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将简单分析在职业教育教学中培养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必要性,并以体育心理专业为例探讨相应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职业教育教学;大学生;人文素质
一、在职业教育教学中培养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必要性
所谓人文素质,简单来说就是人们在人文方面所具有的综合品质或者达到的发展程度。现代社会强调人文主义,实际上就是将人放在首位,关注人的生命、价值、意义、精神追求等。人文素质具有外在与内涵两个层面。从外部来看,人文素质指一个人在哲学、语言学、文学、艺术、历史学等人文学科方面的发展程度或造诣,往往能够直接提现;从内涵来看,人文素质则内化为人的人格、气质、修养等。在现代社会中,只有人文素质高的人,才能充分适应社会环境[1]。因此在现代职业教育教学中,培养大学生人文素质十分必要,这对学生职业发展乃至个人成长都有着重要意义。
二、在职业教育教学中培养大学生人文素质的策略
(一)更新职业教育教学理念
理念是指导实践的重要基础。在缺乏科学、正确理念支持的情况下,人文素质培养很难在职业教育教学中得到充分实现。尤其是部分教师抱有功利性的职业教育观念时,往往会不自觉得将专业知识和技能教育放在首位,不自觉地忽视人文素养培养。因此职业学校应当加强对教师的引导和培训,通过讲座、文件、广播、培训等方式促使学生更改职业教育教学理念,促使教师意识到职业教育应当是为社会而服务,在新时代背景下职业教育不仅要向社会输送大量专业素质高的人才,还要充分提高人才人文素质,从而确保培育的人才完全符合社会发展需求[2]。因此,教师应当充分意识到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意义,并将提高学生人文素养作为重要目标,尽自己所能向社会输送人格健全的高素质综合性人才。
(二)在职业教育内容中渗透人文素質内容
教师应当将人文素质内容渗透到职业教育内容之中,从而在教学中兼顾职业素质培养和人文素质培养。人文素质主要包括人文知识、人文思想、人文方法及人文精神等,教师需要将这四部分内容与职业教育教学内容进行深度融合,从而在教学中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培养,以免人文素质培养影响职业教育教学的连贯性和流畅性。如在体育心理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将体育历史知识作为理论内容,将人文思想渗透于体育竞技思想之中,将体育锻炼方法与人文方法相融合,在体育精神中贯彻人文精神,全方位实现职业教育内容与人文素质内容的深度融合,在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同时有效培养大学生人文素养。
(三)提高教师队伍人文素质
人文素质培养是一个长期内化的过程,这就需要教师具有较高人文素质,能够长期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最大程度地改善培养效果。因此,职业学校应当加强对教师队伍人文素质的培养,打造一支能完全胜任现代教育需求的优秀教师队伍。学校应当在教育部门的指导下,科学制定规范化的教师人文素质要求及指标,对教师展开考核并落实相应培训工作,务必要确保教师人文素质得以提升。其次需要结合教师专业,针对性地提升教师教学水平,让教师能够在教学中灵活运用合适方法培养学生人文素质。
(四)结合职业教育教学特点深化人文素质培养
教师在职业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质时,需要结合职业教育教学本身特点进行优化,以最合适的方法打造特色教学模式,改善实际培养效果,进而培育出职业能力强、人文素质高的优秀人才。例如:体育心理专业教师应当在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基础上,对教学目标、内容及方法进行全面优化,在体育教学活动中重点对学生身体、健康、认知、情感、心理、社会适应等方面进行引导和培养,以丰富的内容与多样的方法提高学生人文素质[3]。当然,教师也可以用体育明星故事引导学生追求“真善美”,并且发挥自身榜样力量为学生树立典范,以更为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对学生进行评价。
(五)完善人文素质培养教育保障机制
教育部门应当对职业学校进行科学管理,要求职业学校在现代职业教育理念下构建更为完善的人文素质培养教育保障体制。学校则应当积极优化教学管理机构,明确各部门乃至教师职责,同时制定完善的保障制度,为人文素养教育的开展提供规范指导,同时对学校及教师在学生人文素养培养方面的不足进行评价与追责,进一步保障培养效果。
综上可知,现代职业教育不但要对学生职业能力进行培养,还要培养他们的人文素养,从而为社会输送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在此过程中,职业学校与教师应当积极更新职业教育教学理念,将人文素质内容渗透于教学中,提高教师队伍人文素质,结合职业教育教学特点进行全面优化,完善相应保障机制,充分保障培养效果,提升大学生人文素质。
参考文献
[1] 刘文学, 张淑艳. 当代职业教育与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的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 2014(2):55-57.
[2] 杨敏.职业教育中人文素质的培养路径思考[J].消费导刊, 2015(12):457.
[3] 谭苏,石艳芝,李杭亲.高职院校人文素养教育与职业教育结合[J].新课程研究:中旬, 2015(3):103-104.
【作者简介】 白鹭(1980—),女,本科,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运动处方,康复心理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