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美霖 刘丹
摘 要:通过对安徽土特产包装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土特产包装设计的现状,探讨土特产包装设计的价值,最后阐述土特产包装创新设计的策略,指出乡村土特产包装的创新设计对美丽乡村建设下旅游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关键词:美丽乡村;土特产包装;创新设计
在乡村振兴战略下,土特产产业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安徽地区的土特产在包装上所存在的问题也日益凸显,这严重影响了土特产的品牌建设和当地的经济效益。基于建设美丽乡村的大环境,对安徽土特产包装的设计创新等做分析调查,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一、安徽土特产包装的现状
笔者在对目前的安徽土特产包装调研中发现安徽各个地区均有比较有名的土特产,比如砀山的酥梨声名在外,怀远的石榴也比较有名气,其他的比如黄山的贡菊、毛峰茶,六安的瓜片等等,这些当地有名的特产在包装上也各有不同。很多土特产在市场上经常是以小商铺个人销售,目的是为了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而延续使用老旧的包装,比如黄山黟县的黑茶,其外包装是一个简单的黑色小盒子,内包装仅用塑料袋装茶叶,毫无任何美感而言,给人以低廉的感觉。
除此之外,部分土特产包装的识别度也比较低,没有自身的设计特点。有些包装设计缺乏艺术化处理,如对LOGO的生搬硬套设计,点线面的运用参差不齐、色彩的搭配千变一律。以黄山
土特产——毛豆腐如图1所示的包装来看,毛豆腐的包装以真空包装为主,但其包装外型比较简单,消费者通过包装仅仅可以看到其名称以及产地,至于艺术设计方面,在整个包装过程当中,毛豆腐产品的logo并不凸显以及其包装色彩单一,这种缺乏审美的设计最终将造成消费者对土特产购买欲望降低。
笔者在调查中还发现,有些土特产过度包装,除此之外还使用塑料、泡沫作为包装的材料,不仅浪费资源,很大程度上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比如黄山毛峰茶,以塑料作为包装的主要材料,在包装的结构设计上也非常不合理,不方便消费者携带,同时价格上也比较昂贵,使价格与产品并不符合实际情况,大大降低了土特产的销售额,破坏了当地的形象,影响了乡村旅游业的发展。
二、土特产包装创新设计的重要价值
为了提升土特产的销售效益,土特产包装的设计要符合消费者的审美需求,除此之外,还要从选材上、结构设计上来做出改进,从而发挥现代土特产包装设计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作用。
(一)有利于产品形象的提升
从具体的分析来看,消费者的审美在向多元化发展,像品牌影响力、包装的精美度、时尚感等指标也成为了消费者产品选择的重要指标。包装设计的创新可以更好的将人们的审美理念融入到产品的包装中,使其包装更符合大众审美,而且包装的创新设计可以使土特产表现的更加与众不同,产品形象是品牌形象的代表,想要设计出包含地域文化特质的个性化土特产品牌包装设计,必须从其所要实现的重要价值方面着手。通过把安徽独特的地域文化融入其中,对土特产产品的包装来强化、表达安徽土特产产品形;形成无声的銷售,宣传推广土特产,让土特产“洋”起来,让消费者感受到安徽的乡土文化。所以土特产包装的创新设计势在必行,以便于提高土特产档次,开拓市场,使产品形象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得以实现。
(二)有利于提升其附加值
附加值并不同于在原土特产包装基础上对其进行盲目、叠加和罗列设计。在满足包装基本功能的前提下,对包装设计中所创造的视觉美感,从而达到提升消费者对产品的喜爱,以及对产品消费的信心,以此来增添其附加值。土特产的包装创新设计不仅仅可以使土特产的统一性有所加强,也有力宣传土特产,这对于提升土特产的附加值而言有显著的效果。随着土特产附加值的提升,土特产本身的销售收益也会有显著的提高。
(三)包装材料的改进有益于环境保护
在选材上,包装绿色化方面最大量化的减少废弃物、材料消耗降低;选择绿色包装材料并设计,力争让安徽土特产更好地发挥其绿色包装的设计价值,已经成为各土特产保持竞争优势、抢占市场的根本措施。坚持绿色包装设计,减少污染,方便处理与回收,利于产品本味属性保护和消费者身体健康,也有利于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同时利于保护人类生存的生态环境。
(四)包装结构的创新设计有利于携带
在包装设计的基础上,注重包装结构的运用是大有裨益的。包装结构的设计要符合功能的需求,在包装结构设计中,包装携带结构具备多样性和创新性。随着新科技迅猛发展,结构的升级能提高包装的利用价值,这不仅有利于功能的提升,还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同时,一个优良的包装结构设计不仅能更好的展示产品、保护产品,也能给消费者的使用带来便利。
三、安徽土特产包装创新设计的策略
从上述的土特产包装现状分析和价值来看,安徽土特产的包装设计问题如果得不到解决,安徽土特产产业的发展前景必然会大受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所以包装的创新设计尤为重要。
(一)结合地域文化元素进行创新设计
包装是消费者了解产品的第一渠道,所以利用包装给消费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消费者选购产品的机会将会有效增加。在土特产包装设计时要具有安徽地域特色的创新性,就是以安徽地域文化元素为基础产生创意的思维。笔者在调查时发现,安徽池州的西山焦枣,九华黄精茶就是比较成功的案例,其包装不仅将其食用方法,生产环境交代清楚,还利用西山焦枣——慈禧御赐的故事紧密结合,具有很强的辨别性,而九华黄精茶包装则是利用其九华山其神奇的宗教色彩的地域元素结合。安徽地区地域文化和景观的有机结合将会大大提升该安徽土特产品牌的竞争力,安徽土特产的包装创新设计要立足于对地域性文化元素的充分挖掘,如徽州文化、凤阳的花鼓、以及徽州三雕等民俗文化,元素的选择上要注重土特产产品的特点,对土特产相关的地文化元素进行重新的分解重组搭配,结合现代设计理念充分利用地域文化元素进行巧妙设计,使土特产包装充分展示出古典和现代美的融合,能够有效促进销售。
(二)土特产包装中视觉元素的创新设计
包装的美感以及独特性的展现都具有重要作用,优秀的土特产包装必然离不开艺术视觉符号的适当结合。艺术视觉符号是包装设计的重心,包装不仅是商品保护的外衣,也是一种文化的承载和地方名片的展现,包装图形对文化准确的表达,能凸显地方文化的特色。 所以 安徽土特产包装要满足消费者的审美需求,从而吸引消费者的关注,提高消费者对土特产的认识。以安徽的黄山烧饼为例如图2所示,标志的辨识度很高,包装整体色调也比较和谐,用各种不同的色彩对黄山烧饼的口味进行区分,包装上印着“徽州特产”四个字,类似印章,使消费者能够充分感受到产品内涵和视觉审美享受。笔者在调研土特产产品中得出对土特产包装的设计方法:符合土特产产品的特征,标志设计应简洁而不简单,寓意深长;包装的色彩搭配以色彩对比的手法进行运用,在色与色之间进行组合时所产生的视觉变化落差,可以使土特产包装的视觉效果更为丰富多彩;并利用各种手段,突出土特产产品的形象。总之,在土特产包装设计的时候必须要运用视觉元素符号对产品的包装设计做统一的考虑,即在表现产品特点和特色的基础上将视觉元素符号做艺术性设计,才能使土特产包装设计的创新效果会更加的显著。
(三)土特产包装材料的创新设计
绿色环保是未来发展的核心,土特产必须从包装材料中运用环保材料,而且材质绿色、自然并且无公害。绿色包装有利于环境保护和提升消费者的认同感,加速与国际包装接轨。土特产包装盒绿色设计,极具亲和能力,对于色彩斑斕的都市生活而言,这种淳朴天然的包装设计能够打动人们的心,其在宣扬传统文化底蕴的同时,还迎合了目前市场所提倡的低碳环保的理念。我们常见的土特产包装中以普通塑料包装为主,这些材料会造成废弃物污染环境问题。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科学技术为我们提供了技术支持。如蚌埠市的生物基材料的研发,其中可降解塑料对于现代土特产包装材料恰到好处,其通过阳光中紫外线作用,在大自然中可以降解以及还原,最后以无毒害的状态回归大自然,以此大大的加大了土特产包装的绿色环保作用。除此以地方性的取材,如安徽广德的竹,经过手工加工制作,保持竹的韧性以及耐久性,完全原生态,使其土特产的档次明显的提高,更加符合绿色包装的原则。所以把包装工艺和包装材料相结合,针对产品的实际情况强化设计,不仅能达到对土特产包装的创新,也能在环境方面起到保护作用,促进了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四)土特产包装结构的创新设计
包装是直接与消费者接触的,其结构要服务于消费者的使用,并且在结构上要注意科学的合理性,结构上的稳固性。把握好土特产包装的解构设计不但能够很好地凸显物品的主体,也能更好的符合现代的消费观。如安徽固镇的黑花生,其包装是以携带式的包装结构为主,而淮南八公山豆腐干则是以携带为主易开为辅的包装结构,这两种包装属于比较成功的案例。在包装结构创新设计时应结合其特产大小、形状,包装折叠的对称,弧度等的造型形式,并考虑其本身纸带、纤维等材质的提手结合,为了土特产的携带更为便捷,包装对产品对应的体积,包括包装开口倾斜角度等设计得当,这样包装结构上的创新将更加完善。
四、结语
综上所述,创新土特产包装设计对于美丽乡村建设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当前我国提出了农村振兴战略,目的是要全面的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因此,安徽土特产包装设计必须紧跟上时代发展潮流,通过包装设计把安徽乡村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让更多的人去了解安徽乡村的风土文化,推动安徽乡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实现乡村建设愈来愈美丽。
参考文献:
[1]李权,张怡,沈洪帆. 地域文化传承与当地土特产市场发展的关联分析[J].中外食品工业月刊, 2015(1).
[2]杨华华.陕北土特产包装设计与创新研究[J].美与时代.2019(7).
[3]王亚超.地域图形元素在“瘾饱饱”包装设计中的应用[D].广西师范大学,2018.
[4]唐艳丽.中式元素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以邳州银杏包装为例[D].东南大学,2018.
基金项目:2018年安徽省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810378519;安徽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项目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SK2019A0482;安徽省高等学校重点教学研究项目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2019jyxm0185;安徽省高等学校“六卓越一拔尖”卓越人才培养创新项目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2019zyrc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