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铁英 刘蓉 高鑫
摘要:基于陕西省西安、榆林、汉中三市养老机构老年人问卷调查,探索人际关系、活动参与与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互动关系,可以发现养老机构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相对较高,能够满足居家社区难以实现的养老需求,人际关系质量良好,拥有较强的亲缘关系;但受到生活区域范围的约束,交往对象数量有限,活动参与意愿不足、参与行为欠缺。人际关系、活动参与显著影响养老机构老年人幸福感,且活动参与是人际关系影响老年人幸福感的中介变量。从家庭、机构、政府、社会等多主体出发,通过发挥家庭基础支持作用、丰富养老机构适老活动、加大政府多渠道扶持力度、弘扬中华慈孝文化等多措并举,有助于促进养老机构老年人幸福感的显著提升。
关键词:人际关系;活动参与;主观幸福感;老年人
中图分类号:C91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751(2020)03-0087-05
一、引言
面对庞大的老年人口数量与健康老龄化、积极老龄化目标,中国老年人生存质量与主观幸福感备受关注。世界卫生组织先后于1990年和1999年提出“健康老龄化”和“积极老龄化”战略,健康老龄化的目标是让老年人达到身心健康、社会适应良好的状态,这不仅是寿命长度的延长,更重要的是寿命质量的提高。主观幸福感是衡量社会发展程度和居民生命质量的重要指标。①积极老龄化战略鼓励老年人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幸福度过晚年生活。受关系型社会特征的影响,中国人的主观幸福感更重视人际关系的和谐②,人际关系也成为实现健康老龄化的重要环节。因此,人际关系、活动参与与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具有密切联系。
随着家庭养老功能的不断弱化、新兴的居家—社区养老供给的不足,入住养老机构的老年人群的规模持续扩大。然而,在养老机构,老年人远离熟悉的家庭和社区,缺乏早已熟知的亲属、朋友的社会支持,人际关系圈和活动参与度会发生结构性改变,晚年生存和生活会重新面临严峻挑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对生活幸福与否的感知、判断和评价会受到不可预见的影响。因此,养老机构内老年人人际关系和活动参与如何影响其主观幸福感,值得学界的关注和思考。
养老机构老年人的人际关系主要包括亲缘关系和地缘关系。良好的夫妻关系、家庭代际关系③与亲友关系是提高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因素④,对入住养老机构的老年人更为重要。参与意愿与参与行为是常用的测量老年人活动参与的指标。⑤在活动参与的全过程中,个体最先产生参与意愿,其次产生参与行为,而具体参与行为又可以通过参与频率和坚持度测量。研究表明,老年人闲暇活动的参与意愿与参与频率均能显著提高其主观幸福感。⑥坚持参与某项活动形成规律后,会使老年人感受到充实感和有意义感,继而对老年生活感到满意和幸福。⑦自我人际关系感知良好的老年人会更多地参与到休闲活动中去。⑧有学者发现,强人际关系能够促进北京市老年人参与休闲活动。⑨还有研究发现,拥有良好的夫妻关系、代际关系,可为老年人提供参与活动的经济资源与情感资源,促进老年人的活动参与⑩,与室友、同辈、工作人员的互动情况是影响养老机构老年人参与休闲活动的主要因素。B11
国内外学者就老年人人际关系、活动参与及主观幸福感进行了大量实证研究,为本文研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是,这些研究较少关注养老机构老年人这一特殊群体,缺少对老年人家庭关系以外的其他人际关系的研究。因此,本文以陕西省的养老机构老年人为调查研究实例,采用回归分析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人际关系、活动参与对其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效应与影响机理,并从多视角提出增强养老机构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对策建议。
二、养老机构老年人的人际关系、活动参与与主观幸福感调查分析
养老机构是养老服务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众多老年人“老有所养”的重要选择。老年人入住养老机构后需要适应新的生活环境和新的人际关系,这会对老年人的主观感受和心理健康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有必要实施有效的实地调查,关注并掌握入住养老机构的老年人群的生存状况和生活状况,通过一手的调查数据来分析养老机构里老年人的人际关系、活动参与对其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机理,可进一步探索提高养老機构老年人群幸福感、获得感的实现途径。
第一,数据来源与变量说明。本文选取自费居住养老机构中的自理或半自理、能正常沟通的60岁及以上老年人作为调查对象(不考虑无偿接受养老服务的多为城镇“三无”老人和农村“五保”老人等特殊群体)。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分阶段进行抽样。以陕西省为调查区域,分别对陕北、关中、陕南地区的榆林市、西安市、汉中市的相关养老机构的老年人进行“一对一”访谈式问卷调查。发放问卷301份,收回有效问卷221份,有效回收率为73.4%。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对问卷数据进行录入、整理和分析。对于因变量老年人主观幸福感,本文采用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度量表(MUNSH)进行测量。该量表基于情感平衡理论,通过24个题项,全面调查了老年人的正向情感、正向体验以及负向情感和负向体验。MUNSH量表在老年公寓中的信效度水平较高,已被众多国家广泛采用。对于人际关系和活动参与两个自变量,人际关系包括亲缘关系和地缘关系,分别通过“子女关心”和“机构中好友数量”等9个变量测量;活动参与包含活动参与意愿、参与频率和参与坚持度,分别通过设置单一题项进行测量。
第二,调查结果分析。通过问卷调查的结果,可以看出养老机构中老年人的人际关系、活动参与与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的基本情况。具体分析如下。
一是养老机构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相对较高。描述性分析结果显示,221位入住养老机构老年人的MUNSH量表平均得分33.67分,最大值为48,标准差为11.65。由此可见,养老机构老年人主观幸福感水平相对较高。选择入住养老机构的主要目的是获取机构内部专业化的日常生活照料、医疗卫生护理等服务,这样可以满足居家、社区难以实现的养老需求。因此,入住养老机构的老年人可获得专业性强的综合养老服务从而安享晚年,拥有较高的幸福感。
二是养老机构老年人人际关系质量良好,但交往对象数量有限。调查结果显示,入住养老机构的老年人中,88.3%的受访老年人认为子女关心“比较多”和“非常多”;90.0%的受访老年人认为与子女关系“良好”和“融洽”;76.0%的受访老年人家庭支持“比较多”和“非常多”;84.6%的受访老年人家属探望频率都在每月一次及以上。由此可见,这些老年人所处的家庭氛围融洽,即使生活在养老机构仍然能享受到亲人的支持,拥有较强的亲缘关系。此外,34.8%的受访老年人在养老机构中有“5人及以上”的好友,25.3%的受访老年人则没有;29.0%的受访老年人信任“5人及以上”的工作人员,25.8%的受访老年人则没有;57.0%的受访老年人与同伴关系“良好”,58.4%的受访老年人与工作人员关系“良好”,52.0%的受访老年人人际关系自评“良好”。总体上,入住养老机构的老年人对地缘关系质量的评价较高,主要得益于同龄人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养老机构坚持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理念。然而,受日常生活区域范围的约束,养老机构内老年人实际交往对象的数量是有限的。
三是养老机构老年人活动参与欠缺。调查结果显示,不足一半(46.6%)的受访老年人参与各项活动的意愿较强,大部分(59.7%)受访老年人参加活动时持有“随性”的态度,并不会刻意坚持参与。在参与活动的老年人当中,32.1%的受访老年人“经常参与”信息类活动,29.0%的受访老年人“经常参与”健身类活动。由此可见,养老机构内老年人参与各项活动的意愿不足,实际参与活动的行为也不积极,且较少形成有规律的、持久的活动参与习惯,这不利于老年人生存质量和健康水平的提高。
三、人际关系、活动参与对养老机构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在实证分析人际关系、活动参与对养老机构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影响之前,本文从人际关系9个变量中提取了2个公因子,并根据其特征命名为地缘关系和亲缘关系;将活动参与聚类为两类,根据其特征将其分别命名为“低参与群体”和“高参与群体”。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人际关系、活动参与是影响养老机构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因素。
第一,人际关系可促进养老机构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其中,地缘关系的影响尤为重要。亲缘关系、地缘关系显著影响养老机构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其回归系数分别为0.126和0.204。可见,在养老机构,地缘关系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更大。主要原因是:入住老人与工作人员和同辈群体的互动比与家庭和亲友的互动更为频繁,相处更为和谐,其晚年生活的幸福感会更强。因此,我们应重视老年人在机构中新建立的地缘关系的重要作用,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强化老年人的地缘关系,以改善其生活质量和主观感受。
第二,积极参与各项活动是增强养老机构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重要途径。活动参与意愿、参与频率和参与坚持度显著影响养老机构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其回归系数分别为0.210、0.106和0.153。老年人活动参与意愿越强烈、越积极主动,对活动越有兴趣和期待,则会更加认真地去对待活动本身,也就会更容易地感受到参与其中的魅力和乐趣,从而获得幸福感。退休后,老年人参加养老机构活动是提高其获得感的主要途径。老年人活动参与频率越高,这种获得感就越能提升他们的满足感和幸福感。老年人越是堅持参与活动,获得感就越强烈、越持续,幸福的感觉也就越强烈、越明显。因此,有必要了解养老机构老年人的活动需求与意愿,开发更加适合老年人参与的针对性强的活动项目,提高老年人活动参与的积极性和规律性,以此提升养老机构老年人的幸福感。
第三,人际关系对提高养老机构老年人活动参与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亲缘关系、地缘关系显著影响老年人活动参与意愿,其回归系数分别为0.186和0.355,地缘关系对老年人活动参与频率和坚持度的影响显著,回归系数分别为0.330和0.302。养老机构入住老年人亲缘关系越强,亲属提供的社会支持就越多,亲属对于老年人参与活动的态度也以肯定、支持居多,可以极大地提高老年人的参与意愿。地缘关系的影响作用体现为:老年人与同伴和工作人员的关系越融洽,通过工作人员的宣传和呼吁、同伴的邀请和鼓励,老年人往往越会抱着尝试的态度选择报名参加活动。在活动参与过程中,强人际关系通常促使老年人规律性参与活动并将这一行为坚持下去,参与活动的老年人也会在这一过程中获得活动群体的身份认同,这种群体归属感也能促进活动参与行为的常态化。然而,在养老机构内,亲缘关系并不具备地理空间近、团体情感影响强烈的优势,难以影响老年人活动参与频率和坚持度。
第四,活动参与中介了养老机构老年人人际关系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由于亲缘关系与地缘关系对养老机构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和活动参与均有影响,据此可以推测活动参与在人际关系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中存在中介作用。本文根据温忠麟等B12的中介效应检验程序检验活动参与在人际关系影响主观幸福感过程中的中介效应。结果显示,活动参与意愿在亲缘关系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中起到显著的中介作用,活动参与意愿、参与频率和参与坚持度在地缘关系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中也都起到显著的中介作用。活动参与坚持度在亲缘关系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中没有起到显著的中介作用。可见,人际关系对养老机构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路径较为复杂。一方面,亲属物质或精神上的支持可提高老年人活动参与意愿与需求,产生即将参与活动的激动和憧憬,感受到老年生活的幸福感。另一方面,养老机构中同伴和工作人员的号召、吸引与陪同可激发老年人活动参与意愿,通过付诸行动并坚持下去,最终使老年人获得参与活动、融入集体的快乐和幸福,提高主观幸福感。老年人参与活动的能力有限,亲缘关系无法对老年人力不能及的活动参与频率和坚持度产生影响,故而不存在中介效应。
四、养老机构老年人主观幸福感提升对策
本文以养老机构老年人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为导向,实地调查获取陕西省关中、陕南、陕北三市221位养老机构老年人的有效问卷,运用SPSS20.0软件实证分析老年人人际关系、活动参与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探索提升养老机构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实现路径,从家庭、机构、政府、社会等多主体的角度,提出提升养老机构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体系化政策建议。
第一,家庭应发挥基础支持作用,强化原有亲缘关系。一是家属应时常探望老年人、改善亲子关系、给予老年人及时的关心以及有效的经济支持和情感支持等,与老年人建立良好的亲缘关系,使老年人感受到家庭和亲情的温暖。二是家属需要关注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性的重要性。老年人通常会比较信任关系亲密的家属,对其建议也常常会采纳,因此,亲属是提高老年人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性的有效人选。三是家属与养老机构都应该秉持积极的合作态度,相互理解、及时沟通,为老年人提升幸福感和生活质量营造一个和谐的环境。在规章制度方面,家属应该从全体老年人的切身利益出发,遵守机构设立的合理制度,积极配合机构工作,对于有争议的制度和事项,双方要理性讨论。在问题反映与解决方面,养老机构要畅通老年人提出建议和意见的渠道,就问题及时展开调查、研究,协力解决与老年人有关的各种问题,重视并充分发挥家属委员会的职责与权力。
第二,养老机构应强化新建的地缘关系,开展丰富的适老活动。一是要鼓励机构工作人员与老年人主动交流,做老年人的“忘年交”。养老机构可以为每位工作人员规定一定的“陪聊”工作量,鼓励工作人员和老人交朋友、做知己,逐渐培养老年人与工作人员的强地缘关系。二是针对老年人内部的矛盾,机构中的工作人员要注意老年人尤其是同一房间内的室友关系,发现矛盾要加以重视、及时调解,尽量将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三是从脱离家庭环境到适应养老机构环境,老年人需要一定的過渡时间,在这期间对养老机构中的人际交往会存有一定程度的警戒甚至抗拒心理,需把握好老年人复杂的心理特点,在老年人入住养老机构的不同阶段,培养地缘关系的“力道”要不同,初期宜轻,后续宜循序渐进。四是尊重老年人的生理规律,开展多样化的适老活动,可邀请老年人参与到活动的设计与组织中,调动老年人的参与积极性。
第三,政府应加大对养老机构的扶持力度,提高养老机构的服务水平。政府需要承担起宏观规划和积极推进的责任,加大对民办养老机构的扶持力度,适当增加对老年人的经济支持。一是创新民办养老机构的投资融资机制,由政府牵头,推动养老机构与社会力量,甚至是境外投资者的深度合作,通过PPP模式(公私合作模式)帮助养老机构解决资金难题。二是我国多省市已出台对民办养老机构的土地、税收等优惠政策,但实际上政策落地效果不佳,需在政策制定时期理清各部门的权利责任,制定出操作性强的政策。三是政府部门应着力提高老年人待遇水平,尤其是农村老年人的待遇水平,并建立养老金待遇水平的及时增长机制,让老年人拥有幸福生活的经济基础。四是针对收入较低但又确实有需要的老年人,政府可给予一定的入住补贴或服务补贴,鼓励老年人入住养老机构、购买养老机构提供的养老服务,提升机构入住率;同时,通过政府补贴养老机构,使养老机构能为老年人提供更好的服务。
第四,全社会均应弘扬中华慈孝文化,践行人本服务理念。慈孝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慈”和“孝”分别是对长辈和晚辈提出的希望和要求,全社会都有职责弘扬并践行。一是养老机构工作人员要加强对老年人及其家属的沟通工作,疏解老年人与子女之间的矛盾,并利用亲子活动或机构开放日等机会,对老年人子女进行感恩教育,向入住老人宣传“慈”文化,宣传“慈”与“孝”之间的辩证关系。二是作为弱势群体,老年人多样化的养老需求理应受到重视和回应,养老机构在日常服务中应及时收集老年人的意见和建议,提高工作人员和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敬老意识,为老年人提供个性化和人性化的养老服务,将“以老年人为中心”的理念贯穿到服务的全过程。三是政府可通过举办孝文化节,奖励表彰孝文化优秀践行者等活动弘扬我国传统孝文化,在全社会营造爱老敬老的社会氛围。
注释
①边燕杰、肖阳:《中英居民主观幸福感比较研究》,《社会学研究》2014年第2期。
②曾红、郭斯萍:《“乐”——中国人的主观幸福感与传统文化中的幸福观》,《心理学报》2012年第7期。
③Katz R. Intergenerational family relations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in old age: a cross-national study. European Journal of Ageing, 2009, Vol.6, No.2.
④Street D, Burge S W. Residential Context, Social Relationships,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in Assisted Living. Research on Aging, 2012, Vol.34, No.3.
⑤陈晶环、董艳春:《北京社区居民的社区参与意愿及其行动》,《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1年第1期。
⑥Herero V G, Extremera N. Daily life activities as mediator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sonality variables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among older adults. Personality & Individual Differences, 2010, Vol.49, No.2.
⑦Chang P J, Wray L, Lin Y. Social relationships, leisure activity, and health in older adults. Health Psychology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Division of Health Psychology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2014, Vol.33, No.6.
⑧Kang, Eun-Na. An exploratory study of social network type among nursing home residents: focusing on external relationship resources of nursing facilities. Health and Social Welfare Review, 2014, Vol.34, No.2.
⑨時少华:《自我中心网络视角下的城市老年人人际关系对休闲参与影响研究——以北京市城区老年人调查为例》,《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3年第7期。
⑩Dai B, Zhang B, Li J. Protective Factors for subjective well-being in Chinese older adults: the roles of resources and activity. Journal of Happiness Studies, 2013, Vol.14, No.4.
B11Ri L Y, Sok P M. Leisure programs participation motivation and leisure life satisfaction of the institutional elderly in seoul. J. of Korean Home Management Association, 2004, Vol.22, No.6.
B12温忠麟、张雷、侯杰泰等:《中介效应检验程序及其应用》,《心理学报》2004年第5期。
责任编辑:浩淼思齐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Activity Participation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of the Elderly
— From the Survey in the Endowment Institutions in Shaanxi Province
Feng TieyingLiu RongGao Xin
Abstract:The paper has taken the institutionalized elderly of Xi′an, Yulin and Hanzhong cities in Shaanxi province as object, and analyzed the interactive relationship among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activity participation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It is found that the subjective well-being of the institutionalized elderly is comparatively high and the needs of the elderly being taken care of can be achieved, which can′t be realized in the home communities, and that the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of the institutionalized elderly is of high quality and the kinship relationship is stronger. However, due to the restriction of their life zones, the institutionalized elderly have fewer relationships in number and are unwilling to participate in activities. The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and activity participation have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the well-being of the institutionalized elderly, besides, activity participation is the intermediate variant of the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influencing the well-being of the elderly. On the basis of the multi-subjects of family, institution, government and society, by taking multi-measures of giving full play to the base support role of families, enriching the suitable activities of the elderly institutions, reinforcing the multi-channeled assistance strength of governments, and promoting the filial piety of Chinese culture, it will be helpful to contribute to the well-being of the institutionalized elderly.
Key words: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activity participation; subjective well-being; the elderly