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文旅融合发展的趋势下,公共图书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服务场馆成为青少年研学基地,研学旅行成为中小学的教学体系中实践创新的构成部分,也成为旅游业发展一个增长点。本文结合当下研学基地建设、研学途径拓展现状,对文旅融合视角下青少年研学旅行基地建设与发展进行探讨。
关键词:青少年;研学基地;研学旅行
随着全球化发展,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日趋加快,文化在全球范围内呈现出了越来越多且复杂的趋势。其中的体现之一是,我国旅游发展快速增长,进入大众旅游的新时代,而旅游内容的提供和文化价值存在优劣并存的现象。青少年是我国旅游人群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正在形成阶段,国家大力倡导青少年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在这种背景下,文化教育和旅游体验活动深度结合随之兴起,使得以“文化+教育+旅游”的研学旅行模式被公众所接受和喜爱。然而青少年研学旅行基地的建设现状存在一定的问题,如表现形式趋同化,研学产品深度缺乏、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管理机制不够健全、营销宣传手段滞后、接待体系不够完善等。
一、政策背景
2013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纲要提出“逐步推行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设想,随后研学旅行爱到了空前的关注[1]。国家层面出台相关政策来促进研学旅行的发展。政策的出台得到了各行各业主管部门的共识。2014年,研学旅行要纳入中小学日常教育范畴被首次提出[2]。两后之后,《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施行的意见》出台,将研学旅行纳入了中小学教育教学规划中,并要求各地区要快速推进研学旅行的健康发展[3]。该意见向各地政府提出任务,要推动研学旅行的健康、快速发展。
二、国内外的发展趋势
(一)国内现状
研学旅行在我国作为一种新兴的素质教育手段广受欢迎,研学旅行的发展及对其的研究,主要讨论存在的困境、发展的视角、产品策划及营销方式等方面。通过多地调动社会力量,以购买文旅服务的形式和旅行社合作为创造研学旅行发展的条件。个别省市已经把青少年研学旅行与综合素质评价有机结合。例如:广州市把研学旅行列入教学大纲;陕西省、湖北省尝试建立研学旅行活动基地,组织培训论坛和学术研讨会;苏州市开展的研学旅行试点初步取得成效;一些省市的旅游和文物部門积极联动,支持研学旅行工作。
(二)国外发展
国内对于研学旅行的研究定义众多,最常使用的是“教育旅游”一词。美国学者认为研学旅行等同于普通的教育旅游,例如在国内开展或者国际交流的学校交换生项目。日本学者认为研学旅行是修学旅行,是有助于促进学生认识生活世界并培养公共精神,具有体验性、教育性、集体性等特点。
目前,研学旅行的组织者、研学旅行的参与对象、研学旅行的方式以及所要达到的目标,就是要讨论青少年研学旅行活动的主要内容。在2016年公布的《研学旅行服务规范》中明确指出“研学旅行是以中小学生为主体对象,以集体旅行生活为载体,以提升学生素质为教学目的,依托旅游吸引物等社会资源,进行体验式教育和研究性学习的一种教育旅游活动。” [4]
三、青少年研学旅行基地的建设与发展
(一)主题思路
青少年研学旅行基地的建设与发展其关键点应该是基于国内研学旅行的现状,厘清青少年研学旅行基地的概念,做好优秀案例的分析,必须要结合当地的文化以及旅游的自身发展优势,不断探索建设青少年研学旅行基地的需求与趋势,做到细化建设目标与发展定位,逐渐形成以青少年研学旅行基地发展的新思路。要立足于研学旅行基地的实践,并联系国外多样化的研学旅行实践,在国际比较视野中去建构研学旅行建设的框架,以确定研学旅行发展的策略,形成以发展的角度探索一种被青少年所接受并乐意参与的研学旅行基地的模式。
(二)产品实践
随着素质教育的理念不断深入和自上而下的政策催化,作为一种新的实践育人方式,研学旅行引起了文化行业、教育领域、旅游业等各行各业越来越多的关注,面向青少年开展的文化旅行研学的建设项目正在逐渐增多。同时,随着各方力量的加入,研学旅行在实践中逐渐呈现出一些情况,研学旅行基地设计不科学、研学旅行活动类似春秋游、素质拓展活动。本研究梳理典型的研学旅行案例,可以为研学旅行设计提供可参考的实践模型,推进国内研学旅行的发展。本课题将通过梳理基地建设、空间设计、产品策划、研学方式、宣传运营等方面,为青少年研学旅行基地的建设提出发展策略,可供研学旅行策划者参考的设计框架,推进国内研学旅行的发展。
(三)社会效果
研学旅行活动的兴起是有效衔接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的重要方式,是拓宽育人途径、开展实践育人的重要创新形式,建设青少年研学旅行基地是发展的立身之本。关注青少年研学旅行基地发展的策略,符合国家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工作的政策要求,有利于实现书本知识与生活实践的有机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文明意识与社会责任意识等核心素养,有利于学生提高团队合作意识、自我管理与组织管理能力,对青少年增强文化自信以及促进其形成健康的价值观,乃至发展成中华文化的传承者与弘扬者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最大意义。
青少年研学旅行基地是实现教育、文化和旅游产业的充分结合,在以传播优秀文化的基础上,提升青少年综合素质。笔者认为青少年研学旅行基地的建设和发展需要从几个方面考虑,首先,要有形式多样且有内涵的服务产品;其次,要建配套的基地设施和完善的旅行服务;最后,要重视宣传和运营。综上所述,策划好产品、提供好配套、重视营销,才能对研学旅游活动效益起到积极的作用,最终服务好广大青少年研学旅游群体。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的通知[EB/OL].(2013-02-18) http://www.gov.cn/zwgk/2013-02/18/content_2333544.htm.
[2] 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EB/OL].(2013-02-18)http://www.gov.cn/zwgk/2013-02/18/content_2333544.htm.
[3] 王玉霞.依托研学基地探索研学途径:临夏市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中心研学旅行初探[J].课程教育研究,2019(3):243-244.
[4] 国家旅游局.研学旅行服务规范[EB/OL](2016-12-19)[2018-10-7]. http://www.gsta.gov.cn/jx/bzgf/19856.html.
[5] 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的通知[EB/OL].(2017-09-25) [2014-08-21]. 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4-08/21/content_8999.htm.
[6] 李雁杰.青少年传统文化研学基地设计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9.
[7] 蒋英鑫.中小学研学旅行实施困境与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9.
[8] 戈雙剑. 加快港澳青少年内地游学服务与管理体系建设[N].中国旅游报,2017-01-24(003).
[9] 钟生慧.研学旅行设计:理论依据与实践策略[D].杭州师范大学,2019.
[10] 闫润晖.中小学研学旅行教育体系优化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9.
[11] 徐明.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建设初探:以抚顺市雷锋纪念馆为例[J].中国民族博览,2019(1):68-69.
[12] 康万春.圆明园研学旅行基地资源整合及课程优化研究[D].首都体育学院,2019.
[13]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第一批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营地名单的通知[EB/OL].(2017-12-06)[2017-12-29].http://www.moe.gov.cn/srcsite/A06/s3325/201712/t20171228_323273.html.
【作者简介】 吴小蕊(1981—),女,管理学学士,研究方向:信息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