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宗平 郑晓洁 钱 伟
【摘要】文章以环境监测与控制技术(环境自动监测管理)专业为例,探索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的建构,能够使环境监测与控制技术(环境自动监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与企业实现有效衔接,对其他高职专业课程体系的建构有较好的参考意义,同时对高职教育的专业建设和教学研究也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关键词】课程体系;建构;环境监测与控制技术;工作过程
【基金项目】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教学工作委员会教改课题(编号:19110111),全国轻工职业教育教学指导2019年度课题(编号:QGHZW2019101),2018年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GDJG2019056),广东省高职教育化工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2018年度教学改革项目(编号:HG201827),广东省第一批高等职业教育品牌专业建设项目(编号: 2016gzpp036),广东环境保护工程职业学院2017年教研教改项目重点项目(编号:J440318062006、J441518062006)。
高职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导向,特别是2019年国务院颁发了“职教20条”,加上行业产业升级速度越来越快,基于这样的背景,怎样培养更多顺应社会发展的技能型人才,是现阶段高职院校非常重视的问题,也是需要尽快解决的问题。因此,本文聚焦高职院校专业课程体系的研究,以环境监测与控制技术(环境自动监测管理)专业为例,探索和构建基于工作发展要求的、符合社会人才需要的、具备高职教育特色的专业内容教学体系。
一、目前环境监测与控制技术(环境自动监测管理)专业高职教育中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职业教育受重视程度越来越高,高职院校也在努力做出教学改革,其中对课程体系进行改革非常关键。在建设课程体系时,通常是仔细研究企业相关岗位的具体要求,例如职业素养、理论知识以及专业水平等,根据分析结果对课程内容进行重组,利用任务驱动法、项目教学法等进行教学[1]。
但是,这样的课程体系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经常会出现无法完成预期培养目标的现象。现阶段环境监测与控制技术(环境自动监测管理)专业高职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主要有下列几个问题。
1.目前设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企业之间的关联性并不是很强,而且很难满足行业领域的发展要求。
2.设置的课程体系架构依旧存在着“学科体系”架构,这对于教学的开展有很大影响。
3.相关硬件设施有待改进,教学工作很难具体落实下去,教学效果不够明显。
4.尚未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无法实时监管课程体系内容,不能按照行业企业岗位需求情况立刻做出改进。
5.课程体系安排与相关评价标准之间没有较强的关联性,不仅增加了教学成本,而且加大了教学难度。
二、环境监测与控制技术(环境自动监测管理)专业高职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
通过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围绕这些问题给出科学的解决办法,设计一套比较全面、系统的课程体系,并以此为基础,设立考核评价、课程建设、教学改革等方面的体系制度,不断改善高职教育中环境监测与控制技术(环境自动监测管理)专业的发展状况,为社会培养更多技能水平以及实践能力均较强的人才[2]。接下来以高职院校建设环境监测与控制技术(环境自动监测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为例,讲述构建课程体系的所有流程,以及怎样实现建设、实施、考核与管理的高度统一。
1.围绕工作过程研发而成的环境监测与控制技术(环境自动监测管理)专业课程体系
(1)课程体系的建构思路。建设专业课程体系,应做到以下三点:其一,做好行业以及企业的调研工作,明确培养目标;其二,结合调研结果和培养目标对职业能力要求做出深入剖析,逐步建立满足社会市场发展、行业企业需要的课程体系,使学生职业水平得到充分培养,凸显高职教育特色;其三,设计与之相匹配的课程内容标准以及考核指标体系。其中,最关键也是最基础的部分就是调研工作。因此,一定要到一线用人企业进行调研,认真对调研结果进行整理和归纳,从而制定符合实际需要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与考核标准,确保课程体系真正落实下去[3]。
以工作过程为基础建设环境监测与控制技术(环境自动监测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时,应遵守下列几点原则。
①加强校企合作,做到工学一体。校企之间形成合作可以让教学工作做到工学交替,学生可以在实习时接触到企业考核过程,通过实习打牢专业基础知识,同时提高职业技能水平,从而做到工学一体。
②做到产学结合以及自我调整。因为环境自动监测行业发展变革速度非常快,企业相关岗位对于人才的要求也会随之发生改变。要想做到產学结合,以工作过程为基础的环境监测与控制技术(环境自动监测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应拥有自我改进、调整与完善的空间,使人才更能满足行业和社会发展需求。
(2)建设课程体系流程。
①对行业、企业以及院校展开调研工作。怎样才能培养更多符合企业生存与发展的优秀人才呢?带着这个问题,在行业、企业以及院校中进行调研,并且对毕业生进行回访。对调研结果进行总结之后发现,院校学生的技术水平无法适应企业相关岗位的要求,很难和企业之间形成“无缝衔接”;高职院校的学生并不具备较高的职业素养,工作时缺少耐心和细心,而且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不够明确。
②明确专业定位。在对行业、企业以及院校进行了充分的调研,分析环境监测与控制技术(环境自动监测管理)相关企业的岗位工作流程之后,把专业的培养目标设定为给企业培养更多在生产一线工作的高技能人才,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掌握环境自动监测系统安装运行、维护与管理的知识和技术技能,面向污染源、环境空气及地表水质自动监测行业(领域),从事环境自动监测系统安装调试、运行维护、比对监测、检测检修、数据质量控制、审核分析及监测仪器设备营销等工作,具备较强实践能力以及创新力的技能型人才。设计的课程体系一定要符合学生在相关企业岗位中对职业素养、基本专业知识以及专业技能等方面的要求。
③构建适应企业需求的课程体系。确定好环境监测与控制技术(环境自动监测管理)专业的定位,按照就业岗位群所需技能针对性地设置课程模块,分为职业基本素养课、职业通用能力课、职业核心能力课、职业拓展能力课等,同时按照岗位群中各个岗位对应的工作流程,设计相应的课程模块的支撑课程(子模块)。
2.以工作过程为核心的环境监测与控制技术(环境自动监测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管理
专业核心内容就是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同时也是确保培养出高质量人才的基础。研发出来的课程一定要真正落实下去,而且有相应的管理方法以及考核指标,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培养优秀人才,为企业发展做贡献。
(1)实现“教学做一体化”。采用产品导向、任务驱动以及情景模拟等方法来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兴趣,可以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教学的主体,逐渐成为企业岗位需要的人才;学生在遇到问题时会主动思考如何解决,教师只是起到辅助的作用,协助学生解决问题。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其实用性,对于那些实用性并不强、理论性比较强的知识,学生可以不用重点掌握,理解即可[4]。
(2)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确保课程体系能够真正落实下去。落实专业课程体系,不仅需要科学的教学方法,而且要有合理的管理制度,主要涉及两个部分,即教师企业实践制度与教学管理制度。前者体现了校企之间的合作,教师不但要上课,而且要了解企业运作模式,了解行业发展动态,将行业企业新技术、新方法、新理念运用到教学过程中;后者指的是对教师的备课、授课等方面的管理和约束,确保教学工作的合理开展。
三、结语
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使得环境监测与控制技术(环境自动监测管理)行业快速升级,产业升级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分析环境监测与控制技术(环境自动监测管理)企业岗位群,建设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让企业充分参与到课程教学当中,并且建设与之相匹配的考核体系,确保课程内容的顺利开展,这样可以从本质上解决高职教育开展的人才培养工作和环境监测与控制技术(环境自动监测管理)企业用人需求严重脱节的现实问题。
【参考文献】
陈小敏,黄彩玉,譚五丰.基于工作过程的技工院校课程体系的构建——以技工院校化妆品技术与营销专业为例[J].广东化工,2019,46(13):240-241.
吴海霞,王焕梅,王雪香,等.论高职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J].教育教学论坛,2013(01):210-211.
陈群.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J].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2):35-37.
徐国庆.职业教育项目课程的几个关键问题[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04):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