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冬梅
三年级是作文教学的起始阶段,很多学生刚接触作文表达,对作文内容、作文方法没有明确的方向。通过例文引路,让学生参照例文,了解作文的结构、轮廓、内容表达的方法,进而习得技法,增进书面表达能力。
当然,例文并非是万能的,教师要合理把握例文的导入方式,为学生提供有效借鉴。
一、前置例文,调动学生写作热情
作文指导,首先要解决学生写作的积极性问题。如果学生对写作没有兴趣,谈何指导?兴趣是需要培养的,以作文为例,先呈现例文,让学生阅读例文,感知作文的结构、特点、内容及主旨,唤醒学生作文的积极性。接着,学会观察,懂得发现,是作文的前提。
如例文“金色的草地”,文中写到窗前的草地上,欣欣向荣的奇妙景色。如向日葵,总是向着太阳成长;含羞草在被人触碰下,会“害羞”地低下头……从例文阅读中,请同学们想一想,如果你观察窗前的草地,会有哪些不同的发现?由此,在作文前,同学们要仔细观察身边的生活,了解身边的事物,然后用文字的方式将所见所闻表达出来,就是写作。
在例文的激励下,学生开始有意识地观察生活。如有学生观察土地上的蚂蚁搬家,想到即将下雨的故事;有学生观察了乌龟的生活习性;有学生通过亲手种植多肉植物,写出观察日记。
由此,例文的前置应用,为学生呈现作文的基本思路,指引学生去观察生活中的精彩。平时,教师要合理把握例文前置,唤醒学生作文的热情,从记录身边的人或事开始,积累作文素材。
二、穿插例文,探究作文表达的方法
作文指导,除了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外,更要通过必要的方法指导,让学生学会如何去表达想法,为提高作文能力奠定基础。方法的指导,不能停留于语言说教上,当学生出现困惑时,通过穿插例文,让学生借鉴例文,体会例文的语言结构与表述方法,进而指导学生从例文中发现语言表达的规律,提升作文水平。
如观察小动物,如何将小动物描写得生动有趣?很多小学生从五官、体态等方面描写,单调,呆板,千篇一律。显然,学生对语言的生动性不理解,不知道如何让语言生动起来。
教师可引入例文“家乡的杨梅”,文中将杨梅作为描写对象,分别从杨梅的外形、颜色、味道等方面刻画。接着,列出表格,让学生对应杨梅的“外形”“颜色”“味道”,将相应的句子摘录出来,再进行反复朗读,体会例文的写法。
由此,让学生说出,对于杨梅的外形,例文是怎么描写的?同样,对于颜色、味道,又是怎样描写的?以颜色为例,先写了杨梅是淡红色的,随后,颜色变为深红,最后变成几乎全黑的颜色。杨梅是真的黑色吗?不是,它是因为太红了,红的发黑。当我们轻轻地用牙齿咬开它时,就可以看到那鲜红粉嫩的果肉,在嘴唇上留下鲜红的汁水。由此梳理出例文的写法,“先……随后……最后……”,这是观察的顺序。
在关于小动物的描写中,引入例文“我家的小狗”,让学生阅读例文,谈一谈例文中的小狗有何特点。接着,提问学生,如果要写出小狗的淘气可爱,应该从哪些方面来描写,例文中哪些句子写出了小狗的淘气、可爱。显然,学生在读例文时发现,作者为小狗起了个名字叫“王子”,作者喊小狗的名字时,小狗“旺旺”地回应。让学生从例文的研读中,细致观察和发现例文的写法,再将这些写法运用到作文中,不仅解决了学生的困惑,也让学生明白如何生动表达,如何刻画描写对象。通过穿插例文,为学生提供了多种语言表达方法,也增强了学生的作文自信。
三、例文后置,让学生从对照中揣摩语言
作文指导要因材施教,不同的学生面对同样的作文题,可能有不同的想法,也会有不同的表达方式。作文指导时,教师要鼓励学生个性化表达,听从自己的内心想法,真情实意地表达。说真话,写出心里话,降低对学生作文语言的束缚,最大化地拓展学生的作文空间。
例文后置是在学生自由表达后,引导学生学习、鉴赏例文的语言,从中发现哪些表达是鲜活的、有个性的,让学生对照自己的作文,反思作文语言,揣摩如何改进语言修辞手法。后置例文,让学生有了对比的范例。通过对比,学生可以从例文中找到精彩的语言表达句段,领会其语言表达的技巧,感受语言表达的魅力。
如在“搭船的鸟”中,關于鸟的描写段落:“有一只彩色的小鸟,站在船头……比鹦鹉还漂亮。它有一张红色的长嘴……”作者用简短的语言,抓住翠鸟的特征,也让翠鸟的形象跃然纸上。“翠鸟一下子冲进水里……再次站在船头,一口把小鱼吞下去。”这是写翠鸟抓鱼、吃鱼的过程,用动作描写来具体刻画,读之生动、贴切。
阅读例文后,让学生回到自己的作文中,发现哪些语段不完美,需要借鉴哪些表达方式,提升作文的语言表达效果。
总之,例文的运用方法多种多样,为学生作文提供了有效借鉴,教师在引入例文时,要尊重学情,挖掘例文的内涵,为学生作文提供有效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