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化自信背景的中小学德育模式建构问题与对策

2020-05-06 09:33徐国栋
课程教育研究 2020年6期
关键词:文化自信中小学德育

徐国栋

【摘要】我国有着五千年丰富的历史文化,优秀的历史文化在当今的中小学德育教育中拥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小学德育教学中渗透着文化自信。良好的文化自信能够对学生的德育教育起到较好的启发作用,从而让学生修身养性、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此,本文对基于文化自信背景的中小学德育模式建构问题与对策展开探究。

【关键词】文化自信  中小学  德育

【课题】本文为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课题(课题立项号:GS[2018]GHB1292)《统编新教材下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实践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系列论文之一。

【中圖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06-0070-01

一、文化自信背景下中小学德育教育模式的问题

(一)忽视我国文化的德育价值

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小学德育教育关键内容,拥有着礼让、孝悌等德育思想,对于中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十分重要。在现实德育教育中,虽然很多教师认为在德育教育中融入我国的文化很有必要,但是只有少数教师才会在课堂中添加与本学科相关的优秀文化内容。

(二)中小学国学文化教师资源短缺

在德育教育中渗透我国的文化,教师的作用不可或缺。虽然有很多学校已经开始注重国学文化的教育,但是在教育开展的过程中,还是存在优秀教师资源短缺的问题。让中小学德育教育中融入我国文化,就需要任课教师对所教授学科的知识有着全面、深入的了解,并设计、准备与本学科相关的文化内容,这样才能够通过多个学科的德育途径,让学生展现出文化自信。

(三)对文化内容没有进行选择

中小学生的德育发展与其自身的年龄特点、身心发展规律等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是有的教师在德育教学的过程中,没有深入了解学生的道德成长特点和认识能力,随意选择我国的相关文化融入德育教育中,从而使得学生对于德育教育的内容失去兴趣甚至产生厌倦的情绪。

二、文化自信背景下中小学德育教育模式的策略

(一)注重我国传统文化的宣传

把优秀传统文化纳入到中小学德育教育,这不但是传承我国传统文化的需要,也是使我国优秀文化丰富学校德育资源的有效途径。习近平总书记在教师节上曾表示,需要让我国的孩子学习古诗词,学习我国的传统文化。由此可见,展开我国的传统文化教育是十分有必要的,且势在必行。所以,教育机构需要进一步健全政策,在政策中显示出我国文化的重要性。在这个过程中,教育部门需要邀请众多专家学者在学校举办一系列的专题讲座,并使得更多学生、教师、家长了解到传统文化对于培养学生德育的意义。

(二)提升优秀文化教师的培养

把我国丰富的传统文化添加到中小学德育教育中,不但是增强中小学生德育效果的要求,同时也是传承文化的必要,但是师资不足的问题却也十分明显。因此,如果要有效解决文化教师不足的问题,就需要提升文化教师的储备,并从师范院校教育、教师资格证考试、在职教师培训等入手。第一,要在文化教师的培养中需要强化和培训与科目相关的文化内容。活到老学到老,教师的专业素质培训是继续教育的关键途径。所以对于目前优秀文化教师不足的问题,能够试着在教师培训的内容上强化我国传统文化与德育相关的内容。在地方组织与国培的课程设置中,需要适当添加和本学科相关的优秀文化内容,所有的学科都可以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找到对应的记载,语文科目的文字是从古文字转变而来,历史课程更是我国文化五千年的结晶,中小学德育课程作为教授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与基本道德素养的教育也和我国丰富的传统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教师的专业培训作为教师继续教育的培训,就一定会促进教师专业水平与教学技能的提高,才能够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三)优秀文化融入德育与各科教学结合

学生的品德发展与其自身的知识储备有着重要的关系,但是这些知识储备大多是从其他学科获取的。所以,各个学科的教师就拥有育人的责任,各科教学不但要让学生获取对应的能力与知识,而且要在学生能力发展的基础上,使得其道德水平大大提升。有关学者表示,每个学科的教学对于道德教育来讲,都拥有巨大的潜能,所以各科教育是学校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质的重要保障。要展示出优秀文化融入到中小学德育教育的内容中,一定要合理的使用各科教学的关键载体。每个学科都拥有德育的责任,所以教师在备课时需要把德育目标添加到课程设置中,把优秀传统文化添加到德育教育中,并和多个学科结合起来。

三、结语

综上所述,德育和我国优秀的文化有着密切的关联,我国从古代开始就注重德育教育的工作。所以把优秀的文化纳入到中小学的德育教育中,能够通过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来增强中小学德育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白中军.小学德育模式“建构特征”问题的探讨[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0(1):7-10.

[2]吴艳.试析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现存的问题与对策——基于文化自信的视角[J].同行, 2016(15).

猜你喜欢
文化自信中小学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