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娟
[摘 要] 消除贫困和发展民生是当前我国社会发展所面临的重要问题,其不但富含经济属性,同时也有着极强的政治性特征。我国计划于今年完成全面脱贫的指标任务,实现齐头并进、共奔小康的宏伟目标。甘肃作为多民族的聚集地,老少边穷现象严重,长期以来都是脱贫计划的重点地区之一。而电子商务作为当前广泛推广的精准扶贫的方式之一,对于甘肃民族地区精准扶贫效果地提升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基于此,本文将以电子商务为基点,就其在甘肃民族地区的精准扶贫的优劣势以及策略做了研究,旨在为相关人员提供一些新的借鉴。
[关键词] 电子商务;民族地区;精准扶贫
如今,互联网发展日新月异,“三农”和电子商务之间的关联性日益增强,这也为我国精准扶贫的工作也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因此,作为农产品生产重地的甘肃民族地区也应当革新自身的发展观念,将网络营销平台当作民族地区脱贫致富的基点,发挥民族地区资源量丰富的这一优势,推动其集约化的生产与发展,促使民族地区贫困农户的经济收益得到充分有效地提升,实现电商扶贫模式的良好开展,进而为我国全面脱贫目标的顺利达成做好奠基工作。
1.政府方面
我国各级政府对于民族地区电商扶贫工作有着极高的重视度,同时也非常重视电商人才的培养。早在2011年,中国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汪向东教授就曾强调,应当将电商精准扶贫战略归入到我国扶贫计划之中。紧接着,电商精准扶贫战略在2014年被国家正式归入到我国扶贫工程之内。与此同时,甘肃省政府以及省委人员也及时性地做出了部署。同年7月份,甘肃省政府部门拟定并颁布了《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的意见》,并在后续几年相继发布了一系列关于电商扶贫的正常措施,不但推动了甘肃省民族地区电商行业的良好发展,同时也促使当地的经济水平得到了充分有效地提升,有效地消减了贫困率。除此之外,甘肃省对于民族地区电商专业人才的培养工作也相当重视。尤其是这几年,政府相关部门在组织民族地区电商培训、扶持民族地区淘宝店以及引入大学生村官等方面做出了巨大努力。
2.企业方面
近些年,甘肃民族地区吸引了苏宁、京东以及阿里巴巴等众多知名电商企业的入驻。随着这些电商企业的入驻,当地的经济发展方式也更具现代化和集约化特征。以苏宁为例,其在甘肃省内9个市区均建设了直营服务站,并且在25个县区内建立起了200多个镇级加盟店,让甘肃省400多个农村地区拥有了电商联络点,让甘肃民族地区的物流覆盖率得到了全面地提升。
3.产品方面
长期以来,甘肃的农产品就有着极高的知名度,其不但品质较好、种类繁多,同时生产量也相当之高。例如,甘肃的苹果、枸杞、花椒、核桃等产量均在全国同类产品的产量排名中位居前列;党参以及当归等多种中药的种植占地面积高达三百多万亩,排名全国第一;羊肉、牛肉等质量享誉全国;葡萄园的占地面积达到了十四万亩,是我国重要的葡萄酒原料的栽培基地,年生产力更是超过了六万吨。
4.农户方面
当前,甘肃省的电商行业已经初具规模,并且电商用户也在不断地增加,这也使得民族地区的电商行业得到良好的发展。截止到今年年初,甘肃全省的互联网用户以及移动用户已经逼近2000万大关,互联网和移动用户的增加也为电商精准扶贫战略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1]。
1.环境层面
就整体的自然环境而言,甘肃省地处西北地区,是内蒙古高原、青藏高原以及黃土高原的交汇之地,各地区的平均海拔较高,且降水较少,这也使得民族地区的农产品以及各类产业无法得到良好的发展,民困现象严重。
2.设施层面
电子商务的良好发展,对于当地的网络信息条件、农产品仓储条件以及道路交通条件都有着较高的要求。虽然甘肃民族地区的贫困率有所下降,但是其公路建设以及仓储设施建设均不够充分,这也直接拔高了电商行业的配送成本,极大程度地限制了行业的发展,更不利于其精准扶贫作用的发挥。与此同时,信息化趋势下,众多民族地区已经接通互联网,但由于民族地区人口的文化程度普遍不高,信息技术应用意识和技能较为匮乏,为电商精准扶贫作用的发挥制造了巨大的阻碍。
3.生产层面
甘肃民族地区的农产品生产模式主要以小型化和分散化形式的家庭生产方式为主,缺乏规模性、标准下以及统一性特征,极大程度地限制了其农产品生产管理效果的提升。而这一现象,不但不利于农产品质量的保障,同时也使得当地电商行业的发展无法与市场需求相符合,限制了电商扶贫优势的良好发挥。
4.人才层面
人才是电商行业发展以及电商扶贫战略良好运行的基础,当前甘肃民族地区的电商专业人才以及高素质人才极为缺乏。民族地区的农民的电商销售平台的认知和操作能力较弱,使得他们常常无法良好地运用销售平台,进而使得他们的电商增收的自主性逐步丧失。与此同时,民族地区的人才流失现象非常严重,很多当地人才缺乏建设家乡的责任感,加上贫困地区物质条件不高,很多专项人才都不愿前来,极大程度地影响了电商精准扶贫战略的良好运行[2]。
1.重视模式构建
第一,对民族贫困地区的人力、资金、设施、场地等要素加以归纳和整合,架构起物流、供销、快递等公司,从而为民族地区电商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务促使电商的致富优势得以充分有效地发挥。第二,政府应当运用政策支持的方式,推动民族贫困地区电商孵化基地的建设,如为电商精准扶贫战略提供场地费用、贷款以及物流等方面的便利。第三,相关人员应或组织构建产品配送中心,并依据甘肃民族贫困地区的交通现状,在那些消费者较为集中的地区构建其电商农产品储存仓库。第四,积极牵线苏宁及阿里巴巴等电商企业,深化与其的合作关系,为民族贫困地区电商行业的发展注入专业化元素,促使当地电商行业能够更加健康和稳步发展。
2.发展特色产业
第一,可将二维码管理方式引入到农产品管理中来,构建数据化的农产品生产、培养的新模式。第二,相关人员应当指引当地电商从业人员,运用网络与市场需求者展开实效性的互动,促使他们能够更加精准地把握到市场的动向与消费者的需求,实现产销信息共享的同时,推动农产品生产及供给结构的变革,逐步确立电商行业品牌化、规模化特征。第三,依托电商平台以及民族贫困地区的生态特征,积极开展当地农产品的营销活动,同时充分带动运输、包装以及策划等涉农行业,促使民族贫困地区的物流及商贸产业得到良好地发展。第五,以电商服务中心为基点,不断扩展当地农民的发展视野,促使农业生产向着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第六,积极推动民族贫困地区乡村电商站点的建设,为农户提供购销服务,实现贫困与发达地区的双向沟通。
3.打造网络品牌
第一,引入先进的品控或监测设备,对农产品的生产、销售、仓储以及发货等环节进行系统化的监控,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得到充分良好的保证。第二,政府应积极整合民族贫困地区的资源与企业,推动当地电商行业的规模化发展,进而逐步建立起产品的网络品牌。第三,加大网络营销、网络直销的力度,构建各个地区的网络品牌,推动驰名商标的创建。第四,重视一带一路机遇的运用,搭建起外贸电商链条,实现影响方式由国内向国外的转变,让甘肃省农业的外向度得到有力的提升。第五,借助一些较为知名的电商平台,打造文化娱乐与农产品展示为一体的集散营销中心,推动农产品标准化进程。
4.强化人才培养
第一,政府应当积极举办农户职业素养的培训工作,将民族贫困地区农业以及电商行业的发展需求当作組织培训的切入点,对从业人员进行电子商务、标准生产等多方面的培训,促使农户的创收以及就业能力得到有力提升。第二,积极牵线电商企业专业人员,开展专业化的技能培训。第三,构建富有贫困地区特色的管理及培训队伍,积极引入信息化培训方式,提升人才培养效果。第四,制定建档立卡以及贫困保障机制,为当地学生提供更多便捷的受教机会[3]。
总之,电子商务对于民族贫困地区的脱贫目标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政府及相关人员应当依据民族贫困地区农产品生产特点,不断延伸和探索发展方式,进而为全面脱贫目标的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马艺文,王雯,王宏伟.精准扶贫视角下农村电商的发展探究[J].湖北农业科学.2018(19).
[2].张岩,王小志.农村贫困地区实施电商扶贫的模式及对策研究[J].农业经济.2016(10).
[3].李创.农村电商扶贫模式的探究[J].南方农机.2018(16).
[作者单位]
甘肃财贸职业学院,甘肃 兰州73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