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嘉宁
2020年的春天来得并不轻松,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打乱了人们正常的生活节奏。慌乱中,人们在期待特效药和疫苗的问世。
而根据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的数据,截至2月15日,全国范围内,共有117个针对“新型冠状病毒”的药物和治疗方法的研究项目处于申报状态。其中,仅2月14日一天,申请进入临床实验的“新型冠状病毒”用药研究项目就有17个。
部分在研的“新型冠状病毒”药物的汇总(见右表):
在疫苗方面,国内外也有二十余个机构和团队,在与时间赛跑。
见证了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从一片荒地到迅速完工交付的“中国速度”,或许有人会在心中默念:新药研发“快一点,再快一点”,最好能够像火神山、雷神山一样,十余天时间创造奇迹。
然而,只有当你了解了新药研发的过程,才能够理解科研机构的不易。
因为事关大量用药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任何药物在正式上市前都要经过一系列科学而谨慎的评估过程,在保证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前提下,才有资格获批进入临床一线。
整個新药的研发和评估过程,通常包括以下六个步骤:
1、新药发现。该步骤主要是确定药物攻击方向(专业术语:寻找靶点),攻击目标可能是病原体在复制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种酶,或者是特有的一段DNA片段,一旦靶点被药物所破坏,病原体即有望被抑制和清除。
根据靶点特点,生化学家会筛选出一系列活性好、有效果、安全性高的候选化合物进入下一步实验环节。
2、临床前研究。该步骤主要是在人体实验前,通过体外细胞实验,或者动物实验来对第一步筛选出来的候选化合物,进行药理测试。为了更好的在实验成本与接近人体环境之间平衡,实验动物也会不断升级,一开始可能用小白鼠实验,然后可能扩展到犬类,以及和人类更相近的灵长类动物。
通过动物实验,候选化合物的药代动力学反应、药理和毒理得到全面的评估,其中,一些有潜力的候选药物才有机会进入下一轮人体实验。
根据前面的信息,中国疾控中心和香港大学医学院各自研发的新冠疫苗产品就处在“动物实验”这个阶段。李兰娟院士团队提出的特效药“阿比朵尔”和“达芦那韦”也于2月4日完成了这个阶段的实验(通过体外细胞实验,证明能有效抑制冠状病毒),估计后面将开启人体实验。
3、临床I期实验(安全性测试)。人体实验的第一个阶段,该阶段重点是测试药物对人体的安全性。被试对象一般为20到100名健康的志愿者。通过观察这些志愿者对于不同剂量药物的耐受程度和药代动力学反应,为将来制定给药方案和安全剂量提供依据。
由于I期实验中的药物属于首次应用于人体,而且给药的安全剂量、过敏反应也尚待研究,实验是存在一定的危险性的。因此,此类实验一般安排在有临床实验资质的三甲医院,且受到伦理委员会的监督。试验中心对于被试对象全程监控、及时救治,还会给予试药人一笔不菲的经济报酬。
只有通过临床I期实验,验证了药物的安全性,才有机会进入下一期的实验。根据前面的数据,美国正在研制的两款疫苗宣称在三个月内能进入一期。
4、临床II期实验(有效性测试)。该阶段实验重点是证明药物对疾病治疗的有效性。被试对象一般为100到500名病人志愿者。采用随机盲测的方法,即病人志愿者被随机分配到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给药和安慰剂,实验期满后,若能观测到实验组的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则认为药物通过临床II期有效性测试。
5、临床III期实验(大规模测试)。该阶段在二期临床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实验的规模,以确认新药的疗效和安全性。另外,还需要为上市后大批量生产、质量监控和成本管理等商业化运作做好准备。三期实验参与测试的病人志愿者最高达到数千人。采取更加严格的双盲测,除了少数实验人员,无论是参与实验的医生,还是患者本人,都不知道服用的是新药还是安慰剂,将心理作用的影响降到最小。只有到揭盲那一天,结果才能水落石出。
一旦通过III期临床实验,获得了较全面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数据,经过药监部门批准后,新药即可正式上市销售了。目前,吉利德公司研发的“瑞德西韦”正在武汉进行临床III期实验,这也是近期最有可能上市的特效药。
6、临床IV期研究 (上市后监测)。上市后,面对着更广泛的患者群体和复杂的用药环境,以及病原体可能出现变异耐药等情况,还需要对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密切监测和研究。一旦发现先前实验中未发现的不良反应,或者耐药现象,则可能导致用药的调整,甚至下架召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