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媛 张鸿
在工业经济时代,生产要素主要在“路”上流动,包括铁路、公路、航路、水路等;而在数字经济时代,生产要素主要将在“网”上流动,包括互联网、物联网。“新基建”是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为导向,运用数字化、智能化为支撑,对交通、能源、水利、市政等传统基础设施进行改造,是数字时代的信息高速公路。对西部地区来说,“新基建”必将突破西部发展的先天不足,成为推动西部加快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今年以来,“新基建”频频出现在大众视野。“新基建”包含七大领域——5G基建、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特高压、城际轨道、充电桩和工业互联网,涉及通信、数字、电力、交通、新能源等多个行业,备受社会关注。
事实上,“新基建”并不是一个新概念。2018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曾指出,“加快5G商用步伐,加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基建”概念首次提出。“新基建”作为高科技领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既是基础设施,又是新兴产业,既有巨大的投资需求,又能撬动庞大的消费市场,因此发展前景极为广阔。特别是对于以交通闭塞、偏僻落后为特征的西部地区来说,“新基建”必将突破西部发展的先天不足,成为推动西部加快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也成为当下统筹疫情防控、缓解经济下行压力、兼顾短期刺激有效需求和长期增加有效供给的优先选择。
“新基建”助推西部高质量发展
“新基建”相较于传统“基建”有本质不同。传统基建主要是指铁路、公路、桥梁、水利工程等大建筑;“新基建”主要发力于科技端,是以5G、互联网、智能化为代表的“数字基建”,是立足于科技端的基础设施建设。
“新基建”可以分为四个层次,核心层即为以5G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物联网为代表的数字技术提供基础设施,如5G基站建设、IDC数据中心;第二层即为智能化软硬件基础,可以对现有传统基础设施进行智能化改造,如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第三层即为新能源、新材料配套应用设施,如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最外围层更多的是补短板基建,如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
西部地区旧基建本来有短板,但随着“新基建”的推动,西部的高质量发展将会插上腾飞的翅膀。在这方面,贵州已经尝到甜头。2015年,贵州提出发展大数据产业,当时,贵州正处于产业转型的关键阶段,选择发展大数据,成为贵州实现转型的点睛之笔。经过几年的不断发展,大数据带给了贵州产业新的活力。根据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发布的《2019中国大数据产业发展报告》,贵州省大数据产业发展指数仅次于北京和广东,位列全国第三位。其中,贵州的数字经济增速连续四年排名全国第一、数字经济吸纳就业增速连续两年排名全国第一。可见,“新基建”助推西部高质量发展,未来可期。
“新基建”助推西部数字经济发展
以5G、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数字技术正在融合发展、广泛渗透,数字资源已经成为社会重要的生产要素,成为数字经济时代的“黄金”、“石油”。在工业经济时代,生产要素主要在“路”上流动,包括铁路、公路、航路、水路等;而在数字经济时代,生产要素主要将在“网”上流动,包括互联网、物联网。“新基建”是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为导向,运用数字化、智能化为支撑,对交通、能源、水利、市政等传统基础设施进行改造,是数字时代的信息高速公路,为数字经济的发展提供设施和技术基础。西部传统能源经济占优势,新经济数字产业较弱,“新基建”将以数字技术推动西部数字经济发展。
近日,云南昆明发力“新基建”,计划实施“新基建”信息化项目70个,总投资8510亿元,当年计划完成投资1129亿元,助力推动5G、工业互联网、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产业全面转型升级、激发高质量跨越式新动能。昆明试图通过“新基建”开启智能创造价值的时代,为加快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提供重要支撑。在此之前,云南省已提出发展以区块链为代表的“新基建”产业,并计划在“十四五”期间,进行总投资500亿元的5G网络全覆盖、总投资600亿元的智能电网和跨境电网建设、总投资815亿元的滇中城际铁路、总投资1000亿元的昆明-丽江轨道交通项目。如果这些项目顺利实施,云南的发展将迎来一个全新的变化。
“新基建”助推西部社会全面发展
以科技为主体的“新基建”将推动经济社会智能化、网络化、绿色化、便捷化发展,催生出远程办公、智慧家居、线上娱乐、智能物流、无接触金融等新经济、新业态,而这一切正在陕西变为现实。
2017年,拥有众多高校与科研院所的西安举办了首届硬科技创新大会,着力打造“硬科技之都”,使这座古老城市的“新基建”之旅迈出了坚实的步伐。眼下,西银高铁将成为西部首条5G高速铁路,从陕北到湖北的正负800千伏特高压输电线路,采用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十四运比赛场馆,覆盖全国的陕汽天行健工业互联网,这些都是陕西乘势发展“新基建”的优势与机遇。
经济学上把投资、消费、出口喻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全国交通运输、住宿餐饮、旅游、居民服务等人员聚集性较强的消费行业需求骤减,商务活动指数均落到20%以下,靠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短时间内难以实现。除了口罩等医疗物资,其他产业的需求都可能会被延后或者压低。IMF和其他经济机构已经将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下调了0.1-0.4%,大约是2009年以来最差的水平。在经济下行期,疫情对投资的冲击较小,基建投资更是拉动经济增长的利器。对于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代表的新经济的支柱产业的投资建设,将成为稳住投资的主渠道。
目前西部地区和全国一样,经济增长缓慢,疫情防控压力大,需要利用“新基建”稳增长稳就业稳发展。贵州、云南、陕西、四川、重庆等西部省份在这方面已经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此次新冠疫情,也是对我国社会治理的一次大考。疫情中建好的智慧城市未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西部数据孤岛等数字治理问题仍然严重存在,对疫情防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除此之外,疫情下边远农村社区手工模式、人海战术等均加大了疫情防控难度。疫情暴露出我们在社会治理、公共卫生设施、应急能力建设、物资储备体系等领域还存在一些短板弱项。“新基建”与过去的传统基建明显不同,更着眼于丰富数字经济内涵,既可以弥补我国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又符合未来产业升级需要。既可以提升西部数字化治理水平,又符合西部协调稳定发展的趋势。
“新基建”的关键是数字基建。西部要着眼长远,做好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抢占数字基础设施建设高地,推动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要从此次疫情反映出的实际问题和需求入手,补数字化短板,顺应社会需求解决实际问题;要以融合应用为导向,通过数字基础设施的建设推动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治理现代化和政务数字化,提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要进一步开放新基建领域的市场准入,扩大投资主体,引入民间资本,带动产业链投入、增加就业、提高社会运转效率;要政企联动,政府加大对5G、人工智能、量子通信、工业互联网、重大传染病防治、高端医疗器械、新能源、新材料等重大科技項目的实施和支持力度,企业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和产业化,协同推进“新基建”发展。
西部推进“新基建”还要以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融合为抓手,为经济发展提质增效。要抓好5G技术,提升信息传递效率,保证数据传输的速度和质量;抓好大数据提供海量的数据资源,助力精准预测和企业决策;抓好智能化生产和信息处理水平,提高生产效率和信息处理水平。要加速5G产业规划布局和数据中心、科技产业园区建设,鼓励人工智能发展与产业融合效应,从高速率、大数据、新智能为经济建设打好数字设施基础,为经济发展提质增效,赋能西部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作者简介
张 媛 西安邮电大学西部数字经济研究院副秘书长
张 鸿 陕西省经济学会会长、西安邮电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西部数字经济研究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