方政府生态文明建设绩效提升研究[J]. 湖南行政学院学报, No.109(01):7-11.

[3]傅宇. 大数据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運用前景探析[J]. 黑河学院学报, 2019(1).

[4]徐彬. 浅析大数据背景下的生态文明建设理论研究[J]. 科学技术创新, 2019(10):152-152.

项目编号: 2019CXXL063

猜你喜欢
评价指标体系统计分析大数据
民办高职院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工程咨询企业可持续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新常态下大型煤炭企业生态竞争力实证分析
以统计分析为基础的房地产税收优化分析
SPSS在高校图书馆服务体系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